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人不能做運動?專家提醒:走入這十大誤區,你就別想好了

心腦血管疾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病概率有所上升,一般而言,動脈粥樣硬化在四十歲左右開始發病,在五十歲之後出現概率會增高,其併發的危險性也會更大。

心血管疾病男性的發病率要比女性的發病率更高,一旦出現疾病程度也會更加嚴重。對於女性人群而言,一般在絕經之前的發病率是比較低的,這是因為雌激素的保護使得身體內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要比男性高百分之三十到六十,在絕經之後發病率也會慢慢上升。

但是人們對於心血管疾病多半是認識不足,不能很好的防微杜漸,進而保護自己的身體。下面心血管疾病常見十大誤區,將為您揭曉真正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原則:

誤區一:只有老年人才得心血管病

我國心血管病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目前年輕人中高血壓患者普遍增多,甚至還有十幾歲的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同時30歲左右青年人突發心肌梗死的報道並不罕見,這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的重視。這與現代社會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密切相關;還有很多中青年人體重增加、運動少、飲酒、吸菸、熬夜、高鹽高脂肪食物攝入等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心血管病的發病率。

心血管病人不能做運動?專家提醒:走入這十大誤區,你就別想好了

另外,年輕人猝死率也有增高趨勢,年輕人猝死絕大多數都是心源性猝死,其中最被年輕人忽視就是感冒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過度勞累是誘發因素。要記住沒有心臟病史並不意味著不會得心臟病。

誤區二:沒有症狀就不用治療

因為人們通常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壓,因此高血壓又被稱為“無聲殺手”。你不會有任何患高血壓的症狀,因此別在等著身體警示你了。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壓,方法就是用一個簡單的血壓計測量一下你的血壓。

大約50%的早期高血壓病人沒有任何症狀,這是由於個體差異性造成的,有的人對高血壓不敏感。所以規律體檢,按照醫囑治療很關鍵。

誤區三: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療好

急性心肌梗死時,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通血管減少心肌壞死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病人將來生活質量,正可謂“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誤區四:為減輕心臟負擔,一點活動都不能做

在心臟病發作之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儘早開始規律的活動;有慢性病的人,每週至少要有2~2.5小時中等程度的活動。

心血管病人不能做運動?專家提醒:走入這十大誤區,你就別想好了

誤區五:只要有胸口痛,就是心臟病

不一定。很多時候,心臟病發作之前,沒有胸口疼痛的感覺,而是氣短、想吐、頭暈眼花等。為謹慎起見,有不舒服的話,還是到醫院檢查的好。

誤區六:我的腿痛,年紀大就會這樣

腿部感覺疼痛,尤其是走路時出現的疼痛,很可能是下肢血管出了問題。下肢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人,往往會發生嚴重的心血管病,如心梗、腦中風等。有“病在腿上,險在心上”的說法。

誤區七:“只有到了中年才需要檢測膽固醇水平”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20歲時就要開始測量膽固醇水平。如果你的家族有心臟病史,儘早開始檢測膽固醇水平是明智的做法。有心臟病史的家庭中的孩子通常膽固醇水平較高,這會使他們成年時患心臟病的風險上升。你可以通過健康飲食、經常鍛鍊來幫助自己和家人。

誤區八:心力衰竭就是心臟停止跳動

心臟突然不跳了,叫心臟驟停,不叫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臟沒勁兒了,有呼吸困難和憋氣、水腫等症狀。

心血管病人不能做運動?專家提醒:走入這十大誤區,你就別想好了

誤區九:“我心跳的特別快,一定是得了心臟病”

心率有點波動是正常的。當運動或興奮時心跳就會加快,睡覺時心跳就會減慢。大多數情況下,心率改變是正常的。然而有時,心率波動,即心跳不正常或心跳不規律,可以成為心律不齊的標誌。大部分心律不齊都是無害的,但有時心律不齊時間太長會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此時就需要治療了。

誤區十:按時吃藥控制血糖,就會預防心臟病

就算血糖值控制穩定,只能延緩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無法完全避免。有糖尿病的人還要控制高血壓、服用他汀控制血脂,以及強化的生活方式干預,才會最大程度地預防心臟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