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

這兩天,一則重磅新聞的發佈,大家可能都關注了。

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期間,他證實,北京市國家安全局8月23日‌‌以涉嫌間諜犯罪依法對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執行逮捕,‌‌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耿爽還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澳方應切實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中方依法辦案‌‌。‌‌

"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

這兩天,一則重磅新聞的發佈,大家可能都關注了。

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期間,他證實,北京市國家安全局8月23日‌‌以涉嫌間諜犯罪依法對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執行逮捕,‌‌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耿爽還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澳方應切實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中方依法辦案‌‌。‌‌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楊恆均)其人其事

外交部公開表態後,可能很多人還在疑惑,楊軍究竟是誰?

據環球網報道,英國《衛報》梳理了楊軍(西方媒體將其稱為楊恆均)履歷,現年54歲的他此前曾在中國外交部門、香港的私營部門工作,2002年入籍澳大利亞,在悉尼科技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來,他在美國居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法新社還表示楊軍從1997年起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國際策略研究工作。今年1月,楊軍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活動,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

"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

這兩天,一則重磅新聞的發佈,大家可能都關注了。

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期間,他證實,北京市國家安全局8月23日‌‌以涉嫌間諜犯罪依法對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執行逮捕,‌‌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耿爽還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澳方應切實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中方依法辦案‌‌。‌‌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楊恆均)其人其事

外交部公開表態後,可能很多人還在疑惑,楊軍究竟是誰?

據環球網報道,英國《衛報》梳理了楊軍(西方媒體將其稱為楊恆均)履歷,現年54歲的他此前曾在中國外交部門、香港的私營部門工作,2002年入籍澳大利亞,在悉尼科技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來,他在美國居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法新社還表示楊軍從1997年起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國際策略研究工作。今年1月,楊軍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活動,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常年混跡於各大論壇,兜售“民主理論”,因此被冠以“民主小販”的稱號

諜影重重,防不勝防

關注國家安全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所謂的“國際友人”通過經濟、學術交往在我國開展間諜活動。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時期,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正不斷加大對我國的滲透力度。他們不滿足於通過公開渠道獲取信息,常常打著學術研討、經濟往來、國際會議、民間交流等幌子,妄圖瞞天過海,竊取我國國家祕密。

美籍華裔女商人在中國招募間諜

2016年8月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證實,依據中國法律,自2015年3月起被拘押的美籍華裔女商人潘婉芬已被控間諜罪。

"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

這兩天,一則重磅新聞的發佈,大家可能都關注了。

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期間,他證實,北京市國家安全局8月23日‌‌以涉嫌間諜犯罪依法對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執行逮捕,‌‌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耿爽還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澳方應切實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中方依法辦案‌‌。‌‌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楊恆均)其人其事

外交部公開表態後,可能很多人還在疑惑,楊軍究竟是誰?

據環球網報道,英國《衛報》梳理了楊軍(西方媒體將其稱為楊恆均)履歷,現年54歲的他此前曾在中國外交部門、香港的私營部門工作,2002年入籍澳大利亞,在悉尼科技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來,他在美國居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法新社還表示楊軍從1997年起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國際策略研究工作。今年1月,楊軍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活動,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常年混跡於各大論壇,兜售“民主理論”,因此被冠以“民主小販”的稱號

諜影重重,防不勝防

關注國家安全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所謂的“國際友人”通過經濟、學術交往在我國開展間諜活動。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時期,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正不斷加大對我國的滲透力度。他們不滿足於通過公開渠道獲取信息,常常打著學術研討、經濟往來、國際會議、民間交流等幌子,妄圖瞞天過海,竊取我國國家祕密。

美籍華裔女商人在中國招募間諜

2016年8月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證實,依據中國法律,自2015年3月起被拘押的美籍華裔女商人潘婉芬已被控間諜罪。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中間者為潘婉芬

