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酒莊總釀酒師 成正龍

2014年,張博掌管國菲酒莊後的第一個釀酒年份,就誤入了一個大。因為購買了國內一家木塞廠的葡萄酒塞,造成了大批量的橡木塞汙染,當年整體葡萄酒受損嚴重。此後”一朝被蛇咬“的他表示現在酒莊只用葡萄牙軟木塞品牌阿莫林 (Amorim)的橡木塞。

好葡萄酒來自於好的葡萄,葡萄種植至關重要。2009年,國菲酒莊初始種植的都是政府分發的葡萄苗木,不同品種混種在一起,為了辨別品種,他就和成正龍一行一行地跑遍了2000畝葡萄園,連著好幾個月查看每壟地的缺苗情況,最後兩人晒得黝黑,被戲稱“一個晒成了鐵蛋,一個晒成了黑蛋”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酒莊總釀酒師 成正龍

2014年,張博掌管國菲酒莊後的第一個釀酒年份,就誤入了一個大。因為購買了國內一家木塞廠的葡萄酒塞,造成了大批量的橡木塞汙染,當年整體葡萄酒受損嚴重。此後”一朝被蛇咬“的他表示現在酒莊只用葡萄牙軟木塞品牌阿莫林 (Amorim)的橡木塞。

好葡萄酒來自於好的葡萄,葡萄種植至關重要。2009年,國菲酒莊初始種植的都是政府分發的葡萄苗木,不同品種混種在一起,為了辨別品種,他就和成正龍一行一行地跑遍了2000畝葡萄園,連著好幾個月查看每壟地的缺苗情況,最後兩人晒得黝黑,被戲稱“一個晒成了鐵蛋,一個晒成了黑蛋”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隨後,張博讓人拔除了200畝混亂種植的葡萄苗,特地引入抗鹽鹼的5BB砧木重新栽種,在砧木上嫁接西拉和黑比諾。中菲是和碩產區首家種植這兩個葡萄品種的酒莊,在品種多樣化方面為當地酒莊做了表率。

3. 不能盈利的酒莊不是好酒莊?

昨天,2019亞洲葡萄酒大獎賽揭曉,國菲酒莊旗下的2017年份的天香西拉乾紅葡萄酒喜獲金獎,這並非國菲第一次在世界葡萄酒比賽上斬獲金獎,國菲酒莊2016年份赤霞珠就曾獲得過Decanter金獎,這對於一個創建不到10年的酒莊來說確實是不少榮譽。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酒莊總釀酒師 成正龍

2014年,張博掌管國菲酒莊後的第一個釀酒年份,就誤入了一個大。因為購買了國內一家木塞廠的葡萄酒塞,造成了大批量的橡木塞汙染,當年整體葡萄酒受損嚴重。此後”一朝被蛇咬“的他表示現在酒莊只用葡萄牙軟木塞品牌阿莫林 (Amorim)的橡木塞。

好葡萄酒來自於好的葡萄,葡萄種植至關重要。2009年,國菲酒莊初始種植的都是政府分發的葡萄苗木,不同品種混種在一起,為了辨別品種,他就和成正龍一行一行地跑遍了2000畝葡萄園,連著好幾個月查看每壟地的缺苗情況,最後兩人晒得黝黑,被戲稱“一個晒成了鐵蛋,一個晒成了黑蛋”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隨後,張博讓人拔除了200畝混亂種植的葡萄苗,特地引入抗鹽鹼的5BB砧木重新栽種,在砧木上嫁接西拉和黑比諾。中菲是和碩產區首家種植這兩個葡萄品種的酒莊,在品種多樣化方面為當地酒莊做了表率。

3. 不能盈利的酒莊不是好酒莊?

昨天,2019亞洲葡萄酒大獎賽揭曉,國菲酒莊旗下的2017年份的天香西拉乾紅葡萄酒喜獲金獎,這並非國菲第一次在世界葡萄酒比賽上斬獲金獎,國菲酒莊2016年份赤霞珠就曾獲得過Decanter金獎,這對於一個創建不到10年的酒莊來說確實是不少榮譽。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天香西拉乾紅2017

然而,一個酒莊如果無法實現盈利的話,很難走的更遠,哪怕你的葡萄酒拿再多的獎項。

張博坦言:控制成本,快速回籠資金是運營酒莊至關重要的環節。他上任後就主抓市場推廣和銷售。為了深入瞭解市場,他拜樓蘭酒莊的董事長許志良為師,向類人首酒莊莊主馮清請教,這兩位都是新疆酒圈兒的能人,深諳市場營銷之道。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酒莊總釀酒師 成正龍

