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2019年7月13日,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表示。何憲說:“建國70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還有很多國際人才來華髮展,他們為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流動和越來越開放的人才政策。”

去年發工作籤33萬份

建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各項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11年6月《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蔘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頒佈,將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納入到我國的社保體系,使參保外國人才退休後的待遇與中國公民一致。2015年12月,國務院將外國人入境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017年10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同年還啟動實施了針對國際人才的R簽證。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2019年7月13日,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表示。何憲說:“建國70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還有很多國際人才來華髮展,他們為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流動和越來越開放的人才政策。”

去年發工作籤33萬份

建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各項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11年6月《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蔘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頒佈,將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納入到我國的社保體系,使參保外國人才退休後的待遇與中國公民一致。2015年12月,國務院將外國人入境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017年10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同年還啟動實施了針對國際人才的R簽證。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視員趙慧君在研討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110多項,人才交流協議340多項,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

趙慧君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起點,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得渴求人才。近年來,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利於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通過實施更加務實的人才引進政策,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程序,依法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去年,累計發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33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人。

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2019年7月13日,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表示。何憲說:“建國70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還有很多國際人才來華髮展,他們為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流動和越來越開放的人才政策。”

去年發工作籤33萬份

建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各項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11年6月《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蔘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頒佈,將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納入到我國的社保體系,使參保外國人才退休後的待遇與中國公民一致。2015年12月,國務院將外國人入境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017年10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同年還啟動實施了針對國際人才的R簽證。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視員趙慧君在研討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110多項,人才交流協議340多項,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

趙慧君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起點,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得渴求人才。近年來,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利於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通過實施更加務實的人才引進政策,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程序,依法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去年,累計發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33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人。

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全球化有三個內涵,包括:全球貨物流動、資本流動和人才流動。全世界3%的移民創造了全世界10%的GD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有20萬來自中國的博士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工作。

同時,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國際移民中,女性接近一半,四分之三的國際移民年齡在20-64歲之間。從地區分佈看,亞洲提供的國際移民最多,其次是歐洲。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2019年7月13日,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表示。何憲說:“建國70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還有很多國際人才來華髮展,他們為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流動和越來越開放的人才政策。”

去年發工作籤33萬份

建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各項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11年6月《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蔘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頒佈,將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納入到我國的社保體系,使參保外國人才退休後的待遇與中國公民一致。2015年12月,國務院將外國人入境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017年10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同年還啟動實施了針對國際人才的R簽證。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視員趙慧君在研討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110多項,人才交流協議340多項,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

趙慧君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起點,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得渴求人才。近年來,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利於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通過實施更加務實的人才引進政策,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程序,依法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去年,累計發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33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人。

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全球化有三個內涵,包括:全球貨物流動、資本流動和人才流動。全世界3%的移民創造了全世界10%的GD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有20萬來自中國的博士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工作。

同時,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國際移民中,女性接近一半,四分之三的國際移民年齡在20-64歲之間。從地區分佈看,亞洲提供的國際移民最多,其次是歐洲。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中國華人華僑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介紹,移民是古今中外都有的現象,中國不是傳統的移民國家,但因為歷史原因形成了龐大的移民群體及其後裔,就是華僑華人群體,現在是6000萬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工作、居留、生活,中國也成為移民目的國。

張秀明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美國都屬於傳統的移民國家,其中,美國一直是淨移入國,且一直排名第一。而中國此前一直為淨移出國,2000-2010年,中國淨移出量世界第三,2010-2015年是第四。“但移入和移出也面臨角色轉換,比如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此前是移入國,現在是移出國。中國則處在移出向移入轉換的過程中,但遠遠不是淨移入國。”

人口老齡化影響重大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2019年7月13日,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表示。何憲說:“建國70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還有很多國際人才來華髮展,他們為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流動和越來越開放的人才政策。”

去年發工作籤33萬份

建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各項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11年6月《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蔘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頒佈,將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納入到我國的社保體系,使參保外國人才退休後的待遇與中國公民一致。2015年12月,國務院將外國人入境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017年10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同年還啟動實施了針對國際人才的R簽證。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視員趙慧君在研討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110多項,人才交流協議340多項,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