據環球網報道,潘婉芬被指控在1996年到1998年間,招募中國人為美國政府進行間諜活動。

日本間諜落網引關注

雖然日本政府一直否認向他國派遣間諜,但事實上,日本最近幾年一直在大力推動對外人力情報資源建設。

2006年,我國安部門逮捕了《中日經濟新聞》雜誌的創辦人、日本籍男子原博文。他從1995年開始,為日本外務省蒐集中國情報,提供了大量中國祕密文件複印件;2016年,據《中國國防報》報道,當年7月下旬,一名打著民間交流機構理事長招牌的日本男性,因涉嫌在華從事間諜活動接受我國有關部門的依法調查。

"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

這兩天,一則重磅新聞的發佈,大家可能都關注了。

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期間,他證實,北京市國家安全局8月23日‌‌以涉嫌間諜犯罪依法對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執行逮捕,‌‌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耿爽還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澳方應切實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中方依法辦案‌‌。‌‌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楊恆均)其人其事

外交部公開表態後,可能很多人還在疑惑,楊軍究竟是誰?

據環球網報道,英國《衛報》梳理了楊軍(西方媒體將其稱為楊恆均)履歷,現年54歲的他此前曾在中國外交部門、香港的私營部門工作,2002年入籍澳大利亞,在悉尼科技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來,他在美國居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法新社還表示楊軍從1997年起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國際策略研究工作。今年1月,楊軍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活動,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常年混跡於各大論壇,兜售“民主理論”,因此被冠以“民主小販”的稱號

諜影重重,防不勝防

關注國家安全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所謂的“國際友人”通過經濟、學術交往在我國開展間諜活動。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時期,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正不斷加大對我國的滲透力度。他們不滿足於通過公開渠道獲取信息,常常打著學術研討、經濟往來、國際會議、民間交流等幌子,妄圖瞞天過海,竊取我國國家祕密。

美籍華裔女商人在中國招募間諜

2016年8月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證實,依據中國法律,自2015年3月起被拘押的美籍華裔女商人潘婉芬已被控間諜罪。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中間者為潘婉芬

據環球網報道,潘婉芬被指控在1996年到1998年間,招募中國人為美國政府進行間諜活動。

日本間諜落網引關注

雖然日本政府一直否認向他國派遣間諜,但事實上,日本最近幾年一直在大力推動對外人力情報資源建設。

2006年,我國安部門逮捕了《中日經濟新聞》雜誌的創辦人、日本籍男子原博文。他從1995年開始,為日本外務省蒐集中國情報,提供了大量中國祕密文件複印件;2016年,據《中國國防報》報道,當年7月下旬,一名打著民間交流機構理事長招牌的日本男性,因涉嫌在華從事間諜活動接受我國有關部門的依法調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我與間諜面對面》:一場真實的間諜交鋒

2009年,時任廣州市紀委祕書長、市委保密委副主任楊秦在《保密工作》雜誌上發表《我與間諜面對面》一文,講述了一場真實的間諜交鋒。

1996年夏,我時任空軍某試飛部隊的政委。一天上午,上級機關的兩位領導陪同自稱是“新華社記者”的人來到我們部隊。從他們的介紹中,我瞭解到,這位“記者”在新華社是專門為中央領導寫“內參”的大手筆,這次來我部主要是瞭解我國正在研製、試飛的某新型軍用飛機的情況,並有意與該型飛機的首席試飛員座談。

我心裡一驚,因為該型飛機的研製、試飛工作保密級別非常高,我向陪同的領導提出:我要看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同意其參觀、採訪的批件和軍隊上級有關部門的介紹信。

略一沉吟,陪同而來的領導說:“來得倉促,忘記帶了,以後補辦。”一聽沒有批文,我對領導說:“請按照規定,辦理了參觀、採訪的相關手續之後再來吧。”當著眾人的面被拒絕,那位領導十分生氣,便惱火地說:“難道我不能代表某某機關嗎?”繼而對我下命令:“先讓他們參觀、採訪,手續我以後補。”但我仍然堅持要履行相關手續,最後他們看到無法令我改變主意,便很生氣地打了個招呼,連手都沒握,上車走了。

