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茶、錫蘭茶的崛起與中國茶的衰落

1838年,350磅印度紅茶運到了英國銷售,那時印度茶的品質還不能與中國茶對抗,因此還不能對中國茶產生實質地威脅。但從福瓊偷茶後,印度茶的品質開始飛躍,到1869年,印度茶在英國的銷量達到了1000萬磅,佔據英國市場10%的份額,中國茶從此感受到印度茶的壓力。

1876年錫蘭向英國出口了200磅茶葉,這意味著一個新興產地加入到了與中國茶的競爭中。此後,因為錫蘭茶良好的口碑,錫蘭茶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到1889年竟達到3700萬磅,成為中國茶葉重要對手。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茶、錫蘭茶的崛起與中國茶的衰落

1838年,350磅印度紅茶運到了英國銷售,那時印度茶的品質還不能與中國茶對抗,因此還不能對中國茶產生實質地威脅。但從福瓊偷茶後,印度茶的品質開始飛躍,到1869年,印度茶在英國的銷量達到了1000萬磅,佔據英國市場10%的份額,中國茶從此感受到印度茶的壓力。

1876年錫蘭向英國出口了200磅茶葉,這意味著一個新興產地加入到了與中國茶的競爭中。此後,因為錫蘭茶良好的口碑,錫蘭茶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到1889年竟達到3700萬磅,成為中國茶葉重要對手。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斯里蘭卡的茶園

雖在英美市場不佔優勢,但仰仗俄國對中國茶需求的增長,中國茶表面上還能繼續維持繁榮局面。1886年,中國茶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總出口量接近3億磅。但盛世難掩危機四伏,此後中國茶的出口量呈自由落體式下滑,到1900年,中國茶的出口量只有1.8億磅,佔國際市場的30%,從此走上了一蹶不振之路。到1928年,中國茶只佔國際市場1.59%的份額了。針對中國茶的衰落,一位英國商人毫不客氣地說:

“現在中國茶在國內(英國)只是作為一種充數之物,若茶商能夠買到印度茶或錫蘭茶,他們就不會要中國茶。許多倫敦茶商承認他們現在已不經售中國茶,倫敦雜貨店裡已買不到中國茶了。”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茶、錫蘭茶的崛起與中國茶的衰落

1838年,350磅印度紅茶運到了英國銷售,那時印度茶的品質還不能與中國茶對抗,因此還不能對中國茶產生實質地威脅。但從福瓊偷茶後,印度茶的品質開始飛躍,到1869年,印度茶在英國的銷量達到了1000萬磅,佔據英國市場10%的份額,中國茶從此感受到印度茶的壓力。

1876年錫蘭向英國出口了200磅茶葉,這意味著一個新興產地加入到了與中國茶的競爭中。此後,因為錫蘭茶良好的口碑,錫蘭茶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到1889年竟達到3700萬磅,成為中國茶葉重要對手。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斯里蘭卡的茶園

雖在英美市場不佔優勢,但仰仗俄國對中國茶需求的增長,中國茶表面上還能繼續維持繁榮局面。1886年,中國茶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總出口量接近3億磅。但盛世難掩危機四伏,此後中國茶的出口量呈自由落體式下滑,到1900年,中國茶的出口量只有1.8億磅,佔國際市場的30%,從此走上了一蹶不振之路。到1928年,中國茶只佔國際市場1.59%的份額了。針對中國茶的衰落,一位英國商人毫不客氣地說:

“現在中國茶在國內(英國)只是作為一種充數之物,若茶商能夠買到印度茶或錫蘭茶,他們就不會要中國茶。許多倫敦茶商承認他們現在已不經售中國茶,倫敦雜貨店裡已買不到中國茶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中國茶不敵印度、錫蘭茶的原因

印度茶、錫蘭茶從無到有,短短几十年就把中國茶從霸主地位拉下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印度、錫蘭廣泛使用萎凋機、揉捻機、烘茶機等機器製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率不說,還保證茶的品質穩定,而中國仍是傳統的小作坊手工製作。

二、印度、錫蘭茶葉種植採用現代公司制,會靈活地根據消費者的口味,製作不同等級茶葉,從而滿足廣大市場需求。而中國生產和銷售脫節,茶農墨守成規,中國茶因此越來越無法滿足歐美消費者的口味。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茶、錫蘭茶的崛起與中國茶的衰落

