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塵封的民國曆史,和這麼一位大總統,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二次革命……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他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很多事件的當事人,甚至直接策劃者。

他,就是在政壇人稱“水晶狐狸”的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徐世昌。如今,封存七十餘年的《徐世昌日記解密》重見天日,今天,樂樂就為大家解密徐世昌飛昇至總統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塵封的民國曆史,和這麼一位大總統,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二次革命……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他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很多事件的當事人,甚至直接策劃者。

他,就是在政壇人稱“水晶狐狸”的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徐世昌。如今,封存七十餘年的《徐世昌日記解密》重見天日,今天,樂樂就為大家解密徐世昌飛昇至總統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出師不利

十年寒窗換來十年板凳

以晚清封疆大吏而任民國總統者,唯袁世凱、徐世昌二人。而袁世凱不知者少,徐世昌則鮮為人知。蓋袁為竊國大盜,禍國殃民,故而臭名昭著;而徐世昌一生則力主和平。


"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塵封的民國曆史,和這麼一位大總統,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二次革命……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他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很多事件的當事人,甚至直接策劃者。

他,就是在政壇人稱“水晶狐狸”的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徐世昌。如今,封存七十餘年的《徐世昌日記解密》重見天日,今天,樂樂就為大家解密徐世昌飛昇至總統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出師不利

十年寒窗換來十年板凳

以晚清封疆大吏而任民國總統者,唯袁世凱、徐世昌二人。而袁世凱不知者少,徐世昌則鮮為人知。蓋袁為竊國大盜,禍國殃民,故而臭名昭著;而徐世昌一生則力主和平。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幼年喪父,母教甚嚴。雖家境貧困,典當以延師教子,並自督課,且重德育。徐世昌16歲時開始課人兼自學,以經營薪米;17歲因善書小楷,隨叔祖父充縣衙文案及家庭塾師;18歲為某知府治函札兼會計,以文會友;24歲為準寧縣知事治理文牘,遇袁世凱,一見傾心。

袁見徐青衣敝履,雖邊幅不修卻神采飛揚;談吐間,顯露出勃勃雄心與滿腹經綸,讚道:“菊人,真妙才也!”當時徐世昌無錢赴應天府應多試,袁即贈銀兩百兩,使世昌兄弟得已成行,並同時中舉;四年之後,世昌又中進士,先援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援編修。編修為七品官,俸銀甚少,生活清苦。人勸其外放知州、縣,未從。因京官具有接近上層勿州遷亡優勢。然而徐世昌在翰光一住9年,未辦過一次學差、試官之類有利之事;但他並不急功近利,而是積極結交,疏通上下,同時勤苦讀書,關心時事,作好各方面準備,以待時機。

孤注一擲

小站練兵換來官運轉機

此時徐世昌在翰林院已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到第十年終於有了轉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當時袁世凱已然發跡,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舉薦,以道員身份(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到天津小站訓練新式陸軍。

"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塵封的民國曆史,和這麼一位大總統,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二次革命……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他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很多事件的當事人,甚至直接策劃者。

他,就是在政壇人稱“水晶狐狸”的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徐世昌。如今,封存七十餘年的《徐世昌日記解密》重見天日,今天,樂樂就為大家解密徐世昌飛昇至總統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出師不利

十年寒窗換來十年板凳

以晚清封疆大吏而任民國總統者,唯袁世凱、徐世昌二人。而袁世凱不知者少,徐世昌則鮮為人知。蓋袁為竊國大盜,禍國殃民,故而臭名昭著;而徐世昌一生則力主和平。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幼年喪父,母教甚嚴。雖家境貧困,典當以延師教子,並自督課,且重德育。徐世昌16歲時開始課人兼自學,以經營薪米;17歲因善書小楷,隨叔祖父充縣衙文案及家庭塾師;18歲為某知府治函札兼會計,以文會友;24歲為準寧縣知事治理文牘,遇袁世凱,一見傾心。

