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小兒各穴位推拿精髓詳解(建議收藏)

穴位 小兒推拿 中醫 便祕 浪漫的雲海 浪漫的雲海 2017-10-17

小郎中官微溫馨提示:小兒百脈彙集於掌,適宜於6歲以下小兒的推拿法有多個版本,而以《火柴棒醫生手記》的最為簡單、實用。

小兒推拿手法

1.清、補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節螺紋面)。

操作:順時針旋推為補,名“補脾土”,中醫功效等於吃人蔘、白朮;從螺紋面根部推向指尖(即離心方向——編者注)的直推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補,而少用清。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小兒各穴位推拿精髓詳解(建議收藏)

2.清、推大腸

部位:食指外緣(即食指橈側——編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操作:從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腸”,為補,止瀉;從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腸”,治便祕。

3.揉板門

部位: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門”。揉法為補,自掌根推向指根(即離心方向——編者注)為“清”,作用同清推大腸。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補,補之恐動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補,補後恐動心火。清肝木與清心火有清火、降熱功能。

6.清、補肺金

部分:無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為清,名“清肺金”;旋推為補,名“補肺金”。“肺金”實熱症用清法,虛症用補法。

7.補腎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腎水與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為補,名“補腎水”。

注意:“水”宜補不宜清,補腎水相當吊鹽水與葡萄糖,也有健體與降熱作用。

8.揉外勞宮

部位:第三掌骨背側,腕橫紋至掌骨小頭連線之中點。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勞宮”。有清熱、鎮靜、止痛作用。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小兒各穴位推拿精髓詳解(建議收藏)

9.推上三關

部位:小臂前側,自腕橫紋至肘部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兩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關”或“推三關”,有發汗降熱作用。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小兒各穴位推拿精髓詳解(建議收藏)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內側,自腕橫紋中點至肘橫紋中點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側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熱重要手法,還有寧心與安眠作用。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小兒各穴位推拿精髓詳解(建議收藏)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後側,自腕橫紋至肘部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兩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當於中藥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熱,不可輕用。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小兒各穴位推拿精髓詳解(建議收藏)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縫從上向下推如彎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頭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對久咳急氣患兒適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