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衣同新


我的老家臨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大缸,有盛糧食的,有盛水的,還有盛鹹菜的。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老家的鹹菜缸了。


"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衣同新


我的老家臨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大缸,有盛糧食的,有盛水的,還有盛鹹菜的。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老家的鹹菜缸了。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在那個年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社會生產力水平低,農民收入少,生活貧困,普通人家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老百姓主食是煎餅,除了過節和家中來客人,很少能吃上白麵。平時吃飯別說是魚肉了,青菜也很少炒,鹹菜是餐桌上的主打菜。即便是偶爾炒上一盤菜,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每人夾不了幾筷子,還沒品出什麼滋味,盤子就見底了。

"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衣同新


我的老家臨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大缸,有盛糧食的,有盛水的,還有盛鹹菜的。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老家的鹹菜缸了。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在那個年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社會生產力水平低,農民收入少,生活貧困,普通人家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老百姓主食是煎餅,除了過節和家中來客人,很少能吃上白麵。平時吃飯別說是魚肉了,青菜也很少炒,鹹菜是餐桌上的主打菜。即便是偶爾炒上一盤菜,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每人夾不了幾筷子,還沒品出什麼滋味,盤子就見底了。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鹹菜在家庭餐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天吃粗糧,幾乎沒有魚肉,蔬菜也很少,若是再沒有鹹菜就著,那就更是寡淡無味,難以下嚥了。因此,家家都必須有一個醃鹹菜的大缸,醃鹹菜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任務。

醃鹹菜的食材主要是疙瘩頭,我們老家的方言叫“辣噶瘩”,又分為“洋辣噶瘩”和“笨辣噶瘩”兩種。“洋辣噶瘩”個頭大一些,價格相對便宜一點。“笨辣噶瘩”就是能炒辣菜絲的疙瘩頭,個頭小一些。兩種疙瘩頭醃成鹹菜後口感有所差別,但也差不多,好像“笨辣噶瘩”的口感要稍好一些。


"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衣同新


我的老家臨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大缸,有盛糧食的,有盛水的,還有盛鹹菜的。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老家的鹹菜缸了。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在那個年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社會生產力水平低,農民收入少,生活貧困,普通人家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老百姓主食是煎餅,除了過節和家中來客人,很少能吃上白麵。平時吃飯別說是魚肉了,青菜也很少炒,鹹菜是餐桌上的主打菜。即便是偶爾炒上一盤菜,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每人夾不了幾筷子,還沒品出什麼滋味,盤子就見底了。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鹹菜在家庭餐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天吃粗糧,幾乎沒有魚肉,蔬菜也很少,若是再沒有鹹菜就著,那就更是寡淡無味,難以下嚥了。因此,家家都必須有一個醃鹹菜的大缸,醃鹹菜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任務。

醃鹹菜的食材主要是疙瘩頭,我們老家的方言叫“辣噶瘩”,又分為“洋辣噶瘩”和“笨辣噶瘩”兩種。“洋辣噶瘩”個頭大一些,價格相對便宜一點。“笨辣噶瘩”就是能炒辣菜絲的疙瘩頭,個頭小一些。兩種疙瘩頭醃成鹹菜後口感有所差別,但也差不多,好像“笨辣噶瘩”的口感要稍好一些。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墨金攝影

記得小時候,每年秋後,母親就開始張羅著醃鹹菜了。首先要把疙瘩頭用刀削去根鬚,再用清水洗淨晾乾。入缸醃製前,先把上年沒吃完的鹹菜撈出來,放在一個大盆裡,然後把處理好的疙瘩頭放進缸裡,並加入適量食鹽和涼開水。加入的水一定要先燒開晾涼,並不要過量,這樣醃出的鹹菜才能長久保存。

盛鹹菜的大缸一般要放在院子裡,上面蓋上一口大鐵鍋或一塊薄石板,天氣好時要經常敞開晾晒。特別注意不要淋進雨水,否則,不但影響鹹菜的口味,還很容易使鹹菜長毛變質,甚至腐爛。

疙瘩頭入缸醃製幾個月,變成褐紅色後就可以吃了。母親在醃鹹菜時,鹹菜缸裡除了疙瘩頭外,還根據時令放一些鮮大蒜和鮮麻椒。還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煮肉時用過的大料。每年過年煮完肉後,把用紗布包著的大料撈出放進鹹菜缸裡,這樣醃出來的鹹菜,鹹中帶香,更加可口。吃過好多家的疙瘩頭鹹菜,還是俺家的最好吃。大集體時“出夫”修水庫,生產隊食堂用鹹菜,都特意要俺家的。