趙慧君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起點,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得渴求人才。近年來,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利於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通過實施更加務實的人才引進政策,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程序,依法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去年,累計發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33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人。

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全球化有三個內涵,包括:全球貨物流動、資本流動和人才流動。全世界3%的移民創造了全世界10%的GD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有20萬來自中國的博士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工作。

同時,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國際移民中,女性接近一半,四分之三的國際移民年齡在20-64歲之間。從地區分佈看,亞洲提供的國際移民最多,其次是歐洲。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中國華人華僑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介紹,移民是古今中外都有的現象,中國不是傳統的移民國家,但因為歷史原因形成了龐大的移民群體及其後裔,就是華僑華人群體,現在是6000萬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工作、居留、生活,中國也成為移民目的國。

張秀明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美國都屬於傳統的移民國家,其中,美國一直是淨移入國,且一直排名第一。而中國此前一直為淨移出國,2000-2010年,中國淨移出量世界第三,2010-2015年是第四。“但移入和移出也面臨角色轉換,比如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此前是移入國,現在是移出國。中國則處在移出向移入轉換的過程中,但遠遠不是淨移入國。”

人口老齡化影響重大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不止國際移民淨移出,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在研討會上還表示,我國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危機。

吳江說,全球人才流動,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興衰。世界不是平的,而且越來越不平,而這和人才流動直接相關。人才流動帶來了技術的流動,帶來了創新創業的發展。人才往哪裡集聚,哪裡就活躍,哪裡就創新,哪裡的發展就更加凸出,哪裡的競爭力就更強。

吳江表示,建國以來,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人力資本對GDP的貢獻度僅佔35%,研發人員每萬人勞動力不到50人,這些數字和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一半。下一步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人口年齡結構。“我們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將達到46.3歲。不能指望快50歲的人還在搞創業,還在搞創新。”

此外,中國城市的人才競爭力也不高。吳江介紹,最新的國際城市人才競爭力評比中,中國有13個城市進入前100名,其中臺北得分最高,重慶得分最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的排名都有下降。北京此前的排名是56位,最新的排名是58位。

吳江表示,在培育人才生態方面,有五方面可以做出努力。一是調整人才供需關係,以適應相應的國家戰略;二是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三是在移民政策方面要突出公共服務;四是加大人才的社會化培養力度;五是建設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探索開展融入式服務

據瞭解,伴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現在既是移民來源國也是移民目的國,2018年,入境外國人300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4.6%,大批外國人來華工作、學習和生活。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2019年7月13日,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表示。何憲說:“建國70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還有很多國際人才來華髮展,他們為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流動和越來越開放的人才政策。”

去年發工作籤33萬份

建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各項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11年6月《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蔘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頒佈,將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納入到我國的社保體系,使參保外國人才退休後的待遇與中國公民一致。2015年12月,國務院將外國人入境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017年10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同年還啟動實施了針對國際人才的R簽證。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視員趙慧君在研討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110多項,人才交流協議340多項,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

趙慧君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起點,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得渴求人才。近年來,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利於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通過實施更加務實的人才引進政策,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程序,依法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去年,累計發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33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人。

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全球化有三個內涵,包括:全球貨物流動、資本流動和人才流動。全世界3%的移民創造了全世界10%的GD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有20萬來自中國的博士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工作。

同時,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國際移民中,女性接近一半,四分之三的國際移民年齡在20-64歲之間。從地區分佈看,亞洲提供的國際移民最多,其次是歐洲。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中國華人華僑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介紹,移民是古今中外都有的現象,中國不是傳統的移民國家,但因為歷史原因形成了龐大的移民群體及其後裔,就是華僑華人群體,現在是6000萬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工作、居留、生活,中國也成為移民目的國。

張秀明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美國都屬於傳統的移民國家,其中,美國一直是淨移入國,且一直排名第一。而中國此前一直為淨移出國,2000-2010年,中國淨移出量世界第三,2010-2015年是第四。“但移入和移出也面臨角色轉換,比如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此前是移入國,現在是移出國。中國則處在移出向移入轉換的過程中,但遠遠不是淨移入國。”

人口老齡化影響重大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不止國際移民淨移出,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在研討會上還表示,我國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危機。

