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

​執筆/刀賤笑

禍港亂港者們的戀殖心態難以隱藏。過去3個月來,在圍堵和衝擊港府、警察總部、立法會和中聯辦等各種示威和暴力場合,越來越多出現了英國國旗或殖民時代港英旗的蹤影。

有港媒說,舉米字旗或港英旗,“坊間譭譽參半”。不僅建制派,很多溫和反對派和大多數市民也都質疑,這代表著對英國殖民時代的眷戀,對港人是種羞辱。

但亂港分子毫不顧忌,他們就是想表達對港英時代的懷念,還眼巴巴地指望大英帝國拉他們一把。

只是現實要讓他們失望了。如今的英國早不再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它正深陷政治、經濟甚至國家統一等多重危機自顧不暇。再說了,就算顧得過來,它會真心幫亂港者嗎?

1

極端示威者搖旗乞憐,正嫌香港事不夠大的路透社、壹週刊等境內外媒體順勢火上澆油。

7月初,路透社推出一則視頻,把一個戴眼鏡的香港“白髮婆婆”王鳳瑤塑造成了“英雄”。

王鳳瑤今年63歲,據說近年來持續活躍在香港的抗議示威中,2014年“佔中”和今年“反修例”她都衝最前線。在現場發生衝突甚至暴力示威者暴力襲警時,她經常一邊提醒“廢青”們小心,一邊“苦勸”警方“香港人不打自己人。”

在示威中,這個“白髮婆婆”總是揮舞一面巨大的英國國旗,路透社對此尤為“讚賞”,說這在年齡層普遍較低的示威者中相當顯眼。在採訪中,王鳳瑤直言不諱,說揮舞英國國旗是因懷念英國殖民時代的香港,還說自己站出來是“為了香港的未來”。

一眾反對派港媒對王阿婆的“英雄事蹟”如獲至寶,甚至將她升格為“英國國旗阿婆”,以示“心向大英”。

"

​執筆/刀賤笑

禍港亂港者們的戀殖心態難以隱藏。過去3個月來,在圍堵和衝擊港府、警察總部、立法會和中聯辦等各種示威和暴力場合,越來越多出現了英國國旗或殖民時代港英旗的蹤影。

有港媒說,舉米字旗或港英旗,“坊間譭譽參半”。不僅建制派,很多溫和反對派和大多數市民也都質疑,這代表著對英國殖民時代的眷戀,對港人是種羞辱。

但亂港分子毫不顧忌,他們就是想表達對港英時代的懷念,還眼巴巴地指望大英帝國拉他們一把。

只是現實要讓他們失望了。如今的英國早不再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它正深陷政治、經濟甚至國家統一等多重危機自顧不暇。再說了,就算顧得過來,它會真心幫亂港者嗎?

1

極端示威者搖旗乞憐,正嫌香港事不夠大的路透社、壹週刊等境內外媒體順勢火上澆油。

7月初,路透社推出一則視頻,把一個戴眼鏡的香港“白髮婆婆”王鳳瑤塑造成了“英雄”。

王鳳瑤今年63歲,據說近年來持續活躍在香港的抗議示威中,2014年“佔中”和今年“反修例”她都衝最前線。在現場發生衝突甚至暴力示威者暴力襲警時,她經常一邊提醒“廢青”們小心,一邊“苦勸”警方“香港人不打自己人。”

在示威中,這個“白髮婆婆”總是揮舞一面巨大的英國國旗,路透社對此尤為“讚賞”,說這在年齡層普遍較低的示威者中相當顯眼。在採訪中,王鳳瑤直言不諱,說揮舞英國國旗是因懷念英國殖民時代的香港,還說自己站出來是“為了香港的未來”。

一眾反對派港媒對王阿婆的“英雄事蹟”如獲至寶,甚至將她升格為“英國國旗阿婆”,以示“心向大英”。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但王鳳瑤等“戀殖派”舉米字旗博英國同情,其實早就被打過臉了。

2014年“佔中”和2017年“反水客”期間,英國作家邁克爾·坦納多次在社交媒體發文,譴責香港示威者舉著英國國旗壯膽的行為,警告他們“不是英國人,不要舉英國國旗”。

