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很快超越中國?網友:印度有三方面的優勢

網上普遍有一個共識,包括西方輿論都非常看好印度,覺得印度很有希望超越中國,因為印度有三方面的優勢是中國所不具備的,憑藉這三個優勢,印度將在未來不久的時間,超越中國。這三個觀點是什麼呢?第一,印度人說英語,有利於國際化,第二,印度人的民主制度,第三,印度人口比我們年輕。他們主要就是這三大理由,但實際上這三大理由都是可以質疑的,。


印度將很快超越中國?網友:印度有三方面的優勢


第一,英語對於這個國家學習外國先進經驗,作為一種工具,有很大好處的。但是他不是那麼重要,我們都知道,日本人的英語並不好,而且據說日本人天生的就學不好英語,日本自己都說,必須得動手術才能發音標準。雖然日本人的英語不好,但是這並沒妨礙日本成為當今世界排名第二的發達國家。再舉個反例,津巴布韋屬於英聯邦53個成員之一,它曾受英國統治的,津巴布韋人基本上全民講英文的,因為當地土著語言太落後了。可是大家知道,津巴布韋創造了經濟史上的奇蹟,就是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世界第一,津巴布韋已經廢掉了本國貨幣,使用美元跟人民幣作為貨幣。你知道津巴布韋廢掉本國貨幣的那一刻,通脹到什麼程度?一美元等於三千萬億金元,我覺得這是人類貨幣史上的巔峰了,沒人會超越它了。所以,你看日本人英文不行,結果發展的不錯,津巴布韋全民說英語,結果國家破產,所以英語並不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印度將很快超越中國?網友:印度有三方面的優勢


第二,好多人都會說,印度比中國民主,會比中國更有潛力,這也是一些印度人看不起中國的重要一點。其實這個民主,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相對於專制制度,給予經濟發展更大的自由空間。但民主並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源,經濟發展進步能促進民主進步,就拿英國來說吧,我們看英國的歷史,英國是近代民主的典範,也是第一個民主國家。英國的民主是怎麼來的呢?隨著英國的蒸汽機的使用,生產力得到突破,伴隨著海外殖民地擴張,強大的生產力,有了巨大的殖民地市場,進一步推動英國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人們不斷集中,原本生活在偏遠農村的人民,聚集到一起,進入工廠。人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資本家為了利益最大化,慢慢提倡發展了民主,也就是說西方在工業化與城市化開始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民主化,選民化得制度呢。所以,英國的現代化民主是工業化、城市化的產物,而不是前提,而印度卻反了過來,畢竟印度被英國殖民過,然後從英國移植了這個現代民主和現代法治,它的城市化跟工業化還處於原始狀態,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它的民主化其實對它的工業化、城市化是個阻礙。


印度將很快超越中國?網友:印度有三方面的優勢


第三,就是印度以後人口會比我們多,人口紅利比較好,畢竟印度人口比中國年輕。其實,到目前為止,印度唯一可能超越中國的就是人口。那麼問題來了,人口多,就一定是好事嗎,尤其對於一個現代國家來講?對於一個現代化國家來講,立身之本是現代化製造業。現代製造業是由你的工業人口決定的,並不是人口決定的。當你知道印度人的識字率,以及受教育人口你就明白了,印度龐大的人口,並不能給本國製造業帶來福利。


印度將很快超越中國?網友:印度有三方面的優勢


所以,總的來說,說印度能憑藉這三點超越中國,難免有點太可笑了吧,這不是驕傲自大,而是事實擺在面前。印度有這些優勢,難道中國沒有自身的優勢嗎?有,而且是印度最缺的。

1915年,新文化運動,你可能覺得沒什麼,畢竟這個國家積貧積弱,寫點白話雜文,受眾似乎也就那麼幾個。

1919年,五四運動,你可能覺得沒什麼,畢竟這只是北京上海的一些工人和學生在發聲,而更多的人可能連一戰是什麼都不知道。

1945年,抗戰勝利,你可能覺得沒什麼,畢竟在整個世界的眼光來看,貧窮落後的中國對法西斯造成的殺傷實在是太過有限,而彼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所貢獻的兵員造成的戰績也不比中國少多少。

