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租賃融資額暴跌 業內稱“擊鼓傳花”階段已結束 | 經觀汽車'

""分時租賃融資額暴跌 業內稱“擊鼓傳花”階段已結束 | 經觀汽車

摘要:從融資輪次看,B輪及B輪以後投資佔比擴大,投資後移趨勢明顯,資本更加青睞經過市場驗證、運營模式成熟的企業。

"分時租賃融資額暴跌 業內稱“擊鼓傳花”階段已結束 | 經觀汽車

摘要:從融資輪次看,B輪及B輪以後投資佔比擴大,投資後移趨勢明顯,資本更加青睞經過市場驗證、運營模式成熟的企業。

分時租賃融資額暴跌 業內稱“擊鼓傳花”階段已結束 | 經觀汽車

經濟觀察報原創

文 | 童鋒亮

分時租賃正在過冬,而且是數九天的寒冬。“環境也此一時彼一時了,之前資本還有耐心等待他們燒錢熬出頭,但現在燒錢是絕對不允許了”。9月3日,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對經濟觀察報直言,並判斷分時租賃這種生意很難做。這位投資人對分時租賃的態度,代表了眼下多數資本的看法。這也反映在了今年分時租賃企業獲得融資額度和頻次上。

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共享出行領域融資規模為419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17年為1072億元,從2017年到2018年整個共享出行行業的融資額縮水了整整61%,堪稱腰斬。如果聚焦到分時租賃這一個細分領域,融資減少的情況更為嚴重。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在今年2月份一家名為“立刻出行”的分時租賃平臺獲得上億元的B+輪融資之後,再也沒有分時租賃的融資消息出現在公開報道中。而這家在今年被資本唯一青睞的分時租賃公司最近也處於經營困難之中。有媒體報道稱,立刻出行的客服電話已經難以打通,諸多用戶正在尋找可以退還押金的辦法。

事實上,汽車分時租賃企業倒閉已經不是新鮮事。自2017年來,友友用車、EZZY、麻瓜出行、中冠共享汽車、TOGO途歌等企業紛紛停止營業,連戴姆勒這樣的行業大佬也在今年6月份宣佈旗下的car2go正式結束在重慶的運營。

不過,分時租賃企業接連倒閉的現實,與行業對於這一行業前景的判斷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相關預測認為,未來幾年,中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保持約45%的年複合增長率,至2025年,中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達60萬輛,主要市場將有大量新車銷售於新型出行服務領域,預計用於新型出行服務的新車銷售佔比將達18%。既然有如此之大的蛋糕,但為什麼沒有人能夠真正吃到?

風口來自新能源汽車

與過去幾年出現的眾多創業風口一樣,分時租賃行業也曾備受資本的熱捧。無論是當前的頭部企業,還是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微小型企業,抑或已經倒下的企業,都在初始階段獲得過不同程度的融資。

最先宣佈停運的友友用車曾經獲得過2000萬美元的融資,而於去年倒下的途歌也獲得了5次融資,累計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之所以分時租賃行業在2015年-2017年呈現出短期的爆發式增長,並被資本所關注,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助推。”上述投資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分時租賃行業的爆發在時間上與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幾乎一致:2015年,新能源汽車進入提速發展期,此後連續三年均出現爆發式增長。即使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開始大幅退坡,其產銷仍達到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而分時租賃的風口也是從2015年開始。“在當時,分時租賃被視為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另一種方式,在高補貼之下,分時租賃公司不但能夠幫助車企通過運營達到里程數拿到補貼,還能幫助車企消化銷量。”上述投資人認為,這也是分時租賃行業在2015年-2018年集中爆發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作為分時租賃行業的從業者,烽鳥出行創始人兼CEO劉國棟認為,另一個集中爆發的原因是因為在當時大家都覺得共享經濟是一個好的概念。“你看,共享單車、共享馬紮、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等都是在當時出現的。”基於這個理念,劉國棟也在2016年3月創立了分時租賃企業烽鳥出行。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達到了29420億元,同比增長41.6%。其中,共享出行規模2478億元,同比增長23.5%,規模僅次於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位居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第三位。汽車共享出行是共享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在各方對該行業看好之時,分時租賃的融資情況在2019年率先踩下了剎車。

"分時租賃融資額暴跌 業內稱“擊鼓傳花”階段已結束 | 經觀汽車

摘要:從融資輪次看,B輪及B輪以後投資佔比擴大,投資後移趨勢明顯,資本更加青睞經過市場驗證、運營模式成熟的企業。

分時租賃融資額暴跌 業內稱“擊鼓傳花”階段已結束 | 經觀汽車

經濟觀察報原創

文 | 童鋒亮

分時租賃正在過冬,而且是數九天的寒冬。“環境也此一時彼一時了,之前資本還有耐心等待他們燒錢熬出頭,但現在燒錢是絕對不允許了”。9月3日,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對經濟觀察報直言,並判斷分時租賃這種生意很難做。這位投資人對分時租賃的態度,代表了眼下多數資本的看法。這也反映在了今年分時租賃企業獲得融資額度和頻次上。

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共享出行領域融資規模為419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17年為1072億元,從2017年到2018年整個共享出行行業的融資額縮水了整整61%,堪稱腰斬。如果聚焦到分時租賃這一個細分領域,融資減少的情況更為嚴重。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在今年2月份一家名為“立刻出行”的分時租賃平臺獲得上億元的B+輪融資之後,再也沒有分時租賃的融資消息出現在公開報道中。而這家在今年被資本唯一青睞的分時租賃公司最近也處於經營困難之中。有媒體報道稱,立刻出行的客服電話已經難以打通,諸多用戶正在尋找可以退還押金的辦法。

事實上,汽車分時租賃企業倒閉已經不是新鮮事。自2017年來,友友用車、EZZY、麻瓜出行、中冠共享汽車、TOGO途歌等企業紛紛停止營業,連戴姆勒這樣的行業大佬也在今年6月份宣佈旗下的car2go正式結束在重慶的運營。

不過,分時租賃企業接連倒閉的現實,與行業對於這一行業前景的判斷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相關預測認為,未來幾年,中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保持約45%的年複合增長率,至2025年,中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達60萬輛,主要市場將有大量新車銷售於新型出行服務領域,預計用於新型出行服務的新車銷售佔比將達18%。既然有如此之大的蛋糕,但為什麼沒有人能夠真正吃到?