邁克爾·坦納說那些示威者人愚昧自私,“別想獲得同情,大家只會蔑視他們缺乏自尊的行為……”,還直言“你們不是我們的一份子,我們跟你們沒有任何關係,也不想有關係。如果你們可以背叛自己的祖國,有一天你們肯定也會背叛英國。”

戀殖派遭到邁克爾·坦納這樣仗義執言者的批評和不屑,但也確實博得英國至少兩方勢力的“同情”。這些勢力在如今的香港亂局中依然跳得最歡。

"

​執筆/刀賤笑

禍港亂港者們的戀殖心態難以隱藏。過去3個月來,在圍堵和衝擊港府、警察總部、立法會和中聯辦等各種示威和暴力場合,越來越多出現了英國國旗或殖民時代港英旗的蹤影。

有港媒說,舉米字旗或港英旗,“坊間譭譽參半”。不僅建制派,很多溫和反對派和大多數市民也都質疑,這代表著對英國殖民時代的眷戀,對港人是種羞辱。

但亂港分子毫不顧忌,他們就是想表達對港英時代的懷念,還眼巴巴地指望大英帝國拉他們一把。

只是現實要讓他們失望了。如今的英國早不再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它正深陷政治、經濟甚至國家統一等多重危機自顧不暇。再說了,就算顧得過來,它會真心幫亂港者嗎?

1

極端示威者搖旗乞憐,正嫌香港事不夠大的路透社、壹週刊等境內外媒體順勢火上澆油。

7月初,路透社推出一則視頻,把一個戴眼鏡的香港“白髮婆婆”王鳳瑤塑造成了“英雄”。

王鳳瑤今年63歲,據說近年來持續活躍在香港的抗議示威中,2014年“佔中”和今年“反修例”她都衝最前線。在現場發生衝突甚至暴力示威者暴力襲警時,她經常一邊提醒“廢青”們小心,一邊“苦勸”警方“香港人不打自己人。”

在示威中,這個“白髮婆婆”總是揮舞一面巨大的英國國旗,路透社對此尤為“讚賞”,說這在年齡層普遍較低的示威者中相當顯眼。在採訪中,王鳳瑤直言不諱,說揮舞英國國旗是因懷念英國殖民時代的香港,還說自己站出來是“為了香港的未來”。

一眾反對派港媒對王阿婆的“英雄事蹟”如獲至寶,甚至將她升格為“英國國旗阿婆”,以示“心向大英”。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但王鳳瑤等“戀殖派”舉米字旗博英國同情,其實早就被打過臉了。

2014年“佔中”和2017年“反水客”期間,英國作家邁克爾·坦納多次在社交媒體發文,譴責香港示威者舉著英國國旗壯膽的行為,警告他們“不是英國人,不要舉英國國旗”。

邁克爾·坦納說那些示威者人愚昧自私,“別想獲得同情,大家只會蔑視他們缺乏自尊的行為……”,還直言“你們不是我們的一份子,我們跟你們沒有任何關係,也不想有關係。如果你們可以背叛自己的祖國,有一天你們肯定也會背叛英國。”

戀殖派遭到邁克爾·坦納這樣仗義執言者的批評和不屑,但也確實博得英國至少兩方勢力的“同情”。這些勢力在如今的香港亂局中依然跳得最歡。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一方勢力是那些有著所謂“香港情結”的英國人,比如末代港督彭定康等。

這些人往往與香港有過廣泛交集或曾在港長期生活,他們對中國有著頑固的意識形態偏見,二三十年前就不願結束對香港的殖民統治,隨後也從未停止借各種機會搗亂,其中包括支持亂港分子。

另一方面是英國政府。衰落的大英帝國至今仍放不下曾經大國的身段,這些年來一直試圖把香港這個中國內部事務炒作成國際事務,藉此橫加干預,以展示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或話語權。干預香港,成了近年曆任英國政府外交的一個組成部分。

2

在香港騷亂持續期間,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發了一篇署名文章,標題是“英國對香港的責任是什麼?”導語自問自答:即使倫敦想在它這塊前殖民地與北京的僵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它也缺乏槓桿。