袁見徐青衣敝履,雖邊幅不修卻神采飛揚;談吐間,顯露出勃勃雄心與滿腹經綸,讚道:“菊人,真妙才也!”當時徐世昌無錢赴應天府應多試,袁即贈銀兩百兩,使世昌兄弟得已成行,並同時中舉;四年之後,世昌又中進士,先援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援編修。編修為七品官,俸銀甚少,生活清苦。人勸其外放知州、縣,未從。因京官具有接近上層勿州遷亡優勢。然而徐世昌在翰光一住9年,未辦過一次學差、試官之類有利之事;但他並不急功近利,而是積極結交,疏通上下,同時勤苦讀書,關心時事,作好各方面準備,以待時機。

孤注一擲

小站練兵換來官運轉機

此時徐世昌在翰林院已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到第十年終於有了轉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當時袁世凱已然發跡,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舉薦,以道員身份(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到天津小站訓練新式陸軍。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他仿照德國軍隊的建制,組成了一支近7000人的“新建陸軍”。為控制這支新軍,袁世凱開始網羅八方人才,困在北京、日暮途窮的盟兄徐世昌首先進入了他的視野。


"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塵封的民國曆史,和這麼一位大總統,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二次革命……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他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很多事件的當事人,甚至直接策劃者。

他,就是在政壇人稱“水晶狐狸”的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徐世昌。如今,封存七十餘年的《徐世昌日記解密》重見天日,今天,樂樂就為大家解密徐世昌飛昇至總統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出師不利

十年寒窗換來十年板凳

以晚清封疆大吏而任民國總統者,唯袁世凱、徐世昌二人。而袁世凱不知者少,徐世昌則鮮為人知。蓋袁為竊國大盜,禍國殃民,故而臭名昭著;而徐世昌一生則力主和平。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幼年喪父,母教甚嚴。雖家境貧困,典當以延師教子,並自督課,且重德育。徐世昌16歲時開始課人兼自學,以經營薪米;17歲因善書小楷,隨叔祖父充縣衙文案及家庭塾師;18歲為某知府治函札兼會計,以文會友;24歲為準寧縣知事治理文牘,遇袁世凱,一見傾心。

袁見徐青衣敝履,雖邊幅不修卻神采飛揚;談吐間,顯露出勃勃雄心與滿腹經綸,讚道:“菊人,真妙才也!”當時徐世昌無錢赴應天府應多試,袁即贈銀兩百兩,使世昌兄弟得已成行,並同時中舉;四年之後,世昌又中進士,先援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援編修。編修為七品官,俸銀甚少,生活清苦。人勸其外放知州、縣,未從。因京官具有接近上層勿州遷亡優勢。然而徐世昌在翰光一住9年,未辦過一次學差、試官之類有利之事;但他並不急功近利,而是積極結交,疏通上下,同時勤苦讀書,關心時事,作好各方面準備,以待時機。

孤注一擲

小站練兵換來官運轉機

此時徐世昌在翰林院已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到第十年終於有了轉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當時袁世凱已然發跡,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舉薦,以道員身份(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到天津小站訓練新式陸軍。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他仿照德國軍隊的建制,組成了一支近7000人的“新建陸軍”。為控制這支新軍,袁世凱開始網羅八方人才,困在北京、日暮途窮的盟兄徐世昌首先進入了他的視野。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1897年7月,袁世凱徵得徐世昌同意後,擬了一道條陳,親自趕往北京,面陳光緒皇帝,奏請外放徐世昌,以翰林身份兼管新式陸軍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房處幫辦,實為祕書長角色。同時,袁世凱特地奏請光緒皇帝,保留徐世昌一系列含金量不高但卻體面的職務—翰林院編修、國史辦協修、武英殿協修。這一年,徐世昌已整整42歲,但是,機遇不怕晚。


"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塵封的民國曆史,和這麼一位大總統,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二次革命……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他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很多事件的當事人,甚至直接策劃者。

