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家公立醫院40萬名護士,護聯網三年做到全國第一祕訣是

醫療改革 投資 移動互聯網 動脈網 2017-04-19

1000家公立醫院40萬名護士,護聯網三年做到全國第一祕訣是

“美國的醫護比為1:9,而中國為1:1。護士人力資源的極度短缺,導致市場總值3498億美元的‘護士上門’產業,在中國尚處於沉睡狀態。”張雪莉告訴動脈網(公眾號:vcbeat)。

在中國醫療行業,護士群體的職業發展,往往被人忽視。

高風險、超負荷、值夜班、待遇低,這些在護士們看來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伴隨了她們中絕大部分人的整個職業生涯。總有醫院的護士,希望通過找關係、買人情,以求得轉崗的機會,逃離臨床。在醫院體系內,護士群體很難有一個穩定的職業上升路徑。當不上護士長和護理部主任,就幾乎沒有出路。對三四十歲的護士來說,轉行幾乎成為了必然。

這些有經驗的護士離開醫療體系後,往往會從事一些跟專業完全不相關的職業。對國家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嚴重的教育資源浪費。近幾年,政府也不斷提高增量,護理職業院校連年擴招,卻依然只能勉強讓醫護比達到1:1。高流失率,幾乎成為了國內護士職業的一道縮影。

張雪莉,護聯網創始人兼CEO,國內首支以護士關愛為宗旨的公益基金919護士關愛計劃發起人之一。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人才中心培訓中心主任,《中國衛生人才》雜誌社社長。

1000家公立醫院40萬名護士,護聯網三年做到全國第一祕訣是

張雪莉 護聯網創始人兼CEO

在培訓中心做了3年法人,又到中國衛生人才雜誌社做了3年社長。多年以來,張雪莉一直心繫著護士群體的職業規劃。“這群頭戴燕帽,身著潔白制服,為醫生分憂解難,為病人噓寒問暖的‘白衣天使’,理應擁有一個良性、寬廣的職業前景。”

帶著這樣的決心,2013年7月份,張雪莉從單位辭職,開始了創業。

在衛計委的多年工作經歷,讓張雪莉敏銳地判斷到,老年護理人才和緊缺康復性人才,一定會是新一輪的護理事業發展綱要的重點。要想重構護理行業,最終解決的仍然是健康服務業的專業度問題。無論養老還是康復,目前最缺的便是專業的護理人才。給那些原本想要離開醫療體系的護士,提供職業發展,這是護聯網的創立之本。

成立至今,短短三年時間,已經有超過1000家二甲以上醫院,與護聯網達成了合作。全國約200萬城市護士中,護聯網覆蓋了40萬,在同領域中,堪稱國內最大。在這40多萬護士裡,不僅是註冊用戶,付費培訓用戶更是達到了10萬人之多。

重構護士職業發展環境需從招聘切入

取得如此成績,與護聯網的三大服務有著很深的關聯:護聯測評、護聯學院、護聯招聘

對張雪莉來說,三者中最難的,要數招聘環節。雖然心知肚明,但她卻依然選擇了從該環節入手。對護士來說,招聘的價值,仍然是最大的。

護士的招聘難在哪兒?需求方!第三方機構,如養老康復機構,它們尋找護理人員,最在意的是人力成本與技能的最優化,這就容易導致求職方的弱勢,進而產生供需的不匹配。

“護聯網在挑選合作伙伴的時候,存在一個篩選機制,並非所有機構都會合作,首先會確保護士的權益,否則流動率的問題,依舊難以控制。”張雪莉告訴動脈網。

尤其是最近比較火的眾多“護士上門”平臺,大多為單純的中介平臺,省略了很多的規範培訓流程,由於用人方的醫療和健康的知識專業度不高,因此無法對護士的真實水準做判斷,不少平臺都只需要一張護士從業資格證,過低的門檻,反而傷害了她們。

張雪莉認為:“一個專業的護士平臺,就必須能準確判斷對接的第三方機構崗位需求,形成一套標準考量護士勝任模型,否則最終會形成以價格高低為導向的惡性競爭。”

精準匹配需從培訓到招聘

護聯網要做招聘,必然要積累一定的數據模型,才能夠進行人員的精準匹配。通過培訓來解決,便是一種絕佳的方式。

在教育資源方面,護聯網聯合北醫、愛思唯爾,包括醫學教育網在內,合作開發培訓課程。核心付費教程,護聯網選擇與行業專家合作,自己開發。包括護理類、健康類專家在內,有著大約數百人的專家兼職團隊,為護聯網提供支持。從晉級類培訓,規範化培訓,以及職業轉型輔導等,培訓課程幾乎可以涵蓋護士們的整個職業生涯

除了自己開發課程,護聯網還擁有一套電子認證系統,護士們在經過培訓後,會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長團隊進行遠程考核,只有通過考核,護士才能申請該企業的招聘。這對第三方企業來說,同樣也是一種人才技能的保障。

以家護雲醫的合作為例,護聯網為它們提供兩類兼職護士崗位,一類是高層護士崗位,這類護士通過打電話跟家庭對接,按照護聯網培訓流程,對家庭進行健康評估;另一類是初級護士,她們要想被錄用,需要經過專業的操作培訓,如服務用語、服務流程等。

