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載堅守無悔 到如今初心不忘——記信陽中南金屬回收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黃彥哲

養老保險 社會保險 社會 信陽新聞網 2017-06-25

信陽日報報曉風客戶端記者 姚廣義 王凌雲

“他與我孩子同齡,我看著他成長,這麼多年來,正是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讓他有了前進的動力。”

6月9日,當記者見到83歲已退休的原信陽市金屬回收總公司黨支部副書記趙海金時,老人操著一口陝西口音動容地說。

趙海金口中的“他”,就是複員軍人、共產黨員、信陽中南金屬回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支部書記黃彥哲。

黃彥哲,1985年10月入伍,1986年因表現優異在部隊入黨,1989年3月從部隊復員退伍後,進入信陽市金屬回收總公司工作。1997年起,年輕有為的黃彥哲成為公司的副總經理。

責任:勇挑重擔歷艱辛

“我是1995年參加工作來到物資系統,1997年下崗。當時許多新人上午報到,下午就下崗了,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大家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找不到歸宿。”信陽中南金屬回收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毛紅蕾回憶起了當時“一就業便失業”的情景。那時,計劃經濟正轉向市場經濟,信陽金屬回收總公司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一流企業”,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高漲,企業生存日益艱難,倒閉就在眼前。據老職工回憶,企業困難時,曾靠挖掘廠區地下的廢鋼鐵來賣,以維持職工生計。

困局已定,是去是留,年輕的黃彥哲思考著、猶豫著。作為公司的頂樑柱,如果自己一走了之,這100多名職工的生計怎麼辦?父母都是物資系統的人,有著深厚物資情結的黃彥哲不願意就這麼放棄,更不願意看著兄弟姐妹都丟了飯碗。

1999年,黃彥哲積極發動公司骨幹,對信陽金屬回收總公司進行改制,以股份制形式改制成立了現在的信陽中南金屬回收有限責任公司,黃彥哲任新公司副總經理,2005年出任總經理,全面主持公司業務。

改制成功,企業逐漸走向市場。在黃彥哲的帶領下,公司業務量逐漸增加。然而,一方面,公司改制前的回收總公司下崗職工多,破產時已欠下了200多萬元職工養老保險;另一方面,回收業務範圍狹窄,利潤低,經濟效益不佳,尤其是鋼鐵價格一度下跌,市場低迷。

身負鉅債的新公司如何擔起重任,面對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怎樣負重前行?身為共產黨員的黃彥哲選擇了責任和堅守。“一直以來,我都告訴自己,日子再難過,也要挺下去。如果我一走了之,公司的職工就會無家可歸,我會身背罵名。”黃彥哲說。

“沒有他,我是不會回來的,也不會一直堅持到現在。”現已成為中南金屬回收公司副總經理的王忠說。1990年從物資系統下崗的王忠在外打零工10多年,在黃彥哲的邀請下回到公司,現在成為公司主要管理人員之一。“公司最困難時每人一個月只領幾百元的生活費,但是隻要有黃總在,黨支部在,我們就覺得希望還在。”

“他接過的確實是個爛攤子。我退休後,公司也換了一次領導班子,但沒有起色,一大批下崗工人,一大筆養老金欠款,問題和矛盾很多,職工情緒很大。誰也沒想到他能把這個窟窿填平,就憑這一點,應該點贊!”信陽金屬回收總公司的一名退休老職工告訴記者。

堅守:千方百計求創新

黃彥哲從1997年32歲擔任原公司副總,到2005年任新公司當家人至今,20多年的時間,讓這位步步踏石留印的複員軍人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他不僅工作能力強,而且責任意識、大局觀念強,一直全力支持系統的創文、創衛和其他中心工作。近年來,他的公司沒有發生一起因私上訪事件,為系統的穩定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市物流管理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機關黨總支書記張蕊介紹道。

“在外面,我們就是收破爛的,除了比私有企業擁有更多的責任,沒有什麼特殊身份。”黃彥哲自嘲。面對市場經濟的強大沖擊,褪去了國企的光環,黃彥哲很快認清了企業的定位:唯有更規範的管理,更優質的服務,更靈活地應對市場,才有更大的機會。

2007年至2009年,黃彥哲積極向省商務廳申請,公司成功獲批在羅山縣、息縣、固始縣、商城縣、新縣設立報廢汽車回收網點,從而拓展了縣區業務。縣域網點的成立,也進一步規範了公司管理程序,讓曾經一度混亂的汽車回收行業走上正軌。“不少經過批准的私企在經營模式上更靈活,但是他們沒有正規的網點,而且存在很多不穩定性。這幾年,通過我們的帶頭和努力,市場逐漸規範,公司也以信譽贏得了不少合作伙伴。”黃彥哲告訴記者。

目前,公司的回收業務範圍、業務量穩步增長,業績年年上新臺階,在信陽市業內數一數二。

為持續拓寬業務,提高企業利潤,逐步解決企業欠繳養老保險問題,黃彥哲一方面積極加強與上級單位的聯繫,獲得上級單位——省商務廳、市商務局和市物流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自身建設,先後爭取政府投入並積極籌措資金108萬元對廠區回收場地進行改造升級。

