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提示:在圓明園經歷火燒的浩劫,雨果這樣描繪和抨擊: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兩個女人的院和園

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不是指別人,正是意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麗亞。

瑪麗亞,《聖經》人物,耶穌之母。據《新約》福音書記載:她婚前受聖靈感孕,婚後生耶穌,聖母生耶穌前,她和約瑟從未同房;後為躲避希律王對耶穌的謀害,攜耶穌與其夫逃到埃及。希律王死後返回加利利的拿撒勒;耶穌降生後,她和約瑟生了四個兒子雅各、西門、約西、猶大和幾個女兒。不過,天主教和東正教認為那些是約瑟的兄弟們的孩子。她被天主教、東正教奉為童貞聖母,也被視為教徒的典範。聖母瑪麗婭是耶穌的親人中第一個認定耶穌是聖子上帝的人,在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時在場,被耶穌託付給了使徒約翰照看;耶穌基督復活後,聖母是第一批趕赴空墳墓的人之一。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這個園裡也曾經有過一個女人,不過她並不“聖母”,而是一個很不起眼的皇妃。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

常嬪,清朝時期有一個妃子,她一生平淡無奇,道光帝在位的時候被封為常貴人,後來咸豐帝即位,她被封為常嬪,同治皇帝即位後,她又被封為常妃。她活得很平常,死得卻不簡單——通過上面的文字,人們不難看出,她是被活活嚇死的!

有人說,正是這個常嬪的死,成了清朝敗亡的見證。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據說,道光帝去世後,常妃就更沒有存在感了,只是每日消磨時光,安心享樂。1860年,她按慣例去圓明園消暑。誰料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帝當年8月北逃承德,避難去了。她在圓明園既沒去承德,也沒能及時回宮,就在圓明園裡等待命運的安排。隨後,就被嚇死了。

咸豐帝得到奏報,十分的氣憤,一面要求懲辦不利官員,一面命太監妥善安置。可是當時,英法聯軍正在大搶圓明園,承辦人員想將置辦的彩棺抬進圓明園,都沒法辦到,急忙上奏咸豐帝,暫緩辦理。可憐常妃屍體,在盛夏季節,卻陳屍園中,不能入殮。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咸豐帝也沒有辦法了,就下諭說:“從權將就,斷不準跡涉鋪張,致滋他變。”承辦人員不設儀仗,只用大紅蟒緞罩住彩棺,匆忙入殮。然後,用32人夾槓,乘著夜色,抬到田村暫安處,草草掩埋。一個皇妃,被嚇死不是個笑話,女人天生膽小,即使做了皇妃膽子仍然是小的,笑話在於,老百姓死了都能順利入葬,但皇妃在那時候就不行了,入殮成了問題。笑話由此成為悲劇,不僅是大清朝的悲劇,也是當時中國人的悲劇。

院和園,兩個女人,一個是聖母創造的風景,一個是女人被嚇死成了風景,是天壤之別的不同。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都著火了,但著的滋味天壤之別

我們在上面的文字裡已經用過“天壤之別”這個詞了,現在又用到了,第一次用和第二次用的滋味也是天壤之別。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萬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巴黎聖母院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2019年4月15日晚18時50分許,巴黎聖母院塔樓起火,一小時後火情迅速蔓延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6日上午,大火撲滅,火災持續14小時。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燬。

1860年10月18日,在英軍指揮官、八世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卜魯斯(James Bruce,他是惡名昭著的古希臘石雕收集者七世額爾金伯爵之子)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大火連燒3天3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都是個火,都讓人扼腕嘆息,但嘆息起來總有天壤之別。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據法國媒體報道,巴黎警察局表示起火原因很有可能與現場的修繕施工有關。而圓明園起火不需要調查,但起火前有著大肆搶掠,不計其數的文物被糟踏了。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在48小時裡,士兵們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卷軸,他們破開倉庫搶奪絲綢,並用這些珍貴的織品包紮馬匹;他們裹上皇后的鳳袍,口袋裡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其中的參與者在以後的文字裡這樣記述:“兩天內,我拿到了價值3000萬法郎的絲綢、珠寶、瓷器、銅器和雕塑” ,這是一場令人錯愕而迷幻的狂歡,“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覺”。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另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湧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

最後那裡起火了,被點著了,“再也沒有一雙眼睛能夠見證另一個時代的藝術天賦和品位了”,但英軍隨軍牧師羅伯特·麥吉(Robert McGhee)卻這樣寫道:“一個也不留,一棟房屋也不剩,讓這裡再無宮殿的痕跡吧。現在,咱們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不管是什麼人都需要良心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是中國詩人艾青的作品《我愛這土地》中的兩句。它是在說,不管是什麼人都需要良心。什麼叫良心,良心就是愛祖國、愛人民,愛這個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法國詩人雨果也是個有良心,並愛著這個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對於圓明園,他於1861年曾做出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在圓明園經歷火燒的浩劫,他這樣描繪和抨擊: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北京圓明園起火,法國作家這樣抨擊:兩個強盜“分享”了東方寶庫

中國的民眾在聖母院起火後,表現出了足夠的關注,因為事件性質的不同,他們沒有寫下像雨果一樣的名句,但是,他們也很愛,愛得深沉,如果要套用艾青的那句詩,那一定是:為什麼我的心裡總覺疼痛?因為在淚光裡看到有火在毀壞和燃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