"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衣同新


我的老家臨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大缸,有盛糧食的,有盛水的,還有盛鹹菜的。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老家的鹹菜缸了。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在那個年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社會生產力水平低,農民收入少,生活貧困,普通人家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老百姓主食是煎餅,除了過節和家中來客人,很少能吃上白麵。平時吃飯別說是魚肉了,青菜也很少炒,鹹菜是餐桌上的主打菜。即便是偶爾炒上一盤菜,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每人夾不了幾筷子,還沒品出什麼滋味,盤子就見底了。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鹹菜在家庭餐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天吃粗糧,幾乎沒有魚肉,蔬菜也很少,若是再沒有鹹菜就著,那就更是寡淡無味,難以下嚥了。因此,家家都必須有一個醃鹹菜的大缸,醃鹹菜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任務。

醃鹹菜的食材主要是疙瘩頭,我們老家的方言叫“辣噶瘩”,又分為“洋辣噶瘩”和“笨辣噶瘩”兩種。“洋辣噶瘩”個頭大一些,價格相對便宜一點。“笨辣噶瘩”就是能炒辣菜絲的疙瘩頭,個頭小一些。兩種疙瘩頭醃成鹹菜後口感有所差別,但也差不多,好像“笨辣噶瘩”的口感要稍好一些。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墨金攝影

記得小時候,每年秋後,母親就開始張羅著醃鹹菜了。首先要把疙瘩頭用刀削去根鬚,再用清水洗淨晾乾。入缸醃製前,先把上年沒吃完的鹹菜撈出來,放在一個大盆裡,然後把處理好的疙瘩頭放進缸裡,並加入適量食鹽和涼開水。加入的水一定要先燒開晾涼,並不要過量,這樣醃出的鹹菜才能長久保存。

盛鹹菜的大缸一般要放在院子裡,上面蓋上一口大鐵鍋或一塊薄石板,天氣好時要經常敞開晾晒。特別注意不要淋進雨水,否則,不但影響鹹菜的口味,還很容易使鹹菜長毛變質,甚至腐爛。

疙瘩頭入缸醃製幾個月,變成褐紅色後就可以吃了。母親在醃鹹菜時,鹹菜缸裡除了疙瘩頭外,還根據時令放一些鮮大蒜和鮮麻椒。還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煮肉時用過的大料。每年過年煮完肉後,把用紗布包著的大料撈出放進鹹菜缸裡,這樣醃出來的鹹菜,鹹中帶香,更加可口。吃過好多家的疙瘩頭鹹菜,還是俺家的最好吃。大集體時“出夫”修水庫,生產隊食堂用鹹菜,都特意要俺家的。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墨金攝影

醃好的疙瘩頭鹹菜有多種吃法。最簡單、最豪爽的是撈出後切成大塊,一塊就能就著吃一頓飯;稍講究一點是切成細絲,加上點蔥姜,滴上點醋拌著吃;再講究一點是切絲後炒著吃;還有燒著吃,把疙瘩頭鹹菜放進攤煎餅後的熱灰裡,用餘熱燒熟,味道更好;最高級也最麻煩的吃法當屬烘著了吃了。那時生產隊種黃煙,採下的鮮菸葉要用專門的烘煙屋烘烤。烘煙屋是通過燒煤控制溫度的,類似於一個大火炕。把疙瘩頭切好,加上點豬大油和各種調料,盛在一個帶蓋的瓷盆裡,待到烘煙屋放大火時,放在通熱的炕洞上,幾個小時後取出來,一盆香噴噴、爛乎乎的烘鹹菜就做好的了。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鹹菜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格外好吃。但條件所限,一年中也就做一兩次。當時覺得那就是最好的人間美味了。現在回想起那種味道,還有點垂涎欲滴的感覺。

疙瘩頭鹹菜伴隨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1973年初,我考入楊善中學,在高中的兩年半住校期間,農村孩子買不起飯,都是從家裡帶飯。每到星期天下午,母親就給我攤上一大摞煎餅,再裝上一罐頭瓶子疙瘩頭鹹菜,就是一個星期的乾糧。