1838年,350磅印度紅茶運到了英國銷售,那時印度茶的品質還不能與中國茶對抗,因此還不能對中國茶產生實質地威脅。但從福瓊偷茶後,印度茶的品質開始飛躍,到1869年,印度茶在英國的銷量達到了1000萬磅,佔據英國市場10%的份額,中國茶從此感受到印度茶的壓力。

1876年錫蘭向英國出口了200磅茶葉,這意味著一個新興產地加入到了與中國茶的競爭中。此後,因為錫蘭茶良好的口碑,錫蘭茶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到1889年竟達到3700萬磅,成為中國茶葉重要對手。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斯里蘭卡的茶園

雖在英美市場不佔優勢,但仰仗俄國對中國茶需求的增長,中國茶表面上還能繼續維持繁榮局面。1886年,中國茶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總出口量接近3億磅。但盛世難掩危機四伏,此後中國茶的出口量呈自由落體式下滑,到1900年,中國茶的出口量只有1.8億磅,佔國際市場的30%,從此走上了一蹶不振之路。到1928年,中國茶只佔國際市場1.59%的份額了。針對中國茶的衰落,一位英國商人毫不客氣地說:

“現在中國茶在國內(英國)只是作為一種充數之物,若茶商能夠買到印度茶或錫蘭茶,他們就不會要中國茶。許多倫敦茶商承認他們現在已不經售中國茶,倫敦雜貨店裡已買不到中國茶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中國茶不敵印度、錫蘭茶的原因

印度茶、錫蘭茶從無到有,短短几十年就把中國茶從霸主地位拉下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印度、錫蘭廣泛使用萎凋機、揉捻機、烘茶機等機器製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率不說,還保證茶的品質穩定,而中國仍是傳統的小作坊手工製作。

二、印度、錫蘭茶葉種植採用現代公司制,會靈活地根據消費者的口味,製作不同等級茶葉,從而滿足廣大市場需求。而中國生產和銷售脫節,茶農墨守成規,中國茶因此越來越無法滿足歐美消費者的口味。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19世紀印度的茶葉貿易

三、各種苛捐雜稅、各種茶商茶販不斷倒賣以及高昂的內陸運輸費用(沒有鐵路),導致中國茶成本過高,在國際市場沒有價格優勢。

四、中國茶葉摻假嚴重,偽劣茶葉充斥市場,導致中國茶口碑越來越差。偽劣茶葉是指將柳、桑等嫩葉混入茶葉中, 用綠色染料進行人工著色的茶葉。為了追逐利益,一些茶商和茶農將偽劣茶出口,影響了整個中國茶葉的形象。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茶、錫蘭茶的崛起與中國茶的衰落

1838年,350磅印度紅茶運到了英國銷售,那時印度茶的品質還不能與中國茶對抗,因此還不能對中國茶產生實質地威脅。但從福瓊偷茶後,印度茶的品質開始飛躍,到1869年,印度茶在英國的銷量達到了1000萬磅,佔據英國市場10%的份額,中國茶從此感受到印度茶的壓力。

1876年錫蘭向英國出口了200磅茶葉,這意味著一個新興產地加入到了與中國茶的競爭中。此後,因為錫蘭茶良好的口碑,錫蘭茶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到1889年竟達到3700萬磅,成為中國茶葉重要對手。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斯里蘭卡的茶園

雖在英美市場不佔優勢,但仰仗俄國對中國茶需求的增長,中國茶表面上還能繼續維持繁榮局面。1886年,中國茶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總出口量接近3億磅。但盛世難掩危機四伏,此後中國茶的出口量呈自由落體式下滑,到1900年,中國茶的出口量只有1.8億磅,佔國際市場的30%,從此走上了一蹶不振之路。到1928年,中國茶只佔國際市場1.59%的份額了。針對中國茶的衰落,一位英國商人毫不客氣地說:

“現在中國茶在國內(英國)只是作為一種充數之物,若茶商能夠買到印度茶或錫蘭茶,他們就不會要中國茶。許多倫敦茶商承認他們現在已不經售中國茶,倫敦雜貨店裡已買不到中國茶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中國茶不敵印度、錫蘭茶的原因