2007年夏季,一場大暴雨使得公司家屬院陷入一片汪洋,廠房牆倒屋塌。危急時刻,黃彥哲不離不棄,整夜奮戰在前線帶領職工連夜搶險,成功轉移了數十名職工和群眾。雖然物資受損嚴重,但是因搶險及時,人員零傷亡。近年來,廠區泥土路和場地排水不暢問題日益嚴重,黃彥哲積極奔走,向上級不斷反映爭取,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支持下,廠區完成升級改造,安全問題和出行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如今,走進廠區,記者看到,道路修好了,排水暢通了,場地整修了,荒廢的廠房被利用起來,回收業務的大貨車來來往往,不少賣建材的商家入駐進來,為這個舉步維艱的企業又增加了一分活力。

奉獻:無私無畏顯黨性

走進信陽中南金屬回收有限責任公司的廠區,作為全省罕見仍然保留的國有控股回收公司和全市物資系統僅存的仍在經營業務的國企,這裡還保留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的模樣。董事長黃彥哲的辦公室位於這座紅磚灰瓦的辦公樓的第二層:已經不多見的老式吊扇和電燈泡懸掛在天花板上,水泥地坪、木洗臉架、紅瓷盆等,這裡的陳設不僅詮釋了國有企業重組歷程的滄桑,更顯現出這個歷時十多年堅持為退休和下崗職工補繳養老保險的企業的艱辛。

據悉,今年4月30日,接市人社局分配安置任務,物資系統需接收8名複員軍人。然而,原市物資局(現市物流管理中心)下屬的8家公司均處於停產破產狀態。綜合考慮後,市物流管理中心黨委研究決定將2名退役士兵分配到黃彥哲的中南迴收有限公司。相比其他單位的牢騷和推諉,當中心領導詢問黃彥哲是否有難處時,他輕輕地答了一句:“困難是有的,但任務必須接受,只要我有一口飯吃,就不會讓戰友弟兄餓著。”採訪中記者得知,如今,在黃彥哲的帶領下,2名退役士兵拋棄初到公司的失落情緒,已融入公司業務,為公司發展盡職盡責。

“退伍軍人為國家做出過貢獻,老職工為企業發展做出過犧牲,他們的事不能不管。”黃彥哲說,自己曾是一名軍人,更是物資系統的子女,安置退役軍人,解決退休職工及其子女的生活困難,自己不會袖手旁觀。

職工王國平曾是1988年從部隊復員的戰士,在原回收總公司上班後不久遭遇了車禍,愛人也從塑料廠下崗,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難。黃彥哲時不時給予王家幫助,在王國平幾次住院期間,帶頭號召在職職工和黨員為他捐款捐物,並積極奔走,為其夫妻二人爭取到病退和困難職工救濟,解決了一家人的生活問題。

目前,公司黨支部有黨員69名,在職黨員30名。黃彥哲積極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每週二或週五定期組織黨員學習,通過學習國家政策,瞭解時事政治,掌握髮展動態,從而樹立黨員的大局觀念。在黨員學習中,黃彥哲邀請離退休老黨員,讓他們以自身親歷講述過去的故事,以“講黨課”“講黨史”帶領青年黨員回顧崢嶸歲月,重溫入黨誓言。在黃彥哲的帶領下,黨員們通過有組織地開展活動,與困難職工進行結對幫扶,經常性、自發性地為困難職工獻愛心、做服務,讓廣大職工在黨支部找到了“家的感覺”。2016年,該公司黨支部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被評為“市物資系統先進黨支部”。

2011年,46歲的黃彥哲患上了腦梗,在醫院經歷了九死一生。“他這是太操心了,一個這麼大的爛攤子不僅保住了,還發展了。這不是奇蹟,這是他為人民著想的初心決定的。如果換別人,早出去單幹了,當時多少有點能力的年輕人都選擇了自主創業。創業容易,守業難啊,公司有現在,是他不為自己、不忘初心、不忘黨性的堅守!”1958年入黨、至今已近60年黨齡的老黨員趙海金反覆強調著。

“其他破產企業職工都沒有家了,黃總千方百計想辦法,無私無畏地付出,不僅實現了公司的升級改造,把下崗的我們重新聚攏在一起,保住了公司,讓我們又重新有了飯碗,而且還通過多年的努力和一點一滴的積攢,為已經下崗的老弱病殘員工補交了300多萬元養老保險金。”毛紅蕾告訴記者,正是有了黃彥哲的不拋棄不放棄,她才有了今天。

寧可苦自己,不能苦職工;寧可摳經費,不能拖工資。在行業艱辛的多年經營中,黃彥哲坦誠:即使再難,從未拖欠過工人一天的工資。目前,公司36名在職職工每月能穩定領到2000多元工資,每年通過回收物資的清理出售,持續不懈地推進為包括下崗、退休職工在內的176名職工補繳養老保險的工作。

20多年來,黃彥哲用赤誠之心詮釋了一名轉業軍人忠誠於黨、務實為民、勇於開拓的時代精神。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入黨守誓言,絕不忘初心。黃彥哲永葆黨員本色,情繫職工群眾,彰顯了一名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寶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