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戲曲 樂器 手工藝 趙氏孤兒 呂梁發佈 2017-06-25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導讀

孝義碗碗腔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劇。主要流傳在呂梁市孝義及周圍市縣。孝義碗碗腔有兩種聲腔:皮腔和碗碗腔。兩種聲腔均來自孝義皮影戲,即紙窗皮影唱皮腔及紗窗皮影唱碗碗腔。皮腔的淵源有兩種說法:一說形成於北宋時期,一說形成於戰國時期。皮腔因主要以嗩吶為伴奏樂器,故亦稱“吹腔”。有專家認為孝義吹腔是戲曲最古老的聲腔之一。皮腔唱腔有兩種形態:一種為四句體,“起承轉合”結構,藝人多稱為“平板(慢板)”,加鑼鼓點稱為“流水”;另一種是可以多次反覆的上下句唱腔,藝人稱為“垛板”。伴奏分武場和文場。碗碗腔因有一碗狀銅鈴參與伴奏得名,屬特殊的板腔體結構,不能以常規的板眼來規範節拍。

2006年5月20日,孝義碗碗腔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天,讓我們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孝義碗碗腔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趙氏孤兒》劇照

孝義碗碗腔孝義市位於山西省境內呂梁山脈中段東麓,晉中盆地西南隅。

碗碗腔是一個地方戲曲劇種。因為在演唱過程中,有一個“碗碗”狀銅鈴(打擊樂),也稱“盅盅”,參與唱腔和曲牌的全過程伴奏而得名。主要樂器除碗狀銅鈴外,有胡呼、月琴、二絃。這個劇種是由民間的一種皮影戲說唱藝術逐漸演變而來。

孝義碗碗腔唱腔的特點是真假聲混用,多用“虛詞假聲腔”。假聲唱法分兩種:一種是“二音子”;另一種是“尖音子”,“尖音子”是在“二音子”基礎之上再翻高形成。碗碗腔的優秀劇目,如《柳樹坪》、《三上桃峰》、《風流父子》、《風流姐妹》、《風流婆媳》、《酸棗坡》等,為凝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團結、激勵民族鬥志起到了重要作用。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卷席筒》劇照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三子爭父》劇照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三子爭父》劇照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大腳皇后》劇照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狀元與乞丐》劇照

孝義市碗碗腔劇團演出有限公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傳承保護的重要載體。該公司成立於1959年,歷史悠久,積澱深厚,人才輩出,盛名遠播。演員隊伍陣容強大行當齊全,文功武技相得益彰。新潮的燈光音響,宏大的演出場面,豐富的演出劇目,美妙的演出效果,博得各地觀眾交口稱讚拍手叫絕。該公司以碗碗腔、晉劇兩種形式傾情獻藝,齊頭並進花開兩枝。碗碗腔列入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該公司列入項目保護單位。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趙五娘吃糠》劇照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穆桂英》劇照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狀元與乞丐》劇照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打神告廟》劇照

孝義市碗碗腔劇團演出有限公司以創作和演出現代戲見長,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蜚聲三晉影響全國的優秀劇目呈現。《柳樹坪》譽滿三晉,“風流三部曲”兩度進京,《酸棗坡》央視熱播,電影《酸棗坡》榮摘中美第五屆電影節“金天使”大獎桂冠,成為山西獲此殊榮的第一部影片。孝義市碗碗腔劇團演出有限公司堅持“以人為本、從嚴治團”的經營理念,大力提升劇目質量,著力培養後繼人才,全力強化服務意識,努力滿足觀眾需求,受到上級領導部門的嘉獎表揚,深獲觀眾歡迎喜愛。孝義市碗碗腔劇團演出有限公司深化改革創新機制,以新手段、新包裝、高質量、優服務佔領市場回報社會,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增添光彩,為建設文化強省構築強大文化支撐,傾情助力爭做貢獻。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明公斷》劇照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王花買父》劇照

「呂梁非遺」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碗碗腔

《情繫山裡娃》劇照

孝義市文化局 供稿

崔馨屯 編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