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英雄團 張思德 政治 劉伯承 解放軍報融媒體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9-13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本期的文庫為大家帶來了“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中的上部曲,共10篇,它們文筆風趣, 從多個見微知著的視角解讀了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

1

傳統是熱情火焰的傳遞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①

作者:桑林峰

硬實力要合編好重塑好,軟實力也要轉隸好熔鑄好。這是軍隊改革期間很多官兵的共識。

對我軍來說,最重要的軟實力就是優秀傳統。之於各部隊,就是在90年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歷史中鍛造出的紅色傳統、紅色基因、紅色精神。對有形的人員、裝備的整編轉隸,官兵好理解好執行,但如何讓無形的好傳統在新體制中熔鑄傳承,確實需要各級下一番大功夫。

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連歌、團魂、師訓,“百將團”“臨汾旅”“萬歲軍”,大渡河精神、塔山精神、狼牙山精神……這些滾燙的名字、熾熱的精神、善戰的部隊,無不包含著人民軍隊的紅色血脈和制勝密碼。這些優良傳統是無數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是長期革命鬥爭和建設實踐的真理結晶,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戰略資源、奪取勝利的傳家法寶。有了她,我軍才有軟實力,官兵才有主心骨,幹事才有定盤星,前行才有指南針。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然而,很多官兵不得不面對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脖子以下”改革的深入推進,“番號變了,建制變了,駐地變了,隸屬關係變了”。在這些變化中,有的紅軍連撤編,有的英雄團轉隸,這給如何繼承傳統、熔鑄傳統、弘揚傳統帶來新的課題。可以肯定地說,無論怎麼改、怎麼變,優良傳統不能丟,紅色基因不能變。歷史和現實都告誡我們:根子上的東西要守住,守不住,軍隊就會失魂落魄;傳統上的優勢不能丟,丟掉了,軍隊就會變質變色。

  有哲人講,“傳統不是爐灰,而是熱情火焰的傳遞”。改革,將重塑一支部隊,也將重塑每一名軍人,包括熔鑄軍人身上的優良傳統、紅色氣質。一個紅色連隊撤銷了,但連隊官兵身上的紅色基因依然存在。不同紅色連隊的官兵組成新的連隊,新連隊的官兵又帶著不同的紅色種子,這些紅色種子要在“新家”生根發芽,形成新的紅色果實,鍛造新的紅色精神。這應該是對優良傳統的最好弘揚。

“新發展要從原陣地出發。”熔鑄優良傳統的過程,不是簡單的“搭積木”“拼圖形”,而是賡續與超越、堅守與重塑相統一的過程。堅持在充分尊重各部隊榮譽和價值的基礎上,讓異彩紛呈的特色特質在交匯中融合、在融合中昇華,才能實現傳統上的熔舊鑄新,思想上的深度耦合,感情上的吸納接受,弘揚上的綿延不斷。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小推車裡有偉力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②

作者:王剛

單位:武警上海市總隊

60多年前的淮海戰役中,支前群眾用小推車將300多萬噸彈藥物資、2.85億公斤糧食等及時運到了前線,“用車輪碾出了一個戰爭神話”。在這場戰略決戰之中,僅65天,蔣介石80萬精銳之師就覆滅了55.5萬。萬里之外的斯大林在記事本上這樣寫道:“60萬戰勝80萬,奇蹟,真是奇蹟!”

  小推車裡有偉力。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打勝仗的重要原因。歷史的大道上,處處可見這種由人民群眾的“小推車”創造的奇蹟。紅軍籌集糧餉,蘇區人民慷慨解囊、傾盡所有,最後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縫軍裝;萬里長征途中,各族群眾為掩護紅軍傷員,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抗日戰爭期間,“母親送兒上戰場,妻子送郎打東洋”的歌謠在抗日根據地廣為流傳;轉戰陝北期間,由於人民群眾的支援,敵人始終找不到我們的蹤跡,而我們對敵人的行蹤卻瞭如指掌……正是靠著人民群眾的“小推車”,我們才將星星火種推向了大江南北。