他,就是在政壇人稱“水晶狐狸”的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徐世昌。如今,封存七十餘年的《徐世昌日記解密》重見天日,今天,樂樂就為大家解密徐世昌飛昇至總統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出師不利

十年寒窗換來十年板凳

以晚清封疆大吏而任民國總統者,唯袁世凱、徐世昌二人。而袁世凱不知者少,徐世昌則鮮為人知。蓋袁為竊國大盜,禍國殃民,故而臭名昭著;而徐世昌一生則力主和平。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幼年喪父,母教甚嚴。雖家境貧困,典當以延師教子,並自督課,且重德育。徐世昌16歲時開始課人兼自學,以經營薪米;17歲因善書小楷,隨叔祖父充縣衙文案及家庭塾師;18歲為某知府治函札兼會計,以文會友;24歲為準寧縣知事治理文牘,遇袁世凱,一見傾心。

袁見徐青衣敝履,雖邊幅不修卻神采飛揚;談吐間,顯露出勃勃雄心與滿腹經綸,讚道:“菊人,真妙才也!”當時徐世昌無錢赴應天府應多試,袁即贈銀兩百兩,使世昌兄弟得已成行,並同時中舉;四年之後,世昌又中進士,先援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援編修。編修為七品官,俸銀甚少,生活清苦。人勸其外放知州、縣,未從。因京官具有接近上層勿州遷亡優勢。然而徐世昌在翰光一住9年,未辦過一次學差、試官之類有利之事;但他並不急功近利,而是積極結交,疏通上下,同時勤苦讀書,關心時事,作好各方面準備,以待時機。

孤注一擲

小站練兵換來官運轉機

此時徐世昌在翰林院已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到第十年終於有了轉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當時袁世凱已然發跡,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舉薦,以道員身份(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到天津小站訓練新式陸軍。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他仿照德國軍隊的建制,組成了一支近7000人的“新建陸軍”。為控制這支新軍,袁世凱開始網羅八方人才,困在北京、日暮途窮的盟兄徐世昌首先進入了他的視野。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1897年7月,袁世凱徵得徐世昌同意後,擬了一道條陳,親自趕往北京,面陳光緒皇帝,奏請外放徐世昌,以翰林身份兼管新式陸軍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房處幫辦,實為祕書長角色。同時,袁世凱特地奏請光緒皇帝,保留徐世昌一系列含金量不高但卻體面的職務—翰林院編修、國史辦協修、武英殿協修。這一年,徐世昌已整整42歲,但是,機遇不怕晚。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在小站的兩年,徐世昌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段。徐世昌不僅幫袁世凱在小站處理瑣事,徐世昌對袁世凱更大的作用還在運籌上,是袁世凱生死攸關時的智囊和助手。這一文一武的兩個好哥們搭檔以及段祺瑞、馮國璋、王世傑等一干人馬,共同創造了小站練兵的奇蹟。

患難兄弟分裂

從“躲袁”到“哭袁”

1898年9月21日早晨,慈禧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之後,徐世昌與袁世凱一道離開小站,回翰林院供職。但徐的名望與地位已經今非昔比。徐世昌是個很會做官的人,自從跟對了人之後,官運亨通。在短短的五六年間,他從一個窮翰林扶搖直上,一路升到軍機大臣、尚書、總督、欽差大臣,升遷之快,在清代歷史上堪稱異數。


"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塵封的民國曆史,和這麼一位大總統,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二次革命……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他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很多事件的當事人,甚至直接策劃者。

他,就是在政壇人稱“水晶狐狸”的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徐世昌。如今,封存七十餘年的《徐世昌日記解密》重見天日,今天,樂樂就為大家解密徐世昌飛昇至總統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出師不利

