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你應該注意什麼'

"

夏季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節,順應春夏養陽的四時法令,夏季養生應注意養心,做到心靜自然涼,要預防中暑,飲食上應適於寒溫,謹防形寒飲冷,才能做到冬病夏治。春困夏乏,夏季還應注意午休。

夏季飲食要注意健脾保健

夏季飲食要有“平衡觀”,意思就是,夏季養生,要懂得適度的原則。舉個例子,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會選擇吃一些冷飲或是吃一些涼性的食物(如經過冷藏的綠豆湯、西瓜等)來避暑。其實,適度的吃冷飲可以起到一定的避暑作用,可以防止中暑。但是,如果夏天無節制的進食冷飲,就會損耗陽氣,導致陽虛的發生。《攝生消息論》中提到:“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冷粥等,飽腹受寒,必起霍亂。”過度進食冷飲等也會刺激腸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形寒飲冷則傷肺,”夏季陽浮於外,陰寒內盛,過食寒涼之物,易傷肺胃。而姜辛溫,發散肺胃之寒而溫肺胃,使其功能正常。如果夏季過食寒涼之物,可多吃一些姜來調理。女性在夏季不宜受寒,尤其是畏冷,手腳經常冰涼和處在生理期的女性要額外注意,夏季最好少吃寒性、生冷的食物。

中醫認為,溼為長夏(公曆七八月份)之主氣,故夏天溼氣盛。脾喜燥惡溼,溼邪困脾,阻礙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物質。所以,夏季養生需健脾利溼,開胃消食。絲瓜粥、綠豆粥、西瓜皮粥不僅可以健脾開胃,還可以清熱解暑。

此外,夏季高溫,食物易腐蝕變質,腸道疾病多發。因此,夏季要注意飲食衛生,謹防食物變質。

"

夏季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節,順應春夏養陽的四時法令,夏季養生應注意養心,做到心靜自然涼,要預防中暑,飲食上應適於寒溫,謹防形寒飲冷,才能做到冬病夏治。春困夏乏,夏季還應注意午休。

夏季飲食要注意健脾保健

夏季飲食要有“平衡觀”,意思就是,夏季養生,要懂得適度的原則。舉個例子,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會選擇吃一些冷飲或是吃一些涼性的食物(如經過冷藏的綠豆湯、西瓜等)來避暑。其實,適度的吃冷飲可以起到一定的避暑作用,可以防止中暑。但是,如果夏天無節制的進食冷飲,就會損耗陽氣,導致陽虛的發生。《攝生消息論》中提到:“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冷粥等,飽腹受寒,必起霍亂。”過度進食冷飲等也會刺激腸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形寒飲冷則傷肺,”夏季陽浮於外,陰寒內盛,過食寒涼之物,易傷肺胃。而姜辛溫,發散肺胃之寒而溫肺胃,使其功能正常。如果夏季過食寒涼之物,可多吃一些姜來調理。女性在夏季不宜受寒,尤其是畏冷,手腳經常冰涼和處在生理期的女性要額外注意,夏季最好少吃寒性、生冷的食物。

中醫認為,溼為長夏(公曆七八月份)之主氣,故夏天溼氣盛。脾喜燥惡溼,溼邪困脾,阻礙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物質。所以,夏季養生需健脾利溼,開胃消食。絲瓜粥、綠豆粥、西瓜皮粥不僅可以健脾開胃,還可以清熱解暑。

此外,夏季高溫,食物易腐蝕變質,腸道疾病多發。因此,夏季要注意飲食衛生,謹防食物變質。

夏季養生,你應該注意什麼

夏季運動要注意避暑

《易經》裡講“動則生陽”,《黃帝內經》言“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夏天要使氣機宣暢,通洩自如。因此,夏季運動不僅順應天時,還可以通過排汗把體內的“寒邪”和“溼邪”排出體外。夏季通過運動,可以加強身體的耐熱能力,提高調節體溫的功能,預防中暑。

夏季炎熱,劇烈運動容易中暑。夏季炎熱,出汗量增多,水分大量流失,劇烈運動容易導致人體丟失更多的水分,從而影響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夏季運動要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這個時間段,因為這個時間段紫外線最強,容易對皮膚造成損害。運動過後不要立馬沖涼和吹空調,以免“溼氣入侵”。夏季運動時要穿著舒服、透氣的衣物,以幫助皮膚通風換氣。

"

夏季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節,順應春夏養陽的四時法令,夏季養生應注意養心,做到心靜自然涼,要預防中暑,飲食上應適於寒溫,謹防形寒飲冷,才能做到冬病夏治。春困夏乏,夏季還應注意午休。

