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撒切爾第二的特雷莎·梅就要半途下臺了,英國這個爛攤子誰來接?

脫歐也許是新的“歷史的終結”,也許標誌著西方世界作為一種政治和戰略實體,面臨著“曲終人散”的困局。


文 | Anne

據英國《泰晤士報》23日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預計將於當地時間24日宣佈辭職。英國《衛報》23日也稱,人們普遍猜測特雷莎·梅最早可能在24日宣佈她的離職日期。


想做撒切爾第二的特雷莎·梅就要半途下臺了,英國這個爛攤子誰來接?


《泰晤士報》報道稱,梅的盟友認為,她將在與英國保守黨“1922年委員會”主席會面後宣佈辭職。

英國廣播公司(BBC)23日報道,因對特雷莎·梅新版脫歐協議草案感到不滿,英國下議院領袖安德里亞·利德索姆(Andrea Leadsom)請辭,這一決定讓黨內再次向梅施壓,催促她下臺。利德索姆退出後,梅繼續面臨來自議員的辭職壓力;幾位內閣部長還告訴BBC,首相不能繼續留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除黨內議員覺得梅姨“沒有理由繼續出任首相”,工黨黨魁科爾賓亦指責新協議只是在炒冷飯,工黨不會支持這樣的協議,保守黨的盟友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以下簡稱北愛統一黨)跟著批評,“梅做出了一團糟的讓步,但脫歐協議的根本缺陷還是沒有改善”。

擁有一雙修長美腿、愛穿高跟的梅姨,終於還是被漫長的脫歐大戰搞得“左癱右瘓、半身不遂”,難以避免憔悴離場的結局。

這看似亂哄哄的鬧劇,曠日持久,誰都不滿意,誰都有一堆意見,於是,焦頭爛額的梅姨發黴了。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政壇“宮變”與否並不是一個疑問句,所有人心知肚明,不過發作得早些晚些罷了。

想做撒切爾第二的特雷莎·梅就要半途下臺了,英國這個爛攤子誰來接?


想做撒切爾第二的特雷莎·梅就要半途下臺了,英國這個爛攤子誰來接?


毫無疑問,梅姨的上臺與下臺,無非主要圍繞“脫歐”的核心關鍵詞。“前任”卡梅倫脫歐玩脫了,而他宣佈辭職後,曾被身上的錄音設備錄下了哼著小曲的聲音,最後來了句:“好吧!”(Right!)——好吧,呵呵,“老子不幹了”;O.K.,換“老孃”來幹。

梅姨可謂臨危受命,可縱然她做好千百種心理建設,恐怕也想不到,整個不列顛群島正式進入了過山車般刺激的折騰模式,連莎士比亞復活都寫不出如此“精彩”的劇本。

卡梅倫揮一揮衣袖say goodbye,保守黨黨魁選舉拉開帷幕。其黨內的脫歐派原本志在必得,豈料公投中脫歐派建制勢力的政治明星、黨魁熱門人選鮑里斯·約翰遜(前倫敦市長、前外交大臣。他那一頭秀髮,唯有特朗普能與之相抗衡)卻在緊要時刻和邁克爾·戈夫發生內訌,兩人先後出局。最終,脫歐大爭論引發的領導人地震,以留歐派梅姨的上位暫告休整,也是很諷刺了。

2016年的那場全民公投,除了留下傷痕和對立,更留下了愛爾蘭邊境問題,以及全部選區都支持留歐的蘇格蘭問題。

為了儘可能保全英國經濟,同時為了照顧黨內的強硬脫歐派,梅姨騎虎難下,艱難推進她所主張的溫和退歐,陷自己於兩面不討好的“卡門”處境。當然,對反對黨來說,這不啻天賜良機,可脫歐也讓反對黨工黨內亂迭起。但是,兩次黨魁選舉,傑里米·科爾賓這個曾經的極端左派在幾乎眾叛親離的情況下,依靠青年工黨支持者保住了黨內權力遊戲的鐵王座。本著“敵軍亂,我方亂中取勝”的原則,梅姨趁機提前發動大選,想要擴大在議會的多數議席,這樣就能在日後脫歐談判中保證更大的議價能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英國選民堅持“黑色玩笑開到底”,提前大選的結果是執政黨保守黨失去了議會多數席位,變成懸浮議會,梅姨不得不依靠北愛統一黨勉強組閣執政。