十年寒窗換來十年板凳

以晚清封疆大吏而任民國總統者,唯袁世凱、徐世昌二人。而袁世凱不知者少,徐世昌則鮮為人知。蓋袁為竊國大盜,禍國殃民,故而臭名昭著;而徐世昌一生則力主和平。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幼年喪父,母教甚嚴。雖家境貧困,典當以延師教子,並自督課,且重德育。徐世昌16歲時開始課人兼自學,以經營薪米;17歲因善書小楷,隨叔祖父充縣衙文案及家庭塾師;18歲為某知府治函札兼會計,以文會友;24歲為準寧縣知事治理文牘,遇袁世凱,一見傾心。

袁見徐青衣敝履,雖邊幅不修卻神采飛揚;談吐間,顯露出勃勃雄心與滿腹經綸,讚道:“菊人,真妙才也!”當時徐世昌無錢赴應天府應多試,袁即贈銀兩百兩,使世昌兄弟得已成行,並同時中舉;四年之後,世昌又中進士,先援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援編修。編修為七品官,俸銀甚少,生活清苦。人勸其外放知州、縣,未從。因京官具有接近上層勿州遷亡優勢。然而徐世昌在翰光一住9年,未辦過一次學差、試官之類有利之事;但他並不急功近利,而是積極結交,疏通上下,同時勤苦讀書,關心時事,作好各方面準備,以待時機。

孤注一擲

小站練兵換來官運轉機

此時徐世昌在翰林院已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到第十年終於有了轉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當時袁世凱已然發跡,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舉薦,以道員身份(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到天津小站訓練新式陸軍。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他仿照德國軍隊的建制,組成了一支近7000人的“新建陸軍”。為控制這支新軍,袁世凱開始網羅八方人才,困在北京、日暮途窮的盟兄徐世昌首先進入了他的視野。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1897年7月,袁世凱徵得徐世昌同意後,擬了一道條陳,親自趕往北京,面陳光緒皇帝,奏請外放徐世昌,以翰林身份兼管新式陸軍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房處幫辦,實為祕書長角色。同時,袁世凱特地奏請光緒皇帝,保留徐世昌一系列含金量不高但卻體面的職務—翰林院編修、國史辦協修、武英殿協修。這一年,徐世昌已整整42歲,但是,機遇不怕晚。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在小站的兩年,徐世昌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段。徐世昌不僅幫袁世凱在小站處理瑣事,徐世昌對袁世凱更大的作用還在運籌上,是袁世凱生死攸關時的智囊和助手。這一文一武的兩個好哥們搭檔以及段祺瑞、馮國璋、王世傑等一干人馬,共同創造了小站練兵的奇蹟。

患難兄弟分裂

從“躲袁”到“哭袁”

1898年9月21日早晨,慈禧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之後,徐世昌與袁世凱一道離開小站,回翰林院供職。但徐的名望與地位已經今非昔比。徐世昌是個很會做官的人,自從跟對了人之後,官運亨通。在短短的五六年間,他從一個窮翰林扶搖直上,一路升到軍機大臣、尚書、總督、欽差大臣,升遷之快,在清代歷史上堪稱異數。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和袁世凱關係至深,仕途上一直多有扶持。早年,袁傾慕徐的才氣,徐看好袁的志向。不過,到了1915年,袁世凱野心膨脹,蓄謀稱帝,徐世昌卻認為帝制不得民心。二人逐漸產生裂痕。

袁世凱稱帝后,稱徐世昌等四人為“嵩山四友”,仿漢高祖時“嵩山四皓”,但徐並不買賬,在日記中暗罵袁:“志為帝王之人多,則國亂。”徐先去山東,又到河南。就是為了躲袁。最終,稱帝鬧劇倉皇收場。

袁世凱病危時,電召隱居河南輝縣的徐世昌見最後一面。袁世凱說:“菊人來得正好,我已是不中用的人了。”徐世昌在當天日記中寫道:“數十年老友一旦怛(音同達)化,為之痛哭。”

徐世昌被推總統

寧死不當漢奸

1918年,軍閥段祺瑞、馮國璋為爭總統之位相持不下,徐世昌手無一兵一卒,卻因各方妥協而被拱出,成為“理想人選”。日記記載,徐世昌對這個總統之位頗感躊躇,甚至面見前清廢帝溥儀,請示能否當總統。在得到溥儀的肯定答覆後,才欣然接受總統之位。