夏季飲食要注意健脾保健

夏季飲食要有“平衡觀”,意思就是,夏季養生,要懂得適度的原則。舉個例子,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會選擇吃一些冷飲或是吃一些涼性的食物(如經過冷藏的綠豆湯、西瓜等)來避暑。其實,適度的吃冷飲可以起到一定的避暑作用,可以防止中暑。但是,如果夏天無節制的進食冷飲,就會損耗陽氣,導致陽虛的發生。《攝生消息論》中提到:“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冷粥等,飽腹受寒,必起霍亂。”過度進食冷飲等也會刺激腸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形寒飲冷則傷肺,”夏季陽浮於外,陰寒內盛,過食寒涼之物,易傷肺胃。而姜辛溫,發散肺胃之寒而溫肺胃,使其功能正常。如果夏季過食寒涼之物,可多吃一些姜來調理。女性在夏季不宜受寒,尤其是畏冷,手腳經常冰涼和處在生理期的女性要額外注意,夏季最好少吃寒性、生冷的食物。

中醫認為,溼為長夏(公曆七八月份)之主氣,故夏天溼氣盛。脾喜燥惡溼,溼邪困脾,阻礙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物質。所以,夏季養生需健脾利溼,開胃消食。絲瓜粥、綠豆粥、西瓜皮粥不僅可以健脾開胃,還可以清熱解暑。

此外,夏季高溫,食物易腐蝕變質,腸道疾病多發。因此,夏季要注意飲食衛生,謹防食物變質。

夏季養生,你應該注意什麼

夏季運動要注意避暑

《易經》裡講“動則生陽”,《黃帝內經》言“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夏天要使氣機宣暢,通洩自如。因此,夏季運動不僅順應天時,還可以通過排汗把體內的“寒邪”和“溼邪”排出體外。夏季通過運動,可以加強身體的耐熱能力,提高調節體溫的功能,預防中暑。

夏季炎熱,劇烈運動容易中暑。夏季炎熱,出汗量增多,水分大量流失,劇烈運動容易導致人體丟失更多的水分,從而影響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夏季運動要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這個時間段,因為這個時間段紫外線最強,容易對皮膚造成損害。運動過後不要立馬沖涼和吹空調,以免“溼氣入侵”。夏季運動時要穿著舒服、透氣的衣物,以幫助皮膚通風換氣。

夏季養生,你應該注意什麼

夏季要注意養心

心屬火,主血脈,主神志,通於夏氣。也就是說,在夏季,心陽最為旺盛,所以養心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也就是說,夏季可以多吃一些酸味或鹹味之物來養心。中醫認為,出汗過多會導致心氣陰虧虛,故此我們可以選擇食用一些酸味之物,如烏梅、五味子等,不但能補氣,還能生津止渴。

夏天要心靜

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火性為陽,陽主動。加之心為火髒,兩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擾動而不安嗎,出現心神不寧,引起心煩。心煩會使心跳加速,心跳加速會加重心的負擔,不利於養生。所以夏天要心靜,心靜自然涼,靜則神藏,靜則生陰,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

夏季要養心陽

心陽虛是心氣虛的發展,心氣虛會導致心臟功能減弱,主要特點是心慌,胸悶氣短,活動後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養,發展為心陽虛就會出現心慌氣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氣等。

夏季要養心陰

夏天陽亢,心陰最容易被耗,所以要注重養心陰。心陰虛是指心陰血不足,不能潤養心臟而出現的症狀。心陰虛的主要特點是陰虛陽亢,出現虛性內熱,表現為五心(胸心、兩手心、兩足心)煩熱、咽乾、失眠、舌紅等。心陰虛者要注意少勞累、少出汗。

夏季要養心血

心血虛主要指心血不足,使人的腦髓及五臟失於濡養而出現頭昏腦脹、乏力疲倦、面白無華、脈細而弱、脣甲色淡。可適當食用雞血、鴨血、大棗等。

"

夏季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節,順應春夏養陽的四時法令,夏季養生應注意養心,做到心靜自然涼,要預防中暑,飲食上應適於寒溫,謹防形寒飲冷,才能做到冬病夏治。春困夏乏,夏季還應注意午休。

夏季飲食要注意健脾保健

夏季飲食要有“平衡觀”,意思就是,夏季養生,要懂得適度的原則。舉個例子,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會選擇吃一些冷飲或是吃一些涼性的食物(如經過冷藏的綠豆湯、西瓜等)來避暑。其實,適度的吃冷飲可以起到一定的避暑作用,可以防止中暑。但是,如果夏天無節制的進食冷飲,就會損耗陽氣,導致陽虛的發生。《攝生消息論》中提到:“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冷粥等,飽腹受寒,必起霍亂。”過度進食冷飲等也會刺激腸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形寒飲冷則傷肺,”夏季陽浮於外,陰寒內盛,過食寒涼之物,易傷肺胃。而姜辛溫,發散肺胃之寒而溫肺胃,使其功能正常。如果夏季過食寒涼之物,可多吃一些姜來調理。女性在夏季不宜受寒,尤其是畏冷,手腳經常冰涼和處在生理期的女性要額外注意,夏季最好少吃寒性、生冷的食物。

