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大型舞臺劇《蜀人原鄉》惠民巡演結束 市民大呼沒看夠

演唱會 音樂 舞蹈 萇弘 資陽之聲 2017-04-25

“這麼高質量的現場演出,沒看夠!”“裡面有安嶽石刻、許黃玉和檸檬等元素,作為安嶽人很自豪!”“希望以後多一些這種高規格、高質量的送文化下鄉活動!”……

為培塑“蜀人原鄉”文化品牌,加快建設美麗怡然資陽,4月13日至20日,我市原創大型歌舞劇《蜀人原鄉》分別在雁江城東新區萇弘演藝中心、安嶽藍靈廣場演藝中心、樂至會議中心演出,獲得群眾普遍好評。

巡 演

根植本地文化

“資陽有好久?三萬五千九,江山人才出,沱江水兒流……”

隨著燈光的變幻、童謠的吟誦,我市原創大型歌舞劇《蜀人原鄉》拉開了序幕。

孔子訪萇弘、碧血丹心等歷史典故隨著劇情展現;孔子、王褒、普州太后許黃玉等歷史名人一一出現在觀眾視野;修建摩崖石窟的艱辛、紫竹觀音的唯美通過力與美的舞蹈完美呈現……

《蜀人原鄉》歌舞劇以資陽曆史文脈為主線,以遠古的資陽人作為文化起點,縱貫三萬五千年,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歷史片段,構成水木原鄉、萇弘化碧、漢風蜀韻、摩崖福音、激情奔夢五個篇章。歌舞劇融入舞蹈、情景劇、吟誦、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體現了資陽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是一臺舞美、舞蹈、音樂、燈光、LED畫面設計、道具完美融合的視聽盛宴,更是一臺釐清發展脈絡、呈現優秀文化、展望美好願景的歷史大劇。

演 員

不畏艱辛送巡演

“為了將《蜀人原鄉》更好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演員們提前兩個月進行練習。”巡演現場一位負責人表示,資陽沒有專業文藝團體,演員全是來自社會各界的文藝骨幹分子和愛好者:音樂舞蹈家協會會員、各單位業餘文藝骨幹、漢服協會會員及四川資陽師範學校學生。他們在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之外,抽業餘時間進行練習。做好了充分準備,到基層巡演還要克服舟車勞頓、場地變化、近15個小時無法休息等困難。

“找下中線在那個位置?”“你的位置要再過去一點。”4月17日,在安嶽藍靈廣場演藝中心,經過2個小時車程的演員們休息片刻就開始“走臺”站位。據現場指揮老師介紹,安嶽藍靈廣場的舞臺比雁江城東新區萇弘演藝中心的舞臺要小三分之一,演員們必須抓緊時間適應場地、陣型的變化,才能為觀眾呈現最精美的表演。

“原來選出的師範校學生演員都畢業了,一些新生加入了進來,全都要重新排練。”“我在休產假,聽到要進行巡演,我的家人也支持,就趕來了。”中午時分,演員們一邊吃著盒飯一邊表示,演出雖辛苦,但能參與就感到很榮幸。

演出設備

提前兩天到達

拆卸、運輸、安裝、調試設備……將舞臺挪個地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有程序必須安全、快速、嚴謹、專業,燈光、音響設備及道具必須提前兩天到達。

由於舞臺大小不一,演員表演陣型受影響最大,而燈光更是需要定位精準、色彩搭配準確。演出當天,燈光師便進入了高強度工作模式,不接電話、不吃午飯,專注地進行燈光編程。臺前幕後的密切配合、默契協作,保證了這場130名演員共同演繹的大型歌舞劇順利演出。

觀 眾

點贊《蜀人原鄉》

每一章結束都掌聲熱烈,每一次演出都座無虛席,每一次表演都浸潤心靈。

樂至縣文化局退休職工陳定山表示:“整臺歌舞劇頌揚了資陽人民從古至今勤勞奮鬥的精神,演員表演到位,是近幾年資陽最好的作品,期待以後資陽能出更多更好的節目。”

“太美了!很震撼!你們演得好!”演出結束,安嶽、樂至的現場觀眾發自肺腑地讚美《蜀人原鄉》。

“這臺舞臺劇將文化和藝術完美地結合,讓《蜀人原鄉》文化品牌深入人心,讓我們更瞭解自己的家鄉,也向外地人更好地展示了資陽。”雁江區一位觀眾如是說。

王偉 李遠雄 資陽日報記者 郭春榮

資陽市大型舞臺劇《蜀人原鄉》惠民巡演結束 市民大呼沒看夠

資陽市大型舞臺劇《蜀人原鄉》惠民巡演結束 市民大呼沒看夠

資陽市大型舞臺劇《蜀人原鄉》惠民巡演結束 市民大呼沒看夠

資陽市大型舞臺劇《蜀人原鄉》惠民巡演結束 市民大呼沒看夠

資陽市大型舞臺劇《蜀人原鄉》惠民巡演結束 市民大呼沒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