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互聯網,為我們創造了高效而快捷的生活,在許多關於民生的項目爆紅之後,“最後一公里”的概念也隨之而生,眾多行業也此而變得更加便利。

外賣,解決了就餐便利,打通餐飲的最後一公里,收穫上千億市場。

共享單車,解決了出行的便利,成為了前兩年創業風口。

快遞櫃,解決的是網購的便利,成了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名揚海外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移動支付,它的存在,也解決了商戶收銀的便利,成了中國領先世界的存在。

收銀臺上的“最後一公里”

前段時間,艾媒諮詢發佈了2019年一季度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報告,2019年一季度移動支付交易突破83.9萬億,接近2018年全年GDP。

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而縱觀國內支付市場,支付寶和微信獨佔了90%的市場,而兩大寡頭相爭的情況下,小綠標和小藍標紛紛擺上了商戶的收銀臺。

“微信還是支付寶”成了彼時商家和消費者之間交流最多的一句話。

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有難點就有改變。於是,在支付的發展進程中,多碼合一的聚合支付平臺逐漸走上臺面,被稱之為“第四方支付”。

一方面,聚合支付能夠將移動支付更好的觸及商戶,幫助商戶達到更加便利的收銀。

另一方面,聚合支付也承載著改造收銀臺的目的。

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如果把微信支付寶看作“輪子”,那麼聚合支付廠商則是在輪子的基礎上“造車”。

就好比前兩年,擺在商家收銀臺的還是各支付廠商的收款碼,直到如今,這也是絕大部分小微商家的選擇。

但今時不同往日,支持多個支付軟件的聚合收銀臺卡慢慢成為商戶的選擇,更有甚者,收銀臺更是擺上了智能化的收銀設備、智能POS等等聚合支付產品。

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對於商戶來說,移動支付改變的是收銀方式,而聚合支付的出現,是將移動支付帶來的收銀變的更加的快捷、簡單,就如同共享單車的出現將出行變得更加方便。

聚合支付,不只是收銀!

聚合支付的出現,讓移動支付市場也看到了新的收銀方式,在更加便捷和易用性的趨勢下,聚合支付市場進一步壯大。

據數據機構預測,到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處理交易總金額將達94萬億元,處理交易總筆數將達3936億筆,未來三年內,還將成指數增長。

同時,在中國線下龐大的零售市場中,還有高達700萬的夫妻店,這類型的店鋪,絕大部分都還是使用傳統的經營方式。

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由此可以窺見,聚合支付行業的發展潛力仍然很大。

另外,聚合支付還能夠聯結支付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完善支付行業的生態圈。

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作為將線下流量引入線上的輔助工具,聚合支付天然具備通過數據賦能的優勢。

一個形象的比喻可以很好地解釋聚合支付的意義: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像是一條條水管,而聚合支付公司就像是一個總閥門,控制著每一條水管。

這樣的模式下,聚合支付廠商與第三方支付、商戶、用戶之間均有直接聯繫,類似於支付行業的基礎設施,圍繞商戶展開精細化、垂直化營銷服務、幫助支付商更好的下沉市場,在各方之間輸送活力。

更為重要的是,當前的市場下,聚合支付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關注,加上微信、支付寶對市場的不斷投入,聚合支付的市場前景越來越被看好。

賦能經營,共同發展

如今,伴隨移動支付場景的不斷深入,聚合支付越發垂直化、服務精細化、技術標準化、業務多元化。

但儘管如此,作為“閥門”的聚合支付本質上還是一門流量生意,擁有更大的支付流量,就能賺取更豐厚的利潤,也能夠在競爭中獲勝。

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如今,線下零售迎來再次發展之際,幫助實體商戶發展的同時,也能將聚合支付的“流量”生意進一步擴大,實現行業共同發展。

雖然聚合支付的進入門檻並不高,但市場的總量卻保持不變

在這種環境下,先入局的聚合支付廠商構建了較高的行業壁壘,因為其擁有眾多的簽約商戶及相對較高的商戶黏性,在未來的行業中也將保持領先的發展地位。

另一方面,聚合支付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賦能經營。

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比如,超盟集團用支付為切入口,以智能硬件為載體,賦能B端產業,一方面為商家提供拉新,營銷服務。

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從支付到賦能,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大數據賦能,幫助商戶更好的經營門店,提高交易流水,實現持續盈利,最終達到雙方共贏的局面。

而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越發下沉,以智慧零售賦能的線下零售門店越來越多,要想在未來的零售市場抓住風口,對於線下實體商戶來說,引入以聚合支付為代表的智慧經營工具,在未來的發展中,顯得至關重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