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融媒體行走進炎陵縣 紅軍標語裡“見字如面”

炎帝 神農 博物館 民俗 紅網 2017-05-24
中國旅遊融媒體行走進炎陵縣 紅軍標語裡“見字如面”中國旅遊融媒體行走進炎陵縣 紅軍標語裡“見字如面”

新華網記者郭香玉擔任主祭人,媒體團代表敬鮮花藍。

中國旅遊融媒體行走進炎陵縣 紅軍標語裡“見字如面”

採訪團在炎帝陵景區前合影。

中國旅遊融媒體行走進炎陵縣 紅軍標語裡“見字如面”

博物館內陳列著339條形式多樣的標語。

中國旅遊融媒體行走進炎陵縣 紅軍標語裡“見字如面”

透過這些標語,我們彷彿可以閱見一幅幅浩氣凜然、蕩氣迴腸的歷史畫卷。

紅網株洲5月22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姚冶 實習生 何超 攝影 余文輝 陳敏捷)在炎陵縣,除了有深入人心的炎帝文化,在紅軍標語博物館,這裡還留下了滄桑不改的紅色印記,是名副其實的革命聖地。

今日,全國近20個省市的30餘家媒體的主編、記者組成的中國旅遊融媒體“紅色旅遊扶貧湘東行”採訪團抵達炎陵縣,在此拜謁始祖炎帝,品讀紅色情懷。

“炎帝陵祭典”原來沿襲千年

伴隨著淅瀝的雨聲和震耳發聵的鼓聲,媒體團一行體驗了莊嚴肅穆的“炎帝陵祭典”,在敬獻貢品之後,向炎帝神農氏敬獻花籃並虔誠鞠躬致敬。

炎帝神農氏是我國上古時代傑出的部落首領,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創始人,關於炎帝的故事,可謂人盡皆知,炎帝陵一有祭祀儀式,從四面八方問訊而來祭奠的人們便絡繹不絕,“炎帝陵祭典”成為千百年來世代沿襲的祭祀民俗。

炎帝陵自1986年修復以來共舉辦各種大型祭祀活動300餘次,而近幾年每年舉辦大型公祭活動達40次以上,每年清明、重陽的大型祭祖活動已成定例,這裡也逐漸成了尋根謁祖、旅遊觀光、研究炎帝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勝地。

2006年5月,炎帝陵祭典順利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3月,“炎帝陵祭祖大典”再添華彩,躋身“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根親文化盛事”。隨著炎帝陵在海內外知名度、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炎帝陵祭典”已成為傳承炎黃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

“刨了寫、寫了刨的宣傳標語 ‘瘦’到不能撐起祠堂”

“看著眼下這339條宣傳標語,如同能窺見廣大軍民揮筆寫著蒼穹有力、振奮人心的革命標語時的場景。”

炎陵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紅軍標語博物館是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紅軍標語為陳列主題的專題博物館。這裡留存的紅軍標語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乃全國之最。

在博物館內,紅軍標語形式多樣,口號標語、對聯、打油詩、漫畫比比皆是,透過這些標語,我們彷彿可以閱見一幅幅浩氣凜然、蕩氣迴腸的歷史畫卷。

“酃(líng)縣工農趕快起來,組織工農兵蘇維埃政府!酃縣工農趕快起來,殺盡屠殺工農的清鄉委員會!”這條標語寫於1928年5、6月間,是迄今發現以連隊黨支部署名最早的紅軍標語。

“想當年剝削勞苦工農利中生利好是好,至今日斬殺土豪劣紳刀上加刀痛不痛。”當年紅軍為了躲避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追查,這副楹聯在被刨了寫、寫了刨,反覆多次之後,兩人才能合抱住的立柱竟“瘦”到不能撐起祠堂,最後竟需要更換新的柱子並得以保留下來。談到這條標語由來時,炎陵縣檔案史志局原局長張觀懷頗有感觸。

炎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是由千百年來世代沿襲的炎帝陵祭祀活動所形成的祭祀民俗。炎帝陵祭典分為官方祭祀和民間祭祀兩種。民間祭祀歷代以來香火鼎盛,綿綿不絕,延續至今。炎帝陵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火祭、樂祭、龍祭,其中龍祭最具特色和獨創性。

洣泉書院

洣泉書院,始建於宋嘉定年間,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舊址。洣泉書院不僅是頗有古色古香民俗文化特色的觀光勝地和學子成才的搖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革命艱難曲折的歷史見證,啟迪後人的宣傳教育陣地。洣泉書院每年共免費接待參觀25萬餘人次。

神農谷

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和動物園,這裡不僅有銀杉、南方紅豆杉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更棲息有金錢豹、雲豹、華南虎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景區內擁有海拔2115.2米的神農峰,有湖南第一高瀑——落差為235.2米的神農飛瀑,還有有著“天然氧吧”之譽的珠簾瀑布,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13萬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