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老黨員汪在君:初心如炬 照亮征程'

歙縣 服裝 農村 春節守護值班 安青網 2019-08-08
""92歲老黨員汪在君:初心如炬 照亮征程

記者胡利龍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革命老區歙縣溪頭鎮汪滿田村92歲老黨員汪在君又一次來到村裡的紅軍烈士陵園,敬禮、鞠躬,靜坐、哀思,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

這座烈士陵園,寄託著汪在君的深厚情感,也砥礪著他的初心和使命……

“我長大也要像你們(紅軍)一樣”

1927年,汪在君出生在歙縣汪滿田村。

童年時,汪在君常坐在家門口的石板凳上看人來人往,聽大人講紅軍故事。他在幼小的心裡認定“只有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是真心對老百姓好的”。

“有一次,紅軍到村裡來,路過我家門口,看見我穿著破爛,便把衣服給我穿,還關心我家的生活情況。”汪在君親身感受到了紅軍恩情。當紅軍團長問他長大了想幹什麼時,他堅定地說:“我長大也要像你們(紅軍)一樣。”

1934年,由方誌敏率領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其中一路紅軍途經汪滿田村西山降時,遭遇國民黨部隊圍追堵截,雙方發生了激戰。紅軍方面團長王吉山等18名將士壯烈犧牲。他親眼目睹了鄉親們把犧牲的紅軍遺體埋進戰壕。

1947年,剛滿20歲的汪在君如願參軍。在部隊,平日裡,他勤學苦練,磨礪殺敵本領;戰場上,他膽識過人,英勇善戰。

1949年11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8年3月,因身體原因,汪在君光榮復員,回到家鄉汪滿田村。

“要對得起職責和使命”

“汪滿田,實可憐。”在汪滿田村,村民們口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自嘲的話語,它樸素地表達了這個村莊落後的發展面貌。

汪滿田村地處歙縣西北角,距離縣城35公里,從溪頭鎮政府前往村中要盤旋繞過一個山頭再下山,交通極為不便,發展條件先天不足。

看到家鄉的落後狀況,汪在君著實坐不住。復員那年8月,經歷豐富、頭腦活絡的他當上了汪滿田大隊書記,他想:必須把村裡的生產搞上去,才對得起生我養我的這方水土,對得起這份職責和使命。

上任後,汪在君發揚在部隊養成的優良作風,帶領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先後建成了當時全縣農村第一個發電站,建設了村中心石橋、村組道路等基礎設施,辦起了村學校、大會堂等公益事業,拓荒造田、建設茶園,大力發展經濟。

1985年,汪在君光榮退休,但為人民奉獻的事業依然在延續……

“革命精神要世代傳下去”

在汪在君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夙願,就是為在1934年戰鬥中犧牲的紅軍烈士修建一座陵園,既讓烈士靈魂安息,也為了教育後人、銘記歷史,讓革命精神世代傳承下去。

經過多方協調、積極爭取,2005年,上級終於批准在汪滿田村鬆源橋頭修建紅軍烈士陵園,並豎立革命英雄紀念碑。得知這一消息,汪在君“興奮得睡不著覺”。他不顧年老體邁,義務參加徵地、材料選購、工程監督等工作,還與村幹群一起,冒著秋雨,在西山降的叢林之中尋找烈士遺骸和戰場遺留物,將它們小心翼翼地放入烈士木棺中。

陵園很快建成。站在紀念碑前,面對熠熠生輝的“紅軍烈士陵園永垂不朽”幾個大字,汪在君抑制不住激動的淚水。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當年紅軍戰士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悲壯故事,汪在君主動承擔起了義務講解員的工作。

烈士陵園距離汪在君家有兩裡多路。每年,除了給人講解外,他堅持祭掃、守護陵園。每回前來,他都會在墓碑旁靜坐良久。

汪在君時常叮囑兒子:“信仰的根基不能動搖,革命的精神不可丟失,假如哪天我不在了,你們也一定要替我守護好烈士英靈,守住精神豐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