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

改革開放過去4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時中國的GDP為3645億,而到了2018年,中國GDP總量為90.03萬億元,為1978年時的247倍,穩居世界第二。

"

改革開放過去4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時中國的GDP為3645億,而到了2018年,中國GDP總量為90.03萬億元,為1978年時的247倍,穩居世界第二。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中國奇蹟

驚歎中國奇蹟的同時,我們的目光不妨轉向我們旁邊的鄰居--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2015年後,印度的GDP增長速度就超越了中國,成為主要大國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同時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印度人口的人口紅利才剛開始,另外由於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的主要目光都在中國(從川普的對華政策可知一二),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相對印度也更大,且在軟件信息等行業印度都發展迅速。因此印度有了底氣,莫迪上臺後就將“趕超中國”作為口號。

"

改革開放過去4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時中國的GDP為3645億,而到了2018年,中國GDP總量為90.03萬億元,為1978年時的247倍,穩居世界第二。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中國奇蹟

驚歎中國奇蹟的同時,我們的目光不妨轉向我們旁邊的鄰居--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2015年後,印度的GDP增長速度就超越了中國,成為主要大國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同時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印度人口的人口紅利才剛開始,另外由於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的主要目光都在中國(從川普的對華政策可知一二),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相對印度也更大,且在軟件信息等行業印度都發展迅速。因此印度有了底氣,莫迪上臺後就將“趕超中國”作為口號。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人口紅利

那印度真的能趕超中國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印度為什麼被中國甩在身後。

中印有太多相似之處,都是文明古國,都是人口大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曾飽受西方帝國主義掠奪,都是經濟和軍事大國。

再來看印度的底子,印度建國於1947年,坐擁亞洲第一的可耕地面積,此前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號稱英國女王王冠上最明亮的珠寶,英國為了殖民地的經營給印度留下了現代化工業體系、龐大的鐵路系統、郵政系統和較為完備的社會管理體系。

到1949年時,中國人均發電量為8度而印度為13.6度,中國人均鋼產量為0.3KG而印度為3.9KG,中國人均鐵路貨運量中國為0.1噸而印度為0.26噸,甚至於國際環境來說,當時我們也遠遠不及印度,60年代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中的領導者,同時受到美蘇雙方的拉攏,而我們卻因對蘇關係惡化,同時受到美蘇的敵視。

然而數十年過去之後,跑在前面的卻是我們,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地方影響

從歷史上講,印度沒有過大一統王朝,印度擁有多個民族,每個民族又有各自的文化習俗和語言,這導致印度人從骨子裡沒有大一統的基因,僅僅是靠英國才完成了領土和語言的統一。而英國殖民者為了統治的需要,有效利用了“土邦印度”,所謂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印度獨立前,印度仍有數百個土邦。雖然後來這些土邦基本都消失了,但土邦思維依然影響著印度,印度政府對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影響力很有限,這些地方依然是當地地方勢力主導,印度中央地方體系鬆散,而在需要高度協作的現代社會,這樣的控制力弱化,會極大的影響國家發展。

"

改革開放過去4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時中國的GDP為3645億,而到了2018年,中國GDP總量為90.03萬億元,為1978年時的247倍,穩居世界第二。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中國奇蹟

驚歎中國奇蹟的同時,我們的目光不妨轉向我們旁邊的鄰居--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2015年後,印度的GDP增長速度就超越了中國,成為主要大國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同時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印度人口的人口紅利才剛開始,另外由於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的主要目光都在中國(從川普的對華政策可知一二),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相對印度也更大,且在軟件信息等行業印度都發展迅速。因此印度有了底氣,莫迪上臺後就將“趕超中國”作為口號。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人口紅利

那印度真的能趕超中國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印度為什麼被中國甩在身後。

中印有太多相似之處,都是文明古國,都是人口大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曾飽受西方帝國主義掠奪,都是經濟和軍事大國。

再來看印度的底子,印度建國於1947年,坐擁亞洲第一的可耕地面積,此前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號稱英國女王王冠上最明亮的珠寶,英國為了殖民地的經營給印度留下了現代化工業體系、龐大的鐵路系統、郵政系統和較為完備的社會管理體系。