風口來自新能源汽車

與過去幾年出現的眾多創業風口一樣,分時租賃行業也曾備受資本的熱捧。無論是當前的頭部企業,還是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微小型企業,抑或已經倒下的企業,都在初始階段獲得過不同程度的融資。

最先宣佈停運的友友用車曾經獲得過2000萬美元的融資,而於去年倒下的途歌也獲得了5次融資,累計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之所以分時租賃行業在2015年-2017年呈現出短期的爆發式增長,並被資本所關注,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助推。”上述投資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分時租賃行業的爆發在時間上與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幾乎一致:2015年,新能源汽車進入提速發展期,此後連續三年均出現爆發式增長。即使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開始大幅退坡,其產銷仍達到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而分時租賃的風口也是從2015年開始。“在當時,分時租賃被視為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另一種方式,在高補貼之下,分時租賃公司不但能夠幫助車企通過運營達到里程數拿到補貼,還能幫助車企消化銷量。”上述投資人認為,這也是分時租賃行業在2015年-2018年集中爆發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作為分時租賃行業的從業者,烽鳥出行創始人兼CEO劉國棟認為,另一個集中爆發的原因是因為在當時大家都覺得共享經濟是一個好的概念。“你看,共享單車、共享馬紮、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等都是在當時出現的。”基於這個理念,劉國棟也在2016年3月創立了分時租賃企業烽鳥出行。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達到了29420億元,同比增長41.6%。其中,共享出行規模2478億元,同比增長23.5%,規模僅次於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位居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第三位。汽車共享出行是共享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在各方對該行業看好之時,分時租賃的融資情況在2019年率先踩下了剎車。

分時租賃融資額暴跌 業內稱“擊鼓傳花”階段已結束 | 經觀汽車

到目前為止,公開報道中,今年僅立刻出行一家企業拿到了投資。但劉國棟認為,無論是從頻率還是規模來看,今年確實都比2018年出現明顯的反差,但是實際情況略好一些。他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蜂鳥出行在今年年初拿到了一筆千萬美元的投資,只是沒有公開。

資本因何突然冷淡

上述投資人認為,在2015年-2017年資本相對充裕的情況下,大家並不會過於對分時租賃是不是一個好生意進行刨根問底,只是看到了風口且希望不要錯過機會,但當行業變化之後,這個問題就很重要了。“當時一天燒個幾億都不是問題,我們有耐心等它熬出頭,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大環境不好,資本緊缺。”在他看來,投資環境的變化是今年資本對於分時租賃行業熱情漸退的原因之一。

“共享經濟的退燒,特別是共享單車的大面積失敗對共享汽車產生了很大沖擊。”一家分時租賃汽車公司高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上述投資人表示,“分時租賃運營成本太高,而且可替代的東西又太多,如果市場上沒有私家車,沒有網約車,大城市只允許分時租賃它肯定是掙錢的,但是現在不是這樣,它作為一個補充的補充,網約車都不掙錢的情況下,它怎麼可能掙錢”。

在汽車分時租賃企業中,能夠實現整體盈利的幾乎沒有。上述投資人稱,現在在投資這些分時租賃企業前,他們會設定更多的指標去考核,包括是否盈利、是否有不可複製的價值、是否未來有可視的贏利空間。

Gofun出行CEO譚奕向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他們與投資人進行洽談的時候,對方曾談到會將盈利作為門檻。但這也並非絕對,劉國棟表示烽鳥在與投資人洽談的時候對方並沒有強調盈利,只是更注重公司是否有前景,“如果自己就能實現造血了那還要投資幹嘛?”

除了大環境遇冷,投資者對分時租賃變得理性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坡。在投資人看來,分時租賃其實本身是一個支持新能源出行的衍生產業。當整個運營成本還沒有下降,加上運營補貼退坡,對於整個分時租賃行業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分時租賃的價值就是盤活牌照資源,盤活區域用車的資源,提高頻次,而要想盈利只能從車價、停車、牌照上尋找更多可挖掘的空間。”另一家分時租賃汽車公司高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不過,上述投資人並不認為資本對投資分時租賃的投資收縮就意味著對這個行業前景的不看好,只是因為投資人更理性了。

他表示,除了投資收縮之外,資本對於分時租賃賽道上的投資低頻了,但是金額偏大了。從融資輪次看,B輪及B輪以後投資佔比擴大,投資後移趨勢明顯,資本更加青睞經過市場驗證、運營模式成熟的企業。

“前兩年大家覺得分時租賃處於風口浪尖,但是風口浪尖並不等於是一個好的事情,只不過是大家在玩擊鼓傳花。在資本比較謹慎的情況下,大家都開始變得清醒,而這個行業也即將正式開始迴歸到商業的本質了。”劉國棟表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