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行散記:感受與眾不同的國度'

"

在印度,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這個國家的與眾不同,人們的生活、行為、觀念、宗教和秩序都有太多不同,有時覺得不可思議,有時卻又分明覺出那些不可思議所傳遞出的生活態度令人由衷地尊重和理解。

"

在印度,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這個國家的與眾不同,人們的生活、行為、觀念、宗教和秩序都有太多不同,有時覺得不可思議,有時卻又分明覺出那些不可思議所傳遞出的生活態度令人由衷地尊重和理解。

印度旅行散記:感受與眾不同的國度

泰姬陵 米廣弘攝

負責行程的導遊蓄著短短的鬍鬚,這是很多印度男子的標配。樂於在中印之間自由地遊走,平和而友善,他對旅途中所遇到的一切人都表現出尊重。一路上,對一切落後或是愚昧的東西,他都不會有任何的批評,也不會對遊人偶爾表露出來的不屑做任何辯解。他知道這些問題的存在即差異,但也認可這些現實,甚至表現出莫名的安閒自得。即便是在上旅遊大巴車坐定後即將關門的那一刻,無數兜售旅遊紀念品的人伸出他們黝黑的手,請他將商品遞給遊客看時,他也不會拒絕,一一地遞進來,然後再遞出去。這讓人分明感覺到導遊和他們間的信任和理解。在整個行程中,總是要面對這樣的場景,他都沒有一絲的慍色和煩厭,儘量地滿足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睛。

從新德里乘旅遊大巴前往南部的阿格拉,大巴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只有250多公里的行程,開了4個多小時。這奇特的高速公路,除了行人,似乎什麼車子都可以上路,汽車、三輪、摩托、馬車、自行車……旅遊大巴在各種車子間穿行,司機有著非常好的耐性,他總是能在車縫中順利地突圍。面對糟糕的路況,不發脾氣,實在不高興時,只是會對著窗外蝸牛一樣的慢車做出一個“你就一直開在我前面吧”的手勢。一群當地人同擠在一輛輛敞篷式吉普車裡、馬車上,安靜又閒適。

我們探訪了齋普爾和阿格拉,這是印度古蹟保存較多的兩個城市,著名的泰姬陵、風之宮殿、虎波堡、水宮殿、城市宮殿和比爾拉神廟都是世界各地的遊客必去的地方。眾多的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讓人對這個神祕的國度增加了無限想象的空間。齋普爾的風之宮殿名字很有詩情,其實只是立於街邊的一堵紅色高牆,像澳門的大三巴。風宮的壁上開了很多窗戶,在風獵獵來襲時,將窗戶全部打開,就不會把宮殿吹倒,故風宮有屹立不倒的意思。

甘地墓陵位於新德里的朱木拿河畔,臨街。門外十分零亂,如果沒有人指引,很難看出這裡是印度國父甘地的墓地。通過簡單的安檢,前面是一條不太寬的道路。路的兩側樹不很茂盛,可能是缺水的緣故。時值盛夏,兩株三角梅怒放著,它們從灌木長成高大的喬木,滿樹如同燃燒的火焰,永不熄滅。泰戈爾在《飛鳥集》第82首詩云:“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夏花,具有絢麗繁榮的生命,它們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綻放,如奔馳、跳躍、飛翔著的生命的精靈。

墓區在路的西面,緩緩的坡地上是一片開闊的綠色草坪。一條小道將綠地裁成兩幅,路是人們進入中央墓地的通道。草地上只有兩棵樹,路左是一棵柏樹,高大、遒勁而孤傲地生長著,正像是一位偉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路右側的一棵冠蓋如雲的矮樹,叫不出名,顯得平實。作為國父之墓,按著人們的思維這裡稍顯簡單。墓園不大,呈凹形,四周有幾堵白色矮牆。正中的祭壇是1948年1月31日甘地遺體的火化之處,長寬約三米,高約一米,用黑色大理石砌成。一側的長明火隨風搖曳,象徵著甘地帶領國家走向獨立的偉大精神永不消失,代表著他的靈魂不滅。

這是一位生性靦腆、羞怯、不善言辭的人,但卻是一位堅如磐石的精神領袖。墓區做如此簡單的設計,是否是想還原甘地被刺殺時的場景?開闊的草坪,寂寞的樹木,如同演講平臺般的墓葬,以及遠處自由飛翔的灰鳥。甘地奉行苦行僧式的個人克已生活態度,素食、獨身、默想、禁慾,一週有一天不說話,這是一位追求簡單的印度偉人。導遊說,這是為了體現甘地的人生態度,他是永遠追求簡單的人。瞻仰的人流不斷,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老人還是小孩,男人還是女人,他們都時常來到這裡,脫下鞋,光腳走在發燙的水泥路上。在墓前,雙手合十,深沉地鞠躬,圍著墓順時針方向緩步前行,默默地祈禱。沒有人久留,很有秩序地離去。即便是傍晚,瞻仰的人依然很多,都為了追思而來。

我們還去了蓮花神廟,這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現代建築,遠處看,正是一朵盛開著的潔白的蓮花。是一座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的教廟,人們排著隊遵從工作人員的安排分批次進入。廟內,是個開闊的空間,沒有裝飾,除了座椅,別無他物。高高的穹頂,顯示出廟宇的莊嚴。好不容易進去,找位置坐下,活動開始。音樂響起,在穹頂間迴盪,綿延不絕,有種奪人心魄的玄妙和空靈。沒人私語,都在冥思,心跟著靜了下來。這樣的靜想,將人帶入一個美好的世界。(作者米廣弘,知名文化學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