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需電改支撐,能源變革需儲能支持,儲能價格或將出臺,補貼政策應反思?儲能大會上大家這樣說

新能源 能源 新能源汽車 電動汽車 南方能源觀察 2017-04-28

全文2410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此閱讀時間不包括天賦異稟、一目十行的同學)

本文首發於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eo記者 陳儀方

4月24日,第七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在蘇州召開。

在會前,作為主持人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國際中心李俊峰說:儲能是一個既古老又新興的行業,在好多技術問題,機制問題,政策問題上還不成熟,還在探索階段,各路觀點也許都是一家之言。

就在他說完這段的兩個小時後,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就拋出了批評動力電池新補貼政策的犀利觀點。你是否接受這種看法呢?

“補貼政策應該更公平公正”

魏銀倉 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動力電池不宜一味追求高續航里程和高能量密度。經常會有報道,誰的續駛里程突破500公里、800公里、1000公里,這是誤導。實際上,公認的數據是90%的小轎車每天的續駛里程少於50公里,只有10%的車是長途運營、社會經營。既然如此,為什麼非要宣揚續駛里程高才是好,才能拿到高補貼呢?我們每年消費這個2000多萬輛汽車,價格越便宜的,產量越大,銷量越大,這就是我們的國情。如果未來充電方便,走到街上,任何地方都有,成本也低於燃油汽車,相信未來市場會做出選擇。

我雖然生產鈦酸鋰,但不能說鈦酸鋰就應該享受最高補貼。應該有一個公平合理的補貼政策,由市場和用戶選擇技術路線、材料體系。

政策引導也不一定就是補貼政策,富麗堂皇的寫字樓比比皆是,樓下樓上都是柴油備用發電機,這是建築法規所要求的。建議把建築法規調整成淘汰柴備,改用高可靠高安全的儲能。假如有類似法規,行業需要補貼嗎?不需要。

“禁用鉛酸電池的觀點是錯誤的”

楊裕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所有電池都使用化學品,都可能產生汙染問題,比如鋰離子電池用到的石墨,六氟磷酸鋰和有機溶劑。所有電池的汙染和安全兩類隱患,都要通過管理和技術進步消除,而非禁用了事。目前關於低速電動車的標準正在制定,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禁用鉛酸電池,這個觀點是非常錯誤的。目前鉛酸電池技術體系進步很快,全世界都在用。在抓鉛酸電池汙染問題上,政府部門最近幾年有改進,還需要繼續努力,現在鋰離子電池的問題也必須要重視。對鋰離子電池的最終處置問題迫在眉睫。

目前鋰離子電池開始探索梯級利用,利用的方式是由大化小,比如將電池包中的“健康電池模塊降級利用”,將“殘廢電池模塊”廢棄,但缺點是浪費大。提高梯次利用率,要從電池包設計、生產時就為梯次利用提供方便。電池廠、成組廠、汽車廠要平等共商解決方案。

“儲能價格政策正在制定中”

劉彥龍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祕書長

協會與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正在起草關於支持儲能產業發展價格政策建議,暫定5月底和發改委價格司召開這一政策的閉門會議。

“儲能與金融相結合”

陳博 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儲能投資的資金問題,最終需要與金融相結合。實際上,做儲能運營的企業和太陽能行業類似,收益是明確的、可預測的。如果收益穩定的話,就可以做一些融資性的安排,就是做一些資金結構性的安排或者資產證券化。

儲能電站是重資產的行業,作為企業最主要是推廣應用,重點在解決方案和服務,資金可以通過和產業基金合作的方式,解決重資產行業的負擔。產業基金是一個有限合夥企業,是電站的持有方,銀行做優先資金,企業是劣後方,基金獨立於企業運作。

“儲能有賴於電改政策支持”

王鵬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在過去的輔助服務政策下,儲能系統獨立參與調頻服務有四大障礙:作為非傳統調頻電源在准入上受限,調頻效果無法評定,收益方式不明確,調度機構缺乏針對其的調度經驗。現在電改9號文提出了建立輔助服務新機制,提出要完善併網發電企業輔助服務考核新機制和補償機制。儲能行業的發展有賴於良好的體制和政策支撐,未來要明確儲能和儲能服務的商品屬性,明確儲能在電力市場中擁有獨立的市場地位,確保儲能公平參與市場且價格商業化。

有一家電動車公司和我溝通,說希望能得到一個政策支持,就是輸配電價體系可不可以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峰谷差變化的一個體系。我說根據我們的電改政策是不可以的,9號文配套文件裡輸配電價就是分電壓等級的郵票法來。但我後來覺得也可以,晚上電網也是相對閒的,如果這時大規模能量需要儲存,如果給予價格上的優惠,對電網也沒有什麼壞處。政策的生命在於應用,關鍵是能不能實現各方共贏。

“能源變革需要儲能技術”

李俊峰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合作中心原主任

從人類歷史看,無論是火的利用還是電的利用,能源變革既帶來巨大好處,也極大地激發了人的慾望。人類是最能折騰的動物,別的動物只要吃飽就可以。這個特點使得人類進步,但也導致對自然索取過度難以讓地球承受。所以我們要開發更清潔安全高效的模式。目前在國際上有《巴黎協定》等法律文件,在國內有生態文明建設,都要求生態不能破壞,可持續發展。

未來在可再生能源今後成為發電支柱的時候,沒有能源互聯網,沒有儲能技術這兩條是做不到的。新的能源變革的技術需求是低成本,可儲存,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實現互聯,還有能效技術也十分重要。未來可再生能源技術,儲能技術,能源互聯網技術又重大突破的時候,能源變革和能源革命就不遠了。

“讓用戶擺脫對傳統大型電網的依賴”

協鑫集團董事長 朱共山(副總裁唐義良代為書面發言)

儲能技術的發展有利於提升傳統電力靈活性,經濟性,安全性,消納風光,實現多能協同和能源發展新模式新業態。作為推動能源供應模式變革的關鍵環節,儲能的作用和地位將會越來越明顯。推動儲能發展是能源供給從偏緊轉向寬鬆的環境下,化解能源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關鍵舉措,也是能源供給側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電力體制改革不斷邁向深入的必然選擇。

從去年開始,許多企業進入儲能。協鑫也正在全面啟動第三次戰略轉型之路,依託主業優勢,從能源生產端向客戶端應用端延伸,其中關鍵的一項就是儲能,打通協鑫在分佈式能源在分佈式能源,光儲一體化,能源大數據,能源互聯網的鏈條,讓用戶擺脫對傳統大型電網的依賴。

(以上演講和採訪內容未經講者審核)

本文作者為eo記者陳儀方,對本文有任何建議或評論,歡迎添加微信號125841428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