印度茶、錫蘭茶從無到有,短短几十年就把中國茶從霸主地位拉下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印度、錫蘭廣泛使用萎凋機、揉捻機、烘茶機等機器製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率不說,還保證茶的品質穩定,而中國仍是傳統的小作坊手工製作。

二、印度、錫蘭茶葉種植採用現代公司制,會靈活地根據消費者的口味,製作不同等級茶葉,從而滿足廣大市場需求。而中國生產和銷售脫節,茶農墨守成規,中國茶因此越來越無法滿足歐美消費者的口味。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19世紀印度的茶葉貿易

三、各種苛捐雜稅、各種茶商茶販不斷倒賣以及高昂的內陸運輸費用(沒有鐵路),導致中國茶成本過高,在國際市場沒有價格優勢。

四、中國茶葉摻假嚴重,偽劣茶葉充斥市場,導致中國茶口碑越來越差。偽劣茶葉是指將柳、桑等嫩葉混入茶葉中, 用綠色染料進行人工著色的茶葉。為了追逐利益,一些茶商和茶農將偽劣茶出口,影響了整個中國茶葉的形象。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茶葉出口下滑引起清政府的警惕

1887年第一季度,中國茶葉海關稅銀不僅下跌,還一下子就少了一百萬兩,這引起總理衙門的關注,責成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對中國茶葉出口量下滑及補救措施進行調查。赫德經與各口岸商會、 茶葉同業公會溝通後,向總理衙門提交了《訪察茶葉情形文件》。

在這份報告中,赫德指出,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已經非常危險,恐有徹底失去國際市場的危險。赫德因此提議引進印度生產方式、 減輕茶葉相關稅收等對策。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茶、錫蘭茶的崛起與中國茶的衰落

1838年,350磅印度紅茶運到了英國銷售,那時印度茶的品質還不能與中國茶對抗,因此還不能對中國茶產生實質地威脅。但從福瓊偷茶後,印度茶的品質開始飛躍,到1869年,印度茶在英國的銷量達到了1000萬磅,佔據英國市場10%的份額,中國茶從此感受到印度茶的壓力。

1876年錫蘭向英國出口了200磅茶葉,這意味著一個新興產地加入到了與中國茶的競爭中。此後,因為錫蘭茶良好的口碑,錫蘭茶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到1889年竟達到3700萬磅,成為中國茶葉重要對手。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斯里蘭卡的茶園

雖在英美市場不佔優勢,但仰仗俄國對中國茶需求的增長,中國茶表面上還能繼續維持繁榮局面。1886年,中國茶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總出口量接近3億磅。但盛世難掩危機四伏,此後中國茶的出口量呈自由落體式下滑,到1900年,中國茶的出口量只有1.8億磅,佔國際市場的30%,從此走上了一蹶不振之路。到1928年,中國茶只佔國際市場1.59%的份額了。針對中國茶的衰落,一位英國商人毫不客氣地說:

“現在中國茶在國內(英國)只是作為一種充數之物,若茶商能夠買到印度茶或錫蘭茶,他們就不會要中國茶。許多倫敦茶商承認他們現在已不經售中國茶,倫敦雜貨店裡已買不到中國茶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中國茶不敵印度、錫蘭茶的原因

印度茶、錫蘭茶從無到有,短短几十年就把中國茶從霸主地位拉下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印度、錫蘭廣泛使用萎凋機、揉捻機、烘茶機等機器製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率不說,還保證茶的品質穩定,而中國仍是傳統的小作坊手工製作。

二、印度、錫蘭茶葉種植採用現代公司制,會靈活地根據消費者的口味,製作不同等級茶葉,從而滿足廣大市場需求。而中國生產和銷售脫節,茶農墨守成規,中國茶因此越來越無法滿足歐美消費者的口味。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19世紀印度的茶葉貿易

三、各種苛捐雜稅、各種茶商茶販不斷倒賣以及高昂的內陸運輸費用(沒有鐵路),導致中國茶成本過高,在國際市場沒有價格優勢。

四、中國茶葉摻假嚴重,偽劣茶葉充斥市場,導致中國茶口碑越來越差。偽劣茶葉是指將柳、桑等嫩葉混入茶葉中, 用綠色染料進行人工著色的茶葉。為了追逐利益,一些茶商和茶農將偽劣茶出口,影響了整個中國茶葉的形象。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茶葉出口下滑引起清政府的警惕

