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針刺先後順序的臨床體會'

穴位 鍼灸 便祕 中醫 中風 睡眠 痛經 張機書友會 2019-07-22
"
"
穴位針刺先後順序的臨床體會


針刺穴位的先後順序,是關係針刺臨床療效的重要環節之一,只有辨證準確,組方合理,選穴精當,針刺穴位先後嚴格有序,方可使諸穴作用相得益彰,即可取得較佳的臨床療效,反之,辨證、組方、選穴均無誤,而穴位針刺先後無序,其療效多不理想。古今對穴位針刺先後順序的系統研究較少,筆者通過總結先賢散在的有關記載,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有如下體會:

1

主穴配穴組方,先針主穴

在臨床中,症狀錯綜複雜,從中分析辨證,確定證候,選取針對主症的穴位(即主穴)和治療兼症的穴位(即配穴)組成處方,針刺時宜先針主穴,使主症得以緩解,後刺配穴,使兼症隨主症的緩解減輕或消失。當主穴不是一個時,應按主穴的上下位置決定針刺先後,位置在上者先刺,在下者次刺。如痛經伴有宿疾腰痛,以次髎、三陰交為主穴,先針,以緩解月經來潮時的劇烈腹痛,後刺配穴腎俞、委中以除腰痛;肝陽上亢之眩暈,應先針主穴太沖以瀉肝,再針配穴百會、風池平肝熄風,外關清上焦之熱,再從上而下依次運針,達到引邪下行之目的。此法是穴位針刺順序的普遍規律。

2

急症首刺治標穴

對臨床危及人的生命或對人的生活質量會迅速產生影響的急性病症,依據急則治其標的理論,先針治療標症的穴位以救其急,後刺消除疾病屬本的穴位。此法適應於急性和劇烈疼痛性疾病,如臨床疼痛導致的昏厥,宜蘇厥醒神為先,首刺人中、勞宮、湧泉,再針通經止痛之穴。曾治一五歲男孩,因食積發熱,四肢抽搐,兩目上吊,牙關緊閉,先速刺外關、陽陵泉、承山,重瀉手法,至驚風緩解後再於十宣穴放血以瀉熱,後刺足三裡、中脘消食健胃,三天後平復。

3

慢性疾病先刺治本穴

對於慢性疾病,遵循“緩則治其本”、“治病求本”的原理,先針能從根本上消除病因的穴位(治其本),再刺可消除臨床有關症狀的穴位(治其標)。如脾胃虛寒之胃脘痛,宜先針能溫中補虛,健脾止痛的中脘、足三裡,再針能治療噁心嘔吐的內關和大便溏薄的天樞。這一方法鍼灸臨床大多醫者自覺不自覺地在應用著。

4

疾病有先後,先病當先刺

疾病的產生,莫非由外而內,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經傳髒,自氣至血,或由內而生,從內到外,由深見淺,從髒傳經,自血至氣,或臟腑功能失調,在內互傳,由髒及腑,由腑及髒,甲髒累及乙髒,甲腑又傳乙腑。病有先後,須詳明辨。針刺治療時,宜首刺治先病之穴,後刺治後病之穴。

1999年夏治一血病導致氣病的男性患者,45歲,右上臂近肩部因外傷致局部血腫青紫、疼痛,伴右手及前臂麻木、欠溫。證屬瘀血氣滯。瘀血在先為先病,氣滯為瘀血所致在後為後病,取穴先用三稜針點刺瘀腫局部怒張絡脈之肩髎穴,拔上火罐,使其出血,即所謂“菀陳則除之”,再針右肩髃、曲池、外關、合谷,五次而愈。又例,王某,女,37歲,來診時訴說1周前不慎感冒,近四天大便未行,腹脹痛,惡風身熱,咳嗽陣發,苔薄黃,脈滑數。證屬外感風熱,肺氣失宣,肅降失司,肺津不能輸布大腸,表裡同病。外感肺失宣降在先,大腸傳導失職在後。隨先取肺俞、盡澤、太淵,速刺疾出,不留針,後針天樞、大腸俞、上下巨虛,留針20min,共治3次,諸症皆除。

病有先後,刺序有別,這裡需要強調二點:一是診治時先病與後病必須同時存在;二是先病或後病轉變為急症時,則按本文第二條方法進行治療。

5

以治法決定刺穴先後

建立在辨證基礎上的治療法則,是中醫、鍼灸治療疾病的根本大法,以法統方,方從法出,依照治法,組方選穴,針刺治療。臨床曾治療一失眠證,因飲食過量,積滯不化,隨胃經經別上擾於心,致心神躁動不安,即“胃不和則臥不安”,先針胃俞、足三裡消食和胃安中,再針印堂、神門、三陰交以安心神,3次痊癒。

隨後筆者為了得其驗,專門對5~10歲的兒童傷食後失眠取穴針刺作過觀察,共8例,皆採用速刺不留針法,先針安神之神門、三陰交,再針消食導滯之胃俞、足三裡,一般治療5次,有效而不顯著,從第6次開始均改用先針消食導滯穴,再針安神穴,結果一次顯效者5例,繼針3次皆愈。顯然,穴位刺序不同,療效炯然有別。

6

特殊作用的穴位當先刺

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古今醫者發現某些穴位對某些疾病具有獨特的治療效果,甚至通過現代先進的技術手段證實了其治療的科學性,這些穴位往往作為首選而先刺。如心律過快或過慢先針內關,便祕或洩瀉先針天樞,發熱先針大椎(多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曲池、十宣放血,胎位不正先針或灸至陰穴,然後再按辨證針刺有關穴位。這一方法僅適宜於一小部分有特殊作用的穴位的刺法。

7

臨床習慣

根據自己多年對某些疾病的臨床實踐、體會選取施術的先後順序。如治療中風閉證,常先刺十二井穴出血,再針人中、頰車、勞宮等;治療坐骨神經痛,先刺患側條口透承山,留針20min,出針,再針環跳、陽陵泉、絕骨。

總之,穴位針刺的先後次序與臨床療效關係密切,其密切程度有待今後進一步系統、科學的觀察與研究。筆者對此在臨床上僅有上述微薄體會,不妥之處敬請同道糾之。


本文選自:《陝西中醫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作者張衛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