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存根(原創)

楊氏太極拳 鄭曼青 楊澄甫 武術 太極的祕密 2017-04-06

楊式太極拳一代大師楊澄甫先生門下有一位高足叫鄭曼青。他在臺灣被譽為“五絕老人”。這五絕分別是詩、書、畫、醫、拳。可見這個人得有多聰明吧!他雖然身單體薄,但在太極拳推手的功夫上卻體現了“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的境界。

01

他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正如他自己所說,對方來手要我哪我都給你哪,唯獨中定不能給。這句話說到了點子上。要哪給哪這叫捨己從人。要哪哪不順著人家這就是主觀用事。彼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嘛!不順著對方就無法實現引進落空的效果,而欲引進落空還得保證不丟不頂的粘著對方。這樣才能在順而不頂的基礎上將對方的力空掉而作用不到我的身上。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說的也是這麼回事。這種左右的受力變化像極了我們所熟知的天平的兩個托盤——哪邊受力哪邊就會順勢偏沉(偏沉則隨),這種變化和物體的重量會形成對等的大小,這就是所謂的不丟不頂。其實,太極拳的道理真的就這麼簡單。只是要把它裝到身上的確又是很難。沒有具體的方法是絕對不行的。而且這個方法必須得是完整的習練體系。所以,太極拳絕不是直接練拳架子就能練成的。更不是看視頻,看老前輩們留下來的心得就能練出來的。可這麼做的人現在太多了,到底可不可行,時間和事實已經證明。

足下存根(原創)

02

天平的兩個托盤之所以能夠有著如此精準的反應是與它穩定的底盤所分不開的。如果底盤都不穩,那麼兩個托盤是絕對反應不精確的。同理,兩個手臂若想發揮出不丟不頂的引進落空之效,就必須要在腰腹這裡形成夯實的底盤效應。而這個底盤的效應又是依託腳下的功夫練出來的。

在很早很早的過去,太極拳講究的是三盤的練法。其分別是天盤,人盤,地盤。這種概念實際是將人與天地自然的天人相應的傳統文化理念放之於人身的體現。其練習的次序就猶如小孩長個似的——由低向高去練。不這麼練就會雜亂無序,或者必有缺失。所以呢,先從地盤功夫練起,再練人盤功夫,最後昇華到天盤功夫。地盤功夫是為人盤功夫打基礎,服務的。人盤功夫是為天盤功夫打基礎,服務的。

足下存根(原創)

03

所以,練太極的人想要練出腰腹這個大底盤,就得從地盤功法練起。地盤功法側重的就是腿上的功夫。因此呢,在傳統太極拳的正確練法中從一開始就要求鬆,而且要求鬆至腳下。為什麼要鬆至腳下?就是為了先讓腳下生根。如果能做到鬆至腳下,你想想整個的人體是不是也就意味著都是暢通的了?否則,中間若有僵滯的地方,就絕對無法實現鬆至腳下的。

我之前在往期的文章中談到太極拳的內勁是怎麼練出來的,其實已經把這個點到了。但是我沒有說的是,那麼練的作用還能幹什麼?今天我可以告訴大家,那麼練的作用就是通過鬆至腳下,然後在人體和大地形成連接暢通的前提下,通過人體對大地的作用力,和大地的反作用力將下肢形成的內勁去錘鍊腰腹。這樣,我們太極這個門練腰腹,練丹田就與其它武術門派練腰腹,練丹田大不相同了。



足下存根(原創)

04

怎麼不同呢?不借助地力而是通過本力來練腰腹,那叫做拿自己練自己,用的都是後天的力。通過藉助地力做為推動力而練腰腹,這叫借地之力,順人之勢而來練自己。這層奧妙是常人根本想不到的!只有這樣形成的腰腿之功才是真正的太極大道。所以,老前輩們在譜文中留下來的:“有不得機不得勢處必於腰腿而求之”指的就是這個。這也是鄭曼青先生所說的“唯獨中定不能給”的含義所在。如果自己的腰腿都給了對方形成了背勢,你就是再捨己從人,你又如何有空閒讓對方形成難受的背勢呢?所以,想具備我順人背的中定之功,練法必須要做到足下存根!否則,你學的太極拳真的就是太極操了。

足下存根(原創)

  • 人有根,這個世界屬於你。人無根,你將不屬於這個世界。是做一名太極的過客,還是做一名生命的強者。足下存根,選擇在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