中醫認為,溼為長夏(公曆七八月份)之主氣,故夏天溼氣盛。脾喜燥惡溼,溼邪困脾,阻礙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物質。所以,夏季養生需健脾利溼,開胃消食。絲瓜粥、綠豆粥、西瓜皮粥不僅可以健脾開胃,還可以清熱解暑。

此外,夏季高溫,食物易腐蝕變質,腸道疾病多發。因此,夏季要注意飲食衛生,謹防食物變質。

夏季養生,你應該注意什麼

夏季運動要注意避暑

《易經》裡講“動則生陽”,《黃帝內經》言“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夏天要使氣機宣暢,通洩自如。因此,夏季運動不僅順應天時,還可以通過排汗把體內的“寒邪”和“溼邪”排出體外。夏季通過運動,可以加強身體的耐熱能力,提高調節體溫的功能,預防中暑。

夏季炎熱,劇烈運動容易中暑。夏季炎熱,出汗量增多,水分大量流失,劇烈運動容易導致人體丟失更多的水分,從而影響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夏季運動要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這個時間段,因為這個時間段紫外線最強,容易對皮膚造成損害。運動過後不要立馬沖涼和吹空調,以免“溼氣入侵”。夏季運動時要穿著舒服、透氣的衣物,以幫助皮膚通風換氣。

夏季養生,你應該注意什麼

夏季要注意養心

心屬火,主血脈,主神志,通於夏氣。也就是說,在夏季,心陽最為旺盛,所以養心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也就是說,夏季可以多吃一些酸味或鹹味之物來養心。中醫認為,出汗過多會導致心氣陰虧虛,故此我們可以選擇食用一些酸味之物,如烏梅、五味子等,不但能補氣,還能生津止渴。

夏天要心靜

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火性為陽,陽主動。加之心為火髒,兩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擾動而不安嗎,出現心神不寧,引起心煩。心煩會使心跳加速,心跳加速會加重心的負擔,不利於養生。所以夏天要心靜,心靜自然涼,靜則神藏,靜則生陰,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

夏季要養心陽

心陽虛是心氣虛的發展,心氣虛會導致心臟功能減弱,主要特點是心慌,胸悶氣短,活動後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養,發展為心陽虛就會出現心慌氣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氣等。

夏季要養心陰

夏天陽亢,心陰最容易被耗,所以要注重養心陰。心陰虛是指心陰血不足,不能潤養心臟而出現的症狀。心陰虛的主要特點是陰虛陽亢,出現虛性內熱,表現為五心(胸心、兩手心、兩足心)煩熱、咽乾、失眠、舌紅等。心陰虛者要注意少勞累、少出汗。

夏季要養心血

心血虛主要指心血不足,使人的腦髓及五臟失於濡養而出現頭昏腦脹、乏力疲倦、面白無華、脈細而弱、脣甲色淡。可適當食用雞血、鴨血、大棗等。

夏季養生,你應該注意什麼

夏季作息提倡睡“子午覺”

“子午覺”的意思就是,每天子時和午時的時候要按時入睡。其主要的原則就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古代的養生道之中,有“三寒兩倒七分飽”的說法。而這裡的“兩倒”指的就是要睡好“子午覺”。

按照中醫的理論,在炎熱的夏天裡,提倡人們睡‘子午覺’。中醫著作《黃帝內經》指出,子時(晚11時至凌晨1時)是陰氣最盛,陽氣衰弱之時。“子”時是人體經氣“合陰”的時候,有利於養陰。中醫認為,“陽氣盡則臥”,這個時刻休息睡眠好,睡眠質量佳。

中醫認為,人體的起居作息與自然界四時陰陽、晝夜變化息息相關,睡眠亦應遵“天人相應”的原則。午時(中午11時至下午1時)體內陽氣從鼎盛時期開始衰弱,陰氣開始慢慢增長,與子夜一樣,處於陰陽交接的時刻。“午”時人體經氣“合陽”,適合養陽。《黃帝內經》曰“陽氣盡則寐”,所以午時也應睡午覺。而午覺只需在午時(11時至13時)休息30分鐘即可。

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廷棟則在《老老恆言》中提到:“每日時至午,陽氣漸消,少息所以養陽;時至子,陽氣漸長,熟睡所以養陰。”午後陽氣消退,應適度休息,減少陽氣的消耗;子時人體的陰氣最盛,此後漸衰,而陽氣漸長,此時應通過良好的睡眠來養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