文章提到,依著彭定康們,英國政府早就英國就香港問題對北京採取“進一步行動”了。但事實是,在這輪香港騷亂剛開始時頻繁表態後,最近兩個月,倫敦基本沒啥聲音。


"

​執筆/刀賤笑

禍港亂港者們的戀殖心態難以隱藏。過去3個月來,在圍堵和衝擊港府、警察總部、立法會和中聯辦等各種示威和暴力場合,越來越多出現了英國國旗或殖民時代港英旗的蹤影。

有港媒說,舉米字旗或港英旗,“坊間譭譽參半”。不僅建制派,很多溫和反對派和大多數市民也都質疑,這代表著對英國殖民時代的眷戀,對港人是種羞辱。

但亂港分子毫不顧忌,他們就是想表達對港英時代的懷念,還眼巴巴地指望大英帝國拉他們一把。

只是現實要讓他們失望了。如今的英國早不再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它正深陷政治、經濟甚至國家統一等多重危機自顧不暇。再說了,就算顧得過來,它會真心幫亂港者嗎?

1

極端示威者搖旗乞憐,正嫌香港事不夠大的路透社、壹週刊等境內外媒體順勢火上澆油。

7月初,路透社推出一則視頻,把一個戴眼鏡的香港“白髮婆婆”王鳳瑤塑造成了“英雄”。

王鳳瑤今年63歲,據說近年來持續活躍在香港的抗議示威中,2014年“佔中”和今年“反修例”她都衝最前線。在現場發生衝突甚至暴力示威者暴力襲警時,她經常一邊提醒“廢青”們小心,一邊“苦勸”警方“香港人不打自己人。”

在示威中,這個“白髮婆婆”總是揮舞一面巨大的英國國旗,路透社對此尤為“讚賞”,說這在年齡層普遍較低的示威者中相當顯眼。在採訪中,王鳳瑤直言不諱,說揮舞英國國旗是因懷念英國殖民時代的香港,還說自己站出來是“為了香港的未來”。

一眾反對派港媒對王阿婆的“英雄事蹟”如獲至寶,甚至將她升格為“英國國旗阿婆”,以示“心向大英”。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但王鳳瑤等“戀殖派”舉米字旗博英國同情,其實早就被打過臉了。

2014年“佔中”和2017年“反水客”期間,英國作家邁克爾·坦納多次在社交媒體發文,譴責香港示威者舉著英國國旗壯膽的行為,警告他們“不是英國人,不要舉英國國旗”。

邁克爾·坦納說那些示威者人愚昧自私,“別想獲得同情,大家只會蔑視他們缺乏自尊的行為……”,還直言“你們不是我們的一份子,我們跟你們沒有任何關係,也不想有關係。如果你們可以背叛自己的祖國,有一天你們肯定也會背叛英國。”

戀殖派遭到邁克爾·坦納這樣仗義執言者的批評和不屑,但也確實博得英國至少兩方勢力的“同情”。這些勢力在如今的香港亂局中依然跳得最歡。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一方勢力是那些有著所謂“香港情結”的英國人,比如末代港督彭定康等。

這些人往往與香港有過廣泛交集或曾在港長期生活,他們對中國有著頑固的意識形態偏見,二三十年前就不願結束對香港的殖民統治,隨後也從未停止借各種機會搗亂,其中包括支持亂港分子。

另一方面是英國政府。衰落的大英帝國至今仍放不下曾經大國的身段,這些年來一直試圖把香港這個中國內部事務炒作成國際事務,藉此橫加干預,以展示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或話語權。干預香港,成了近年曆任英國政府外交的一個組成部分。

2

在香港騷亂持續期間,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發了一篇署名文章,標題是“英國對香港的責任是什麼?”導語自問自答:即使倫敦想在它這塊前殖民地與北京的僵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它也缺乏槓桿。

