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戲曲 巫山 巫山烤魚 音樂 了不起的重慶旅遊 2017-05-25

巍巍巫山巔,滾滾長江水。這片熱土,養育了勤勞聰慧的巫山人民,也蘊藏著悠久奇幻的文化資源。200多萬年前,龍骨坡巫山人從此邁開走向世界的蹣跚步伐;新石器時期的傑出代表大溪文化,揭開了壯闊三峽的神祕面紗;龍骨坡抬工號子、巫文化系列、巫山烤魚、大昌雪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山水之間譜寫優美的樂章。

近年來,隨著巫山縣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和創新發展,現已呈現出厚積薄發,尊故融新的態勢。據統計,巫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公佈的名錄共計10大門類92項,其中國家級1項《龍骨坡抬工號子》;市級10項,分別是《背二哥號子》、《巫山龍洞傳說》、《巫山神女的傳說》、《巫山民歌》、《巫音》、《穿揚號子》、《踩堂戲》、《三峽皮影》、《大昌雪棗》、《巫文化的禁忌》。成功申報市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9人,公佈縣級代表性傳承人146人。

華夏文明,博大精深。巫峽大地,玄圃積玉。留存在我們身邊的這些“遺產”,已經成為巫山的一大瑰寶,你,究竟曉得幾個呢?

龍骨坡抬工號子(國家級)

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龍骨坡抬工號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龍骨坡抬工號子是巫山縣域內抬工們勞作時所唱的歌謠,發源於廟宇鎮。這種民間音樂形式,是在巫山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勞動的汗水中孕育產生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龍骨坡抬工號子按音樂速度分為兩大類:快腿號子和慢腿號子。

路面較好採用快腿號子。歌詞內容風趣幽默,曲調歡快高亢。如《倒採茶》、《十二節》等。

崎嶇山路,上陡下滑,採用慢腿號子。歌詞內容靈活,以通報途中遇到的路況,用問答方式,前後統一。如《喲嗬號子》、《報號子》等。

龍骨坡抬工號子,原始古樸,節奏規整,領和對稱,速度平穩。由於是群體合作,同時還具有聲音宏亮、音韻起翹、耐人尋味的特點,深受群眾喜愛。

龍骨坡抬工號子的傳承人是廟宇鎮的龍代清,現已授徒7人。

鄧家背二哥號子(市級)

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鄧家背二哥號子,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千百年來,鄧家土家族山把背運貨物的人稱為“背腳子”或“背老二”,在背運途中所唱的山歌叫作“背二哥號子”。其表現形態多為一人領唱眾人和唱或眾人齊唱。

背二哥號子展現了原始古樸、通俗的形象;唱說有度、高亢悠揚。除領唱者在開頭稍有變化外,和者均採用同樣的曲調以襯詞伴和,只是終止時才把節奏拉長,突然停頓,表示一段唱完又起一段。

鄧家背二哥號子鏗鏘頓挫的曲調表現了山裡人忍受艱辛、任勞任怨、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是三峽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善良淳樸精神文化的一種體現。

其傳承人是鄧家土家族鄉的張宗平,現已授徒5人。

踩堂戲(市級)

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踩堂戲,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在鄧家土家族鄉、三溪鄉等地方,土生土長的“下里巴人”在世代耕耘的同時,自編自創,或者根據傳說軼聞改編成踩堂戲,以供娛樂嬉戲。

踩堂戲有別於其他地方小戲,在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廣泛地吸收了姊妹藝術的精華,形戲曲,分生、旦、醜等行當,伴奏樂器主要有絃樂、打擊樂和吹奏樂。

踩堂戲劇目普遍具有俚俗的民間色彩、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山野風味,其道白和唱詞通俗自然、生動活潑、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口語化特色。“踩堂戲”既有遵照一般戲曲要求的“手眼身法步”五功的表演規範,又有其獨特的個性。尤其是丑角舞步的表演,熱烈放縱、搖晃顛簸,動感十足,故有“無醜不踩堂”之說,受廣大群眾喜愛。

踩堂戲的傳承人是鄧家土家族鄉吳芙蓉等。

大昌雪棗(市級)

