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

(中國商務新聞網迅記者 張春濱 夏國斌)展現輝煌成就,匯聚發展合力。從7月23日起,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在昆明會堂連續舉辦16場昆明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8月5日,昆明市慶祝新中國成了70週年第四場新聞發佈會舉行,宜良縣委書記李紹俊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宜良縣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

(中國商務新聞網迅記者 張春濱 夏國斌)展現輝煌成就,匯聚發展合力。從7月23日起,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在昆明會堂連續舉辦16場昆明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8月5日,昆明市慶祝新中國成了70週年第四場新聞發佈會舉行,宜良縣委書記李紹俊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宜良縣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宜良: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中國商務新聞網迅記者 張春濱 夏國斌)展現輝煌成就,匯聚發展合力。從7月23日起,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在昆明會堂連續舉辦16場昆明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8月5日,昆明市慶祝新中國成了70週年第四場新聞發佈會舉行,宜良縣委書記李紹俊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宜良縣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宜良: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宜良: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宜良縣委書記李紹俊

新中國成立以來,宜良縣總人口由14.31萬增長到43.58萬,70年,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回望歷史,宜良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條從獨立到富強的崛起之路,走出了一條改天換地創造人間奇蹟的輝煌之路。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宜良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東部新興發展極邁出了堅實步伐。宜良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1949年,宜良縣地區生產總值僅為2248萬元,1978年實現5768萬元,2008年猛增至70.5億元,2018年達到185.36億元,約為建國時的824倍,年均增長10.38%。縣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978年的766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8.51億元,年均增長12.49%。2016年、2017年宜良縣連續兩年入圍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

三次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宜良一直是雲南省糧食主產縣之一,改革開放至今農業發展一直穩居全市前列。農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5290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80.22億元,增長約151倍,先後榮獲“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菸葉收購先進縣”“雲南省商品鴨基地縣”等多項榮譽稱號,2018年被國家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全國2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典型先進單位之一。工業產業初步形成了以水泥、建材、冶金及有色金屬加工、化工、箱板包裝等傳統產業為基礎,飼料、籽種、農特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為特色,先進裝備製造、裝配式建築、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的產業格局。工業企業由1978年的42戶發展到2019年的429戶,工業總產值由1949年的178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128.06億元,年均增長13.7%。旅遊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並逐步向“雲南省旅遊強縣”的目標邁進。目前,宜良縣打造了1個國家4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九鄉風景名勝區、1個3A級國家旅遊景區——巖泉寺風景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森林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小白龍景區、1個省級旅遊特色小鎮——九鄉旅遊特色小鎮,以及1個省級旅遊特色村——小哨野生菌生態旅遊村。全縣旅遊接待人數從1989年的8.7萬上升到2018年的165.3萬,旅遊綜合收入從73.6萬元上升到6.2億元。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78年的69.4:16.2:14.4,調整為2018年的25.9:26.6:47.5。

改革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長期以來,宜良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滯。從1950年到1978年的28年間,宜良在全省第一批開展整風運動和“四清”運動,成為全省第一批土地改革運動試點縣,在西南地區首家成立農村互助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業學大寨先進縣。改革開放40年來,依託滇越鐵路的交通優勢,宜良大力開展對外經濟貿易,縣域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近年來,我縣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紮實開展“改革發展落實年”活動,統籌推進109項改革任務,率先在全市開展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梳理公佈“最多跑一次”事項185項;認真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2018年為企業減稅1.29億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成立投資企業投訴中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企業傢俱樂部,積極開展工業企業服務月、發放“惠商綠卡”、星級企業評定等活動,著力打造雲南省最佳投資環境縣。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改革開放以來,宜良城鄉建設全速推進,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建成區面積由3平方公里拓展到13平方公里。先後建成了東環大道、蓬萊大道、緯一路、經三路等城市道路和宜九、宜竹等城鄉公路,完成縣鄉公路建設1067公里,自然村道路硬化485公里,行政村公路通達率100%,目前有2條高速、1條國道、1條省道、13條縣道、133條鄉道貫穿全境,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先後建成了鄉鴨湖、願景城市廣場等大型城市綜合體,深入推進土橋、匡山、清遠棚戶區改造,城市品質大幅提升。建立“一級路長二級負責四級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大力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1.0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98平方米,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以上,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2017年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縣”。

"

(中國商務新聞網迅記者 張春濱 夏國斌)展現輝煌成就,匯聚發展合力。從7月23日起,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在昆明會堂連續舉辦16場昆明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8月5日,昆明市慶祝新中國成了70週年第四場新聞發佈會舉行,宜良縣委書記李紹俊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宜良縣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宜良: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宜良: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宜良縣委書記李紹俊