文章提到,依著彭定康們,英國政府早就英國就香港問題對北京採取“進一步行動”了。但事實是,在這輪香港騷亂剛開始時頻繁表態後,最近兩個月,倫敦基本沒啥聲音。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刀哥熟悉的一位英國問題學者查了7月以來英國首相府和外交部等主要涉外機構的表態,跟香港有關的大概只有兩次。不僅頻率降了,語氣也大不如前。過去,就算香港沒出啥亂子,英國政府也時不時攪和兩句,但現在香港亂局持續,它卻消停了。

為什麼?因為實在顧不上了。英國現在的治理危機比香港嚴重得多。脫歐等諸多難題主導著英國政治話語,香港問題早被擠到外交事務的邊緣去了。

"

​執筆/刀賤笑

禍港亂港者們的戀殖心態難以隱藏。過去3個月來,在圍堵和衝擊港府、警察總部、立法會和中聯辦等各種示威和暴力場合,越來越多出現了英國國旗或殖民時代港英旗的蹤影。

有港媒說,舉米字旗或港英旗,“坊間譭譽參半”。不僅建制派,很多溫和反對派和大多數市民也都質疑,這代表著對英國殖民時代的眷戀,對港人是種羞辱。

但亂港分子毫不顧忌,他們就是想表達對港英時代的懷念,還眼巴巴地指望大英帝國拉他們一把。

只是現實要讓他們失望了。如今的英國早不再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它正深陷政治、經濟甚至國家統一等多重危機自顧不暇。再說了,就算顧得過來,它會真心幫亂港者嗎?

1

極端示威者搖旗乞憐,正嫌香港事不夠大的路透社、壹週刊等境內外媒體順勢火上澆油。

7月初,路透社推出一則視頻,把一個戴眼鏡的香港“白髮婆婆”王鳳瑤塑造成了“英雄”。

王鳳瑤今年63歲,據說近年來持續活躍在香港的抗議示威中,2014年“佔中”和今年“反修例”她都衝最前線。在現場發生衝突甚至暴力示威者暴力襲警時,她經常一邊提醒“廢青”們小心,一邊“苦勸”警方“香港人不打自己人。”

在示威中,這個“白髮婆婆”總是揮舞一面巨大的英國國旗,路透社對此尤為“讚賞”,說這在年齡層普遍較低的示威者中相當顯眼。在採訪中,王鳳瑤直言不諱,說揮舞英國國旗是因懷念英國殖民時代的香港,還說自己站出來是“為了香港的未來”。

一眾反對派港媒對王阿婆的“英雄事蹟”如獲至寶,甚至將她升格為“英國國旗阿婆”,以示“心向大英”。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但王鳳瑤等“戀殖派”舉米字旗博英國同情,其實早就被打過臉了。

2014年“佔中”和2017年“反水客”期間,英國作家邁克爾·坦納多次在社交媒體發文,譴責香港示威者舉著英國國旗壯膽的行為,警告他們“不是英國人,不要舉英國國旗”。

邁克爾·坦納說那些示威者人愚昧自私,“別想獲得同情,大家只會蔑視他們缺乏自尊的行為……”,還直言“你們不是我們的一份子,我們跟你們沒有任何關係,也不想有關係。如果你們可以背叛自己的祖國,有一天你們肯定也會背叛英國。”

戀殖派遭到邁克爾·坦納這樣仗義執言者的批評和不屑,但也確實博得英國至少兩方勢力的“同情”。這些勢力在如今的香港亂局中依然跳得最歡。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一方勢力是那些有著所謂“香港情結”的英國人,比如末代港督彭定康等。

這些人往往與香港有過廣泛交集或曾在港長期生活,他們對中國有著頑固的意識形態偏見,二三十年前就不願結束對香港的殖民統治,隨後也從未停止借各種機會搗亂,其中包括支持亂港分子。

另一方面是英國政府。衰落的大英帝國至今仍放不下曾經大國的身段,這些年來一直試圖把香港這個中國內部事務炒作成國際事務,藉此橫加干預,以展示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或話語權。干預香港,成了近年曆任英國政府外交的一個組成部分。

2

在香港騷亂持續期間,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發了一篇署名文章,標題是“英國對香港的責任是什麼?”導語自問自答:即使倫敦想在它這塊前殖民地與北京的僵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它也缺乏槓桿。

