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維碼到刷臉支付,支付寶布了一個很大的局

從二維碼到刷臉支付,支付寶布了一個很大的局

12月13日,在支付寶開放日上,支付寶宣佈推出一款全新的刷臉支付產品—— “蜻蜓”,併發布了一款刷臉支付智能貨櫃,這也將意味著支付寶刷臉支付技術正式商業化,並接受消費者檢驗。

支付寶刷臉技術,實現無感支付

支付寶IoT事業部總經理鍾繇現場介紹,與傳統2D刷臉技術相比,蜻蜓採用了3D結構光攝像頭,可以幫助攝像頭採集到更多的人臉特徵,準確率達到了99.99%,誤識率僅為百萬分之一。目前蜻蜓系統可搭載在安卓、Windows的結算系統上,並可兼容掃碼支付以及各種商家的營銷等手段。

3D人臉識別與2D人臉識別最根本性的區別就在於兩者所處理的人臉特徵數據不一樣。3D人臉識別的優勢在於它的防偽性,以及受光線、偏轉角度的影響小。且蜻蜓還對人臉識別的雲端技術進行了全面升級,採用3D人臉模型比對,提供多因子的系統防控手段避免黑客或假體的攻擊,保證蜻蜓刷臉支付的安全性。

另外在發佈會現場,支付寶還發布了一款IoT刷臉支付智能貨櫃。據支付寶智能售賣負責人德佑介紹,貨櫃承載了螞蟻金服的信用系統,在用戶綁定消費時可檢測出用戶至少有一個可支付的路徑(銀行卡、餘額寶、花唄等),避免用戶在消費時無扣款,導致商品的丟失。以及推出了支付寶智能貨櫃小程序功能,用戶可在小程序上看到附近貨櫃的位置、會員卡、優惠券等,幫助商家進行運營升級。

從二維碼到刷臉支付,支付寶布了一個很大的局

(支付寶手機號綁定)

從二維碼到刷臉支付,支付寶布了一個很大的局

(開鎖拿商品)

從二維碼到刷臉支付,支付寶布了一個很大的局

(關門自動完成支付)

億歐在現場體驗並進行了測試,在第一次使用時,需輸入支付寶號進行綁定以及刷臉,整個綁定的過程為5-8秒左右。在進行第二次購物時,便可無需輸入手機號,直接掃臉便可直接打開櫃門,在關閉時便會直接收到扣款短信,是可以實現無感支付的。在整個體驗的過程中,發生一段小插曲,由於試用的人過多以及現場網絡不穩定,該智能貨櫃在二次購物時還是需要再次輸入手機號。雖然發生了小插曲,但體驗流程還是相對比較流暢的。

阿里為什麼要推出刷臉支付

這不是阿里在刷臉支付上的第一次試水,在2015年的德國漢諾威開幕會上,馬雲就利用刷臉技術買下了一套紀念郵票,在那個時候甚至更早支付寶團隊就在做這件事情。而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盒馬鮮生髮布的“ReX”收銀機便有刷臉支付的技術。

阿里對於刷臉支付的佈局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自支付寶、微信兩大巨頭合推無現金支付方式以來,移動支付已與人們的生活習慣融為一體。無感支付更是無現金的升級,且刷臉支付更是搶奪第三方支付市場的新手段。

在支付寶的市場佔有率方面,根據比達諮詢統計,2017年支付寶佔據了52%的市場交易份額,但由於微信的社交屬性,其微信支付的使用頻率以及市場規模已經漸漸地逼近支付寶。

在發佈會現場,億歐注意到阿里“刷臉支付”技術,更多的是服務於零售線下場景,比如可以將“蜻蜓”技術搭載在便利店的結算系統,用戶在消費時便可選擇刷臉支付,這無疑是指向了巨頭們都想搶佔的B端市場。對此,億歐採訪了智能商業收銀設備的提供商商米科技,其商米科技高級副總裁蘇宏然表示:“目前在商米的收銀系統中接入刷臉技術,雖然C端用戶對於這個使用頻率與掃碼購相比略低,但至少C端用戶對刷臉支付的習慣已經被培養起來了,反倒是B端市場是更加需要教育,而在B端市場很多數據都是零散的,只有連接起來的數據才是具有價值的,而人臉識別就是零散數據連接起來的契機。”

在億歐看來,支付寶從掃碼購支付向刷臉支付的進化,不僅是順應5G的出現,更重要的是其FaceID的唯一性。正如,今天發佈會上展示的,刷臉支付會在各種場景進行普及,比如醫院、火車站、圖書館、超市等,幾乎遍佈了用戶吃喝玩樂。而這個FaceID的唯一性就代表了每個用戶身後完整的消費邏輯,從而沉澱並形成消費者數據模型,建立更加詳細的用戶畫像,實現精準的營銷和廣告觸達。

不論如何,刷臉支付的必定會隨著5G的到來而被普及,即使目前的技術還處於發展期,任何技術的成熟都需要市場的教育和時間的沉澱,更加需要用戶的反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