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老照片: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白羊墅煤礦小老虎青年突擊隊'

"
"
50年代老照片: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白羊墅煤礦小老虎青年突擊隊

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小河坑口青年隊安全超額完成五八年任務全體合影(王文軍 提供)

這張發黃的老照片,是由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子弟王文軍提供的,照片中第三排右三那位朝氣蓬勃的青年礦工,即為其父王進舉。王進舉是平定縣黃統嶺鄉小嶺村人,這一年他24歲,在白羊墅煤礦參加工作剛滿一年。與王進舉一樣,照片中的其他37位青年礦工,大都是從平定或周邊縣的農村招工到煤礦的,都是些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好後生。

拍這張合影的緣由,是“白煤小河坑口青年隊安全超額完成五八年任務”,這是一樁非常光榮的事情。這些青年礦工興高采烈地聚集在一起,拍了這張照片。照片中的37位青年礦工個個英姿勃發、氣宇軒昂,雖然面對鏡頭大都不苟言笑,但從挺胸抬頭的姿勢中,我們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們內心深處那種作為工人階級一員的無比驕傲和自豪。

照片中,場景佈置得非常隆重,儀式感很強。左右兩邊各懸掛一面國旗,中間懸掛著一面錦旗類的旗幟和一面獎狀類的玻璃鏡子,玻璃鏡面由於反光,字跡無法看到;錦旗上的字依稀可辯,大體意思是大力開展勞動競賽、為安全超額完成各項任務而努力奮鬥。人群最前面那兩個鏡框,應該是他們這個群體歷年來所得的獎狀。很顯然,工人們要把視為生命一樣神聖的榮譽,都留在了這張照片裡面。

“咱們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蓋成了高樓大廈,修起了鐵路煤礦,改造得世界變呀麼變了樣! ”那個年代,工人階級地位是很高的,這一歷史現象在這張照片中也有很好的體現。照片中有5位沒有戴安全帽,他們應該是礦領導,照片中他們無一例外都坐在最邊上。那個年代的風氣就是這樣,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人是最受人崇敬的。

白羊墅煤礦一些老職工在辨認這張照片時說,蹲在第一排左一位置、戴著深色帽子的那位青年人,是白羊墅煤礦“小老虎”青年突擊隊隊長李金玉,後來成了市煤管局黨委副書記。

青年突擊隊,一個烙有鮮明時代印記的光榮的群體。那個年代,青年們都以能成為青年突擊隊隊員為榮,他們在工作中爭先恐後、不怕苦不怕累,專啃“硬骨頭”,煥發出強烈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出了空前的生產效率。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9年元旦,距今整整60年了。1958年前後,在中國歷史上是極不尋常的一個時期。“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那時,遼闊的祖國大地到處是“一馬當先,萬馬奔騰,大幹快變,超英趕美”的壯觀場面。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這“三面紅旗”,讓多少有志青年熱血沸騰。

煤炭,作為共和國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全國各地所有的煤礦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多出煤、出好煤。白羊墅煤礦作為與中共第一城同時誕生的“紅色煤礦”,更是時時刻刻跑在最前面。青年礦工們組成突擊隊,還起了個響噹噹的名字“小老虎青年突擊隊”。這些“小老虎”們鉚足了勁,不分晝夜,加班加點,不計報酬,忘我工作,心裡想的最多的就是為國家多出煤、出好煤。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這樣的生產效率,對於一個設計能力30萬噸、年平均產量10萬噸的煤礦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在白羊墅煤礦40多年的生產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小河坑口,是白羊墅煤礦所屬的9個小煤窯其中之一,原名平機煤礦,隸屬於平定縣政府,礦區設於小河村,平均日產原煤130噸,職工總數180人。該礦於1950年6月破土動工,1951年春裝設五節臥式鍋爐一臺、水泵五臺,同年11月又裝設四節臥式鍋爐一臺,以加強排水。相對來說,小河坑口當時的生產條件是比較好的。

後因資源枯竭,小河坑口於1964年前後關閉,部分人員分流至南莊煤礦和二道寺煤礦(後來的義井煤礦)。(張文平)

"
50年代老照片: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白羊墅煤礦小老虎青年突擊隊

陽泉市白羊墅煤礦小河坑口青年隊安全超額完成五八年任務全體合影(王文軍 提供)

