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人生“終點站”!醫生提醒:這時期,才是治療心衰的黃金期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展的最後階段,已成為世界範圍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就整個歐洲來說,估計有症狀的心力衰竭病人佔總人口的0.4%—2%,我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 0.9%,儘管低於發達國家,但對我國仍然是巨大的公共衛生經濟負擔。因為我國有巨大人口負擔、人口快速老齡化以及有1.3億高血壓人口,而這些病人仍然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達標率。

心衰是人生“終點站”!醫生提醒:這時期,才是治療心衰的黃金期

心力衰竭是一種常見病,也是一種容易被人忽略的多種心臟疾病的表現狀態,由於近20年心臟疾病譜的變化,心力衰竭也逐漸變得隱匿、遷延,無症狀性心力衰竭患者佔一半甚至更多比例,目前看來早期70%以上的預防治療工作應該在住院治療之外,而這段時間患者往往不知情也不重視。

首先我們簡單闡述心力衰竭機理,心臟是一個泵,負責運送血液循環到全身,分秒不息,因此心臟是一個永不停息的器官,因此一旦心臟功能不能提供足夠的泵出功能,心力衰竭就會發生。目前我國最多引發心力衰竭的心臟疾病是冠心病,最新數據約達到70%-80%,而這其中心肌梗死發生率超過60%,這些病人的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率也達到60%及40%以上,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心臟供應血管的狹窄和閉塞,造成心肌的損傷而導致心力衰竭。

心臟是人體的唯一器官,不像肺臟、腎臟等器官有雙側器官以備用,因此心力衰竭初次發作往往來勢洶洶,場面凶險。目前最近10年的心血管醫學發展也體現在這些急性、初次發作的心力衰竭的搶救上,比如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冠狀動脈搭橋術、冠狀動脈內支架術,搶救了無數冠心病病人生命,通過這些技術,挽救和保存了因冠脈缺血而即將壞死的心肌,也治療了一部分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誘發的心力衰竭。同時,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新型的抗心力衰竭藥物也對初發、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療,較10年以前有明顯的提高。

心衰是人生“終點站”!醫生提醒:這時期,才是治療心衰的黃金期

但也正是這樣的技術發展,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數量在近10年來迅速增加,從而使心力衰竭的防治重心也發生了轉變,為什麼會這樣呢?實際上,心臟儘管是單一器官,但它有極強的自適應能力和能力儲備力和潛能,一旦它從第一次重大打擊恢復過來,它會很快的通過自適應和重塑,以達到“使用壽命”的延長,在這個過程中,患者臨床症狀不明顯,也能生活自理和參加社會活動。現代技術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由20年前的30%降到目前的1%-5%,也使存活的病人明顯增加,這種自適應過程變得普遍,隨著人們的壽命進一步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數量明顯增加,住院人數比例也明顯增加,心力衰竭的防治重心明顯發生轉移。

目前醫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絕大多數是症狀性心衰,是心臟功能失去代償的患者,大多數患者以後還會可能再次發作多次住院治療的,從症狀性心衰第一次發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或類似引起心臟自適應發生事件)到患者發展到終末期,這段時間實際上是很長的,存在很好的治療窗口。

對於患者(已經有心衰症狀及潛在的心衰患者),有以下建議:1、找到一個穩定的熟悉的心內科專家(心衰治療專家),全程關注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指導相關治療和心臟康復;2、定期做心臟超聲,瞭解心臟有無擴大及發展,3-6個月一次,最好找同一心臟超聲醫師檢查;3、建議有心臟擴大的患者定期進行BNP(B型尿鈉肽)檢測,預防症狀性心衰發作或復發。

心衰是人生“終點站”!醫生提醒:這時期,才是治療心衰的黃金期

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黃金期--(前期或自適應期)

慢性心力衰竭前期,也就是心力衰竭的A期和B期,A期就是為“前心力衰竭階段”(Pre-Heart Failure ),包括心力衰竭的高發危險人群,但目前尚無心臟的結構或功能異常;這一人群主要指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也包括肥胖、代謝綜合徵等最終可累及心臟的患者,也就是心力衰竭的後備人群。從單純的高血壓、冠心病發展成為心室肥厚、瓣膜性心臟病或心肌梗死,是一個較長過程,我們有足夠多的時間來預防和控制,比如控制血壓、血糖,減少體重,控制代謝綜合徵等等,儘管這些病人與心力衰竭還不沾邊。

以高血壓為例,要對病人解釋清楚可能50%的高血壓病人最終會發生心衰,所以很多農村或偏遠地區居民在測量血壓正常後常常將藥物減量甚至停用,這是不應該的。

B期屬“前臨床心力衰竭階段”(Pre-Clinical Heart Failure)。患者從無心力衰竭的症狀和(或)體徵,已發展成結構性心臟病,例如:左室肥厚、無症狀瓣膜性心臟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等。這一階段相當於無症狀性心力衰竭。

心衰是人生“終點站”!醫生提醒:這時期,才是治療心衰的黃金期

即使發展到B期,我們也有足夠的空間去控制延緩症狀性心力衰竭的發生,因為心臟本身有很好的自適應特點,這個自適應過程實際上就是重塑過程。心臟重塑是個有利也有害的過程,用“心臟擴大”來換取心臟功能的穩定而延緩症狀性心衰的發生。比如心肌梗死後,儘管心臟擴大,心臟射血分數降低,但因為是心肌的一個重塑過程,心肌的收縮協調性明顯比以前(剛剛心肌梗死後)改善,舉例如左心室內徑增加5mm,左心室射血分數減少10%,心臟每次收縮的射血量依然可以達到70-80ml,而不會出現心力衰竭症狀。

這個過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數年甚至數十年不等,根據患者院外的治療連續性、血流動力學判斷的準確性,專業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人主觀的認為患者射血分數已經降低到正常值以下,心臟也擴大了,就是心力衰竭了,把它歸到了症狀性心力衰竭裡去,沒有個性化的進行血流動力學分析評估,這是不正確的。

這個階段控制好了,患者有很好的生活質量,這個自適應時間的延長也就是心衰患者壽命的延長,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加上A期,是控制心力衰竭的黃金期。在這個時期,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到熟悉病情的醫生那裡規律性就診,定期評估心臟結構、功能(心臟超聲),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和運動處方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