我教了10年少兒英語:孩子英語如何啟蒙,看這一篇就夠了

關於作者

Apple老師。大學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後在北京從事少兒英語教學十餘年,有著四年幼兒園英語教學、近十年的小學和中學英語教學經驗。2015年9月,為了看世界、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老師,選擇出國留學,目前在美國波士頓Northeastern University求學深造。

Apple經常說,“如果說有一件事情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那就是對孩子的教育。我們有股最強的壓力就是,我們都知道,這張成績單將會被時間的洪流檢驗。” —— 摘自Screaming Free Parenting

任何語言的學習規律大體都是一樣的。那便是先輸入後輸出。無論是母語學習還是其他語言的學習都是如此。

第二外語從接觸到最後熟練掌握,需要600萬字的閱讀量1000小時以上的聽的量

從小積累會更容易達到這個量。啟蒙階段就是輸入輸入再輸入。其實也不止是啟蒙階段,任何階段開始學習語言,都得有大量聽的過程。聽和閱讀屬於輸入,說和寫作屬於輸出。沒有足夠的輸入就談輸出,無疑屬於殺雞取卵,對孩子長久的英語學習非常不利

第二語言該怎麼啟蒙,怎麼學?

關於"聽",你必須知道的

聽是輸入的第一構成要素,首先要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肯定是聽。從孩子出生起,甚至在媽媽肚子裡,就可以開始播放英語來進行輸入了。

關於,家長一般會提到兩個問題

聽什麼材料?

英文兒歌、動畫片對白、英語故事、BBC的CBeebies的廣播都可以,在喜馬拉雅app上有著海量的聽力資源。

原則是聽的材料一定要來自母語為英語的人士,且從一開始就要以正常語速聽,這樣孩子會一開始就習慣了正常的速度,不至於後面因為日常生活中或者動畫片中語速過快而聽不懂。

再有就是選擇音頻,繪本和動畫片輪著來,以備進階學習和藉助多重刺激感受語言。儘量把聽力材料、視頻材料和書同步,讓孩子從圖畫,視頻上面有效理解,同時聽聽力時會復現畫面(啟蒙階段只要是少兒的內容即可,不用擔心難易程度。但是5歲以後,最好選擇貼近孩子英文水平的內容,會更快見效。)

每天聽多久?

每天能聽多久便聽多久,見縫插針地聽。總長度每天至少保證1小時以上。

內容可以一個月換一次。不過一直不換也同樣有效果,我家寶貝聽《卡由》的音頻聽了三年多了還在聽,他喜歡,且重複很有效。

每日可以聽的機會和時間:

  • 早上用英語歌曲叫起床

  • 出行或者回家的車上播放英語

  • 睡前聽著英語故事入睡

  • 在家玩耍時播放英語

孩子聽見了就好,不用專門坐著特意去聽。有意識地精聽可以等到孩子七八歲,有書寫能力和有一定詞彙量了,以做聽寫的方式進行

經常有家長說,我孩子聽了呀,怎麼就是沒有效果呢?根據十幾年來教學中見到的現象,往往聽了沒效果的原因如下:

1. 所謂沒效果的定義本身是有問題的

聽了一定比沒聽強,只是效果不會突然顯現,需要一定時間來累積呈現,且不同的孩子往外呈現效果的時間也不同。要堅信聽了就比沒聽強。

2. 聽的材料不對

比如聽“蘋果蘋果apple,香蕉香蕉banana”,還有中文一句、英文一句的翻譯故事這類中英文結合的;比如聽非正常語速的;比如只聽所學的學校或者課外班的課本音頻;還有就是聽的非母語人士的音頻。

3. 聽的時間太少

可能每天聽了,但是時間只有十幾二十分鐘,這樣量太少了,何況還有三天打漁,兩天晒網的情況,根本談不上是堅持每天聽,自然也就沒什麼成效。

聽的輸入需要很長的時間、很大的量才會顯示出來效果

雖然不可能立竿見影,但仍然需要堅信會有收效並堅定執行

兩個孩子同時開始學習,英語老師要求每天多聽英語。一個堅決執行,一個間歇性基本沒聽。一年後一個發音純正自如,一箇中式腔調十足。這不是憑空想象的例子,而是真真切切發生在身邊的事實。

家長們經常說,孩子到了我的班後英語發音變了,各方面能力提高了,考試成績也上去了。這並不是我的教學有多大的特色和魔力,不過是我在對孩子們的聽的要求上和監督上下了功夫,而大多數的家長迫於我的“碎碎念+晒成果”,執行了該做的,從而便因為聽得多而綜合能力上去了

關於"閱讀",你必須知道的

給孩子讀書時,要帶感情,繪聲繪色,惟妙惟肖地讀。這樣能吸引孩子,且將來孩子開始朗誦和講故事的時候感情會特別充沛。

我第一次給孩子讀書的時候就是很誇張地帶著感情、分角色朗讀,孩子爸爸在一邊看著我像看怪物,我“臉皮很厚”地頂住堅持這樣做。現在孩子朗誦古詩、講故事都是繪聲繪色的。

關於閱讀,家長一般也會提到三個問題

什麼時候開始閱讀?

