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姚振華跨界造車為何值得期待

見習記者 閆軍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深圳報道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快速增長的勢頭基本結束,行業巨頭們紛紛尋覓擁有下一個“黃金十年”的行業,汽車行業成為首選。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僅佔1%,隨著汽車新能源化之風的興起,未來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將迎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房地產企業進場,正是搶佔新能源汽車風口之舉。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當前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來看,“跨界造車”的趨勢具有必然性,市場應當看清背後的真實商業邏輯,不應簡單地對跨界企業貼上“外行”等標籤,一葉障目將不利於行業發展。

汽車新能源化迫在眉睫

2017年開始,汽車新能源化的風潮在歐洲市場興起。英國、法國幾乎同時宣佈禁售燃油車計劃,到2040年這兩國將只允許插電式混合動力、全電動汽車或者是氫燃料汽車等環保能源車輛銷售。

2018年,我國海南省也出臺了限制燃油車的規劃,制定了2020年、2025年、2030年三個階段的目標,比英法兩國還早了10年。按照規劃,海南省公共服務領域力爭2020年實現清潔能源化;社會運營領域力爭2025年實現清潔能源化;私人領域車輛以增量嚴控、存量引導更替為主線,力爭2030年實現清潔能源化。

權威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27億輛,其中汽車2.4億輛,小型載客汽車突破2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僅261萬輛,佔汽車總量的1.09%。數據表明,我國汽車市場在未來10年,有著巨大的從燃油車切換新能源車的需求。

隨著汽車新能源化的風潮的興起,汽車企業也開啟了轉型之路。例如沃爾沃從今年開始將對所有的新車電動化,瑪莎拉蒂則從今年開始只產電動車,奔馳所有車型將在2022年均提供電動版本,我國的長安汽車則在2025年停售燃油車。

2018年以來,汽車行業寒冬僅是當下的困境,更大的挑戰來自未來幾年的汽車新能源化。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我國自主品牌經過20年的發展強勢崛起,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展稍慢,恐會把市場拱手相讓,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資金優勢有望轉化為產業優勢

市場前景擺在面前,造車有多難?融資難、資質難、生產難、交付難……此前有造車創業團隊負責人曾感慨:以前看別人做車感覺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

可見,想造車,雄厚的資金實力是第一保障。數據顯示,地產行業目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10%,房地產企業所積累承載的資金總額高達數十萬億,房地產企業轉型,市場空間巨大、政策風險小的行業是首選。

另一方面,目前除了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大量資金的汽車這個重資產行業,沒有任何行業能夠承接如此鉅額的資金存量轉移。因此,房地產企業以造車促轉型,是現階段最優的天然選擇。

市場彷彿並未看到房地產企業轉型的必然性,認為房地產企業造車只是為了“圈地”的觀點不計其數。但是在房地產行業人士來看,“圈地”只是門外漢對房地產企業的刻板印象,從房地產企業的角度來看,所謂“圈地”無非是把資金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最常規不過的方式,是對規模效應和利潤最大化的追求。

以恆大和碧桂園為例,2018年恆大的總資產和淨利潤分別超過1.8萬億元和700億元,碧桂園的總資產和淨利潤分別超過1.6萬億元和480億元。如此大體量的企業,難道進入汽車行業只是要投資幾個廠房?每年賺個幾個億就罷休?

如果是這種玩法,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將毫無意義。

大企業是來幹大事業的,“日進斗金”的房地產企業要的是規模效應,於是我們看到房地產企業進場後,都是先“買買買”,目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資金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而不是所謂的“圈地”。蓋房只是一錘子的買賣,造車是未來二三十年的事業。

為了實現優勢轉化,跨界進場的巨頭還十分重視產業鏈佈局。

以寶能為例。寶能汽車在2017年3月成立,兩年來投資了觀致汽車,規劃建設6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通過共享出行在全國範圍內佈局超過1.5萬個服務網點,成立了2家子公司推進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研發,邀請日本“最暢銷電動車之父”矢島和男團隊加盟,打造了超千人的研發團隊。

此外,寶能擁有南玻集團、中炬高新、韶能股份這些廣汽、比亞迪等眾多品牌的零部件供應商,再加上寶能傳統民生服務板塊提供的支持,寶能在極短時間內已初步打造出一個涵蓋研發、生產、銷售、金融、售後,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的“汽車版圖”,併成功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恆大、碧桂園也同樣,均依靠強大的資金實力快速、廣泛佈局汽車產業鏈。

雖然他們想要在汽車業界站穩腳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成功者必將對我國汽車行業競爭格局甚至是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帶來深刻的變化,這也是巨頭造車值得期待的原因。

見習編輯:李茜楠 主編:秦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