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康復之“雙心醫學”模式

1948年WHO給出的健康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是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

1977年,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內科學教授恩格爾(George L.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的模式。

認識疾病與健康不僅從生物學的醫學變量來測定,必須結合心理、社會因素來說明,並且必須從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水平採取綜合的措施防治疾病。

“雙心醫學”概念,1995年由胡大一教授提出以來,一直在進行艱難的探索,通過積累臨床經驗,不斷推廣,近幾年雙心醫獲得很大發展。胡大一教授於2006年正式提出“雙心醫學”,標誌著“雙心醫學”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正式成立。

雙心醫學是基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遵循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研究精神心理疾患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相關性的交叉綜合學科。實現了心身的全面和諧整合統一。

心內科門診1000多例患者焦慮抑鬱發生率:(2016年11月~2017年6月共7個月)

心臟康復之“雙心醫學”模式

心臟康復之“雙心醫學”模式

心臟康復之“雙心醫學”模式

內蒙古醫院雙心工作室

更多關於雙心醫療的知識可在“心康匯”->心康講堂上查看回放。

心臟康復之“雙心醫學”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