  “攻戰之本,系乎民心。”歷史上,羅馬軍團的榮耀,蒙古鐵騎的輝煌,八旗兵的驍勇善戰……都如匆匆過客,曇花一現般走向衰敗。而我們這支從南昌城炮火硝煙中走來的人民軍隊,正是因為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才如電光石火劃破歷史星空,一路披荊斬棘、攻堅破險,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輝煌戰歌。正如一位幹部回憶劉伯承給他們講課時所說的:“八路軍是骨頭,游擊隊是筋,老百姓是肉,只有這三者結合才能組成拳頭。”

 昔日小推車,已被推進了歷史的深處,但依靠人民打勝仗的優良傳統,必須在新時代大放異彩。如今,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呈現出持續時間短、戰場容量小、複雜情況多等特點,更需要專業技術力量參戰支前,民眾參與的領域也大大拓展。同時,由於戰爭的科技含量增加,質量也比數量更具重要意義。如何發揚“小推車”的力量,讓我軍歷史上創造過無數輝煌的這一政治優勢,在新的征程上煥發新的風采?這是一道必須答好的時代考題。

 只有服務人民,才能贏得人民;只有贏得人民,才能贏得勝利。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今天,人民軍隊更應以“趕考”心態服務人民,永葆赤子之心、永不脫離群眾。贏得了群眾的真心擁護支持,就能讓新時期的“小推車”源源不斷地傳遞打贏偉力,就能讓強國興軍的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蘋果裡面有紀律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③

作者:楊歡

單位:68612部隊

在我軍歷史上,遵守紀律的故事比比皆是,嚴守紀律的作風代代相傳。而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那個“不吃群眾蘋果”的故事了。

 那是1948年的秋天,第四野戰軍攻打錦州時,許多部隊駐在蘋果園裡,卻沒有一個人伸手去摘它。毛澤東主席看了這個消息後感慨地說:“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我們的紀律就建築在這個自覺性上邊。”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有著嚴格的紀律,自覺而堅定地遵守紀律,是我軍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鮮明標誌之一。從建軍之日起,我軍就高度重視紀律建設。在湖南桂東縣沙田鎮,矗立著一座“第一軍規”紀念碑,1928年4月,毛澤東在這裡諄諄教導紅軍戰士說,我們是革命的隊伍,沒有紀律是不行的,紅軍應該自覺遵守紀律。然後,他扳著指頭逐條逐項地向部隊宣佈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由此開創了我軍紀律建設的先河。

  “我們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高度自覺的鐵的紀律,是我軍的命脈,也是我軍有強大戰鬥力、能夠克敵制勝的法寶。建軍90年來,人民軍隊以秋毫無犯的實際行動,不斷續寫著軍紀如鐵的光輝篇章。從寧可露宿街頭也絕不擾民,到寧可烈火焚身也不移動自己的身體,無不體現廣大官兵嚴守紀律的堅定性、自覺性。人民軍隊之所以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就在於這支軍隊有鐵的紀律。

 我軍為什麼把紀律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西柏坡組歌”中的一句歌詞作了生動地詮釋。歌詞唱到:“我們從哪裡認識你?”答案是:中國的勞苦大眾從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解放軍不吃老鄉一個蘋果的行動中、從共產黨軍隊與國民黨軍隊紀律的反差中,認識了我們的黨和軍隊,從而換來老百姓“最後一尺布用來縫軍裝,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的老棉襖蓋在了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他到戰場”,換來“隊伍打到哪,小車緊跟上”。

 當前,我軍所處環境、兵員成分和擔負任務都發生很大變化,嚴守紀律方面新的挑戰和考驗。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鉅,越需要加強紀律建設,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只有自覺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做到守紀如鐵、執紀如鋼,才能把思想統一起來,把力量凝聚起來,做到絕對服從、令行禁止,確保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向前進。

血脈相連,薪火相傳。古田全軍政工會上,習主席把“堅持實行自覺的嚴格的紀律”,作為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一項重要內容加以強調。新的歷史時期,嚴明的紀律,對軍隊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全軍官兵必須不折不扣地嚴守各項紀律規定,保持政令軍令暢通,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4