"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塵封的民國曆史,和這麼一位大總統,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二次革命……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他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很多事件的當事人,甚至直接策劃者。

他,就是在政壇人稱“水晶狐狸”的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徐世昌。如今,封存七十餘年的《徐世昌日記解密》重見天日,今天,樂樂就為大家解密徐世昌飛昇至總統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出師不利

十年寒窗換來十年板凳

以晚清封疆大吏而任民國總統者,唯袁世凱、徐世昌二人。而袁世凱不知者少,徐世昌則鮮為人知。蓋袁為竊國大盜,禍國殃民,故而臭名昭著;而徐世昌一生則力主和平。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幼年喪父,母教甚嚴。雖家境貧困,典當以延師教子,並自督課,且重德育。徐世昌16歲時開始課人兼自學,以經營薪米;17歲因善書小楷,隨叔祖父充縣衙文案及家庭塾師;18歲為某知府治函札兼會計,以文會友;24歲為準寧縣知事治理文牘,遇袁世凱,一見傾心。

袁見徐青衣敝履,雖邊幅不修卻神采飛揚;談吐間,顯露出勃勃雄心與滿腹經綸,讚道:“菊人,真妙才也!”當時徐世昌無錢赴應天府應多試,袁即贈銀兩百兩,使世昌兄弟得已成行,並同時中舉;四年之後,世昌又中進士,先援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援編修。編修為七品官,俸銀甚少,生活清苦。人勸其外放知州、縣,未從。因京官具有接近上層勿州遷亡優勢。然而徐世昌在翰光一住9年,未辦過一次學差、試官之類有利之事;但他並不急功近利,而是積極結交,疏通上下,同時勤苦讀書,關心時事,作好各方面準備,以待時機。

孤注一擲

小站練兵換來官運轉機

此時徐世昌在翰林院已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到第十年終於有了轉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當時袁世凱已然發跡,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舉薦,以道員身份(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到天津小站訓練新式陸軍。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他仿照德國軍隊的建制,組成了一支近7000人的“新建陸軍”。為控制這支新軍,袁世凱開始網羅八方人才,困在北京、日暮途窮的盟兄徐世昌首先進入了他的視野。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1897年7月,袁世凱徵得徐世昌同意後,擬了一道條陳,親自趕往北京,面陳光緒皇帝,奏請外放徐世昌,以翰林身份兼管新式陸軍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房處幫辦,實為祕書長角色。同時,袁世凱特地奏請光緒皇帝,保留徐世昌一系列含金量不高但卻體面的職務—翰林院編修、國史辦協修、武英殿協修。這一年,徐世昌已整整42歲,但是,機遇不怕晚。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在小站的兩年,徐世昌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段。徐世昌不僅幫袁世凱在小站處理瑣事,徐世昌對袁世凱更大的作用還在運籌上,是袁世凱生死攸關時的智囊和助手。這一文一武的兩個好哥們搭檔以及段祺瑞、馮國璋、王世傑等一干人馬,共同創造了小站練兵的奇蹟。

患難兄弟分裂

從“躲袁”到“哭袁”

1898年9月21日早晨,慈禧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之後,徐世昌與袁世凱一道離開小站,回翰林院供職。但徐的名望與地位已經今非昔比。徐世昌是個很會做官的人,自從跟對了人之後,官運亨通。在短短的五六年間,他從一個窮翰林扶搖直上,一路升到軍機大臣、尚書、總督、欽差大臣,升遷之快,在清代歷史上堪稱異數。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和袁世凱關係至深,仕途上一直多有扶持。早年,袁傾慕徐的才氣,徐看好袁的志向。不過,到了1915年,袁世凱野心膨脹,蓄謀稱帝,徐世昌卻認為帝制不得民心。二人逐漸產生裂痕。