2014年,張博掌管國菲酒莊後的第一個釀酒年份,就誤入了一個大。因為購買了國內一家木塞廠的葡萄酒塞,造成了大批量的橡木塞汙染,當年整體葡萄酒受損嚴重。此後”一朝被蛇咬“的他表示現在酒莊只用葡萄牙軟木塞品牌阿莫林 (Amorim)的橡木塞。

好葡萄酒來自於好的葡萄,葡萄種植至關重要。2009年,國菲酒莊初始種植的都是政府分發的葡萄苗木,不同品種混種在一起,為了辨別品種,他就和成正龍一行一行地跑遍了2000畝葡萄園,連著好幾個月查看每壟地的缺苗情況,最後兩人晒得黝黑,被戲稱“一個晒成了鐵蛋,一個晒成了黑蛋”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隨後,張博讓人拔除了200畝混亂種植的葡萄苗,特地引入抗鹽鹼的5BB砧木重新栽種,在砧木上嫁接西拉和黑比諾。中菲是和碩產區首家種植這兩個葡萄品種的酒莊,在品種多樣化方面為當地酒莊做了表率。

3. 不能盈利的酒莊不是好酒莊?

昨天,2019亞洲葡萄酒大獎賽揭曉,國菲酒莊旗下的2017年份的天香西拉乾紅葡萄酒喜獲金獎,這並非國菲第一次在世界葡萄酒比賽上斬獲金獎,國菲酒莊2016年份赤霞珠就曾獲得過Decanter金獎,這對於一個創建不到10年的酒莊來說確實是不少榮譽。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天香西拉乾紅2017

然而,一個酒莊如果無法實現盈利的話,很難走的更遠,哪怕你的葡萄酒拿再多的獎項。

張博坦言:控制成本,快速回籠資金是運營酒莊至關重要的環節。他上任後就主抓市場推廣和銷售。為了深入瞭解市場,他拜樓蘭酒莊的董事長許志良為師,向類人首酒莊莊主馮清請教,這兩位都是新疆酒圈兒的能人,深諳市場營銷之道。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如今國菲葡萄酒的價位區間位於100-600元,走親民路線,避免了很多國產精品酒貴到讓人咋舌的情況。主要市場集中在陝西、甘肅、四川和福建等地。

2018年,張博接手4年後,國菲酒莊終於實現了盈利。也是在這一年,國菲酒莊與四川旅投商貿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了專門的葡萄酒銷售公司,酒莊真正步入正軌。

儘管盈利後,但酒莊每年的收入幾乎全部都投入到葡萄園裡。貧瘠的戈壁礫石土每兩年就需要大量施用農家肥一次(羊糞為主)。酒莊在葡萄園中養了200多只土雞,400多隻羊,意圖打造了一個生態平衡的綠色農業。

這讓我想起法國生物動力法著名釀酒師Nicolas Joly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把你的鄰居帶進葡萄園,你會發現在那一剎那,人們不再認為農業只是機械的,而是人類對地球的承諾。”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酒莊總釀酒師 成正龍

2014年,張博掌管國菲酒莊後的第一個釀酒年份,就誤入了一個大。因為購買了國內一家木塞廠的葡萄酒塞,造成了大批量的橡木塞汙染,當年整體葡萄酒受損嚴重。此後”一朝被蛇咬“的他表示現在酒莊只用葡萄牙軟木塞品牌阿莫林 (Amorim)的橡木塞。

好葡萄酒來自於好的葡萄,葡萄種植至關重要。2009年,國菲酒莊初始種植的都是政府分發的葡萄苗木,不同品種混種在一起,為了辨別品種,他就和成正龍一行一行地跑遍了2000畝葡萄園,連著好幾個月查看每壟地的缺苗情況,最後兩人晒得黝黑,被戲稱“一個晒成了鐵蛋,一個晒成了黑蛋”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隨後,張博讓人拔除了200畝混亂種植的葡萄苗,特地引入抗鹽鹼的5BB砧木重新栽種,在砧木上嫁接西拉和黑比諾。中菲是和碩產區首家種植這兩個葡萄品種的酒莊,在品種多樣化方面為當地酒莊做了表率。

3. 不能盈利的酒莊不是好酒莊?