酸菜裡面出模範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④

作者:王寧

單位: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

展開人民軍隊90年的歷史畫卷,有一道菜品,平淡無奇卻回香悠長;有一種味道,穿越時空卻長留舌根。這就是酸菜,紅色中國的“救國菜”。

 1956年,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針對有人羨慕“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提出了“酸菜裡面出政治,出模範”的著名論斷。他指出:“現在部隊的伙食改善了,已經比專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酸菜裡之所以出政治、出模範,就在於它體現了艱苦奮鬥精神,是我軍的取勝之道、傳家法寶。正是靠著“野菜和水煮”“牛皮腰帶三尺長”“一把炒麵一把雪”孕育出來的革命意志和精神力量,我軍湧現出張思德、雷鋒、李向群、楊業功等一大批模範典型,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可以說,我軍發展壯大的歷史,就是一部用鮮血和汗水凝聚成的艱苦奮鬥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對一支部隊來說,能不能保持艱苦奮鬥的本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興衰成敗。對一名軍人而言,是否具備艱苦奮鬥精神,彰顯出其理想信念和生活作風。酸菜的味道,就是初心的味道。如果淡忘了“酸菜的味道”,很可能迷戀“酒綠燈紅”,導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移。那些落馬的領導幹部,哪一個不是丟掉了艱苦奮鬥的好傳統?

 “一日三餐有味無味無所謂,爬冰臥雪冷乎凍乎不在乎。”大興艱苦奮鬥之風,領導幹部帶頭是關鍵。美國記者斯諾到延安後,看到共產黨的領袖們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官兵一致,“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稱之為神奇的“東方魔力”“興國之光”。今天,物質生活豐富了,對官兵如何保持初心、弘揚傳統卻帶來很大考驗。領導幹部只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厲行節約、勤儉辦事,帶頭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才能在全軍上下形成以艱苦奮鬥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的良好風氣。

 犧牲豈止在疆場,奮鬥多在無聲處。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的“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還是和平建設時期的“面迎北國雪,腳踏南沙水,身御高原寒,耳聽大漠風”,都是艱苦奮鬥精神的生動寫照。當前,應對國防和軍隊改革這場大考,更加需要每名官兵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以當年紅軍“吃酸菜”的精神,以“第一茬人”應有的勁頭,克服轉隸、移防面臨的各種困難,積極適應新體制、履行新職能、擔當新使命,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秀的答卷。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嘀嗒”聲中見忠誠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⑤

作者:廖渝

單位:第82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1981年,時任中央紀委常務書記黃克誠在《關於黨風問題》一文中指出:抗戰時期,毛主席用電臺指揮工作,“嘀嗒、嘀嗒”就是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聲音,全黨全軍同志都無條件地執行。

為什麼僅憑“嘀嗒、嘀嗒”之聲,毛主席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讓全軍行動如一人?這是因為革命軍人永遠絕對忠誠、聽黨指揮。可以說,那一聲聲“嘀嗒”之中,有方向、有靈魂、有政治,也有軍人的無限忠誠。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主席總結了我軍11條優良傳統,其中第一條就是關於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問題。90年來,人民軍隊堅決聽從“嘀嗒、嘀嗒”之聲,軍魂融入靈魂裡,軍旗跟著黨旗飄,黨叫做董存瑞就做董存瑞,黨叫做黃繼光就做黃繼光,從來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摻水分。

 1950年,志願軍20軍奉命緊急赴朝作戰,因為長期駐防江浙地區,部隊來不及配發冬裝。11月28日,在長津湖戰役中,我59師177團六連奉命固守死鷹嶺高地,結果穿著單衣的125名官兵全部凍死在死鷹嶺高地上。漫天風雪中,他們犧牲後仍然持槍俯臥戰壕,保持著戰鬥姿勢,彷彿是一群隨時準備躍起的冰雕。正是以絕對忠誠作支撐,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志願軍將士才能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毅然長劍出鞘、保家衛國,最終戰勝敵人、贏得勝利。

 回望我軍90年的輝煌歷程,人民軍隊正是以絕對而又純粹的忠誠,以透明而純潔的坦誠,把軍心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從弱到強,從小到大,從勝利走向勝利。