對脫歐大業而言,此係致命的打擊,因為這不僅僅意味著梅姨的任何脫歐協議將很難取得議會的有力支持,並且由於被北愛統一黨“抓了小辮子”,北愛邊境問題總歸會成為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梅姨千辛萬苦地追著歐盟各國達成了協議草案,卻接連遭受黨內強硬脫歐派和北愛統一黨的雙重反對;此外,議會兩黨的留歐派又接連挫敗政府,讓硬脫歐(即無任何協議脫歐,與歐盟貿易關係降為世貿組織關係,將對英國經濟幾年之內造成重大傷害)也成為“mission impossible”。顛來倒去的死循環,無休無止的口水戰,耗盡了梅姨的智性、精力和耐心。

今年3月29日,英國議會下院以344票反對、286票贊成的結果否決了英國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這是英國議會第三次說“No”了。在這次投票表決之前,梅姨向保守黨議員承諾,只要他們能夠支持她的脫歐協議,她便辭職。梅姨稱,她知道很多保守黨議員不希望她繼續領導接下來的脫歐協商,那麼她也“不會擋路”。可是,儘管做出辭職的讓步,不理想的投票結果,終是昭示著梅姨已然喪失了在議會中的權威。

眼下,脫歐期限雖然被延至10月31日,可是那又如何呢,梅姨被搞殘了,脫歐的一團亂麻,屆時能biu一下突然就條理分明、人人頷首了嗎?不太可能吧。

而據報道,有意取代梅姨成為黨魁的保守黨脫歐派領軍人物約翰遜在“推特”發文,明踩梅姨一腳之餘流露野心:“我不會投票支持這個協議(指梅姨的新版脫歐協議草案)。我們可以也必須做得更好,並實現人民所投選的選項。”倘若這位英國活寶(腐國人民曾戲稱其為“A national treasure”)真的成了梅姨的繼任者,那日後他與特朗普站在一起的畫面實在是“美到令人不能直視”啊。

想做撒切爾第二的特雷莎·梅就要半途下臺了,英國這個爛攤子誰來接?


想做撒切爾第二的特雷莎·梅就要半途下臺了,英國這個爛攤子誰來接?


另外,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此前做過分析,既然梅姨首相之位岌岌可危,保守黨內多名重量級人物自然心思愈發活絡了,都懷揣著不同程度的接班意向。約翰遜之外,計有國防大臣彭妮·莫當特、前“脫歐”事務大臣多米尼克·拉布、拉布的前任戴維·戴維斯、現任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內政大臣賽義德·賈維德以及就業與養老金大臣安伯·拉德等黨內大佬在一旁虎視眈眈,做好了“時刻弄個大新聞出來”的準備。


想做撒切爾第二的特雷莎·梅就要半途下臺了,英國這個爛攤子誰來接?


英國首位女性國防大臣彭妮•莫當特,不知唐寧街10號會否迎來第三位女掌門?

回頭再審視“Brexit”,今年初上映的電影《脫歐:無理之戰》拍得不盡如人意,題材卻足夠引發深省。公投官方競選組織“Vote Leave”的首席總監多米尼克·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要“Take back control(奪回控制權)”,而這句口號精準打擊了英國的情緒。留歐派一心想用數據和事實來說服民眾,卡明斯則深知,很多時候,驅動普羅大眾的東西根本不是邏輯與理性,而是他們的恐懼、焦慮、痛苦,他們的夢想、野心、熱望。

在《華盛頓郵報》上一篇名為“脫歐昭示著英國大國地位的終結”的文章裡,《時代雜誌》主編、《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法裡德·扎卡利亞指出,一貫以謹慎面貌示人的英國,突然變得像“香蕉共和國”一樣,魯莽而冒失。“保守黨也許會稱自己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黨,因為他們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執政,還產生了丘吉爾、撒切爾這樣的著名政治家。但在冷戰後,西方的左翼政黨開始放棄社會主義思想,轉向所謂的中間派,右翼勢力就會面臨著身份認同的危機。他們需要找到以前麥卡錫主義和自由帶來的那種明確性和目標。”因此,在美國,共和黨人開始重視社會和文化問題,比如墮胎、同性戀權利和移民問題。在英國,保守黨在歐洲問題上變得激進,少數保守黨內的歐洲懷疑論者,在卡梅倫執政時期迫使英國走上了脫歐之路。

扎卡利亞認為,脫歐意味著英國將走上一條發展放緩的道路,因為英國的高價值製造業和服務業都依賴與歐洲深度融合的市場。而且,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可能會漸漸疏遠英國,以保持和歐洲的緊密相連。到那時,英國無法融入北美、歐洲和中國這三個21世紀最大的經濟集團,倫敦將成為西方的迪拜:“一個資金飛速流動,卻沒有什麼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地方。”

新興國家的崛起,挑戰著現有的國際秩序——而當下的國際秩序,是在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由英國和美國這兩個盎格魯超級大國建立起來的。脫歐也許是新的“歷史的終結”,也許標誌著西方世界作為一種政治和戰略實體,面臨著“曲終人散”的困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