昨天,2019亞洲葡萄酒大獎賽揭曉,國菲酒莊旗下的2017年份的天香西拉乾紅葡萄酒喜獲金獎,這並非國菲第一次在世界葡萄酒比賽上斬獲金獎,國菲酒莊2016年份赤霞珠就曾獲得過Decanter金獎,這對於一個創建不到10年的酒莊來說確實是不少榮譽。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天香西拉乾紅2017

然而,一個酒莊如果無法實現盈利的話,很難走的更遠,哪怕你的葡萄酒拿再多的獎項。

張博坦言:控制成本,快速回籠資金是運營酒莊至關重要的環節。他上任後就主抓市場推廣和銷售。為了深入瞭解市場,他拜樓蘭酒莊的董事長許志良為師,向類人首酒莊莊主馮清請教,這兩位都是新疆酒圈兒的能人,深諳市場營銷之道。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如今國菲葡萄酒的價位區間位於100-600元,走親民路線,避免了很多國產精品酒貴到讓人咋舌的情況。主要市場集中在陝西、甘肅、四川和福建等地。

2018年,張博接手4年後,國菲酒莊終於實現了盈利。也是在這一年,國菲酒莊與四川旅投商貿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了專門的葡萄酒銷售公司,酒莊真正步入正軌。

儘管盈利後,但酒莊每年的收入幾乎全部都投入到葡萄園裡。貧瘠的戈壁礫石土每兩年就需要大量施用農家肥一次(羊糞為主)。酒莊在葡萄園中養了200多只土雞,400多隻羊,意圖打造了一個生態平衡的綠色農業。

這讓我想起法國生物動力法著名釀酒師Nicolas Joly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把你的鄰居帶進葡萄園,你會發現在那一剎那,人們不再認為農業只是機械的,而是人類對地球的承諾。”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今年7月份,亞洲著名酒評家莊布忠先生參觀國菲酒莊

知酒工作室創始人郭明浩評價張博說:“年輕、有衝勁,敢想敢做。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絕大多數人都失敗了,但他是中國葡萄酒圈少數樂於學習、不斷改變的人。國菲雖然不是一個很豪華的酒莊,但是運營狀況十分穩健!”

4. 產區興,則酒莊興!

有人曾說過,人生有三個P,第一個是pit(坑),我們的一生都會經歷很多坑,甚至被人坑騙;第二個是pot(鍋),意指熬煉,很多美味都是熬煉出來的,人亦如此;第三個是put(高舉),上天會把那些經受過磨練的人高舉放在適合他們的位置,發揮他們的影響力。

要做行業領軍者,一定要紮根大行業,民營酒莊更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使命。作為一個不為外人熟知的新興葡萄酒產區,一枝獨秀不如花團錦簇,唯有酒莊之間抱團取暖,優勢互補,才能謀求更大的品牌影響和市場佔有率。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酒莊總釀酒師 成正龍

2014年,張博掌管國菲酒莊後的第一個釀酒年份,就誤入了一個大。因為購買了國內一家木塞廠的葡萄酒塞,造成了大批量的橡木塞汙染,當年整體葡萄酒受損嚴重。此後”一朝被蛇咬“的他表示現在酒莊只用葡萄牙軟木塞品牌阿莫林 (Amorim)的橡木塞。

好葡萄酒來自於好的葡萄,葡萄種植至關重要。2009年,國菲酒莊初始種植的都是政府分發的葡萄苗木,不同品種混種在一起,為了辨別品種,他就和成正龍一行一行地跑遍了2000畝葡萄園,連著好幾個月查看每壟地的缺苗情況,最後兩人晒得黝黑,被戲稱“一個晒成了鐵蛋,一個晒成了黑蛋”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隨後,張博讓人拔除了200畝混亂種植的葡萄苗,特地引入抗鹽鹼的5BB砧木重新栽種,在砧木上嫁接西拉和黑比諾。中菲是和碩產區首家種植這兩個葡萄品種的酒莊,在品種多樣化方面為當地酒莊做了表率。

3. 不能盈利的酒莊不是好酒莊?