 今天,“嘀嗒、嘀嗒”的聲音,正由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發出。對全軍官兵來講,確保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首要的就是維護權威、維護核心、維護和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在“嘀嗒、嘀嗒”之聲中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做到習主席發出的號召堅決響應,習主席提出的要求堅決執行,習主席賦予的任務堅決完成。

 維護核心、聽黨指揮,不在表態,而在行動;不在說得怎麼樣,而在做得怎麼樣。當前,“脖子以下”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許多部隊變換駐地,很多官兵生活基礎發生重大變化,面臨不少現實困難和實際問題。能不能落實好改革任務,正是對廣大官兵忠誠度的實際檢驗。全軍官兵只有大力弘揚對黨絕對忠誠的優良傳統,始終在黨和軍隊大局下定位、思考、行動,做到移駐地不移忠誠、換任務不換使命、變崗位不變擔當,才能在奮力開新圖強中邁好“第一步”、幹好“第一任”、開好“第一局”、跑好“第一棒”,交出堅定維護核心、堅決聽黨指揮的完美答卷。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鐵索鏈”刻著勇往直前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⑥

作者:陳太文

單位:雲南省蒙自軍分區

  1935年5月29日,以22位勇士為先導的突擊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沿著瀘定橋的鐵索鏈勇往直前。“飛奪瀘定橋”,為紅軍主力跨越天險大渡河打通了道路。毛澤東稱讚:“我們的紅軍真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有這樣的紅軍戰士,我們還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

  紅軍當年攀越的鐵索鏈,如今已成為革命文物。但那鐵索鏈蘊含的艱苦奮鬥、犧牲奉獻的革命精神從不褪色,成為激勵我們攻堅克難、拓荒開路的銳利武器。

  長征過草地時,為探明道路,朱瑞帶領一支先遣隊率先進入草地。由於對草地情況不明,所帶糧食不多,飢寒交迫,再加上遭遇千餘藏族反動騎兵,致使他們損失慘重、幾近覆沒。然而,正是他們不懼困難、英勇無畏,為部隊過草地提供了寶貴經驗。日寇投降後,黨中央指示組建航校,首批學員駕駛繳獲的軍機展翅高空。由於缺乏油料,他們用酒精試飛,眼看著飛機飛上天,馬達卻不轉了,險難重重。然而,正是他們的敢闖敢試、勇探新路,為我軍飛行事業打開了一片新的天空。

  任何事業的開拓,任何勝利的取得,都需要有第一批爬過“鐵索鏈”的人。正是他們的不懈奮鬥、不怕犧牲,困局才會有突破、難題才能被攻克。面對無人趟過的荊棘叢林,如果只考慮自己,總想著讓別人先沾一身刺;面對可能遇到的豺狼虎豹,如果都害怕危險,逡巡不敢向前,那麼勝利的道路就永遠也趟不出來。

  90年來,從瀰漫著炮火硝煙的戰場,到提升戰鬥力的試驗場,再到救民於水火的災害現場,我軍向來不乏爬“鐵索鏈”的人。汶川地震發生後,多少部隊爭分奪秒搶在第一時間奔赴危險的震區?遼寧艦下水時,多少官兵主動請纓當航母首批艦員?他們都是事不避難、有著一副鐵肩膀的英雄。黨和人民之所以信賴我們,艱難險阻之所以難不倒我們,就在於我軍始終保持了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優良傳統。

  現在,強軍興軍加速推進,必然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攻堅克難深化改革,必然會面臨利益關係的重大調整。這個時候,同樣需要有人爬過“鐵索鏈”、打開“突破口”。只有從實現強軍夢的高度看事情想問題,正確對待利益得失,堅決做促進派實幹家,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無限美好。如果只做塔尖不做磚石,搬不開、挪不動;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守攤子、混日子;只替個人作打算,動輒提條件、講價錢,事業就會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停滯不前。

  大石攔路,勇者視為前進的階梯,弱者視為前進的障礙。我軍當下所處的“新體制時間”,既是矛盾問題交織的時期,也是有擔當有智慧的軍人展示自我、實現價值的時候,尤其需要大力弘揚我軍勇往直前、犧牲奉獻、無所畏懼的優良傳統。只要人人堅定“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追求,我軍離世界一流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一口銅鍋見證犧牲奉獻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⑦