文章提到,依著彭定康們,英國政府早就英國就香港問題對北京採取“進一步行動”了。但事實是,在這輪香港騷亂剛開始時頻繁表態後,最近兩個月,倫敦基本沒啥聲音。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刀哥熟悉的一位英國問題學者查了7月以來英國首相府和外交部等主要涉外機構的表態,跟香港有關的大概只有兩次。不僅頻率降了,語氣也大不如前。過去,就算香港沒出啥亂子,英國政府也時不時攪和兩句,但現在香港亂局持續,它卻消停了。

為什麼?因為實在顧不上了。英國現在的治理危機比香港嚴重得多。脫歐等諸多難題主導著英國政治話語,香港問題早被擠到外交事務的邊緣去了。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半個多月前,香港大公報發表的一篇社評,標題相當犀利,“請英國拿鏡子照照自己吧”。

有關英國當下處境的分析很多,這篇社評做了言簡意賅的總結:

英國脫歐成為一盤爛帳,糾纏三年至今未成,國內嚴重撕裂,且不說蘇格蘭存在濃厚的獨立思潮,好不容易才平息下來的北愛獨立火頭隨時再次燃起。一旦脫歐成真更是噩夢,英國淪為孤家寡人,更需要中國的投資及市場。

大公報社評說,英國“噁心中國人的小動作不斷,簡直神經分裂。”這話前半句沒問題,但後半句可能並不完全準確。

英國人怎麼會精神分裂?它一直很清楚地把香港問題、尤其那些禍港亂港者當作工具,在真正觸及自身利益時,它會毫無猶豫地撇清干係,絕不受其牽累。

剛剛過去的週末,香港數百名示威者跑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前請願,要求英國給予港人英國公民身份和在英居留權,而非目前被視為“二等公民”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過去20年來,香港一發生示威抗議,這些港人就提出這個請求,但英國人從來沒點過頭。這次人群在英國領館前一聚集,FT中文網、美國之音等媒體就開始為倫敦緊張起來,報道標題大都放在了“港人要求居英權,英國被拖入香港危機”這個點上。

但它們想多了,英國才不會被拖入什麼“香港危機”。

英國政府發言人簡單一句官話就打發了,說對香港和這些請願者來說,最好解決辦法是“充分尊重中英聯合聲明所保障的權利和自由”。“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英文縮寫是BNO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也有人說,其實它就是“Britain say No”的意思。

3

英國沒為香港準備一滴眼淚。屢次申請英國公民待遇都被毫無猶豫地拒絕,英國自己當下困難重重,根本無力給予亂港者任何實際支持。這些現實面前,為何還有示威者手裡揮舞英國國旗,嘴裡說著懷念港英時代,甚至心理還維持著寄託在倫敦身上的幻夢呢?

這裡可能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部分亂港者並非真地懷念港英,而是藉此實現一些個人目的。

比如那些不厭其煩去英國領館請願、要求獲得英國公民身份的“二等公民”,他們屢遭拒絕,甚至也認清了倫敦只是把香港問題和他們這些人當工具的現實,但還是不死心,想趁香港出亂子再試試。他們不是真懷舊,而是想利用時局,實現移民英國的目的。

還有一些示威者既沒這樣的自私目的,但也不是真懷舊。他們在示威現場舉英國國旗,純粹是為給港府和北京“上眼藥”。

第二種情況,就是有些港人,尤其當下亂局中的一些禍港亂港分子,是真地懷戀港英統治。

美聯社在7月份有關香港局勢的報道中,難得的說了一段實話:

儘管在英國殖民統治155年中,香港從未享受過民主。港督是由倫敦指派,立法會多數席位也是政治團體指派或遴選,直到1991年才開放部分直選。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直到1997年離任前的最後幾年開始推動民主改革。但一些港人心目中的英國,仍然是西方公民自由和法治的燈塔。

英國在香港留下的殖民殘渣,至今沒得到徹底清除。

不少媒體指出,現在香港從雕塑到學校、街道名稱再到法官服飾等,很多都讓人想起香港被殖民的歷史。

"