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大昌雪棗,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大昌雪棗是一種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糖果,其外形似棗,色澤如霜似雪,內瓤透明如雪花絲,故名雪棗。相傳在民國初年由一外地傷兵將技術傳授給大昌“悅來興”糖果鋪,後來經“悅來興”與同在大昌古鎮的“洪昌達”(老字號)糖果鋪的師傅們進行改進而成。

在上世紀80年代初,大昌雪棗傳承人組織生產的“神女牌”雪棗曾被評為“四川省地方名特優秀糖製品”,並列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食品。雪棗屬純手工製作特別是胚子製作季節要求嚴格,工藝複雜繁瑣,成品外脆內酥,口味純正。

大昌鎮的黃世雄是宏昌達第七代傳承人,現已授徒4人。

三峽皮影(市級)

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三峽皮影》,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歷史悠久的三峽皮影是一種傳唱性的民間傳統戲劇,在騾坪鎮、官渡鎮和其他鄉鎮廣為流傳。

三峽皮影根據劇情分為古代戲和現代戲,古戲內容大多取材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如《封神榜》、《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楊家將》、《西廂記》等。其音樂唱腔揉合了川劇、湖北梆子戲、土家族“端公舞”等音韻,並加進了巫山本地的山歌和民間小調,顯得神祕而奇特。

原始古樸的三峽皮影,形態生動,音韻起翹,表演活潑,風趣幽默,形神兼備,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盡樂趣。

騾坪鎮何仕紅是第十九代傳承人。

巫音(市級)

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巫音,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三峽的先民為了祭天拜祖,擇吉避凶,治病祈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祭祀儀式,逐漸產生了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音樂形式——“巫音”。

巫音音樂是由歌曲與打擊樂組合而成,主要有九板十三腔。咿咿呀呀的“巫音”,唱腔與打擊緊密相扣,腔與板曲牌固定,節奏規整,速度舒緩,旋律起伏不大,一般在一個八度音程內展開,旋律流暢,音韻悠遠,原始古樸,氣氛熱烈,鄉土氣息濃厚。

巫音屬巴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搶救、保護和傳承“巫音”,既能宣傳科學,消除迷信,又能使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得以世代相承,同時在豐富和發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傳統音樂等方面,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騾坪鎮劉柏芝是其傳承人第六十四代班主,現已授徒30餘人。

巫山神女傳說(市級)

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巫山神女傳說,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巫山神女故事,二千多年來在我國民間傳誦不衰;巫山神女作為藝術形象及宗教形象,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生活之中,成為人們藉以表達思想藝術情感、宗教信仰的一種特定的文化意象。

巫山神女是三峽地區長期流傳的遠古文化財富,是中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對研究三峽地區的文化藝術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巫山神女的傳承人是巫峽鎮人譚家蘭,現已授徒3人。

巫山民歌(市級)

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巫山民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巫山民歌是山民們獨創的以歌代話的“第二語言”。歌手除了可唱固有的曲調以外,還可根據情況隨機應變唱起即興創作的民歌來,哪怕隔山隔水也可表達情意,交流思想感情。其中尤以小三峽馬渡山歌最具代表性,這裡風光秀美、民風淳樸。歌詞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易懂易記,順口成誦,琅琅上口,韻味無窮。

巫山人民至今仍然愛唱流傳和自編的民歌,無論在山坡上、院壩裡,凡遇紅白喜事、勞作慶典都能聽到各種曲調的民歌,有的還配以敲打、吹奏樂器,十分動聽。

官陽鎮的雷開權、蹇金花等是巫山民歌的傳承人。

巫文化的禁忌(市級)

這些留存巫山民間的“遺產”,你曉得幾個?

巫山文化禁忌,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巫山文化禁忌是廣泛流傳於巫山地區的這些言語和行為禁忌,是深深紮根民間的巫文化強制性傳統產物。是深受巫文化影響的三峽人民內心真實情感的寫照,寄託著人們美好的生活和生存願望,有深刻的人文和審美價值。

巫文化的禁忌象一隻看不見的手,暗中支配巫山人的吃穿住行、心理活動、語言行為,起著一種社會協調、整合功能作用。其科學與謬誤、無害與有害成分同在,禁忌的約束力會隨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漸消失。它的傳承有益於助推巫山遠古文明研究。

注:文章轉自“巫山之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