到1949年時,中國人均發電量為8度而印度為13.6度,中國人均鋼產量為0.3KG而印度為3.9KG,中國人均鐵路貨運量中國為0.1噸而印度為0.26噸,甚至於國際環境來說,當時我們也遠遠不及印度,60年代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中的領導者,同時受到美蘇雙方的拉攏,而我們卻因對蘇關係惡化,同時受到美蘇的敵視。

然而數十年過去之後,跑在前面的卻是我們,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地方影響

從歷史上講,印度沒有過大一統王朝,印度擁有多個民族,每個民族又有各自的文化習俗和語言,這導致印度人從骨子裡沒有大一統的基因,僅僅是靠英國才完成了領土和語言的統一。而英國殖民者為了統治的需要,有效利用了“土邦印度”,所謂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印度獨立前,印度仍有數百個土邦。雖然後來這些土邦基本都消失了,但土邦思維依然影響著印度,印度政府對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影響力很有限,這些地方依然是當地地方勢力主導,印度中央地方體系鬆散,而在需要高度協作的現代社會,這樣的控制力弱化,會極大的影響國家發展。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地方勢力強大

2.政策原因

國家的經濟發展一般以基礎建設和製造業起步,用基礎建設拉動和發展製造業,而製造業發展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發展有效支撐和發展金融、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1991年的經濟改革印度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印度優先發展金融服務業,利用發達的金融市場引導資金流入印度拉動本國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形成全面發展。然而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資本家的目的不在於生產本身而在於利潤,相對於製造業來說金融服務業利潤效率更高,能更容易的賺更多錢,那還會有多少人願意把錢投到賺錢更難更慢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呢?這也是直到今天印度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是金融服務業發展的金字塔塔基,沒有這個塔基存在金融服務業是不安全的,同時也只有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大範圍有效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從而拉動內需,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

改革開放過去4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時中國的GDP為3645億,而到了2018年,中國GDP總量為90.03萬億元,為1978年時的247倍,穩居世界第二。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中國奇蹟

驚歎中國奇蹟的同時,我們的目光不妨轉向我們旁邊的鄰居--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2015年後,印度的GDP增長速度就超越了中國,成為主要大國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同時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印度人口的人口紅利才剛開始,另外由於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的主要目光都在中國(從川普的對華政策可知一二),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相對印度也更大,且在軟件信息等行業印度都發展迅速。因此印度有了底氣,莫迪上臺後就將“趕超中國”作為口號。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人口紅利

那印度真的能趕超中國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印度為什麼被中國甩在身後。

中印有太多相似之處,都是文明古國,都是人口大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曾飽受西方帝國主義掠奪,都是經濟和軍事大國。

再來看印度的底子,印度建國於1947年,坐擁亞洲第一的可耕地面積,此前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號稱英國女王王冠上最明亮的珠寶,英國為了殖民地的經營給印度留下了現代化工業體系、龐大的鐵路系統、郵政系統和較為完備的社會管理體系。

到1949年時,中國人均發電量為8度而印度為13.6度,中國人均鋼產量為0.3KG而印度為3.9KG,中國人均鐵路貨運量中國為0.1噸而印度為0.26噸,甚至於國際環境來說,當時我們也遠遠不及印度,60年代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中的領導者,同時受到美蘇雙方的拉攏,而我們卻因對蘇關係惡化,同時受到美蘇的敵視。

然而數十年過去之後,跑在前面的卻是我們,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地方影響

從歷史上講,印度沒有過大一統王朝,印度擁有多個民族,每個民族又有各自的文化習俗和語言,這導致印度人從骨子裡沒有大一統的基因,僅僅是靠英國才完成了領土和語言的統一。而英國殖民者為了統治的需要,有效利用了“土邦印度”,所謂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印度獨立前,印度仍有數百個土邦。雖然後來這些土邦基本都消失了,但土邦思維依然影響著印度,印度政府對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影響力很有限,這些地方依然是當地地方勢力主導,印度中央地方體系鬆散,而在需要高度協作的現代社會,這樣的控制力弱化,會極大的影響國家發展。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地方勢力強大