1887年第一季度,中國茶葉海關稅銀不僅下跌,還一下子就少了一百萬兩,這引起總理衙門的關注,責成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對中國茶葉出口量下滑及補救措施進行調查。赫德經與各口岸商會、 茶葉同業公會溝通後,向總理衙門提交了《訪察茶葉情形文件》。

在這份報告中,赫德指出,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已經非常危險,恐有徹底失去國際市場的危險。赫德因此提議引進印度生產方式、 減輕茶葉相關稅收等對策。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赫德

緊接著,清朝廷變在數字面前切實感受到寒意:1886年茶葉稅釐(含加捐)為 9300 萬兩 , 188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 8500 萬兩,1888年更是降到了 7200 萬兩。

而中國茶在國際市場上日漸式微,讓茶葉出口大省福建、浙江更感到日子難過, 以至閩浙總督卞寶第感嘆:

“進款日短, 源無可開, 出款甚繁,流無可節 ……統籌全局, 岌岌可危。”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茶、錫蘭茶的崛起與中國茶的衰落

1838年,350磅印度紅茶運到了英國銷售,那時印度茶的品質還不能與中國茶對抗,因此還不能對中國茶產生實質地威脅。但從福瓊偷茶後,印度茶的品質開始飛躍,到1869年,印度茶在英國的銷量達到了1000萬磅,佔據英國市場10%的份額,中國茶從此感受到印度茶的壓力。

1876年錫蘭向英國出口了200磅茶葉,這意味著一個新興產地加入到了與中國茶的競爭中。此後,因為錫蘭茶良好的口碑,錫蘭茶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到1889年竟達到3700萬磅,成為中國茶葉重要對手。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斯里蘭卡的茶園

雖在英美市場不佔優勢,但仰仗俄國對中國茶需求的增長,中國茶表面上還能繼續維持繁榮局面。1886年,中國茶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總出口量接近3億磅。但盛世難掩危機四伏,此後中國茶的出口量呈自由落體式下滑,到1900年,中國茶的出口量只有1.8億磅,佔國際市場的30%,從此走上了一蹶不振之路。到1928年,中國茶只佔國際市場1.59%的份額了。針對中國茶的衰落,一位英國商人毫不客氣地說:

“現在中國茶在國內(英國)只是作為一種充數之物,若茶商能夠買到印度茶或錫蘭茶,他們就不會要中國茶。許多倫敦茶商承認他們現在已不經售中國茶,倫敦雜貨店裡已買不到中國茶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中國茶不敵印度、錫蘭茶的原因

印度茶、錫蘭茶從無到有,短短几十年就把中國茶從霸主地位拉下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印度、錫蘭廣泛使用萎凋機、揉捻機、烘茶機等機器製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率不說,還保證茶的品質穩定,而中國仍是傳統的小作坊手工製作。

二、印度、錫蘭茶葉種植採用現代公司制,會靈活地根據消費者的口味,製作不同等級茶葉,從而滿足廣大市場需求。而中國生產和銷售脫節,茶農墨守成規,中國茶因此越來越無法滿足歐美消費者的口味。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19世紀印度的茶葉貿易

三、各種苛捐雜稅、各種茶商茶販不斷倒賣以及高昂的內陸運輸費用(沒有鐵路),導致中國茶成本過高,在國際市場沒有價格優勢。

四、中國茶葉摻假嚴重,偽劣茶葉充斥市場,導致中國茶口碑越來越差。偽劣茶葉是指將柳、桑等嫩葉混入茶葉中, 用綠色染料進行人工著色的茶葉。為了追逐利益,一些茶商和茶農將偽劣茶出口,影響了整個中國茶葉的形象。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茶葉出口下滑引起清政府的警惕

1887年第一季度,中國茶葉海關稅銀不僅下跌,還一下子就少了一百萬兩,這引起總理衙門的關注,責成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對中國茶葉出口量下滑及補救措施進行調查。赫德經與各口岸商會、 茶葉同業公會溝通後,向總理衙門提交了《訪察茶葉情形文件》。

在這份報告中,赫德指出,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已經非常危險,恐有徹底失去國際市場的危險。赫德因此提議引進印度生產方式、 減輕茶葉相關稅收等對策。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赫德