吳江說,全球人才流動,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興衰。世界不是平的,而且越來越不平,而這和人才流動直接相關。人才流動帶來了技術的流動,帶來了創新創業的發展。人才往哪裡集聚,哪裡就活躍,哪裡就創新,哪裡的發展就更加凸出,哪裡的競爭力就更強。

吳江表示,建國以來,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人力資本對GDP的貢獻度僅佔35%,研發人員每萬人勞動力不到50人,這些數字和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一半。下一步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人口年齡結構。“我們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將達到46.3歲。不能指望快50歲的人還在搞創業,還在搞創新。”

此外,中國城市的人才競爭力也不高。吳江介紹,最新的國際城市人才競爭力評比中,中國有13個城市進入前100名,其中臺北得分最高,重慶得分最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的排名都有下降。北京此前的排名是56位,最新的排名是58位。

吳江表示,在培育人才生態方面,有五方面可以做出努力。一是調整人才供需關係,以適應相應的國家戰略;二是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三是在移民政策方面要突出公共服務;四是加大人才的社會化培養力度;五是建設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探索開展融入式服務

據瞭解,伴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現在既是移民來源國也是移民目的國,2018年,入境外國人300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4.6%,大批外國人來華工作、學習和生活。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國家移民管理局移民事務服務中心負責人徐乃剛在研討會上介紹,2018年4月,國家移民管理局掛牌成立,一年多來,國家移民管理局積極推進機構重組,人員整合和職能優化,實現了各項工作無縫對接,順暢運行,推出了“海南59國人員免簽入境”“中國公民辦理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全國通辦”等出入境便利改革措施。

徐乃剛說,我國將不斷實施更加開放的移民管理政策,用實際行動歡迎更多外籍青年人來中國就學、創業、創新,歡迎更多的企業家來華投資辦廠、經商,歡迎更多的專業人才來華講學、工作、居留,歡迎更多的外國人來華休閒、工作、交流,同時紮實推進永久居留外國人在華待遇落實,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系科學、配套完備、程序規範的永久居留制度。

徐乃剛介紹,我國還將積極參與移民領域國際會議,推動國際移民執法合作,深度參與移民全球治理。同時,將有序推進國際移民事務服務,全球化使得來華的外國人不再固守國籍國或特定國家的文化、價值方式,而是把在華生活和工作經歷作為其個人事業發展的重要階段,將重點關注外國人來到中國獲得融入工作或融入服務。此外,將探索開展來華移民定居人員的社會融入服務,對長期居留外國人的移民輔導服務和對境外人員居留旅行服務、法律援助服務、語言文化服務等,推動外國人開放融入工作生活環境。

北京擴容國際人才社區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2019年7月13日,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表示。何憲說:“建國70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還有很多國際人才來華髮展,他們為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流動和越來越開放的人才政策。”

去年發工作籤33萬份

建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各項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11年6月《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蔘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頒佈,將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納入到我國的社保體系,使參保外國人才退休後的待遇與中國公民一致。2015年12月,國務院將外國人入境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017年10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同年還啟動實施了針對國際人才的R簽證。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視員趙慧君在研討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110多項,人才交流協議340多項,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

趙慧君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起點,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得渴求人才。近年來,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利於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通過實施更加務實的人才引進政策,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程序,依法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去年,累計發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33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人。

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全球化有三個內涵,包括:全球貨物流動、資本流動和人才流動。全世界3%的移民創造了全世界10%的GD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有20萬來自中國的博士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工作。

同時,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國際移民中,女性接近一半,四分之三的國際移民年齡在20-64歲之間。從地區分佈看,亞洲提供的國際移民最多,其次是歐洲。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中國華人華僑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介紹,移民是古今中外都有的現象,中國不是傳統的移民國家,但因為歷史原因形成了龐大的移民群體及其後裔,就是華僑華人群體,現在是6000萬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工作、居留、生活,中國也成為移民目的國。

張秀明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美國都屬於傳統的移民國家,其中,美國一直是淨移入國,且一直排名第一。而中國此前一直為淨移出國,2000-2010年,中國淨移出量世界第三,2010-2015年是第四。“但移入和移出也面臨角色轉換,比如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此前是移入國,現在是移出國。中國則處在移出向移入轉換的過程中,但遠遠不是淨移入國。”