事隔不久,國家安全部門在南京偵破了一起間諜案,涉案人員包括軍官、政府官員、記者等幾十人,而當時我見到的所謂“新華社記者”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臺灣“軍情局”的高級特務

一段時間以來,他以經商投資為名,往返於臺灣和大陸之間,通過小恩小惠結識並拉攏了多名現役軍官和退役人員,以及一些記者、教授,並通過這些人接觸到一些軍事目標和重要領域,蒐集、竊取了我海軍、空軍以及科研機構許多軍事、經濟情報和涉密資料。由於他“諜績卓著”,數次受到臺灣諜報機構的獎勵,並受到“軍情局”高級官員的接見。

由於我高度的警惕性、原則性和保密意識,成功避免了一次重大竊密案件的發生,為此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部隊的表彰及獎勵。(原文載《保密工作》2009年第1期)

居安思危,反奸防諜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身處和平時期,現實生活裡並不見刀光劍影,但在我們所看不見的地方,敵我之間竊密與反竊密、間諜與反間諜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直在悄然進行著。

這提醒我們要時刻準備著,從自身做起,切實提高反奸防諜和保密法治意識,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發現失密、洩密和竊密等可疑情況,一定要及時制止並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等部門報告。

"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

這兩天,一則重磅新聞的發佈,大家可能都關注了。

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期間,他證實,北京市國家安全局8月23日‌‌以涉嫌間諜犯罪依法對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執行逮捕,‌‌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耿爽還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澳方應切實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中方依法辦案‌‌。‌‌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楊恆均)其人其事

外交部公開表態後,可能很多人還在疑惑,楊軍究竟是誰?

據環球網報道,英國《衛報》梳理了楊軍(西方媒體將其稱為楊恆均)履歷,現年54歲的他此前曾在中國外交部門、香港的私營部門工作,2002年入籍澳大利亞,在悉尼科技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來,他在美國居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法新社還表示楊軍從1997年起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國際策略研究工作。今年1月,楊軍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活動,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常年混跡於各大論壇,兜售“民主理論”,因此被冠以“民主小販”的稱號

諜影重重,防不勝防

關注國家安全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所謂的“國際友人”通過經濟、學術交往在我國開展間諜活動。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時期,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正不斷加大對我國的滲透力度。他們不滿足於通過公開渠道獲取信息,常常打著學術研討、經濟往來、國際會議、民間交流等幌子,妄圖瞞天過海,竊取我國國家祕密。

美籍華裔女商人在中國招募間諜

2016年8月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證實,依據中國法律,自2015年3月起被拘押的美籍華裔女商人潘婉芬已被控間諜罪。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中間者為潘婉芬

據環球網報道,潘婉芬被指控在1996年到1998年間,招募中國人為美國政府進行間諜活動。

日本間諜落網引關注

雖然日本政府一直否認向他國派遣間諜,但事實上,日本最近幾年一直在大力推動對外人力情報資源建設。

2006年,我國安部門逮捕了《中日經濟新聞》雜誌的創辦人、日本籍男子原博文。他從1995年開始,為日本外務省蒐集中國情報,提供了大量中國祕密文件複印件;2016年,據《中國國防報》報道,當年7月下旬,一名打著民間交流機構理事長招牌的日本男性,因涉嫌在華從事間諜活動接受我國有關部門的依法調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我與間諜面對面》:一場真實的間諜交鋒

2009年,時任廣州市紀委祕書長、市委保密委副主任楊秦在《保密工作》雜誌上發表《我與間諜面對面》一文,講述了一場真實的間諜交鋒。

1996年夏,我時任空軍某試飛部隊的政委。一天上午,上級機關的兩位領導陪同自稱是“新華社記者”的人來到我們部隊。從他們的介紹中,我瞭解到,這位“記者”在新華社是專門為中央領導寫“內參”的大手筆,這次來我部主要是瞭解我國正在研製、試飛的某新型軍用飛機的情況,並有意與該型飛機的首席試飛員座談。

