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超6億股解禁 7股東減持套現112億

上市滿一年,市值逼近千億元的醫藥巨頭藥明康德(港股02359)(603259.SH)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但同時也公告了7名股東的減持計劃。

年報顯示,藥明康德2018年實現營收96.1億元,同比增長 23.8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6億元,同比增長 84.22%。

5月8日,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到期解禁,7名股東宣佈計劃減持不超過11.93%的股份,規模超過112億元。

一位醫藥資本的投資經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藥明康德從美股退市後,機構進入的成本比較低,而且國內資本市場以散戶為主,市盈率明顯高於海外市場,如今市值已經接近千億元,股東減持套現也是正常行為。

另外,藥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藥業(832159)近期從新三板摘牌的消息也牽動著投資機構的神經。時代週報記者就此致電藥明康德證券部併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減持套現112億

4月30日,藥明康德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共7名股東計劃減持不超過11.93%的股份,名單包括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Summer Bloom Investments、ABG-WX Holding (HK) Limited等股東。其中有5名股東持股比例在5%以上,2名持股不到5%,均不是第一大股東。

關於減持原因,公告稱均為基金投資正常退出,或者股東自身資金需求。按最新股價計算,本次減持規模超過112億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本次計劃減持股東中的6名均為藥明康德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最高的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持有7.59%的股份。目前,計劃減持的7名股東共計持有藥明康德37.03%的股份。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藥明康德招股書發現,本次計劃減持的7名股東均於2016年3月受讓藥明康德股份。彼時,WXAT BVI(藥明康德維京)將藥明康德91%的股權轉讓給32家公司,轉讓股權單價均為3.89元。

以其中出資比例最高的Glorious Moonlight為例,當時該基金以3.46億元的價格獲得了9.87%的股權。而本次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 擬轉讓不超過2340萬股,按照每股80元價格計算,可得到18.9億元,三年時間裡獲利接近5倍。

值得注意的是,藥明康德於2018年5月8日在上交所上市,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均有12個月的限售期,也就是說,限售期剛結束7名股東就立即計劃減持。公司的保薦機構華泰聯合證券同時指出,解除限售的股份達6.14億股,涉及20名股東,佔公司總股本的52.51%,市值達500億元,將於2019年5月8日起上市流通。這意味著,限售期過後,計劃轉讓的股份超過了限售股份的四分之一。

受此影響,藥明康德5月6日股價跌幅達8.68%,目前維持在80元左右。

歷經多次變動,藥明康德的股權高度分散,但實際控制權仍在李革、趙寧夫婦及劉曉鍾和張朝暉手上。招股書顯示,李革、趙寧、劉曉鍾、張朝暉共同控制發行人合計34.4812%的表決權,且四人為一致行動人。

子公司摘牌套住多傢俬募

股東急於減持套現,與藥明康德上市以來股價的突飛猛進不無關係。

藥明康德於2018年5月8日上市,發行價為21.6元,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就錄得16個漲停,到5月29日收盤已經到達129.91元的驚人價位,漲幅較發行價超過500%,在當時低迷的大環境下一騎絕塵。

經過半年下調以後,2019年開年三個月,在國家創新藥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政策相繼出臺的刺激下,藥明康德股價又迎來一波行情,從1月4日的70元上漲到3月最高超過100元。截至減持公告發布的4月30日,藥明康德股價仍維持在88元左右。

藥明康德被稱為“中國醫藥界的富士康”, 單從業績上看,這家CRO企業目前無疑處於高速增長期。2019年的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69億元,同比增長29.31%,歸母淨利潤3.86億元,同比增長32.97%,依然保持著去年的強勁增速。

在臨床前CRO領域,藥明康德的業務規模已經達到全球第二,目前已是全球第八大CRO公司,在國內也處於龍頭位置。市場佔有率上,藥明康德佔有全球3%的市場份額,國內14%的市場份額。

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張奧平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股東減持一方面是因為基金的週期到期,需要退出一部分資金;另一方面是投資人認為藥明康德的整體發展到了一個瓶頸,對於現在退出的投資回報率已經滿足。”

另外,藥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藥業近期於新三板摘牌並宣佈三年內不上市的消息,也對機構投資者的心態有一定影響。

4月4日,合全藥業公告擬在新三板摘牌,且承諾在三年內不謀求在任何中國境內及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藥明康德作為控股股東持有公司 85.88%的股份,將對異議股東所持公司股份進行回購,回購價格為48元/股和股東取得股份的成本價格之間的孰高值。

藥明康德方面更表示,合全藥業沒有申請科創板上市的預期。

張奧平指出,新三板市場目前投資數量和交易量都在下滑的階段,掛牌企業很難有交易量,因此大部分企業都有在A股主板、創業板甚至海外上市的預期。而投資機構的主要訴求就是企業增值之後退出,股權融資的目標一般是衝著上市去的,因此投資機構在介入時一般會跟企業籤合作條款,承諾上市或者商定回購價格等。“但是合全藥業的退出模式屬於不多見的個例,會給小股東帶來風險。”

母公司藥明康德是國內CRO龍頭,自身也是CMO領域的龍頭,合全藥業一直被視為醫藥白馬股,也獲得了不少PE、VC的高度預期。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後,合全藥業進行了五輪定增融資,其中2015年和2016年的兩次定增規模達到8.7億元,44家投資方里包括紅杉資本中國、高瓴資本等明星資本。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的定增價格是123元/股,2015年則是69.65元/股。

不少參與定增的私募股權基金對媒體表示,48元的回購價格並不符合他們的預期,但他們對於合全藥業的退市決議也無能為力,因為公司的絕對控制權仍在藥明康德手中。

合全藥業的股權分散和絕對控制權,與藥明康德如出一轍。公開資料顯示,除了藥明康德之外,合全藥業的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均不到1%。

“投資有風險,小股東無法控制創始人的做法。”張奧平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合全藥業的做法符合法律框架,小股東不具備太多操作的可能性,只能承擔部分虧損了。”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