2.政策原因

國家的經濟發展一般以基礎建設和製造業起步,用基礎建設拉動和發展製造業,而製造業發展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發展有效支撐和發展金融、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1991年的經濟改革印度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印度優先發展金融服務業,利用發達的金融市場引導資金流入印度拉動本國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形成全面發展。然而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資本家的目的不在於生產本身而在於利潤,相對於製造業來說金融服務業利潤效率更高,能更容易的賺更多錢,那還會有多少人願意把錢投到賺錢更難更慢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呢?這也是直到今天印度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是金融服務業發展的金字塔塔基,沒有這個塔基存在金融服務業是不安全的,同時也只有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大範圍有效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從而拉動內需,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班加羅爾號稱亞洲的硅谷

3.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分為四大種姓和不可接觸者,雖然從法律上已經廢除,但種姓制度對印度的影響卻延續至今。由於高種姓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只佔印度人口的少數,因此印度的經濟發展需要依靠的基石是低種姓人群。但低種姓人群往往得不到好的教育機會(直到今天印度的文盲率達到20%-30%之間,而剩下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因教育質量太差缺乏基本工業技能),因此無法將龐大的人口基數轉化為高質量的勞動力。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印度高等教育質量卻非常好(主要是高種姓人群得到這樣的教育機會),高種姓人群受了好的教育自然會從事法律、金融、服務和信息技術等產業,讓他們去從事工廠流水線作業這樣的低種姓工作基本不太可能。

"

改革開放過去4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時中國的GDP為3645億,而到了2018年,中國GDP總量為90.03萬億元,為1978年時的247倍,穩居世界第二。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中國奇蹟

驚歎中國奇蹟的同時,我們的目光不妨轉向我們旁邊的鄰居--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2015年後,印度的GDP增長速度就超越了中國,成為主要大國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同時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印度人口的人口紅利才剛開始,另外由於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的主要目光都在中國(從川普的對華政策可知一二),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相對印度也更大,且在軟件信息等行業印度都發展迅速。因此印度有了底氣,莫迪上臺後就將“趕超中國”作為口號。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人口紅利

那印度真的能趕超中國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印度為什麼被中國甩在身後。

中印有太多相似之處,都是文明古國,都是人口大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曾飽受西方帝國主義掠奪,都是經濟和軍事大國。

再來看印度的底子,印度建國於1947年,坐擁亞洲第一的可耕地面積,此前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號稱英國女王王冠上最明亮的珠寶,英國為了殖民地的經營給印度留下了現代化工業體系、龐大的鐵路系統、郵政系統和較為完備的社會管理體系。

到1949年時,中國人均發電量為8度而印度為13.6度,中國人均鋼產量為0.3KG而印度為3.9KG,中國人均鐵路貨運量中國為0.1噸而印度為0.26噸,甚至於國際環境來說,當時我們也遠遠不及印度,60年代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中的領導者,同時受到美蘇雙方的拉攏,而我們卻因對蘇關係惡化,同時受到美蘇的敵視。

然而數十年過去之後,跑在前面的卻是我們,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地方影響

從歷史上講,印度沒有過大一統王朝,印度擁有多個民族,每個民族又有各自的文化習俗和語言,這導致印度人從骨子裡沒有大一統的基因,僅僅是靠英國才完成了領土和語言的統一。而英國殖民者為了統治的需要,有效利用了“土邦印度”,所謂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印度獨立前,印度仍有數百個土邦。雖然後來這些土邦基本都消失了,但土邦思維依然影響著印度,印度政府對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影響力很有限,這些地方依然是當地地方勢力主導,印度中央地方體系鬆散,而在需要高度協作的現代社會,這樣的控制力弱化,會極大的影響國家發展。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地方勢力強大

2.政策原因

國家的經濟發展一般以基礎建設和製造業起步,用基礎建設拉動和發展製造業,而製造業發展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發展有效支撐和發展金融、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1991年的經濟改革印度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印度優先發展金融服務業,利用發達的金融市場引導資金流入印度拉動本國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形成全面發展。然而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資本家的目的不在於生產本身而在於利潤,相對於製造業來說金融服務業利潤效率更高,能更容易的賺更多錢,那還會有多少人願意把錢投到賺錢更難更慢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呢?這也是直到今天印度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是金融服務業發展的金字塔塔基,沒有這個塔基存在金融服務業是不安全的,同時也只有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大範圍有效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從而拉動內需,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班加羅爾號稱亞洲的硅谷