袁世凱稱帝后,稱徐世昌等四人為“嵩山四友”,仿漢高祖時“嵩山四皓”,但徐並不買賬,在日記中暗罵袁:“志為帝王之人多,則國亂。”徐先去山東,又到河南。就是為了躲袁。最終,稱帝鬧劇倉皇收場。

袁世凱病危時,電召隱居河南輝縣的徐世昌見最後一面。袁世凱說:“菊人來得正好,我已是不中用的人了。”徐世昌在當天日記中寫道:“數十年老友一旦怛(音同達)化,為之痛哭。”

徐世昌被推總統

寧死不當漢奸

1918年,軍閥段祺瑞、馮國璋為爭總統之位相持不下,徐世昌手無一兵一卒,卻因各方妥協而被拱出,成為“理想人選”。日記記載,徐世昌對這個總統之位頗感躊躇,甚至面見前清廢帝溥儀,請示能否當總統。在得到溥儀的肯定答覆後,才欣然接受總統之位。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不過,徐世昌當總統之後,正值南北軍閥混戰。他提出“偃武修文”,希望謀求南北和解,結束內戰,副總統之位留給南方。他由此得罪了直係軍閥曹錕。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愛國學生走上街頭遊行。徐世昌為防事態擴大,答應了學生“懲處賣國賊”的請求。

1922年,直奉大戰爆發。直系得勝後,曹錕逼走徐世昌,迎回黎元洪當總統,自己在幕後控制。徐世昌被迫離開總統府,遷居天津英租界,既結束了他五年的總統生涯,也從此結束了他從政40餘年的歷程。


"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塵封的民國曆史,和這麼一位大總統,你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二次革命……在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中,他不僅是旁觀者,更是很多事件的當事人,甚至直接策劃者。

他,就是在政壇人稱“水晶狐狸”的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徐世昌。如今,封存七十餘年的《徐世昌日記解密》重見天日,今天,樂樂就為大家解密徐世昌飛昇至總統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出師不利

十年寒窗換來十年板凳

以晚清封疆大吏而任民國總統者,唯袁世凱、徐世昌二人。而袁世凱不知者少,徐世昌則鮮為人知。蓋袁為竊國大盜,禍國殃民,故而臭名昭著;而徐世昌一生則力主和平。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幼年喪父,母教甚嚴。雖家境貧困,典當以延師教子,並自督課,且重德育。徐世昌16歲時開始課人兼自學,以經營薪米;17歲因善書小楷,隨叔祖父充縣衙文案及家庭塾師;18歲為某知府治函札兼會計,以文會友;24歲為準寧縣知事治理文牘,遇袁世凱,一見傾心。

袁見徐青衣敝履,雖邊幅不修卻神采飛揚;談吐間,顯露出勃勃雄心與滿腹經綸,讚道:“菊人,真妙才也!”當時徐世昌無錢赴應天府應多試,袁即贈銀兩百兩,使世昌兄弟得已成行,並同時中舉;四年之後,世昌又中進士,先援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援編修。編修為七品官,俸銀甚少,生活清苦。人勸其外放知州、縣,未從。因京官具有接近上層勿州遷亡優勢。然而徐世昌在翰光一住9年,未辦過一次學差、試官之類有利之事;但他並不急功近利,而是積極結交,疏通上下,同時勤苦讀書,關心時事,作好各方面準備,以待時機。