人口老齡化影響重大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不止國際移民淨移出,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在研討會上還表示,我國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危機。

吳江說,全球人才流動,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興衰。世界不是平的,而且越來越不平,而這和人才流動直接相關。人才流動帶來了技術的流動,帶來了創新創業的發展。人才往哪裡集聚,哪裡就活躍,哪裡就創新,哪裡的發展就更加凸出,哪裡的競爭力就更強。

吳江表示,建國以來,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人力資本對GDP的貢獻度僅佔35%,研發人員每萬人勞動力不到50人,這些數字和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一半。下一步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人口年齡結構。“我們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將達到46.3歲。不能指望快50歲的人還在搞創業,還在搞創新。”

此外,中國城市的人才競爭力也不高。吳江介紹,最新的國際城市人才競爭力評比中,中國有13個城市進入前100名,其中臺北得分最高,重慶得分最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的排名都有下降。北京此前的排名是56位,最新的排名是58位。

吳江表示,在培育人才生態方面,有五方面可以做出努力。一是調整人才供需關係,以適應相應的國家戰略;二是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三是在移民政策方面要突出公共服務;四是加大人才的社會化培養力度;五是建設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探索開展融入式服務

據瞭解,伴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現在既是移民來源國也是移民目的國,2018年,入境外國人300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4.6%,大批外國人來華工作、學習和生活。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國家移民管理局移民事務服務中心負責人徐乃剛在研討會上介紹,2018年4月,國家移民管理局掛牌成立,一年多來,國家移民管理局積極推進機構重組,人員整合和職能優化,實現了各項工作無縫對接,順暢運行,推出了“海南59國人員免簽入境”“中國公民辦理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全國通辦”等出入境便利改革措施。

徐乃剛說,我國將不斷實施更加開放的移民管理政策,用實際行動歡迎更多外籍青年人來中國就學、創業、創新,歡迎更多的企業家來華投資辦廠、經商,歡迎更多的專業人才來華講學、工作、居留,歡迎更多的外國人來華休閒、工作、交流,同時紮實推進永久居留外國人在華待遇落實,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系科學、配套完備、程序規範的永久居留制度。

徐乃剛介紹,我國還將積極參與移民領域國際會議,推動國際移民執法合作,深度參與移民全球治理。同時,將有序推進國際移民事務服務,全球化使得來華的外國人不再固守國籍國或特定國家的文化、價值方式,而是把在華生活和工作經歷作為其個人事業發展的重要階段,將重點關注外國人來到中國獲得融入工作或融入服務。此外,將探索開展來華移民定居人員的社會融入服務,對長期居留外國人的移民輔導服務和對境外人員居留旅行服務、法律援助服務、語言文化服務等,推動外國人開放融入工作生活環境。

北京擴容國際人才社區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長劉敏華在研討會上介紹,北京正在圍繞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積極營造適宜海內外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特別是為海外人才從住有所居,到安居樂業,再到宜居宜業,北京正在全力建立有海外氛圍、有多元文化、有創新事業、有貼心服務、有美好生活的國際人才社區,努力實現產城融合、職住一體、創新創業、開放包容。

劉敏華介紹,國際人才社區包含國際、人才、社區三類要素,建設國際人才社區已寫入新版城市總規。在首批建設朝陽望京、中關村大街、未來科學城和新首鋼四個試點的基礎上,又新增了經濟技術開發區、懷柔科學城、順義臨空經濟區、通州環球影城等四個試點,實現了“三城一區”的全覆蓋。

劉敏華說,北京將從海外人才實際需求出發,根據海外人才的工作、生活習慣,從規劃建設管理等環節發力,不斷提高人才在社區的便利化程度,通過建設國際化的辦公、居住、商業等設施,設置與國際接軌的特色標識,形成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氛圍,使得各類海外人才都能找到認同感、歸屬感。

劉敏華還介紹,北京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入規,在新版城市規劃總框架下,編制社區建設導則,指導各試點區域將其納入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並專門編制社區專項規劃。

