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力造車“缺血”:短期債務缺口超百億,淨負債率持續攀升衝破180%'

"

為何此時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為何選擇華泰汽車作為合作對象?兩家債務沉重的公司如何解決後續資金問題?對於華泰汽車與富力集團的牽手,需要解答的問題或遠不止於此


"

為何此時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為何選擇華泰汽車作為合作對象?兩家債務沉重的公司如何解決後續資金問題?對於華泰汽車與富力集團的牽手,需要解答的問題或遠不止於此


​富力造車“缺血”:短期債務缺口超百億,淨負債率持續攀升衝破180%


《投資時報》研究員 黃鳳清

近幾年,房地產調控不斷加碼,銷售增速下滑,行業整體發展壓力加大。對此,房地產企業轉型升級成為常態,地產公司多元化發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即便如此,富力集團聯手華泰汽車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消息甫一傳出,依然在市場上吸引了眾多關注,不過,這次攜手卻讓不少市場人士表示有點看不懂。

日前,富力集團與華泰汽車集團聯合在北京召開發佈會,宣佈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富力集團參股華泰汽車,攜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此時,2019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剛剛正式實施11天。從6月26日始,新能源汽車不再享受地方政府補貼,整體補貼退坡幅度超過50%,補貼門檻大幅提高。

補貼新政落地第二天,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及相關債項信用等級就遭到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大公國際)下調,溯其緣由,大公國際認為皆因該公司已“千瘡百孔”:公司整車產能利用率很低;商譽減值導致2018年大幅虧損;受限資產規模很大導致再融資難度加大,且面臨很大的短期償債壓力。

富力自身狀況亦難言樂觀。今年上半年富力地產(2777.HK)權益合約銷售金額僅完成全年目標的38%左右,新增借款則超過2018年末公司淨資產的40%;從截至一季度末的數據來看,公司債務負擔較重,貨幣資金與短期債務之間存在超過100億元的缺口。

為何此時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為何選擇華泰汽車作為合作對象?後續資金如何解決?

針對這些問題,《投資時報》研究員向富力地產發送了溝通提綱,但截至發稿,該公司未予以回覆。

佈局新能源車時機欠佳

近年來,在政策嚴控影響下,房地產市場整體降溫,商品房銷售規模呈增速放緩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3%,增速較前一年度下降6.4個百分點;銷售額同比增長12.2%,增速較前一年度下降1.5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行業增速繼續下行,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8%,降幅比1—5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銷售額增長5.6%,增速較1—5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下滑7.6個百分點。

房地產行業高歌猛進的“黃金時代”逐漸遠去,地產商需要尋找新的發展動能來彌補房地產業務的褪色,多元化佈局成為新潮流,醫療健康、文娛傳媒、應用科技、新工業新材料等領域受到青睞。

在擁抱多元化的房企隊伍中,富力是其中一員。其官網顯示,經過20餘年發展,已成為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營業務,同時在酒店發展、商業運營、文體旅遊、互聯網產貿、醫養健康、物業服務、設計建造及創新服務平臺等領域多元發展的綜合性集團。

不過,《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2018年以來,富力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

數據顯示,富力地產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2018年大降六成,2019年一季度繼續下降41.92%。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仍是其最主要業務,今年上半年富力地產總權益合約銷售金額約602.2億元,同比增長5.72%。但與全年銷售目標1600億元相比,完成率僅37.64%,而2018年上半年目標完成率為43.82%。

尋找新的發展動能迫在眉睫。

富力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並不難理解——此前,房企中不乏造車案例。但與同行早早進入這一領域相比,富力似乎並沒有趕上好時候:新一輪的補貼退坡已經來臨,新能源汽車將不能再享受地方政府提供的補貼,整體的補貼退坡幅度超過50%。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補貼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變數增多,競爭愈加激烈,將加速行業洗牌。

此外,儘管新能源汽車銷售還延續著增長態勢,但已略顯疲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1.7萬輛,雖然同比增長49.6%,但遠低於去年同期111.5%的增幅。近日,中汽協下調了2019年新能源車的預期銷量,預計為150萬輛,相比上年僅增長19.4%左右,而此前的預測銷量為160萬輛。

富力此時進行新能源汽車佈局,無疑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華泰汽車負面纏身

再觀此次合作方之一的華泰汽車,可謂負面纏身。

公開資料顯示,華泰汽車集團成立於2000年,公司以新能源汽車、傳統汽車及其核心零部件為戰略核心業務,汽車金融、後市場及生態服務為支持業務。經過多次延期,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於2018年完成入股曙光股份(600303.SH),直接持有曙光股份19.77%股權,合計擁有曙光股份21.27%股權的投票權,為曙光股份的第一大股東。

