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醫療改革 醫患關係 藥品 日本 新浪醫藥 2017-05-30

在“強基層”的號召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被列為今年深化醫改的10項重點任務之一,各地政府積極響應、政策利好頻頻發佈、慢病市場波濤再起、智能信息大戰更是一觸即發……那麼這項在中國人心中那麼遠卻這麼近的醫療服務如何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新浪醫藥記者為此專訪行業人士做出評析。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醫生看病,熟悉病人比了解疾病更重要。長久和固定的醫患關係能夠打破隔閡,讓醫生取得患者信賴,因此契約精神、連續服務、人文關懷,這三個關鍵詞是家庭醫生的核心價值。”——愛億生健康創始人兼CEO金欣

1、從赤腳醫生到家庭醫生 中國式健康守門人的進階之路

2017年春節的時候,常年在外打工的小張回家吃壞了肚子,小張媽媽第一反應就是“快點去大隊上去看下”。“大隊”是當地的一個俗話,意思是村公所所在地,村醫繆老師的私人診所就開設在這裡,此外,繆老師的另一個看病是他位於魚塘邊的家裡,因此,“去魚塘邊”和“去大隊上”成為當地人去看病的代稱。

從醫三四十年,繆老師這樣“半農半醫”的工作方式村民們早已習慣。

“哎呀,好久不見,小張都這麼大了,他小的時候春秋時節經常發的溼疹這幾年還在發嗎?飲食千萬要注意啊。”

“你前幾天喝酒胃痛吃了藥好些了哇,上了年紀就要收斂點嘛”……

看病期間,繆老師開始和小張爸爸閒話家常起來。小張吃驚地發現,繆老師不僅對自己從小到大的小病小傷記憶猶新,更對小張整個家族的病歷瞭然於胸。這種熟悉病人、幾十年來信賴的醫患關係不正和小張現在正在經歷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理念一模一樣嗎。

其實從某種意義來講,赤腳醫生同樣不正是中國式家庭醫生的雛形嗎?

2、從奢侈醫療到全面推行 家庭醫生的入鄉隨俗

家庭醫生早從國外開始興起,在英國、日本,特別是美國,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公共醫療服務。而在中國人的印象裡,這彷彿是一項奢侈的醫療服務,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

但事實上,我國也從2016年開始全面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此項工作今年更是被列為深化醫改10項重點任務之一,將擴大到全國85%以上地市。六成以上老年人口、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將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

那麼,中國人的家庭醫生是什麼?居民如何簽約家庭醫生?簽約家庭醫生可以得到哪些診療服務?家庭醫生的收費貴嗎?……

家庭醫生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家庭醫生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家庭醫生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家庭醫生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網)

3、缺醫少藥 家庭醫生如何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家庭醫生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家庭醫生如火如荼推廣之際,作為中國社區醫療樣板間的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卻率先提出了限制家庭醫生簽約病人的數量,這一反常舉動讓行業大吃一驚,然而仔細琢磨,卻發現其中大有奧妙。

原來很多地方為了完成簽約指標,開始重量不重質,簽約服務甚至變成了醫生之間爭搶社區裡慢性病、老病號等“優質病人”的有效手段,出現本末倒置的亂象。為此,方莊限制家庭醫生簽約數量,是為了保證有質量的服務,真正做到“接得住、管得好、留得下”!方莊這一做法讓家庭醫生簽約變成了家庭醫生有效簽約,開發挖掘了病人的真正需要,因此門診量不降反升。

“中國現在有1百多萬的村醫,正守護著中國6億人的健康”,明醫眾禾科技董事長姜強在一次公開發言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基層醫療“缺醫少藥”仍然大大地制約著家庭醫生的推廣。

其中培養一批經過正規醫學教育和全科培訓的高素質全科醫生,充實家庭醫生隊伍,更是當務之急。由於全科醫生缺口很大,很多省份紛紛出臺激勵政策來鼓勵全科醫生,一些地方更是開出了全科醫生工資是同級別專科醫生工資的1.5倍等條件。

同時,居民們也會出現對家庭醫生缺乏理解或期望過高的情況,廣西省南寧市的家庭醫生推廣便遭遇過"門難進"的情況。“雖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居民來說好處多多,但不少市民還是存在疑慮,一是對家庭醫生不瞭解;二是對家庭醫生期望值過高。”全科醫生黃天春在採訪時說到:“有些居民家裡有長期臥床的患者,要求我們上門換留尿管、胃管、打針或鍼灸等服務,我們不一定能做到。”

“家庭醫生不是私人醫生,不一定能做到敲門入戶。”當然,黃天春認識到,家庭醫生想要真正“接地氣”的話,一定要朝著多元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在更大程度上整合資源,滿足不同需求,真正實現“私人訂製”。

4、智能 &生態 家庭醫生的可持續發展

家庭醫生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4年,北京愛億生健康創始人兼CEO金欣在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年會上看到了一篇論文——《北京方莊地區家庭醫生團隊利用智能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務質量》,短短一個標題,“家庭醫生團隊”“信息化手段”“服務質量”這三個關鍵詞就瞬間擊中了金欣,他看到了這篇文章背後的里程碑意義,看到了這個行業發展的未來。

金欣認為,家庭醫生未來發展的兩大趨勢,第一是智能,第二就是生態。醫療信息化從數字醫療,發展到互聯網醫療,現在已經步入智能醫療時代。

國家指南智能信息化臨床工具,可以顯著提升家庭醫生的個體化精細化服務能力,大幅度提高簽約服務的效率,為醫生熟悉病人和指導患者提供信息技術支撐,同時便於對醫生的工作實行績效管理;而生態主要是通過引入醫保和商保金融手段,實現醫療、醫保和醫藥“三醫聯動”,解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的支付,以及患者依從性和主動健康意識的激勵問題,平衡政府、市場、醫生和患者,以及醫保和商保之間的利益關係,只有所有利益相關者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這個生態才能可持續發展下去,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也才能真正走得長遠。

*聲明:本文由新浪醫藥記者撰文,未經允許,不得擅自修改文章內容,轉載該文章,須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及來源於新浪醫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