作者:許明武

單位:武警8621部隊

  長征途中,紅3軍團一個連隊的9名炊事員,在極度艱難的情況下揹負著沉重的炊具前進,由於體力不支,爬雪山時犧牲了2名,過草地時犧牲了7名。到達陝北後,只剩下司務長謝方祠一個人揹著連隊的大銅鍋。

  一口銅鍋,折射出紅軍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鋼鐵意志,見證著我軍艱苦奮鬥、犧牲奉獻的優良傳統。美國記者索爾茲伯裡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如此評價:“這種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是中國革命賴以成功的基礎。中國革命將從這些奮鬥犧牲的傳奇故事中汲取無盡的力量。”

  90年來,我軍革命鬥爭和建設發展的漫漫征程,每一步都浸透著官兵的汗水與鮮血,每一個勝利都凝結著犧牲奉獻的革命精神。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奮勇堵槍眼的黃繼光、肉身滾地雷的羅光燮等,就是無數先烈的傑出代表。還有很多犧牲的將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他們的英魂早已注入長存的浩氣,精神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回憶說,只要衝鋒號一響起,共產黨軍隊就如著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撲向聯軍,這讓他們“無法理解”。其實不難理解,革命軍人的不怕犧牲,源自堅定的理想信念,源自崇高的歷史使命,源自對祖國人民的無限熱愛和對敵人的無比仇恨。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排除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風險挑戰。

  軍人犧牲豈止在戰場。如今,新一代革命軍人從先烈手中接過那口“銅鍋”,守護靜好歲月,勇毅負重前行。赴海外維和的申亮亮、李磊、楊樹朋,犧牲他鄉、馬革裹屍;進火海救人的姚為君、孫茂琿、錢凌雲,捨己為人、向死而生;逐夢於海天的張超、餘旭,化作雲霞、魂駐長空。中國軍人用忠誠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忠誠履行著自己的誓言。

  然而,當前也有個別單位,受到長期和平環境的影響,訓練內容避難就易、訓練強度點到為止,冒險的事不願幹、流血的事不敢幹,影響了部隊訓練的質量效益;也有少數官兵,在軍隊改革深入推進之際,只想分人家的“蛋糕”、不願動自己的“奶酪”,不跟人家比“貢獻率”,只跟人家比“獲得感”。凡此種種的“怕犧牲”,犧牲的恰恰是部隊戰鬥力。平時不敢流血、不願奉獻,等上了戰場,必定要付出“血流成河”的代價。

  追思英雄烈士的犧牲奉獻,傳承和弘揚我軍優良傳統,我們決不能丟掉先輩的那口“銅鍋”。這樣,面對後人,我們才能有底氣說:我們奮鬥過、奉獻過,我們的整個青春、全部熱血,都獻給了壯麗的強軍事業。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半截皮帶”裡有信仰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⑧

作者:張澤民

單位:69240部隊

  長征時期,紅四方面軍戰士周國才和戰友們進入草地不久就斷了糧,他們只好煮皮帶充飢。最後輪到吃周國才的皮帶時,看著被細細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帶絲,周國才忍不住哭著說:“同志們,我們把它留著作個紀念吧,我們帶著它去見毛主席”。就這樣,這半截皮帶留了下來。習主席聽完“半截皮帶”的故事後說:“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巴金曾說過,“支配戰士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回望我軍90年的輝煌歷史,處處氤氳著信仰的味道、彰顯著信仰的偉力。如果說人的其他支配力量,都可算作驅動行為的“普通燃料”,信仰則屬於“核燃料”。是什麼讓無數革命軍人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無不源於他們內心篤定的強大信仰。憑藉這種信仰,董存瑞毅然托起炸藥包、黃繼光決然撲向敵人的槍眼、邱少雲經受住烈火的考驗……無數鋼筋鐵骨凝聚起堅不可摧的戰鬥集體,打敗敵人、贏得勝利。