"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衣同新


我的老家臨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大缸,有盛糧食的,有盛水的,還有盛鹹菜的。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老家的鹹菜缸了。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在那個年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社會生產力水平低,農民收入少,生活貧困,普通人家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老百姓主食是煎餅,除了過節和家中來客人,很少能吃上白麵。平時吃飯別說是魚肉了,青菜也很少炒,鹹菜是餐桌上的主打菜。即便是偶爾炒上一盤菜,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每人夾不了幾筷子,還沒品出什麼滋味,盤子就見底了。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鹹菜在家庭餐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天吃粗糧,幾乎沒有魚肉,蔬菜也很少,若是再沒有鹹菜就著,那就更是寡淡無味,難以下嚥了。因此,家家都必須有一個醃鹹菜的大缸,醃鹹菜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任務。

醃鹹菜的食材主要是疙瘩頭,我們老家的方言叫“辣噶瘩”,又分為“洋辣噶瘩”和“笨辣噶瘩”兩種。“洋辣噶瘩”個頭大一些,價格相對便宜一點。“笨辣噶瘩”就是能炒辣菜絲的疙瘩頭,個頭小一些。兩種疙瘩頭醃成鹹菜後口感有所差別,但也差不多,好像“笨辣噶瘩”的口感要稍好一些。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墨金攝影

記得小時候,每年秋後,母親就開始張羅著醃鹹菜了。首先要把疙瘩頭用刀削去根鬚,再用清水洗淨晾乾。入缸醃製前,先把上年沒吃完的鹹菜撈出來,放在一個大盆裡,然後把處理好的疙瘩頭放進缸裡,並加入適量食鹽和涼開水。加入的水一定要先燒開晾涼,並不要過量,這樣醃出的鹹菜才能長久保存。

盛鹹菜的大缸一般要放在院子裡,上面蓋上一口大鐵鍋或一塊薄石板,天氣好時要經常敞開晾晒。特別注意不要淋進雨水,否則,不但影響鹹菜的口味,還很容易使鹹菜長毛變質,甚至腐爛。

疙瘩頭入缸醃製幾個月,變成褐紅色後就可以吃了。母親在醃鹹菜時,鹹菜缸裡除了疙瘩頭外,還根據時令放一些鮮大蒜和鮮麻椒。還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煮肉時用過的大料。每年過年煮完肉後,把用紗布包著的大料撈出放進鹹菜缸裡,這樣醃出來的鹹菜,鹹中帶香,更加可口。吃過好多家的疙瘩頭鹹菜,還是俺家的最好吃。大集體時“出夫”修水庫,生產隊食堂用鹹菜,都特意要俺家的。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墨金攝影

醃好的疙瘩頭鹹菜有多種吃法。最簡單、最豪爽的是撈出後切成大塊,一塊就能就著吃一頓飯;稍講究一點是切成細絲,加上點蔥姜,滴上點醋拌著吃;再講究一點是切絲後炒著吃;還有燒著吃,把疙瘩頭鹹菜放進攤煎餅後的熱灰裡,用餘熱燒熟,味道更好;最高級也最麻煩的吃法當屬烘著了吃了。那時生產隊種黃煙,採下的鮮菸葉要用專門的烘煙屋烘烤。烘煙屋是通過燒煤控制溫度的,類似於一個大火炕。把疙瘩頭切好,加上點豬大油和各種調料,盛在一個帶蓋的瓷盆裡,待到烘煙屋放大火時,放在通熱的炕洞上,幾個小時後取出來,一盆香噴噴、爛乎乎的烘鹹菜就做好的了。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鹹菜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格外好吃。但條件所限,一年中也就做一兩次。當時覺得那就是最好的人間美味了。現在回想起那種味道,還有點垂涎欲滴的感覺。

疙瘩頭鹹菜伴隨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1973年初,我考入楊善中學,在高中的兩年半住校期間,農村孩子買不起飯,都是從家裡帶飯。每到星期天下午,母親就給我攤上一大摞煎餅,再裝上一罐頭瓶子疙瘩頭鹹菜,就是一個星期的乾糧。


老家的疙瘩頭鹹菜


入伍來青島後,我每次探家都特意從家裡帶幾個疙瘩頭鹹菜回來。現在生活好了,吃飯頓頓有魚有肉,但我還是對疙瘩頭鹹菜情有獨鍾。只是據專家說鹹菜吃多了不好,容易得高血壓,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吃了。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老家醃疙瘩頭鹹菜的也越來越少了。超市倒是有賣的,品種也不少,但再也找不到小時候母親醃的疙瘩頭鹹菜的味道了!


作者:衣同新,微信暱稱“布衣童心”,男,1958年2月出生,臨朐楊善人,1976年12月入伍,在青島武警支隊服役20餘年,1999年8月轉業,在青島市委老幹部局工作,現已退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