​執筆/刀賤笑

禍港亂港者們的戀殖心態難以隱藏。過去3個月來,在圍堵和衝擊港府、警察總部、立法會和中聯辦等各種示威和暴力場合,越來越多出現了英國國旗或殖民時代港英旗的蹤影。

有港媒說,舉米字旗或港英旗,“坊間譭譽參半”。不僅建制派,很多溫和反對派和大多數市民也都質疑,這代表著對英國殖民時代的眷戀,對港人是種羞辱。

但亂港分子毫不顧忌,他們就是想表達對港英時代的懷念,還眼巴巴地指望大英帝國拉他們一把。

只是現實要讓他們失望了。如今的英國早不再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它正深陷政治、經濟甚至國家統一等多重危機自顧不暇。再說了,就算顧得過來,它會真心幫亂港者嗎?

1

極端示威者搖旗乞憐,正嫌香港事不夠大的路透社、壹週刊等境內外媒體順勢火上澆油。

7月初,路透社推出一則視頻,把一個戴眼鏡的香港“白髮婆婆”王鳳瑤塑造成了“英雄”。

王鳳瑤今年63歲,據說近年來持續活躍在香港的抗議示威中,2014年“佔中”和今年“反修例”她都衝最前線。在現場發生衝突甚至暴力示威者暴力襲警時,她經常一邊提醒“廢青”們小心,一邊“苦勸”警方“香港人不打自己人。”

在示威中,這個“白髮婆婆”總是揮舞一面巨大的英國國旗,路透社對此尤為“讚賞”,說這在年齡層普遍較低的示威者中相當顯眼。在採訪中,王鳳瑤直言不諱,說揮舞英國國旗是因懷念英國殖民時代的香港,還說自己站出來是“為了香港的未來”。

一眾反對派港媒對王阿婆的“英雄事蹟”如獲至寶,甚至將她升格為“英國國旗阿婆”,以示“心向大英”。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但王鳳瑤等“戀殖派”舉米字旗博英國同情,其實早就被打過臉了。

2014年“佔中”和2017年“反水客”期間,英國作家邁克爾·坦納多次在社交媒體發文,譴責香港示威者舉著英國國旗壯膽的行為,警告他們“不是英國人,不要舉英國國旗”。

邁克爾·坦納說那些示威者人愚昧自私,“別想獲得同情,大家只會蔑視他們缺乏自尊的行為……”,還直言“你們不是我們的一份子,我們跟你們沒有任何關係,也不想有關係。如果你們可以背叛自己的祖國,有一天你們肯定也會背叛英國。”

戀殖派遭到邁克爾·坦納這樣仗義執言者的批評和不屑,但也確實博得英國至少兩方勢力的“同情”。這些勢力在如今的香港亂局中依然跳得最歡。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一方勢力是那些有著所謂“香港情結”的英國人,比如末代港督彭定康等。

這些人往往與香港有過廣泛交集或曾在港長期生活,他們對中國有著頑固的意識形態偏見,二三十年前就不願結束對香港的殖民統治,隨後也從未停止借各種機會搗亂,其中包括支持亂港分子。

另一方面是英國政府。衰落的大英帝國至今仍放不下曾經大國的身段,這些年來一直試圖把香港這個中國內部事務炒作成國際事務,藉此橫加干預,以展示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或話語權。干預香港,成了近年曆任英國政府外交的一個組成部分。

2

在香港騷亂持續期間,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發了一篇署名文章,標題是“英國對香港的責任是什麼?”導語自問自答:即使倫敦想在它這塊前殖民地與北京的僵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它也缺乏槓桿。

文章提到,依著彭定康們,英國政府早就英國就香港問題對北京採取“進一步行動”了。但事實是,在這輪香港騷亂剛開始時頻繁表態後,最近兩個月,倫敦基本沒啥聲音。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刀哥熟悉的一位英國問題學者查了7月以來英國首相府和外交部等主要涉外機構的表態,跟香港有關的大概只有兩次。不僅頻率降了,語氣也大不如前。過去,就算香港沒出啥亂子,英國政府也時不時攪和兩句,但現在香港亂局持續,它卻消停了。