3.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分為四大種姓和不可接觸者,雖然從法律上已經廢除,但種姓制度對印度的影響卻延續至今。由於高種姓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只佔印度人口的少數,因此印度的經濟發展需要依靠的基石是低種姓人群。但低種姓人群往往得不到好的教育機會(直到今天印度的文盲率達到20%-30%之間,而剩下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因教育質量太差缺乏基本工業技能),因此無法將龐大的人口基數轉化為高質量的勞動力。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印度高等教育質量卻非常好(主要是高種姓人群得到這樣的教育機會),高種姓人群受了好的教育自然會從事法律、金融、服務和信息技術等產業,讓他們去從事工廠流水線作業這樣的低種姓工作基本不太可能。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種姓制度

同時極為封閉的種姓制度使印度底層民眾缺乏用努力來改變命運的信心,使印度工人的生產效率偏低。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印度在軟件信息技術、金融服務、生物製藥、電影娛樂、航天技術業等高端產業擁有強大的競爭力,而較為低端的製造業卻劣勢明顯。

順便說一句,印度頻頻發生的軍機掉落事件其實是印度擁有軍事裝備的研發能力,卻缺乏製造和維護的能力的表現,其原因正是上述所說產業工人質量不高。

上述三點只是印度被中國遠遠甩開的幾個重要原因,還有比如政策延續性、印度財團對國家經濟和政策的把控等等。

那印度這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嗎?小編認為很難。

我們來看中國,為什麼說1949年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是因為中國徹底清除了外國勢力對國內的影響,使中國實現了真正的獨立自主;二是中國徹底打破了從前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受益的階級的統治,建立起一個公平的社會體系。因此許多原來制約國家發展的因素消失了,我們可以在一張白紙上重新規劃發展的道路,雖然這條道路曲折艱難。

而印度的獨立卻是由英國和平移交的,沒有經過大的社會洗牌,導致印度一系列的問題一直延續到今天依然無法解決,而這些問題之間又相互制約(比如種姓制度導致無法提供大量高質量的勞動力人口正是印度選擇發展金融服務和信息技術產業的原因),實際掌權者通常是通過精英階層的支持上臺的,上臺之後自然無法在政策上通過犧牲精英階層的利益去扶持下層人民的成長,即使他真這樣幹,也會很快被趕下臺。

另一方面小編認為,科技的發展會讓所謂的人口紅利概念逐步消失,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和全自動化的工廠將不再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而失去了讓全民分享發展紅利機會的印度,由窮人拉動的內需增長極為有限,因此大量勞動力人口或許會成為國家發展的負擔和治安不穩定的源頭,這將進一步制約印度的發展。

"

改革開放過去4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時中國的GDP為3645億,而到了2018年,中國GDP總量為90.03萬億元,為1978年時的247倍,穩居世界第二。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中國奇蹟

驚歎中國奇蹟的同時,我們的目光不妨轉向我們旁邊的鄰居--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2015年後,印度的GDP增長速度就超越了中國,成為主要大國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同時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印度人口的人口紅利才剛開始,另外由於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的主要目光都在中國(從川普的對華政策可知一二),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相對印度也更大,且在軟件信息等行業印度都發展迅速。因此印度有了底氣,莫迪上臺後就將“趕超中國”作為口號。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人口紅利

那印度真的能趕超中國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印度為什麼被中國甩在身後。

中印有太多相似之處,都是文明古國,都是人口大國,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曾飽受西方帝國主義掠奪,都是經濟和軍事大國。

再來看印度的底子,印度建國於1947年,坐擁亞洲第一的可耕地面積,此前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號稱英國女王王冠上最明亮的珠寶,英國為了殖民地的經營給印度留下了現代化工業體系、龐大的鐵路系統、郵政系統和較為完備的社會管理體系。

到1949年時,中國人均發電量為8度而印度為13.6度,中國人均鋼產量為0.3KG而印度為3.9KG,中國人均鐵路貨運量中國為0.1噸而印度為0.26噸,甚至於國際環境來說,當時我們也遠遠不及印度,60年代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中的領導者,同時受到美蘇雙方的拉攏,而我們卻因對蘇關係惡化,同時受到美蘇的敵視。