這張發黃的老照片,是由陽泉市白羊墅煤礦職工子弟王文軍提供的,照片中第三排右三那位朝氣蓬勃的青年礦工,即為其父王進舉。王進舉是平定縣黃統嶺鄉小嶺村人,這一年他24歲,在白羊墅煤礦參加工作剛滿一年。與王進舉一樣,照片中的其他37位青年礦工,大都是從平定或周邊縣的農村招工到煤礦的,都是些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好後生。

拍這張合影的緣由,是“白煤小河坑口青年隊安全超額完成五八年任務”,這是一樁非常光榮的事情。這些青年礦工興高采烈地聚集在一起,拍了這張照片。照片中的37位青年礦工個個英姿勃發、氣宇軒昂,雖然面對鏡頭大都不苟言笑,但從挺胸抬頭的姿勢中,我們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們內心深處那種作為工人階級一員的無比驕傲和自豪。

照片中,場景佈置得非常隆重,儀式感很強。左右兩邊各懸掛一面國旗,中間懸掛著一面錦旗類的旗幟和一面獎狀類的玻璃鏡子,玻璃鏡面由於反光,字跡無法看到;錦旗上的字依稀可辯,大體意思是大力開展勞動競賽、為安全超額完成各項任務而努力奮鬥。人群最前面那兩個鏡框,應該是他們這個群體歷年來所得的獎狀。很顯然,工人們要把視為生命一樣神聖的榮譽,都留在了這張照片裡面。

“咱們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蓋成了高樓大廈,修起了鐵路煤礦,改造得世界變呀麼變了樣! ”那個年代,工人階級地位是很高的,這一歷史現象在這張照片中也有很好的體現。照片中有5位沒有戴安全帽,他們應該是礦領導,照片中他們無一例外都坐在最邊上。那個年代的風氣就是這樣,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人是最受人崇敬的。

白羊墅煤礦一些老職工在辨認這張照片時說,蹲在第一排左一位置、戴著深色帽子的那位青年人,是白羊墅煤礦“小老虎”青年突擊隊隊長李金玉,後來成了市煤管局黨委副書記。

青年突擊隊,一個烙有鮮明時代印記的光榮的群體。那個年代,青年們都以能成為青年突擊隊隊員為榮,他們在工作中爭先恐後、不怕苦不怕累,專啃“硬骨頭”,煥發出強烈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出了空前的生產效率。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9年元旦,距今整整60年了。1958年前後,在中國歷史上是極不尋常的一個時期。“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那時,遼闊的祖國大地到處是“一馬當先,萬馬奔騰,大幹快變,超英趕美”的壯觀場面。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這“三面紅旗”,讓多少有志青年熱血沸騰。

煤炭,作為共和國工業的糧食,一時間需求量非常巨大。全國各地所有的煤礦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多出煤、出好煤。白羊墅煤礦作為與中共第一城同時誕生的“紅色煤礦”,更是時時刻刻跑在最前面。青年礦工們組成突擊隊,還起了個響噹噹的名字“小老虎青年突擊隊”。這些“小老虎”們鉚足了勁,不分晝夜,加班加點,不計報酬,忘我工作,心裡想的最多的就是為國家多出煤、出好煤。1958年,白羊墅煤礦掘進進尺11514米,產量36.723萬噸,1959年掘進進尺12093米,產量26.7023萬噸,是平常年份的兩三倍。這樣的生產效率,對於一個設計能力30萬噸、年平均產量10萬噸的煤礦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在白羊墅煤礦40多年的生產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小河坑口,是白羊墅煤礦所屬的9個小煤窯其中之一,原名平機煤礦,隸屬於平定縣政府,礦區設於小河村,平均日產原煤130噸,職工總數180人。該礦於1950年6月破土動工,1951年春裝設五節臥式鍋爐一臺、水泵五臺,同年11月又裝設四節臥式鍋爐一臺,以加強排水。相對來說,小河坑口當時的生產條件是比較好的。

後因資源枯竭,小河坑口於1964年前後關閉,部分人員分流至南莊煤礦和二道寺煤礦(後來的義井煤礦)。(張文平)

50年代老照片: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白羊墅煤礦小老虎青年突擊隊

工人階級宣傳海報(資料圖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