為什麼?因為實在顧不上了。英國現在的治理危機比香港嚴重得多。脫歐等諸多難題主導著英國政治話語,香港問題早被擠到外交事務的邊緣去了。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半個多月前,香港大公報發表的一篇社評,標題相當犀利,“請英國拿鏡子照照自己吧”。

有關英國當下處境的分析很多,這篇社評做了言簡意賅的總結:

英國脫歐成為一盤爛帳,糾纏三年至今未成,國內嚴重撕裂,且不說蘇格蘭存在濃厚的獨立思潮,好不容易才平息下來的北愛獨立火頭隨時再次燃起。一旦脫歐成真更是噩夢,英國淪為孤家寡人,更需要中國的投資及市場。

大公報社評說,英國“噁心中國人的小動作不斷,簡直神經分裂。”這話前半句沒問題,但後半句可能並不完全準確。

英國人怎麼會精神分裂?它一直很清楚地把香港問題、尤其那些禍港亂港者當作工具,在真正觸及自身利益時,它會毫無猶豫地撇清干係,絕不受其牽累。

剛剛過去的週末,香港數百名示威者跑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前請願,要求英國給予港人英國公民身份和在英居留權,而非目前被視為“二等公民”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過去20年來,香港一發生示威抗議,這些港人就提出這個請求,但英國人從來沒點過頭。這次人群在英國領館前一聚集,FT中文網、美國之音等媒體就開始為倫敦緊張起來,報道標題大都放在了“港人要求居英權,英國被拖入香港危機”這個點上。

但它們想多了,英國才不會被拖入什麼“香港危機”。

英國政府發言人簡單一句官話就打發了,說對香港和這些請願者來說,最好解決辦法是“充分尊重中英聯合聲明所保障的權利和自由”。“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英文縮寫是BNO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也有人說,其實它就是“Britain say No”的意思。

3

英國沒為香港準備一滴眼淚。屢次申請英國公民待遇都被毫無猶豫地拒絕,英國自己當下困難重重,根本無力給予亂港者任何實際支持。這些現實面前,為何還有示威者手裡揮舞英國國旗,嘴裡說著懷念港英時代,甚至心理還維持著寄託在倫敦身上的幻夢呢?

這裡可能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部分亂港者並非真地懷念港英,而是藉此實現一些個人目的。

比如那些不厭其煩去英國領館請願、要求獲得英國公民身份的“二等公民”,他們屢遭拒絕,甚至也認清了倫敦只是把香港問題和他們這些人當工具的現實,但還是不死心,想趁香港出亂子再試試。他們不是真懷舊,而是想利用時局,實現移民英國的目的。

還有一些示威者既沒這樣的自私目的,但也不是真懷舊。他們在示威現場舉英國國旗,純粹是為給港府和北京“上眼藥”。

第二種情況,就是有些港人,尤其當下亂局中的一些禍港亂港分子,是真地懷戀港英統治。

美聯社在7月份有關香港局勢的報道中,難得的說了一段實話:

儘管在英國殖民統治155年中,香港從未享受過民主。港督是由倫敦指派,立法會多數席位也是政治團體指派或遴選,直到1991年才開放部分直選。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直到1997年離任前的最後幾年開始推動民主改革。但一些港人心目中的英國,仍然是西方公民自由和法治的燈塔。

英國在香港留下的殖民殘渣,至今沒得到徹底清除。

不少媒體指出,現在香港從雕塑到學校、街道名稱再到法官服飾等,很多都讓人想起香港被殖民的歷史。

舉米字旗的亂港者,不知道英國有多嫌棄你們嗎?

更嚴峻的是,在外媒和很多港媒的宣傳中,都是當年英國給香港留下了獨立的司法、完善的公民服務等。而且殖民時期的香港迎來穩定的經濟發展,因而成為世界領先的商業中心。而從一開始,內地從政治體制、社會狀況等就都是“壞的”,只會“破壞”香港。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至今已經30多年。當英國在迴歸前給北京百般埋雷的事實早已昭然若揭時,當內地也早已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證明自己能行時,香港的戀殖派們依然閉目塞聽,可見香港“去殖民化”的任務該有多麼緊迫了。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