新中國成立以來,宜良縣總人口由14.31萬增長到43.58萬,70年,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回望歷史,宜良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條從獨立到富強的崛起之路,走出了一條改天換地創造人間奇蹟的輝煌之路。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宜良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東部新興發展極邁出了堅實步伐。宜良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1949年,宜良縣地區生產總值僅為2248萬元,1978年實現5768萬元,2008年猛增至70.5億元,2018年達到185.36億元,約為建國時的824倍,年均增長10.38%。縣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978年的766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8.51億元,年均增長12.49%。2016年、2017年宜良縣連續兩年入圍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

三次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宜良一直是雲南省糧食主產縣之一,改革開放至今農業發展一直穩居全市前列。農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5290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80.22億元,增長約151倍,先後榮獲“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菸葉收購先進縣”“雲南省商品鴨基地縣”等多項榮譽稱號,2018年被國家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全國2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典型先進單位之一。工業產業初步形成了以水泥、建材、冶金及有色金屬加工、化工、箱板包裝等傳統產業為基礎,飼料、籽種、農特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為特色,先進裝備製造、裝配式建築、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的產業格局。工業企業由1978年的42戶發展到2019年的429戶,工業總產值由1949年的178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128.06億元,年均增長13.7%。旅遊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並逐步向“雲南省旅遊強縣”的目標邁進。目前,宜良縣打造了1個國家4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九鄉風景名勝區、1個3A級國家旅遊景區——巖泉寺風景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森林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小白龍景區、1個省級旅遊特色小鎮——九鄉旅遊特色小鎮,以及1個省級旅遊特色村——小哨野生菌生態旅遊村。全縣旅遊接待人數從1989年的8.7萬上升到2018年的165.3萬,旅遊綜合收入從73.6萬元上升到6.2億元。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78年的69.4:16.2:14.4,調整為2018年的25.9:26.6:47.5。

改革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長期以來,宜良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滯。從1950年到1978年的28年間,宜良在全省第一批開展整風運動和“四清”運動,成為全省第一批土地改革運動試點縣,在西南地區首家成立農村互助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業學大寨先進縣。改革開放40年來,依託滇越鐵路的交通優勢,宜良大力開展對外經濟貿易,縣域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近年來,我縣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紮實開展“改革發展落實年”活動,統籌推進109項改革任務,率先在全市開展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梳理公佈“最多跑一次”事項185項;認真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2018年為企業減稅1.29億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成立投資企業投訴中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企業傢俱樂部,積極開展工業企業服務月、發放“惠商綠卡”、星級企業評定等活動,著力打造雲南省最佳投資環境縣。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改革開放以來,宜良城鄉建設全速推進,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建成區面積由3平方公里拓展到13平方公里。先後建成了東環大道、蓬萊大道、緯一路、經三路等城市道路和宜九、宜竹等城鄉公路,完成縣鄉公路建設1067公里,自然村道路硬化485公里,行政村公路通達率100%,目前有2條高速、1條國道、1條省道、13條縣道、133條鄉道貫穿全境,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先後建成了鄉鴨湖、願景城市廣場等大型城市綜合體,深入推進土橋、匡山、清遠棚戶區改造,城市品質大幅提升。建立“一級路長二級負責四級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大力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1.0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98平方米,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以上,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2017年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縣”。

宜良: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民生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的40年來,是宜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2018年,宜良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7元,為197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4元的178.5倍。全縣1472戶4662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4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人民群眾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基礎教育水平顯著提升,與長水教育集團合作創辦了雲南衡水宜良實驗中學,通過縣級平臺公司創辦了宜良實驗學校,高考本科上線率及一本上線率逐年上升,2019年2名考生被清華大學錄取。醫療衛生服務持續改善,與昆明市延安醫院簽訂了戰略聯盟協議,大力推進醫共體建設,完成縣第一人民醫院、縣中醫院新建和第二人民醫院的搬遷改造,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從建國前的36歲提高到79.06歲。文化惠民工程碩果累累,“宜良花街節”“宜良寶洪茶”“宜良鉤花扎染”等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文化先進縣”,成功申報為全國首家“徐霞客遊線研究推測線路”縣區,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新時代,宜良縣將揚帆破浪再起航、重整行裝再出發,全力打造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東部新興發展極,奮力書寫宜良發展新篇章!

70年風雨兼程,70年春華秋實。宜良發展的輝煌成就,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新時代、新徵程,宜良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大力弘揚“趕考精神”,保持“奔跑”姿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努力把宜良打造成為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東部新興發展極,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