第二,立項,採取以點帶面的方式,遴選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公寓、創新平臺、創業空間、創意街區等項目,打造樣板工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第三,建制,推動市區兩級建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各部門形成聯席會商機制,制定社區合夥人制度,調動最廣泛的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努力實現市區聯動,部門聯動,社會聯動。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2019年7月13日,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表示。何憲說:“建國70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還有很多國際人才來華髮展,他們為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流動和越來越開放的人才政策。”

去年發工作籤33萬份

建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各項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11年6月《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蔘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頒佈,將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納入到我國的社保體系,使參保外國人才退休後的待遇與中國公民一致。2015年12月,國務院將外國人入境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017年10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同年還啟動實施了針對國際人才的R簽證。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視員趙慧君在研討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110多項,人才交流協議340多項,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

趙慧君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起點,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得渴求人才。近年來,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利於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通過實施更加務實的人才引進政策,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程序,依法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去年,累計發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33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人。

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全球化有三個內涵,包括:全球貨物流動、資本流動和人才流動。全世界3%的移民創造了全世界10%的GD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有20萬來自中國的博士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工作。

同時,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國際移民中,女性接近一半,四分之三的國際移民年齡在20-64歲之間。從地區分佈看,亞洲提供的國際移民最多,其次是歐洲。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中國華人華僑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介紹,移民是古今中外都有的現象,中國不是傳統的移民國家,但因為歷史原因形成了龐大的移民群體及其後裔,就是華僑華人群體,現在是6000萬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工作、居留、生活,中國也成為移民目的國。

張秀明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美國都屬於傳統的移民國家,其中,美國一直是淨移入國,且一直排名第一。而中國此前一直為淨移出國,2000-2010年,中國淨移出量世界第三,2010-2015年是第四。“但移入和移出也面臨角色轉換,比如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此前是移入國,現在是移出國。中國則處在移出向移入轉換的過程中,但遠遠不是淨移入國。”

人口老齡化影響重大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不止國際移民淨移出,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在研討會上還表示,我國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危機。

吳江說,全球人才流動,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興衰。世界不是平的,而且越來越不平,而這和人才流動直接相關。人才流動帶來了技術的流動,帶來了創新創業的發展。人才往哪裡集聚,哪裡就活躍,哪裡就創新,哪裡的發展就更加凸出,哪裡的競爭力就更強。

吳江表示,建國以來,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人力資本對GDP的貢獻度僅佔35%,研發人員每萬人勞動力不到50人,這些數字和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一半。下一步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人口年齡結構。“我們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將達到46.3歲。不能指望快50歲的人還在搞創業,還在搞創新。”

此外,中國城市的人才競爭力也不高。吳江介紹,最新的國際城市人才競爭力評比中,中國有13個城市進入前100名,其中臺北得分最高,重慶得分最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的排名都有下降。北京此前的排名是56位,最新的排名是58位。

吳江表示,在培育人才生態方面,有五方面可以做出努力。一是調整人才供需關係,以適應相應的國家戰略;二是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三是在移民政策方面要突出公共服務;四是加大人才的社會化培養力度;五是建設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探索開展融入式服務

據瞭解,伴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現在既是移民來源國也是移民目的國,2018年,入境外國人300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4.6%,大批外國人來華工作、學習和生活。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國家移民管理局移民事務服務中心負責人徐乃剛在研討會上介紹,2018年4月,國家移民管理局掛牌成立,一年多來,國家移民管理局積極推進機構重組,人員整合和職能優化,實現了各項工作無縫對接,順暢運行,推出了“海南59國人員免簽入境”“中國公民辦理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全國通辦”等出入境便利改革措施。

徐乃剛說,我國將不斷實施更加開放的移民管理政策,用實際行動歡迎更多外籍青年人來中國就學、創業、創新,歡迎更多的企業家來華投資辦廠、經商,歡迎更多的專業人才來華講學、工作、居留,歡迎更多的外國人來華休閒、工作、交流,同時紮實推進永久居留外國人在華待遇落實,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系科學、配套完備、程序規範的永久居留制度。