1949年,新中國成立,你可能覺得沒什麼,畢竟印度早在兩年前就通過非(只)暴(絕)力(食)不合(抵)作(抗)運動獨立建國了。

1953年,志願軍在朝鮮半島頂住了聯合國軍的圍攻,勝利回國,你可能覺得沒什麼,畢竟這是在蘇聯的援助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實現的。

1953-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156個重工業項目落地,你可能依舊覺得沒什麼,畢竟這些和國防軍事直接相關的重工業基本沒什麼可以拿到國際上換錢,相反印度在國際上混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痛打巴基斯坦,自詡世界第三,比中國風光得多,當然,請忘掉1962年的那場小摩擦。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這比美國晚了二十年,然而這時的中國美不疼蘇不愛,剛剛從餓殍遍地的饑荒當中爬出來,似乎一顆原子彈並不能撐起瘦弱的腰板。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然而這時的中國又一次墜入了翻天覆地的浩劫當中,前路似乎愈發暗淡。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然而這顆除了播放東方紅的象徵意義之外幾乎一無是處的鐵球龐大而笨重,實在讓人不覺得這能有什麼現實意義。

1976-1978,中國終於從十年浩劫中艱難起身,開始擁抱世界。一場沉痾,使得如今的中國步履搖搖晃晃,但是也使得身上的陳年繭殼盡皆脫落,讓未來的步伐可以稍稍輕鬆一點。


印度將很快超越中國?網友:印度有三方面的優勢


印度將很快超越中國?網友:印度有三方面的優勢


印度將很快超越中國?網友:印度有三方面的優勢


於是你感覺不對了。

你發現,中國已經具備了雖然不先進但是完備妥善的工業體系,而印度卻依舊停留在滿世界購買萬國牌的狀態;

你發現,中國的人民昂首挺胸戰天鬥地,不信鬼神信雙手,而印度的低種姓和賤民們卻還匍匐在塵土中,把未來交給渺茫微遠的來世;

你發現中國迅速掃除了文盲,原本“識字就算知識分子”,如今在中國的網站上藤校畢業雙門外語年薪百萬卻只是個起步標準(大霧),而印度卻連統一本國的語言和文字都做不到,以至於不得不把軍隊按照兵源地分別編組;

你發現中國打造出了自己的東風快遞長劍外賣,而印度的核聚變試驗卻最終以兩聲不成功的悶響告終;

你發現中國彷彿一夜之間出現了無數中高端製造業品牌:華為,大疆,振華港機,三一重工,中國中車,京東方,吉利汽車,比亞迪,而印度的“斯坦航空”和“塔塔汽車”卻淪為了國際的笑柄;

你發現中國吃透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圖紙,修復了二號艦,並且延續血脈造出了三號艦,而印度只能在“基輔”級“戈爾什科夫”號的改裝合同中甘之若飴地挨宰,而同級的“基輔”和“明斯克”早已被中國做成了偶爾有人光顧的公園;

你發現中國所有的縣通路通水,所有的村通網通電,鐵路建到青藏高原,一天之內幾乎可以從版圖上的任一點到達另外任一點,而印度的火車還要被牛撞,被人攔,因為不能掛人還要被石塊砸;

你發現互聯網經濟在中國落地生根,迅速爆發,而印度雖然有著遠比中國優越的國際政治環境,互聯網卻只能在國際碼農的鍵盤下做著連自己的品牌都不能有的外包合同。

大破大立,厚積薄發,縱然步伐曲折而緩慢,但走下去,總能向前。

而印度,缺了一百年的掙扎和苦痛。嗟來之食固然容易,但終只能吃到別人的殘羹冷炙。

沒有什麼是平白無故獲得的。

所有的得失,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