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娃!粗心爸爸將3/5片理解為3-5片,5歲娃吃完藥昏睡3天

藥品 不完美媽媽 哮喘 中藥 心臟病 三湘都市報 2019-06-19

三湘都市報6月17日訊(記者 李琪)爸爸帶孩子,真讓人提心吊膽。5歲的羅貝(化名),因為爸爸弄錯了服用藥物的數量,在家裡昏睡了三天,最後被送到湖南省兒童醫院急救。孩子身體抵抗力弱,就醫用藥是難免的事情,可不少家長因為沒有正確把握服藥的劑量,導致孩子身體受到損害。

湖南省兒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龍榮提醒,孩子吃藥可馬虎不得,說明書上“小兒酌減”,家長可要理解清楚。因為孩子也常用成人藥物,如何安全被握控制藥品的量,省兒童醫院醫生制定相關“注意手冊”。

爸爸喂錯藥量,孩子昏睡了三天

日前,正在上幼兒園的羅貝有些感冒,咳嗽得比較厲害,媽媽便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

給孩子檢查診斷後,醫生開了一些藥物,交代回家服用。媽媽急著去上班,照顧羅貝的責任就交給了爸爸。到了吃藥的時間,羅爸爸打開裝藥品的袋子,裡面有一種叫異丙嗪的抗過敏藥。

這種藥品能止咳,還有比較良好的鎮定作用。看著藥袋上寫著服藥的數量為“3/5片”,爸爸以為是給孩子吃3到5片,便給羅貝吃了3片。

結果,藥品的鎮定作用,導致羅貝昏睡了三天。爸爸這才知道,“3/5片”,其實是吃五分之三片(大半片)。家人趕緊將羅貝送到湖南省兒童醫院救治。

龍榮表示,近年來,兒童用藥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原因是兒童專用藥物品種和製劑偏少,許多藥物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沒有足夠的信息,特別是用於重症專科疾病的藥物多數沒有針對兒童開發設計。由於很多藥品沒有兒童劑型,家長為孩子買藥時經常會選擇不到相應的兒童專用藥,兒科醫生也經常會開成人藥用於兒童,導致兒童用藥劑量的“失衡”。

兒童用藥前要先算“用量”

怎樣確保孩子的安全用藥。龍榮表示,家長要認真查看藥品說明書,做到對藥品適應證、藥品劑量、使用方法、藥品有效期、禁忌證有哪些等做到心中有數,保證用對藥、用好藥。

具體如何計算用量?龍榮介紹,可以用兩種方法計算用量。首先是以孩子的公斤體重計算。說明書上如果有公斤體重劑量,可以按孩子的公斤體重計算用藥劑量。每日(次)需用劑量=每日(次)每千克體重所需的藥量×患兒體重(kg)。

例如,某藥劑量為“5mg/kg/日,每日兩次”,8kg體重的孩子應該吃的劑量:一日總劑量為8×5=40毫克,分成兩次吃,每次吃20毫克,早晚各吃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營養不良,劑量計算出來再酌情減20%左右。

第二是按孩子年齡根據成人劑量折算。說明書上如果只有成人劑量,孩子用量可根據年齡換算,公式如下: 1歲以內劑量:成人劑量×0.01×(月齡+3) ,1歲以上劑量:成人劑量×0.05×(年齡+2) 。

例如,某藥成人用量為每次100毫克(即1片),8歲兒童1次服量: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歲兒童服藥劑量為每次50毫克(即半片)。

多種藥物同時服用怎麼把握?

龍榮表示,孩子用藥前看說明書中的禁忌證也是很重要的一項。禁忌證分禁止使用和謹慎使用兩種情況,家長對孩子的整體身體情況要清楚,如是否過敏體質,是否有哮喘、有心臟病等,因為有些藥物禁止用於哮喘病人,而有些藥物對心臟病病人要謹慎使用。

同時,用藥過程中,如果是兩者或兩者以上藥物同時服用,家長就需要關注各種藥物一起使用是否存在禁忌。

在藥品說明書“藥物相互作用”一欄,一般會列出出現相互作用的藥物,如果有幾個藥物同時服用,必須注意有沒有相互作用導致藥物療效下降或毒副作用增加的情況;幾個藥物中是否有成分相同的藥物,以免造成重複使用。

此外,用藥時間也很重要,分早晨、飯前、飯後、兩餐之間空腹、晚上。當需服用中藥水劑與西藥時,應該先服用水劑半小時再服用西藥,絕不可用中藥水劑去送服西藥,因為中藥中大多數含有機酸、生物鹼等有效成分,會影響西藥的療效。兒童用藥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多吃藥、吃新藥貴藥、加大藥物劑量就能治好病”,是很多家長要走出的心理誤區。

延伸

用藥後要觀察孩子的反應

用藥後,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各種反應,如對藥物的敏感度等,及時與醫生溝通,讓醫生能夠在用藥時作出調整。用藥後孩子若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不安、出皮疹、發燒、嘔吐、呼吸及心跳異常等現象,應考慮藥物過敏反應的發生,並立即停藥,及時去醫院明確診斷。對於本身患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的兒童,以及知道對某物質過敏的兒童,更要加強觀察用藥後的反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