然而數十年過去之後,跑在前面的卻是我們,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地方影響

從歷史上講,印度沒有過大一統王朝,印度擁有多個民族,每個民族又有各自的文化習俗和語言,這導致印度人從骨子裡沒有大一統的基因,僅僅是靠英國才完成了領土和語言的統一。而英國殖民者為了統治的需要,有效利用了“土邦印度”,所謂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印度獨立前,印度仍有數百個土邦。雖然後來這些土邦基本都消失了,但土邦思維依然影響著印度,印度政府對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影響力很有限,這些地方依然是當地地方勢力主導,印度中央地方體系鬆散,而在需要高度協作的現代社會,這樣的控制力弱化,會極大的影響國家發展。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地方勢力強大

2.政策原因

國家的經濟發展一般以基礎建設和製造業起步,用基礎建設拉動和發展製造業,而製造業發展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發展有效支撐和發展金融、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1991年的經濟改革印度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印度優先發展金融服務業,利用發達的金融市場引導資金流入印度拉動本國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形成全面發展。然而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資本家的目的不在於生產本身而在於利潤,相對於製造業來說金融服務業利潤效率更高,能更容易的賺更多錢,那還會有多少人願意把錢投到賺錢更難更慢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呢?這也是直到今天印度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是金融服務業發展的金字塔塔基,沒有這個塔基存在金融服務業是不安全的,同時也只有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大範圍有效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從而拉動內需,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班加羅爾號稱亞洲的硅谷

3.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分為四大種姓和不可接觸者,雖然從法律上已經廢除,但種姓制度對印度的影響卻延續至今。由於高種姓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只佔印度人口的少數,因此印度的經濟發展需要依靠的基石是低種姓人群。但低種姓人群往往得不到好的教育機會(直到今天印度的文盲率達到20%-30%之間,而剩下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因教育質量太差缺乏基本工業技能),因此無法將龐大的人口基數轉化為高質量的勞動力。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印度高等教育質量卻非常好(主要是高種姓人群得到這樣的教育機會),高種姓人群受了好的教育自然會從事法律、金融、服務和信息技術等產業,讓他們去從事工廠流水線作業這樣的低種姓工作基本不太可能。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印度種姓制度

同時極為封閉的種姓制度使印度底層民眾缺乏用努力來改變命運的信心,使印度工人的生產效率偏低。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印度在軟件信息技術、金融服務、生物製藥、電影娛樂、航天技術業等高端產業擁有強大的競爭力,而較為低端的製造業卻劣勢明顯。

順便說一句,印度頻頻發生的軍機掉落事件其實是印度擁有軍事裝備的研發能力,卻缺乏製造和維護的能力的表現,其原因正是上述所說產業工人質量不高。

上述三點只是印度被中國遠遠甩開的幾個重要原因,還有比如政策延續性、印度財團對國家經濟和政策的把控等等。

那印度這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嗎?小編認為很難。

我們來看中國,為什麼說1949年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是因為中國徹底清除了外國勢力對國內的影響,使中國實現了真正的獨立自主;二是中國徹底打破了從前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受益的階級的統治,建立起一個公平的社會體系。因此許多原來制約國家發展的因素消失了,我們可以在一張白紙上重新規劃發展的道路,雖然這條道路曲折艱難。

而印度的獨立卻是由英國和平移交的,沒有經過大的社會洗牌,導致印度一系列的問題一直延續到今天依然無法解決,而這些問題之間又相互制約(比如種姓制度導致無法提供大量高質量的勞動力人口正是印度選擇發展金融服務和信息技術產業的原因),實際掌權者通常是通過精英階層的支持上臺的,上臺之後自然無法在政策上通過犧牲精英階層的利益去扶持下層人民的成長,即使他真這樣幹,也會很快被趕下臺。

另一方面小編認為,科技的發展會讓所謂的人口紅利概念逐步消失,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和全自動化的工廠將不再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而失去了讓全民分享發展紅利機會的印度,由窮人拉動的內需增長極為有限,因此大量勞動力人口或許會成為國家發展的負擔和治安不穩定的源頭,這將進一步制約印度的發展。

印度超越中國?看看這些原因

人工智能會顛覆傳統人口紅利概念

好了,說了這些,你還會認為印度真的可以超越中國?

這是小編的第二篇文章,上週由於工作較忙,一直沒有寫,以後一定堅持。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記得點贊和評論哦。下一篇文章,小編將為你分析為什麼日本、以色列、英國和澳大利亞會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