徐乃剛介紹,我國還將積極參與移民領域國際會議,推動國際移民執法合作,深度參與移民全球治理。同時,將有序推進國際移民事務服務,全球化使得來華的外國人不再固守國籍國或特定國家的文化、價值方式,而是把在華生活和工作經歷作為其個人事業發展的重要階段,將重點關注外國人來到中國獲得融入工作或融入服務。此外,將探索開展來華移民定居人員的社會融入服務,對長期居留外國人的移民輔導服務和對境外人員居留旅行服務、法律援助服務、語言文化服務等,推動外國人開放融入工作生活環境。

北京擴容國際人才社區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長劉敏華在研討會上介紹,北京正在圍繞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積極營造適宜海內外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特別是為海外人才從住有所居,到安居樂業,再到宜居宜業,北京正在全力建立有海外氛圍、有多元文化、有創新事業、有貼心服務、有美好生活的國際人才社區,努力實現產城融合、職住一體、創新創業、開放包容。

劉敏華介紹,國際人才社區包含國際、人才、社區三類要素,建設國際人才社區已寫入新版城市總規。在首批建設朝陽望京、中關村大街、未來科學城和新首鋼四個試點的基礎上,又新增了經濟技術開發區、懷柔科學城、順義臨空經濟區、通州環球影城等四個試點,實現了“三城一區”的全覆蓋。

劉敏華說,北京將從海外人才實際需求出發,根據海外人才的工作、生活習慣,從規劃建設管理等環節發力,不斷提高人才在社區的便利化程度,通過建設國際化的辦公、居住、商業等設施,設置與國際接軌的特色標識,形成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氛圍,使得各類海外人才都能找到認同感、歸屬感。

劉敏華還介紹,北京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入規,在新版城市規劃總框架下,編制社區建設導則,指導各試點區域將其納入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並專門編制社區專項規劃。

第二,立項,採取以點帶面的方式,遴選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公寓、創新平臺、創業空間、創意街區等項目,打造樣板工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第三,建制,推動市區兩級建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各部門形成聯席會商機制,制定社區合夥人制度,調動最廣泛的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努力實現市區聯動,部門聯動,社會聯動。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文章來自《北京人才市場報》 2019-07-18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如何在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同時,應對出現的機遇和挑戰,這是當下亟待研究的問題之一。不僅要引進短缺人才、防止流失人才,更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2019年7月13日,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由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球人才流動和國際移民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表示。何憲說:“建國70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業,還有很多國際人才來華髮展,他們為中國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流動和越來越開放的人才政策。”

去年發工作籤33萬份

建國70年,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深化,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各項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11年6月《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蔘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頒佈,將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納入到我國的社保體系,使參保外國人才退休後的待遇與中國公民一致。2015年12月,國務院將外國人入境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017年10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同年還啟動實施了針對國際人才的R簽證。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視員趙慧君在研討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署了政府間合作協議110多項,人才交流協議340多項,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

趙慧君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起點,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得渴求人才。近年來,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利於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通過實施更加務實的人才引進政策,對外國人才來華簽證、居留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程序,依法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去年,累計發放外國人才工作許可33萬份,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外國人已經超過95萬人。

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全球化有三個內涵,包括:全球貨物流動、資本流動和人才流動。全世界3%的移民創造了全世界10%的GD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有20萬來自中國的博士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工作。

同時,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國際移民中,女性接近一半,四分之三的國際移民年齡在20-64歲之間。從地區分佈看,亞洲提供的國際移民最多,其次是歐洲。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中國華人華僑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介紹,移民是古今中外都有的現象,中國不是傳統的移民國家,但因為歷史原因形成了龐大的移民群體及其後裔,就是華僑華人群體,現在是6000萬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工作、居留、生活,中國也成為移民目的國。

張秀明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美國都屬於傳統的移民國家,其中,美國一直是淨移入國,且一直排名第一。而中國此前一直為淨移出國,2000-2010年,中國淨移出量世界第三,2010-2015年是第四。“但移入和移出也面臨角色轉換,比如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此前是移入國,現在是移出國。中國則處在移出向移入轉換的過程中,但遠遠不是淨移入國。”

人口老齡化影響重大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不止國際移民淨移出,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在研討會上還表示,我國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危機。