閱讀同樣也是越早開始讀越好。

第一階段,家長給孩子朗讀。

關於第一階段,家長一定會說我發音不好怎麼辦。關於這點不用擔心,首先保證孩子有在聽純正的音頻,孩子有自動擇取美好發音的能力模仿和學習的能力。二是如果家長實在不會,現在有點讀筆和配套的音頻可以幫助家長。我家孩子在我非常繁忙的時候,便是自己聽故事。

第二個階段,家長給孩子指讀。

關於第二個階段,大家關心的一定是幾歲開始。三歲開始對字母的聲音有認知後,便可以開始指讀,但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而定。無需著急,也不是一定要在某個階段就開始。我家孩子就屬於我指我的,他看他的畫,但我堅持指著說,他到了四歲多,才有了些反應。自己翻書的時候會興奮地說我認識這個,認識那個。

第三個階段,孩子獨立閱讀。

第三個階段,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也已經不算是啟蒙階段了,是積累到一定程度的進階階段了。通過前期的積累和始終肯定的氛圍,讓孩子愛上了閱讀的話,他不想總等著大人給讀便會開始獨立地看書,進而便會開始更想認字。

這點上要注意一點就是,最晚三歲開始要讓孩子學習認識字母和字母的發音,幫他在有需求的時候已經具備了能力。

英語是表音文字,也就是說每個單詞都是在表示聲音,就跟漢語拼音一樣。所以學會字母的發音,進而學會拼讀單詞,就給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讀什麼書?

早期取決於家長的偏好,後來取決於孩子的偏好。

具體書名不用過多說,因為孩子和家長的喜好不同,很難一概而論。但是可以說下選書的原則:

第一,是非國人寫的。

第二,是配有音頻和視頻。

書、音頻和視頻三管其下,能夠幫助孩子降低理解的難度。

第三,是最早以圖為主。

一頁一兩個詞或者一個句子。然後隨著年齡和能力的增長,逐漸圖少字多。分級讀物往往把這個工作已經做好了。

如果是4歲以上的孩子,我強烈建議孩子自己去圖書館或者書店借書或者買書。不要家長來定。因為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書和能看懂什麼程度的書。

我兒子很喜歡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 My Dad 、 My mom 、 When I miss you等。

給孩子讀繪本是否要翻譯?

最好不要。

閱讀時孩子表現出來特別想知道什麼意思,偶爾家長用中文說明一下某個詞什麼意思,某句話什麼意思是無礙的,但是一定不要成為常態。更不要以一句中文一句英文的方式給孩子講故事

這種中英結合地讀繪本,除了能讓孩子很快理解故事情節多讀完了一個故事以外,對於英語的思維形成是沒有幫助的。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從看圖便能看懂的繪本開始,這時孩子便不會對聽到的某個英文單詞有很大的想知道中文的需求。

為了避免孩子有這個翻譯需求,有兩個方法。

第一、家長提前閱讀做好準備。

建議英文水平沒有達到的家長自己先把書讀一遍,預料到孩子會不明白,難以理解的單詞,先想想如何啟發式地讓孩子理解

等到孩子讀得多了,很多詞彙也就從似是而非的感覺充分理解了。這個猜到完全理解的過程會漫長,卻是真正會成為孩子將來會使用的詞彙。經過直接翻譯而獲得的詞彙基本是轉頭就忘掉,最後不會記得幾個,長期來看對英文的思維的形成也是有打擊的。如果孩子聽到apple要先想“哦,是蘋果”,那麼就是翻譯思維了。翻譯思維往往就是平日老師或者家長給翻譯得太多了。

第二、自然拼音(phonics)和高頻詞彙(sight words)的學習

自然拼音、高頻詞彙在英語母語國家都是輔助孩子閱讀的工具。前者是字母發音到組合發音的學習,進而讓孩子具備見詞能讀,聽詞能寫的能力。後者是在日常生活和書籍裡面會大量重複出現並詞義多重的詞彙(was, upon, the, more, an等),據統計大約是220個左右。需要孩子見到就立馬領會在句中的含義。即便是集中學完後也需要長時間地閱讀來積累對這類詞的感覺。也是最不適合給孩子進行翻譯的詞,因為太多種詞義了,且有些很難用中文說出一個完全對應的詞義來。

講了這麼多,最主要還是希望當我們的孩子們開始學習英語時,可以用一種更加科學,更加有趣不枯燥的方式來入門。讓他們知道,語言是一門具有實際用途的溝通工具,而通過這個工具,可以連接到更大的世界,幫孩子插上語言的翅膀,自由行走在這個星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