  戰無不勝賴有魂。對革命軍人而言,心中的信仰除了對共產主義的追求、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外,還有對革命必勝的信念。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打的是“鋼鐵”,我軍打的是“一股氣”,結果“氣”戰勝了“鋼鐵”,這“氣”裡面就有信仰的力量。越是瞭解軍史的細節,就越是歎服於信仰的驚天偉力。歷史反覆證明,無論是走過千難萬險的長征路,還是打敗慘無人道的日本侵略者,戰勝囂張跋扈的美國軍隊,鐵一般的信仰永遠是勝利的重要法寶。我們的信仰越堅定,距離打贏就越近。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柱折屋塌,柱堅屋固。” 軍人有了信仰,就會堅定跟黨走,而不會走入歧途。當年張國燾叛逃,連一個警衛員都沒能帶走。建軍90年來,我軍在戰爭年代沒有被艱難困苦和強大敵人壓垮,奪取政權之後沒有被資產階級糖衣炮彈打垮,歷次政治鬥爭的風波中沒有被別有用心的人搞垮,改革開放後沒有被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文化沖垮,尤其是在今天覆雜嚴峻的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中始終保持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離不開一代代官兵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篤定不移的政治信仰。

  “信仰不是一種學問。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在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當前,我軍正處在由大向強的歷史關口,需要面對和解決許許多多的現實課題,前進路上還會遇到許多新的“婁山關”“臘子口”,遇到各種風險點和矛盾問題。只要我們具備鐵一般的信仰,並轉化為行動的力量,埋頭苦幹、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實現強軍興軍的偉大目標。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9

勳章裡藏著一顆榮譽心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⑨

作者:劉海濤

單位:第79集團軍某旅

  建軍90週年前夕,經習主席批准,我軍新設立“八一勳章”,並組織開展首次評選。這一評選頒授,必將立起強軍時代的的旗幟標杆,激發官兵榮譽感,提振軍心士氣,匯聚實現強軍夢的正能量。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公益節目《等著我》裡,87歲老兵莊優僑受犧牲戰友之託,苦尋66年,終把那枚象徵著功勳的紀念章交給犧牲戰友的後人……可見,對勳章獎章的重視、對榮譽戰功的珍視,已經融入了無數革命軍人的血液。

  勳章獎章倍受軍人珍視,因為那是他們出生入死的見證,是對他們戰功戰績的褒獎。榮譽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崇尚榮譽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也是我軍打勝仗的內在動力。90年來,人民軍隊之所以從勝利走向勝利,與廣大官兵自覺為祖國尊嚴、為軍隊榮譽、為個人價值而戰的崇高追求是分不開的。克勞塞維茨說過:“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榮譽心是人的最高尚感情之一,是戰爭中使軍隊獲得靈魂的真正的生命力。”一支崇尚榮譽的軍隊,必能前赴後繼、無往不勝;一名嚮往榮譽的軍人,必能勇敢戰鬥、爭取勝利。

  事實上,崇尚榮譽就是崇尚勝利。軍人的血管裡流淌著崇尚榮譽的血液,就會為捍衛尊嚴而頑強戰鬥;官兵心田裡播下崇尚榮譽的種子,就會為履行使命而犧牲奉獻。相反,多彩的青春失去了對榮譽的追求就會黯然無色,似錦的人生失去了對榮譽的嚮往就會平淡無奇。

  拿破崙說過:“給我足夠多的勳章,我可以征服世界。”朱德同志也有一句名言:“部隊中人人精神振奮,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這樣就會打勝仗。”我軍90年的輝煌歷程中,多次開展立功創模運動。“為人民立功勞”的口號,極大激發了官兵的戰鬥精神,激勵部隊多打勝仗。可以說,每一枚勳章獎章裡都藏著一顆榮譽心,都印著一個永垂不朽的名字。90年來,“大功三連”“鋼鐵營”“臨汾旅”“萬歲軍”等英雄群體,以及董存瑞、郅順義、黃繼光、王克勤、魏來國、楊業功等成千上萬戰鬥英雄和模範,立起了光彩奪目的巍峨豐碑,閃耀在人民軍隊的歷史星空。