6月27日,大公國際出具《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主體與相關債項2019年度跟蹤評級報告》,將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及“16華泰01”“16華泰02”和“16華泰03”債項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AA,列入信用觀察名單。該報告指出,華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面臨多方面風險和挑戰。

一是公司整車產能利用率很低。截至2018年末,該公司具備年產63.85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2018年和2019年1—3月,公司整車產量分別為21.53萬輛和3.31萬輛,整車製造產能利用率分別只有36.31%和23.20%,較低的產能利用率和較高的折舊攤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從銷量上來看,儘管早在2009年就已介入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號稱“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自主車企之一”,但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只有2.89萬輛(不含曙光股份)。2018年其整車產品銷量為19.53萬輛,略低於2017年的銷量。

二是2018年該公司對收購曙光股份形成的商譽全額計提了減值準備,導致當年大幅虧損,審計機構無法確認該減值金額是否適當,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5.59億元。

三是受限資產規模很大,且主要子公司股份均已質押,公司資產變現和再融資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截至2019年3月末,其受限資產為162.62億元,佔期末總資產和淨資產的比重分別高達31.94%和95.02%。其持有的子公司華泰天津、鄂爾多斯華泰、歐意德、天津華泰汽車車身製造有限公司、華歐德、榮成華泰、天津恆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曙光股份的股權已全部用於融資質押。

四是該公司籌資性現金淨流出規模持續擴大,公司債務融資難度加大,流動性償債來源收窄。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額由2017年的31.09億元降至2018年的20.64億元,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出額則由2017年的13.85億元增至2018年的21.42億元,2019年一季度進一步擴大至32.31億元。同時,其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多年來呈淨流出狀態,現金狀況堪憂,貨幣資金規模持續縮小。

五是有息債務規模較大,且以短期有息債務為主,存在很大的償付壓力。2019 年3月末,該公司總負債為338.03億元,其中有息債務為294.23億元,佔比達87.04%。從有息債務期限結構來看,期限在一年以內的短期有息債務佔總有息債務的比重為68.02%,面臨很大的短期償債壓力。有消息顯示,“16華汽02”於2019年7月26日到期,按債券募集說明書要求,華泰汽車需在債券到期前五個工作日將還本付息資金劃至償債保障金賬戶,但華泰汽車並沒有兌現上述承諾。

六是截至2019年3月末,該公司與供應商、工程施工方等存在較多訴訟,持有的曙光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公司法定代表人已被列入“限制消費人員”名單,公司存在一定或有風險。

此外,華泰汽車還深陷停產、欠薪、銷量造假等傳聞。

富力地產債務高企

根據華泰汽車官方通稿,此次與富力集團的戰略合作,宣告了富力集團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標誌著華泰汽車將獲得更雄厚的資本和資源支持。結合華泰汽車的財務狀況來看,很顯然,這一合作中,富力擔當著資金提供方的角色。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燒錢”的行業 ,但富力自身負債累累,資金並不充裕。

《投資時報》研究員梳理相關數據注意到,自2015年以來,富力地產淨負債率逐年上升,至2018年末達到184.10%,再次刷新2004年以來的同期紀錄。進入2019年,其債務規模進一步攀升,截至一季度末,負債總額達到3218.61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8.62%。

截至6月30日,富力地產借款餘額約為1952.34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19.95億元,累計新增借款超過2018年末淨資產的40%。進一步拆分來看,銀行貸款淨增加25.3億元,占上年末淨資產的3.62%;境外優先票據、公司債及超短期融資券淨增加223.06億元,占上年末淨資產的31.94%;委託貸款、融資租賃借款淨減少5.41億元,占上年末淨資產的-0.78%;其他貸款淨增加77億元,占上年末淨資產的11.03%。

有借必有還。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27日,在富力地產發行的債券中,有10只將在1年內到期,當前餘額合計107.75億元。其中4只將在2019年內到期,餘額合計48億元。

一邊是債務高企,另一邊是自身“造血”不足。過去幾年,富力地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持續呈淨流出狀態,2018年全年淨流出86.17億元,今年一季度淨流出170.59億元。而其投資活動也是入不敷出,2017年、2018年全年分別淨流出225.84億元、58.09億元,今年一季度淨流出10.89億元。

截至一季度末,富力地產短期借款153.2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47.28億元,二者合計組成短期債務超過500億元。而貨幣資金只有398.19億元,與短期債務之間存在超過102億元的缺口,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