我心裡一驚,因為該型飛機的研製、試飛工作保密級別非常高,我向陪同的領導提出:我要看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同意其參觀、採訪的批件和軍隊上級有關部門的介紹信。

略一沉吟,陪同而來的領導說:“來得倉促,忘記帶了,以後補辦。”一聽沒有批文,我對領導說:“請按照規定,辦理了參觀、採訪的相關手續之後再來吧。”當著眾人的面被拒絕,那位領導十分生氣,便惱火地說:“難道我不能代表某某機關嗎?”繼而對我下命令:“先讓他們參觀、採訪,手續我以後補。”但我仍然堅持要履行相關手續,最後他們看到無法令我改變主意,便很生氣地打了個招呼,連手都沒握,上車走了。

事隔不久,國家安全部門在南京偵破了一起間諜案,涉案人員包括軍官、政府官員、記者等幾十人,而當時我見到的所謂“新華社記者”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臺灣“軍情局”的高級特務

一段時間以來,他以經商投資為名,往返於臺灣和大陸之間,通過小恩小惠結識並拉攏了多名現役軍官和退役人員,以及一些記者、教授,並通過這些人接觸到一些軍事目標和重要領域,蒐集、竊取了我海軍、空軍以及科研機構許多軍事、經濟情報和涉密資料。由於他“諜績卓著”,數次受到臺灣諜報機構的獎勵,並受到“軍情局”高級官員的接見。

由於我高度的警惕性、原則性和保密意識,成功避免了一次重大竊密案件的發生,為此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部隊的表彰及獎勵。(原文載《保密工作》2009年第1期)

居安思危,反奸防諜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身處和平時期,現實生活裡並不見刀光劍影,但在我們所看不見的地方,敵我之間竊密與反竊密、間諜與反間諜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直在悄然進行著。

這提醒我們要時刻準備著,從自身做起,切實提高反奸防諜和保密法治意識,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發現失密、洩密和竊密等可疑情況,一定要及時制止並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等部門報告。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讓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好國家祕密,構築反奸防諜的鋼鐵長城。

"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

這兩天,一則重磅新聞的發佈,大家可能都關注了。

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期間,他證實,北京市國家安全局8月23日‌‌以涉嫌間諜犯罪依法對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執行逮捕,‌‌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耿爽還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澳方應切實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中方依法辦案‌‌。‌‌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楊恆均)其人其事

外交部公開表態後,可能很多人還在疑惑,楊軍究竟是誰?

據環球網報道,英國《衛報》梳理了楊軍(西方媒體將其稱為楊恆均)履歷,現年54歲的他此前曾在中國外交部門、香港的私營部門工作,2002年入籍澳大利亞,在悉尼科技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來,他在美國居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法新社還表示楊軍從1997年起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國際策略研究工作。今年1月,楊軍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活動,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常年混跡於各大論壇,兜售“民主理論”,因此被冠以“民主小販”的稱號

諜影重重,防不勝防

關注國家安全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所謂的“國際友人”通過經濟、學術交往在我國開展間諜活動。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時期,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正不斷加大對我國的滲透力度。他們不滿足於通過公開渠道獲取信息,常常打著學術研討、經濟往來、國際會議、民間交流等幌子,妄圖瞞天過海,竊取我國國家祕密。

美籍華裔女商人在中國招募間諜

2016年8月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證實,依據中國法律,自2015年3月起被拘押的美籍華裔女商人潘婉芬已被控間諜罪。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中間者為潘婉芬

據環球網報道,潘婉芬被指控在1996年到1998年間,招募中國人為美國政府進行間諜活動。

日本間諜落網引關注

雖然日本政府一直否認向他國派遣間諜,但事實上,日本最近幾年一直在大力推動對外人力情報資源建設。

2006年,我國安部門逮捕了《中日經濟新聞》雜誌的創辦人、日本籍男子原博文。他從1995年開始,為日本外務省蒐集中國情報,提供了大量中國祕密文件複印件;2016年,據《中國國防報》報道,當年7月下旬,一名打著民間交流機構理事長招牌的日本男性,因涉嫌在華從事間諜活動接受我國有關部門的依法調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我與間諜面對面》:一場真實的間諜交鋒