緊接著,清朝廷變在數字面前切實感受到寒意:1886年茶葉稅釐(含加捐)為 9300 萬兩 , 188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 8500 萬兩,1888年更是降到了 7200 萬兩。

而中國茶在國際市場上日漸式微,讓茶葉出口大省福建、浙江更感到日子難過, 以至閩浙總督卞寶第感嘆:

“進款日短, 源無可開, 出款甚繁,流無可節 ……統籌全局, 岌岌可危。”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廣東十三行的茶葉貿易

清政府挽救中國茶在國際市場地位的舉措

茶葉稅收事關財政大局,面對中國茶出口的嚴峻形式,清廷從上到下自是不能坐以待斃,推出一系列舉措應對。

首先,為挽回中國茶的聲譽,禁止茶葉著色、摻假的行為。總理衙門還為此特意給茶葉產區的主管官員下令,要求對造假行為進行嚴查、重罰。

其次,嘗試用機器生產茶葉。張之洞就曾說:

“人工烘製則人事不齊, 斷不若機器之一律。若中國仍用舊法, 洋商必藉口人工不能停均, 製法不能幹潔。”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茶、錫蘭茶的崛起與中國茶的衰落

1838年,350磅印度紅茶運到了英國銷售,那時印度茶的品質還不能與中國茶對抗,因此還不能對中國茶產生實質地威脅。但從福瓊偷茶後,印度茶的品質開始飛躍,到1869年,印度茶在英國的銷量達到了1000萬磅,佔據英國市場10%的份額,中國茶從此感受到印度茶的壓力。

1876年錫蘭向英國出口了200磅茶葉,這意味著一個新興產地加入到了與中國茶的競爭中。此後,因為錫蘭茶良好的口碑,錫蘭茶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到1889年竟達到3700萬磅,成為中國茶葉重要對手。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斯里蘭卡的茶園

雖在英美市場不佔優勢,但仰仗俄國對中國茶需求的增長,中國茶表面上還能繼續維持繁榮局面。1886年,中國茶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總出口量接近3億磅。但盛世難掩危機四伏,此後中國茶的出口量呈自由落體式下滑,到1900年,中國茶的出口量只有1.8億磅,佔國際市場的30%,從此走上了一蹶不振之路。到1928年,中國茶只佔國際市場1.59%的份額了。針對中國茶的衰落,一位英國商人毫不客氣地說:

“現在中國茶在國內(英國)只是作為一種充數之物,若茶商能夠買到印度茶或錫蘭茶,他們就不會要中國茶。許多倫敦茶商承認他們現在已不經售中國茶,倫敦雜貨店裡已買不到中國茶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中國茶不敵印度、錫蘭茶的原因

印度茶、錫蘭茶從無到有,短短几十年就把中國茶從霸主地位拉下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印度、錫蘭廣泛使用萎凋機、揉捻機、烘茶機等機器製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率不說,還保證茶的品質穩定,而中國仍是傳統的小作坊手工製作。

二、印度、錫蘭茶葉種植採用現代公司制,會靈活地根據消費者的口味,製作不同等級茶葉,從而滿足廣大市場需求。而中國生產和銷售脫節,茶農墨守成規,中國茶因此越來越無法滿足歐美消費者的口味。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19世紀印度的茶葉貿易

三、各種苛捐雜稅、各種茶商茶販不斷倒賣以及高昂的內陸運輸費用(沒有鐵路),導致中國茶成本過高,在國際市場沒有價格優勢。

四、中國茶葉摻假嚴重,偽劣茶葉充斥市場,導致中國茶口碑越來越差。偽劣茶葉是指將柳、桑等嫩葉混入茶葉中, 用綠色染料進行人工著色的茶葉。為了追逐利益,一些茶商和茶農將偽劣茶出口,影響了整個中國茶葉的形象。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茶葉出口下滑引起清政府的警惕

1887年第一季度,中國茶葉海關稅銀不僅下跌,還一下子就少了一百萬兩,這引起總理衙門的關注,責成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對中國茶葉出口量下滑及補救措施進行調查。赫德經與各口岸商會、 茶葉同業公會溝通後,向總理衙門提交了《訪察茶葉情形文件》。

在這份報告中,赫德指出,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已經非常危險,恐有徹底失去國際市場的危險。赫德因此提議引進印度生產方式、 減輕茶葉相關稅收等對策。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赫德