  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主席提出,“要注重發揮政策制度的調節作用,增強軍事職業吸引力和軍人使命感、榮譽感。”軍人榮譽感的激發,靠物質,更靠精神;靠待遇,更靠榮譽。“圖金錢,老山鋪滿金磚,誰人肯來;為祖國,戰場刀山火海,我們敢上。”革命軍人,永遠有一顆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榮譽心。特別是當下,很多官兵面臨轉隸、移防的現實考驗,面對練兵備戰、履行使命的嚴峻挑戰,更加需要榮譽的激勵。適時頒發勳章獎章,不僅是對軍人職業、軍人價值的肯定,也是對他們犧牲奉獻、艱苦付出的褒獎。

  英雄模範是看得見的哲理,是具體的價值觀。對廣大官兵來說,弘揚我軍崇尚榮譽的優良傳統,就要以“八一勳章”評選頒授為重要契機,堅持學英雄、建功績、當先進,忠誠履行使命,不負青春擔當,在推進強軍興軍的偉大事業中收穫屬於自己的無尚榮光。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10

一根扁擔見真情

--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⑩

作者:嚴國正

單位:第75集團軍某旅

  有一根扁擔,它是朱德的扁擔,見證了我軍官兵一致的優良傳統。

  1928年冬,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實施經濟封鎖,紅四軍隨即發起群眾性下山挑糧運動,時任軍長朱德帶頭挑著扁擔,“從寧岡挑糧過黃洋界到小井”。戰士們怕累壞了軍長,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誰知第二天,朱德做了一根新扁擔,刻上“朱德扁擔”,又帶著戰士們下山挑糧了。

  軍長帶頭挑糧,體恤戰士,是官對兵的愛護;戰士愛惜軍長,藏起扁擔,是兵對官的尊敬。這“一挑一藏”彰顯了官兵之間的濃濃真情、團結友愛。

  官兵一致的優良傳統綿延我軍90年的光輝歷程,成為我軍內部關係的橋樑紐帶,團結戰鬥的根本保證,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革命初期,賀龍提槍策馬冒死兩救警衛員;抗美援朝時期,一個蘋果在戰士手裡傳了幾遍誰都不捨得咬一口……90年來,正是擁有同舟共濟、生死相依的革命感情,保持上下同欲、左右一心的戰友深情,人民軍隊凝聚成鋼鐵長城,歷經千難萬險拖不垮、打不散,愈戰愈勇、所向披靡。

  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我軍“歷來依靠官兵一致,獲得了光榮的勝利”。官愛兵、兵尊幹,官兵一致、團結友愛,是我軍區別於其他軍隊的一種新型官兵關係。“你呼喚我,我呼喚你,軍號把我們集合在一起……雖說是崗位不一樣,官兵情、戰友愛,勝似親兄弟。”有了官兵一致,官兵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愛護、相互幫助,部隊就有了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就能形成堅不可摧的戰鬥集體,就會無往而不勝。如果沒有官兵一致,部隊就成了一盤散沙,怎能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又如何能打勝仗?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官兵成分在變,但官兵一致的優良傳統不能變。欲謀聯合,先要人和;欲打勝仗,先講團結。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系統與系統的較量,一個戰位、一個節點遭到摧毀,就可能導致整個體系的癱瘓。正所謂,“如欲奮一戰而勝萬戰,必須聯萬心而作一心”。只有保持內部團結,做到上下協同、步調一致,實現官兵之間、戰位之間的一體融合,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合力,迎來明天戰場上的團結克敵、聯合制勝。

  當前,“脖子以下”改革正在深入推進,新舊體制轉換、職能任務調整,許多部隊面臨轉隸改編、調整移防、人員分流,無論是落實改革還是官兵個人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解決矛盾困難,需要官兵一心、團結一致,集思廣益、攻堅克難。對官兵個人的困難,則需要各級組織和領導幹部講真情、負責任,盡心盡力為官兵解難。如此,才能弘揚好我軍優良傳統,振奮精神士氣,匯聚強大力量,促進改革任務落實,推動強軍偉大事業不斷前進。

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我軍優良傳統系列談為您深刻解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