2009年,時任廣州市紀委祕書長、市委保密委副主任楊秦在《保密工作》雜誌上發表《我與間諜面對面》一文,講述了一場真實的間諜交鋒。

1996年夏,我時任空軍某試飛部隊的政委。一天上午,上級機關的兩位領導陪同自稱是“新華社記者”的人來到我們部隊。從他們的介紹中,我瞭解到,這位“記者”在新華社是專門為中央領導寫“內參”的大手筆,這次來我部主要是瞭解我國正在研製、試飛的某新型軍用飛機的情況,並有意與該型飛機的首席試飛員座談。

我心裡一驚,因為該型飛機的研製、試飛工作保密級別非常高,我向陪同的領導提出:我要看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同意其參觀、採訪的批件和軍隊上級有關部門的介紹信。

略一沉吟,陪同而來的領導說:“來得倉促,忘記帶了,以後補辦。”一聽沒有批文,我對領導說:“請按照規定,辦理了參觀、採訪的相關手續之後再來吧。”當著眾人的面被拒絕,那位領導十分生氣,便惱火地說:“難道我不能代表某某機關嗎?”繼而對我下命令:“先讓他們參觀、採訪,手續我以後補。”但我仍然堅持要履行相關手續,最後他們看到無法令我改變主意,便很生氣地打了個招呼,連手都沒握,上車走了。

事隔不久,國家安全部門在南京偵破了一起間諜案,涉案人員包括軍官、政府官員、記者等幾十人,而當時我見到的所謂“新華社記者”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臺灣“軍情局”的高級特務

一段時間以來,他以經商投資為名,往返於臺灣和大陸之間,通過小恩小惠結識並拉攏了多名現役軍官和退役人員,以及一些記者、教授,並通過這些人接觸到一些軍事目標和重要領域,蒐集、竊取了我海軍、空軍以及科研機構許多軍事、經濟情報和涉密資料。由於他“諜績卓著”,數次受到臺灣諜報機構的獎勵,並受到“軍情局”高級官員的接見。

由於我高度的警惕性、原則性和保密意識,成功避免了一次重大竊密案件的發生,為此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部隊的表彰及獎勵。(原文載《保密工作》2009年第1期)

居安思危,反奸防諜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身處和平時期,現實生活裡並不見刀光劍影,但在我們所看不見的地方,敵我之間竊密與反竊密、間諜與反間諜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直在悄然進行著。

這提醒我們要時刻準備著,從自身做起,切實提高反奸防諜和保密法治意識,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發現失密、洩密和竊密等可疑情況,一定要及時制止並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等部門報告。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讓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好國家祕密,構築反奸防諜的鋼鐵長城。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本期編輯:高 健

"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

這兩天,一則重磅新聞的發佈,大家可能都關注了。

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期間,他證實,北京市國家安全局8月23日‌‌以涉嫌間諜犯罪依法對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執行逮捕,‌‌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耿爽還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澳方應切實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中方依法辦案‌‌。‌‌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楊恆均)其人其事

外交部公開表態後,可能很多人還在疑惑,楊軍究竟是誰?

