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發:取消醫保個人賬戶,斬斷濫用和套現“黑手”

國家醫保局、財政部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其中,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將在2020年底前取消的消息,在社會上引發關注。國家醫保局專門發文稱,此舉並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6月4日界面新聞)

城鄉居民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後,醫保卡只有看病拿藥才能使用,等於徹底斬斷了在藥店等零售端濫用及套現的“黑手”。此醫保新政一舉“盤活”了數額巨大的個人賬戶沉澱基金,通過門診統籌讓所有參保人實現醫保基金共享,讓醫保基金真正用到刀刃上,有利於提高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共濟能力、增強基金共濟效應,能更好地保障城鄉居民醫保待遇,於國於民都是一項重大利好。

當前,我國醫保基金分為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兩個部分,個人賬戶設立的初衷,是從醫保個人賬戶中提取一部分資金,用以支付參保人日常生活中除住院以外產生的醫療費用,主要用於日常看病、購藥的一般性支出,體現了醫保政策的惠民特質,也免去了報銷手續。不可否認,設立醫保個人賬戶在推動我國醫保制度順利轉軌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如今來看,個人賬戶“保小病”的功能已經明顯弱化,同時,從積累功能上說,個人賬戶資金也未能達到保值增值。

然而,醫保個人賬戶還存在較大漏洞和弊端,在藥店等零售端濫用和套現的現象比較嚴重,不少人把醫保卡當做購物卡使用,個人賬戶裡的錢用於購買非藥品,要麼通過零售端打折套現,要麼購買米油、床單、衛生紙等生活用品,且售價普遍高於市場價。國家審計署曾披露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醫療保險基金的專項審計結果顯示,1.4億元醫保個人賬戶資金被提取現金或用於購買日用品等支出,涉及539家藥店。可見,醫保基金既沒有用在看病、購藥上,參保者的利益也受到了損害。而隨著我國門診統籌制度的建立,取消醫保個人賬戶正當其時。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醫保個人賬戶基金餘額已超過6200億。與這筆鉅額沉澱基金相悖的是,近年來由於醫療費用的高漲、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報銷待遇的提高,多地醫保的統籌基金面臨著“穿底”風險,而個人賬戶卻有大部分賬戶資金“睡大覺”,沒有被合理有效利用,取消醫保個人賬戶是必然趨勢。取消個人賬戶後,或許不少參保人員感到困惑,個人賬戶裡的錢被“充公”了,醫保卡不能套現或購買生活用品了,自己“吃虧”了。殊不知,醫保卡不是購物卡,醫保基金是為了保障參保人的利益,要真正用在看病就醫的刀刃上。“盤活”原個人賬戶沉澱基金,在全體參保人中實現互助共濟,提高居民醫保基金共濟能力,符合社會保險風險共擔的基本原則,有利於為參保人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醫保待遇,也緩解了醫保統籌基金“穿底”風險,從長遠看,將惠及每一位參保人。

醫保個人賬戶已基本完成歷史使命,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期待每一位參保人在新醫保政策的呵護下,看病需要自己掏的錢越來越少,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不再是壓在身上的一座大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