這樣一來,家護雲醫便不用再去擔心護士匹配的問題,只需要安安心心地把終端客戶服務做好。

“滴滴出行用了極大的成本,才將出租車司機和用戶連接在一起,而護聯網已經有了專業、高匹配的護士資源,這對第三方企業來說,能節省很大一部分成本。”張雪莉說。

護士技能標籤化

標籤化,是護聯網的又一項創新。

由於科室、工作時間、單項技能等等職責的細分,不同的護士,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符號。以打針輸液為例,不同科室的患者,在打針之前,還會有一個護理診斷的環節。由於不同的病患,往往有著不同的併發症,因此護士在配藥時,製劑也是不一樣的。

以職稱體系來說,初級護師和主管護師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急診和ICU的護士,急診的護士相對要全面一些,而ICU護士,則更擅長監測設備的使用和重病患者的體徵觀察。

和傳統意義上的個人標籤不同,很多網站的標籤都很籠統,難以繪製一個人的精準畫像。而護聯網則通過測評、培訓等專業評測體系,將護士技能進行分層,為每一位護士打上自己的個性化標籤,這樣便能最大限度保證供需的匹配度

截至目前,護聯網已經擁有100多個專業標籤,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擁有這項服務的企業

張雪莉認為:“標籤與需求的對應,需要專業的體系來支撐和分層,類似滴滴出行那種粗放式的運作模式,很容易導致醫療領域的供需不匹配,進而出現醫患糾紛問題。護聯網則是小步快跑,在保證專業性的前提下,精準定位,滿足醫患專業護理需求。”

投資方怎麼看

2016年7月,護聯網順利拿到了遠毅資本和正保教育領投的千萬級A輪融資。為何在這個時點重點關注護理行業,遠毅資本合夥人高毅,對動脈網闡述了他們的選擇和投資邏輯:

2016年上半年開始,遠毅著手系統性梳理護理服務各細分領域的多種模式。遠毅的判斷是:中國護理服務行業將在2-3年內產生爆發式的需求增長,而供需矛盾將進一步擴大。

爆發來源於三重因素:

一是人口結構的變化,消費升級以及產業鏈變動。中國人口老齡化高峰臨近,2015年中國60歲以上和8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已經分別達到2.12億人和2339萬人,2.12億的老齡人口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老年人口突破2億的國家,而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使得在人口結構的另一端婦幼領域的護理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其次是來源於消費升級的多層次護理需求。既包括居家護理的基本需求,也包括臨終關懷等新型護理要求。

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非公立醫療機構蓬勃興起,民營醫院、專科連鎖診所、婦幼中心,體檢中心,社區服務中心,養老、康復中心等機構的快速發展,對專業護理人員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就目前中國護士群體的技能結構看,在中端領域,廣泛缺乏專注於某一專業技能的職業護師,例如,PICC護理,透析護理等

而在底端,又缺少如美國護士助理這種,可以接受相對專業指導的基層護理人員

在談到為何會投資護聯網,高毅告訴動脈網,遠毅曾掃描過全行業近百家從業公司,包括陪診陪護,居家護理,線上線下專業培訓,護士考試,高端出國培訓,護士應用工具等各種商業化嘗試。

護理服務的需求一直是剛性存在,而目前商業化最大的瓶頸,是護士群體市場化後的精準供需匹配問題。對此,遠毅與護聯網團隊在發展規劃,價值觀和執行力上,有著高度認同。

政策落地趕上好時機

做護士培訓的很多,但像護聯網這樣把整個產業鏈構建起來的企業,卻是絕無僅有。除了在醫院工作之外,護士和醫生一樣,未來還將擁有很多的就業方向。如健康管理師、康復治療師,都將成為護士職業轉型的新選擇。

去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了《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明確了到2020年,護士隊伍的數量、素質、能力基本能滿足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其中重點提到了要發展慢病管理、老年護理這兩大領域,此外,還提到了要重點開展新入職護士、專科護士、護理管理人員、社區護士、助產士等人員培訓。

護士平臺難做,更多還是因為養老康復的領域面太廣,需求太複雜,參與的各方,都尚處在摸索的過程中。政策落地,對張雪莉來說,無疑也印證了這條賽道的正確性。

除了與公立醫院合作,護聯網也一直積極與眾多私立健康服務機構尋求合作,包括互聯網醫療平臺,如和睦家、美中宜和,億陽健康、愛康國賓、泰康之家、愛暮家、平安好醫生等。護聯網利用獨有的一套評測、培訓、招聘體系,為這些機構源源不斷地輸送精準、優秀的護理人才。

“用護理的專業價值來贏得有溫度的尊重,用職業發展的未來讓護士的生活更美好,讓社會大眾享受到最專業的護理服務。”這句箴言,不僅是護聯網創立的原點,也是張雪莉理想的起點。

數據備註:文章中數據獲得均由採訪對象提供或公開檢索

更多 互聯網醫療資訊請關注 動脈網:vcbeat 關注後,公眾號後臺回覆關鍵詞(如:人工智能、基因檢測),即可獲得相關獨家前沿資訊文章!

動脈網(WeChat:vcbeat),關注互聯網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變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