據環球網報道,英國《衛報》梳理了楊軍(西方媒體將其稱為楊恆均)履歷,現年54歲的他此前曾在中國外交部門、香港的私營部門工作,2002年入籍澳大利亞,在悉尼科技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來,他在美國居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法新社還表示楊軍從1997年起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國際策略研究工作。今年1月,楊軍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活動,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楊軍常年混跡於各大論壇,兜售“民主理論”,因此被冠以“民主小販”的稱號

諜影重重,防不勝防

關注國家安全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所謂的“國際友人”通過經濟、學術交往在我國開展間諜活動。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時期,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正不斷加大對我國的滲透力度。他們不滿足於通過公開渠道獲取信息,常常打著學術研討、經濟往來、國際會議、民間交流等幌子,妄圖瞞天過海,竊取我國國家祕密。

美籍華裔女商人在中國招募間諜

2016年8月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證實,依據中國法律,自2015年3月起被拘押的美籍華裔女商人潘婉芬已被控間諜罪。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中間者為潘婉芬

據環球網報道,潘婉芬被指控在1996年到1998年間,招募中國人為美國政府進行間諜活動。

日本間諜落網引關注

雖然日本政府一直否認向他國派遣間諜,但事實上,日本最近幾年一直在大力推動對外人力情報資源建設。

2006年,我國安部門逮捕了《中日經濟新聞》雜誌的創辦人、日本籍男子原博文。他從1995年開始,為日本外務省蒐集中國情報,提供了大量中國祕密文件複印件;2016年,據《中國國防報》報道,當年7月下旬,一名打著民間交流機構理事長招牌的日本男性,因涉嫌在華從事間諜活動接受我國有關部門的依法調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我與間諜面對面》:一場真實的間諜交鋒

2009年,時任廣州市紀委祕書長、市委保密委副主任楊秦在《保密工作》雜誌上發表《我與間諜面對面》一文,講述了一場真實的間諜交鋒。

1996年夏,我時任空軍某試飛部隊的政委。一天上午,上級機關的兩位領導陪同自稱是“新華社記者”的人來到我們部隊。從他們的介紹中,我瞭解到,這位“記者”在新華社是專門為中央領導寫“內參”的大手筆,這次來我部主要是瞭解我國正在研製、試飛的某新型軍用飛機的情況,並有意與該型飛機的首席試飛員座談。

我心裡一驚,因為該型飛機的研製、試飛工作保密級別非常高,我向陪同的領導提出:我要看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同意其參觀、採訪的批件和軍隊上級有關部門的介紹信。

略一沉吟,陪同而來的領導說:“來得倉促,忘記帶了,以後補辦。”一聽沒有批文,我對領導說:“請按照規定,辦理了參觀、採訪的相關手續之後再來吧。”當著眾人的面被拒絕,那位領導十分生氣,便惱火地說:“難道我不能代表某某機關嗎?”繼而對我下命令:“先讓他們參觀、採訪,手續我以後補。”但我仍然堅持要履行相關手續,最後他們看到無法令我改變主意,便很生氣地打了個招呼,連手都沒握,上車走了。

事隔不久,國家安全部門在南京偵破了一起間諜案,涉案人員包括軍官、政府官員、記者等幾十人,而當時我見到的所謂“新華社記者”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臺灣“軍情局”的高級特務

一段時間以來,他以經商投資為名,往返於臺灣和大陸之間,通過小恩小惠結識並拉攏了多名現役軍官和退役人員,以及一些記者、教授,並通過這些人接觸到一些軍事目標和重要領域,蒐集、竊取了我海軍、空軍以及科研機構許多軍事、經濟情報和涉密資料。由於他“諜績卓著”,數次受到臺灣諜報機構的獎勵,並受到“軍情局”高級官員的接見。

由於我高度的警惕性、原則性和保密意識,成功避免了一次重大竊密案件的發生,為此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部隊的表彰及獎勵。(原文載《保密工作》2009年第1期)

居安思危,反奸防諜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身處和平時期,現實生活裡並不見刀光劍影,但在我們所看不見的地方,敵我之間竊密與反竊密、間諜與反間諜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直在悄然進行著。

這提醒我們要時刻準備著,從自身做起,切實提高反奸防諜和保密法治意識,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發現失密、洩密和竊密等可疑情況,一定要及時制止並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等部門報告。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讓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好國家祕密,構築反奸防諜的鋼鐵長城。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本期編輯:高 健

澳籍人員涉間諜罪在華被捕:其實間諜離你並不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