吳江說,全球人才流動,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興衰。世界不是平的,而且越來越不平,而這和人才流動直接相關。人才流動帶來了技術的流動,帶來了創新創業的發展。人才往哪裡集聚,哪裡就活躍,哪裡就創新,哪裡的發展就更加凸出,哪裡的競爭力就更強。

吳江表示,建國以來,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人力資本對GDP的貢獻度僅佔35%,研發人員每萬人勞動力不到50人,這些數字和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一半。下一步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人口年齡結構。“我們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將達到46.3歲。不能指望快50歲的人還在搞創業,還在搞創新。”

此外,中國城市的人才競爭力也不高。吳江介紹,最新的國際城市人才競爭力評比中,中國有13個城市進入前100名,其中臺北得分最高,重慶得分最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的排名都有下降。北京此前的排名是56位,最新的排名是58位。

吳江表示,在培育人才生態方面,有五方面可以做出努力。一是調整人才供需關係,以適應相應的國家戰略;二是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三是在移民政策方面要突出公共服務;四是加大人才的社會化培養力度;五是建設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探索開展融入式服務

據瞭解,伴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現在既是移民來源國也是移民目的國,2018年,入境外國人300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4.6%,大批外國人來華工作、學習和生活。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國家移民管理局移民事務服務中心負責人徐乃剛在研討會上介紹,2018年4月,國家移民管理局掛牌成立,一年多來,國家移民管理局積極推進機構重組,人員整合和職能優化,實現了各項工作無縫對接,順暢運行,推出了“海南59國人員免簽入境”“中國公民辦理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全國通辦”等出入境便利改革措施。

徐乃剛說,我國將不斷實施更加開放的移民管理政策,用實際行動歡迎更多外籍青年人來中國就學、創業、創新,歡迎更多的企業家來華投資辦廠、經商,歡迎更多的專業人才來華講學、工作、居留,歡迎更多的外國人來華休閒、工作、交流,同時紮實推進永久居留外國人在華待遇落實,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系科學、配套完備、程序規範的永久居留制度。

徐乃剛介紹,我國還將積極參與移民領域國際會議,推動國際移民執法合作,深度參與移民全球治理。同時,將有序推進國際移民事務服務,全球化使得來華的外國人不再固守國籍國或特定國家的文化、價值方式,而是把在華生活和工作經歷作為其個人事業發展的重要階段,將重點關注外國人來到中國獲得融入工作或融入服務。此外,將探索開展來華移民定居人員的社會融入服務,對長期居留外國人的移民輔導服務和對境外人員居留旅行服務、法律援助服務、語言文化服務等,推動外國人開放融入工作生活環境。

北京擴容國際人才社區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長劉敏華在研討會上介紹,北京正在圍繞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積極營造適宜海內外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特別是為海外人才從住有所居,到安居樂業,再到宜居宜業,北京正在全力建立有海外氛圍、有多元文化、有創新事業、有貼心服務、有美好生活的國際人才社區,努力實現產城融合、職住一體、創新創業、開放包容。

劉敏華介紹,國際人才社區包含國際、人才、社區三類要素,建設國際人才社區已寫入新版城市總規。在首批建設朝陽望京、中關村大街、未來科學城和新首鋼四個試點的基礎上,又新增了經濟技術開發區、懷柔科學城、順義臨空經濟區、通州環球影城等四個試點,實現了“三城一區”的全覆蓋。

劉敏華說,北京將從海外人才實際需求出發,根據海外人才的工作、生活習慣,從規劃建設管理等環節發力,不斷提高人才在社區的便利化程度,通過建設國際化的辦公、居住、商業等設施,設置與國際接軌的特色標識,形成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氛圍,使得各類海外人才都能找到認同感、歸屬感。

劉敏華還介紹,北京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入規,在新版城市規劃總框架下,編制社區建設導則,指導各試點區域將其納入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並專門編制社區專項規劃。

第二,立項,採取以點帶面的方式,遴選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公寓、創新平臺、創業空間、創意街區等項目,打造樣板工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第三,建制,推動市區兩級建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各部門形成聯席會商機制,制定社區合夥人制度,調動最廣泛的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努力實現市區聯動,部門聯動,社會聯動。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文章來自《北京人才市場報》 2019-07-18

超95萬外國人在華工作,中國開始成為移民目的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