緊接著,清朝廷變在數字面前切實感受到寒意:1886年茶葉稅釐(含加捐)為 9300 萬兩 , 188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 8500 萬兩,1888年更是降到了 7200 萬兩。

而中國茶在國際市場上日漸式微,讓茶葉出口大省福建、浙江更感到日子難過, 以至閩浙總督卞寶第感嘆:

“進款日短, 源無可開, 出款甚繁,流無可節 ……統籌全局, 岌岌可危。”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廣東十三行的茶葉貿易

清政府挽救中國茶在國際市場地位的舉措

茶葉稅收事關財政大局,面對中國茶出口的嚴峻形式,清廷從上到下自是不能坐以待斃,推出一系列舉措應對。

首先,為挽回中國茶的聲譽,禁止茶葉著色、摻假的行為。總理衙門還為此特意給茶葉產區的主管官員下令,要求對造假行為進行嚴查、重罰。

其次,嘗試用機器生產茶葉。張之洞就曾說:

“人工烘製則人事不齊, 斷不若機器之一律。若中國仍用舊法, 洋商必藉口人工不能停均, 製法不能幹潔。”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張之洞

在此引導下各地開始嘗試引進機器。比如在1891年時, 福建省建寧府引進機器建立焙茶廠。該製茶廠主要是租給建寧府茶農使用 , 所收費用低於人工的手工費,以此推廣機器製茶。

再次,從政府到民間都開始向印度、錫蘭學習。早在19世紀末,農學會就派人到印度、錫蘭學習製茶技術。1905年,兩江總督委派 鄭世璜去印度、錫蘭考察。其回國後,遞交了考察報告,詳細介紹了印度、錫蘭支持工藝和制度。

"

導讀

\t中國是茶的故鄉,曾經佔據了國際茶葉市場絕對霸主地位。但從19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一落千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而面臨中國茶葉的窘境,清政府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為對抗中國茶,英國人將茶葉引種到印度

從1657年倫敦一家名叫Thomas.Garway的咖啡店出售茶葉開始,茶這一神奇的東方樹葉就開始了征服歐洲人味蕾的步伐。而隨著歐洲人飲茶習慣的形成,中國茶出口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英式下午茶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又是那時世界唯一的茶葉出口國,從17世紀開始,中國獨霸世界茶葉市場達二百年之久。這為中國賺取了大量銀子,也讓茶葉第一大進口國——英國耿耿於懷,為了節約銀子,英國當局就有了把茶樹引種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的計劃。

早在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訪華時,英國人就從浙江的茶園偷帶茶苗到印度種植,但效果並不好。此後在1848年,專業茶藝師福瓊被英國派到了中國,用專業的手段將茶苗完好地帶回了印度並培育成功,此後印度茶的品質實現了飛躍,大吉嶺和阿薩姆成為印度茶的著名產區。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茶、錫蘭茶的崛起與中國茶的衰落

1838年,350磅印度紅茶運到了英國銷售,那時印度茶的品質還不能與中國茶對抗,因此還不能對中國茶產生實質地威脅。但從福瓊偷茶後,印度茶的品質開始飛躍,到1869年,印度茶在英國的銷量達到了1000萬磅,佔據英國市場10%的份額,中國茶從此感受到印度茶的壓力。

1876年錫蘭向英國出口了200磅茶葉,這意味著一個新興產地加入到了與中國茶的競爭中。此後,因為錫蘭茶良好的口碑,錫蘭茶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到1889年竟達到3700萬磅,成為中國茶葉重要對手。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斯里蘭卡的茶園

雖在英美市場不佔優勢,但仰仗俄國對中國茶需求的增長,中國茶表面上還能繼續維持繁榮局面。1886年,中國茶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總出口量接近3億磅。但盛世難掩危機四伏,此後中國茶的出口量呈自由落體式下滑,到1900年,中國茶的出口量只有1.8億磅,佔國際市場的30%,從此走上了一蹶不振之路。到1928年,中國茶只佔國際市場1.59%的份額了。針對中國茶的衰落,一位英國商人毫不客氣地說:

“現在中國茶在國內(英國)只是作為一種充數之物,若茶商能夠買到印度茶或錫蘭茶,他們就不會要中國茶。許多倫敦茶商承認他們現在已不經售中國茶,倫敦雜貨店裡已買不到中國茶了。”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中國茶不敵印度、錫蘭茶的原因

印度茶、錫蘭茶從無到有,短短几十年就把中國茶從霸主地位拉下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印度、錫蘭廣泛使用萎凋機、揉捻機、烘茶機等機器製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率不說,還保證茶的品質穩定,而中國仍是傳統的小作坊手工製作。

二、印度、錫蘭茶葉種植採用現代公司制,會靈活地根據消費者的口味,製作不同等級茶葉,從而滿足廣大市場需求。而中國生產和銷售脫節,茶農墨守成規,中國茶因此越來越無法滿足歐美消費者的口味。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19世紀印度的茶葉貿易

三、各種苛捐雜稅、各種茶商茶販不斷倒賣以及高昂的內陸運輸費用(沒有鐵路),導致中國茶成本過高,在國際市場沒有價格優勢。

四、中國茶葉摻假嚴重,偽劣茶葉充斥市場,導致中國茶口碑越來越差。偽劣茶葉是指將柳、桑等嫩葉混入茶葉中, 用綠色染料進行人工著色的茶葉。為了追逐利益,一些茶商和茶農將偽劣茶出口,影響了整個中國茶葉的形象。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清朝時的茶葉貿易

茶葉出口下滑引起清政府的警惕

1887年第一季度,中國茶葉海關稅銀不僅下跌,還一下子就少了一百萬兩,這引起總理衙門的關注,責成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對中國茶葉出口量下滑及補救措施進行調查。赫德經與各口岸商會、 茶葉同業公會溝通後,向總理衙門提交了《訪察茶葉情形文件》。

在這份報告中,赫德指出,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已經非常危險,恐有徹底失去國際市場的危險。赫德因此提議引進印度生產方式、 減輕茶葉相關稅收等對策。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赫德

緊接著,清朝廷變在數字面前切實感受到寒意:1886年茶葉稅釐(含加捐)為 9300 萬兩 , 1887年這個數字變成了 8500 萬兩,1888年更是降到了 7200 萬兩。

而中國茶在國際市場上日漸式微,讓茶葉出口大省福建、浙江更感到日子難過, 以至閩浙總督卞寶第感嘆:

“進款日短, 源無可開, 出款甚繁,流無可節 ……統籌全局, 岌岌可危。”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廣東十三行的茶葉貿易

清政府挽救中國茶在國際市場地位的舉措

茶葉稅收事關財政大局,面對中國茶出口的嚴峻形式,清廷從上到下自是不能坐以待斃,推出一系列舉措應對。

首先,為挽回中國茶的聲譽,禁止茶葉著色、摻假的行為。總理衙門還為此特意給茶葉產區的主管官員下令,要求對造假行為進行嚴查、重罰。

其次,嘗試用機器生產茶葉。張之洞就曾說:

“人工烘製則人事不齊, 斷不若機器之一律。若中國仍用舊法, 洋商必藉口人工不能停均, 製法不能幹潔。”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張之洞

在此引導下各地開始嘗試引進機器。比如在1891年時, 福建省建寧府引進機器建立焙茶廠。該製茶廠主要是租給建寧府茶農使用 , 所收費用低於人工的手工費,以此推廣機器製茶。

再次,從政府到民間都開始向印度、錫蘭學習。早在19世紀末,農學會就派人到印度、錫蘭學習製茶技術。1905年,兩江總督委派 鄭世璜去印度、錫蘭考察。其回國後,遞交了考察報告,詳細介紹了印度、錫蘭支持工藝和制度。

在近代,中國茶為什麼被印度茶和錫蘭茶擊敗?

19世紀末的羊樓洞茶葉包裝廠

最後,清政府還通過立法來規範茶葉生產。1905年,商部頒佈了《茶葉改良章程》,對茶葉生產的工藝進行規範和統一,但並未真正落實。

結語

總之,因為中國茶固有的問題以及印度、錫蘭現代化製茶產業的崛起,使中國茶在近代逐漸喪失了在國際市場的統治地位。而清廷面對嚴峻形勢,也曾努力嘗試挽救頹勢,但終因清末局勢混亂加之中國茶固有的小作坊生產方式無法改變,清廷的各種舉措最終未能起到效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