孤注一擲

小站練兵換來官運轉機

此時徐世昌在翰林院已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到第十年終於有了轉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當時袁世凱已然發跡,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舉薦,以道員身份(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到天津小站訓練新式陸軍。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他仿照德國軍隊的建制,組成了一支近7000人的“新建陸軍”。為控制這支新軍,袁世凱開始網羅八方人才,困在北京、日暮途窮的盟兄徐世昌首先進入了他的視野。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1897年7月,袁世凱徵得徐世昌同意後,擬了一道條陳,親自趕往北京,面陳光緒皇帝,奏請外放徐世昌,以翰林身份兼管新式陸軍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房處幫辦,實為祕書長角色。同時,袁世凱特地奏請光緒皇帝,保留徐世昌一系列含金量不高但卻體面的職務—翰林院編修、國史辦協修、武英殿協修。這一年,徐世昌已整整42歲,但是,機遇不怕晚。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在小站的兩年,徐世昌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段。徐世昌不僅幫袁世凱在小站處理瑣事,徐世昌對袁世凱更大的作用還在運籌上,是袁世凱生死攸關時的智囊和助手。這一文一武的兩個好哥們搭檔以及段祺瑞、馮國璋、王世傑等一干人馬,共同創造了小站練兵的奇蹟。

患難兄弟分裂

從“躲袁”到“哭袁”

1898年9月21日早晨,慈禧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之後,徐世昌與袁世凱一道離開小站,回翰林院供職。但徐的名望與地位已經今非昔比。徐世昌是個很會做官的人,自從跟對了人之後,官運亨通。在短短的五六年間,他從一個窮翰林扶搖直上,一路升到軍機大臣、尚書、總督、欽差大臣,升遷之快,在清代歷史上堪稱異數。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和袁世凱關係至深,仕途上一直多有扶持。早年,袁傾慕徐的才氣,徐看好袁的志向。不過,到了1915年,袁世凱野心膨脹,蓄謀稱帝,徐世昌卻認為帝制不得民心。二人逐漸產生裂痕。

袁世凱稱帝后,稱徐世昌等四人為“嵩山四友”,仿漢高祖時“嵩山四皓”,但徐並不買賬,在日記中暗罵袁:“志為帝王之人多,則國亂。”徐先去山東,又到河南。就是為了躲袁。最終,稱帝鬧劇倉皇收場。

袁世凱病危時,電召隱居河南輝縣的徐世昌見最後一面。袁世凱說:“菊人來得正好,我已是不中用的人了。”徐世昌在當天日記中寫道:“數十年老友一旦怛(音同達)化,為之痛哭。”

徐世昌被推總統

寧死不當漢奸

1918年,軍閥段祺瑞、馮國璋為爭總統之位相持不下,徐世昌手無一兵一卒,卻因各方妥協而被拱出,成為“理想人選”。日記記載,徐世昌對這個總統之位頗感躊躇,甚至面見前清廢帝溥儀,請示能否當總統。在得到溥儀的肯定答覆後,才欣然接受總統之位。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不過,徐世昌當總統之後,正值南北軍閥混戰。他提出“偃武修文”,希望謀求南北和解,結束內戰,副總統之位留給南方。他由此得罪了直係軍閥曹錕。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愛國學生走上街頭遊行。徐世昌為防事態擴大,答應了學生“懲處賣國賊”的請求。

1922年,直奉大戰爆發。直系得勝後,曹錕逼走徐世昌,迎回黎元洪當總統,自己在幕後控制。徐世昌被迫離開總統府,遷居天津英租界,既結束了他五年的總統生涯,也從此結束了他從政40餘年的歷程。


徐世昌,你未必知道的民國大總統

辭掉總統職務後,徐世昌多次拒絕日本人的勸誘,不供偽職。徐世昌是最先提出較完整的近代軍事理論的人,在職期間整頓東三省的財政,創建巡警制度。其國學功底深厚,不但著書立言,而且研習書法,工於山水松竹,被稱為“文治總統”。代表作品有《清儒學案》、《歐戰後之中國》、《東三省政略》等。

徐世昌本人為人圓滑,在北洋中屬於文人一類,但又深諳官場和江湖規則,手腕高明且圓潤。

縱觀徐世昌一生,他當然不是一個革命家,政治品德上也算不上完美,但也承襲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優良精神風貌,學識廣博,推行新政,熱愛國家,堅持和平,崇尚自然,既非一般無聊政客可比,更非那些擁兵自重、利慾薰心、禍國殃民的舊軍閥可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