昨天,2019亞洲葡萄酒大獎賽揭曉,國菲酒莊旗下的2017年份的天香西拉乾紅葡萄酒喜獲金獎,這並非國菲第一次在世界葡萄酒比賽上斬獲金獎,國菲酒莊2016年份赤霞珠就曾獲得過Decanter金獎,這對於一個創建不到10年的酒莊來說確實是不少榮譽。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天香西拉乾紅2017

然而,一個酒莊如果無法實現盈利的話,很難走的更遠,哪怕你的葡萄酒拿再多的獎項。

張博坦言:控制成本,快速回籠資金是運營酒莊至關重要的環節。他上任後就主抓市場推廣和銷售。為了深入瞭解市場,他拜樓蘭酒莊的董事長許志良為師,向類人首酒莊莊主馮清請教,這兩位都是新疆酒圈兒的能人,深諳市場營銷之道。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如今國菲葡萄酒的價位區間位於100-600元,走親民路線,避免了很多國產精品酒貴到讓人咋舌的情況。主要市場集中在陝西、甘肅、四川和福建等地。

2018年,張博接手4年後,國菲酒莊終於實現了盈利。也是在這一年,國菲酒莊與四川旅投商貿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了專門的葡萄酒銷售公司,酒莊真正步入正軌。

儘管盈利後,但酒莊每年的收入幾乎全部都投入到葡萄園裡。貧瘠的戈壁礫石土每兩年就需要大量施用農家肥一次(羊糞為主)。酒莊在葡萄園中養了200多只土雞,400多隻羊,意圖打造了一個生態平衡的綠色農業。

這讓我想起法國生物動力法著名釀酒師Nicolas Joly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把你的鄰居帶進葡萄園,你會發現在那一剎那,人們不再認為農業只是機械的,而是人類對地球的承諾。”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今年7月份,亞洲著名酒評家莊布忠先生參觀國菲酒莊

知酒工作室創始人郭明浩評價張博說:“年輕、有衝勁,敢想敢做。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絕大多數人都失敗了,但他是中國葡萄酒圈少數樂於學習、不斷改變的人。國菲雖然不是一個很豪華的酒莊,但是運營狀況十分穩健!”

4. 產區興,則酒莊興!

有人曾說過,人生有三個P,第一個是pit(坑),我們的一生都會經歷很多坑,甚至被人坑騙;第二個是pot(鍋),意指熬煉,很多美味都是熬煉出來的,人亦如此;第三個是put(高舉),上天會把那些經受過磨練的人高舉放在適合他們的位置,發揮他們的影響力。

要做行業領軍者,一定要紮根大行業,民營酒莊更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使命。作為一個不為外人熟知的新興葡萄酒產區,一枝獨秀不如花團錦簇,唯有酒莊之間抱團取暖,優勢互補,才能謀求更大的品牌影響和市場佔有率。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正所謂,產區興,則酒莊興,一榮俱榮。

如今的和碩縣坐擁10萬餘畝釀酒葡萄園,是南疆最大的葡萄種植縣。每年採收時節,連隔壁焉耆都會有人來這裡收葡萄。

張博作為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不僅推廣自家品牌,還聯手和碩縣其他酒莊進行產區推廣,打造產區品牌。在今年的國菲葡萄酒垂直品鑑會上,他還邀請和碩產區其他酒莊(冠頤酒莊、貴基酒莊、和順酒莊、四煥酒莊和冠龍酒莊)的釀酒師們與媒體分享品鑑。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酒莊總釀酒師 成正龍

2014年,張博掌管國菲酒莊後的第一個釀酒年份,就誤入了一個大。因為購買了國內一家木塞廠的葡萄酒塞,造成了大批量的橡木塞汙染,當年整體葡萄酒受損嚴重。此後”一朝被蛇咬“的他表示現在酒莊只用葡萄牙軟木塞品牌阿莫林 (Amorim)的橡木塞。

好葡萄酒來自於好的葡萄,葡萄種植至關重要。2009年,國菲酒莊初始種植的都是政府分發的葡萄苗木,不同品種混種在一起,為了辨別品種,他就和成正龍一行一行地跑遍了2000畝葡萄園,連著好幾個月查看每壟地的缺苗情況,最後兩人晒得黝黑,被戲稱“一個晒成了鐵蛋,一個晒成了黑蛋”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隨後,張博讓人拔除了200畝混亂種植的葡萄苗,特地引入抗鹽鹼的5BB砧木重新栽種,在砧木上嫁接西拉和黑比諾。中菲是和碩產區首家種植這兩個葡萄品種的酒莊,在品種多樣化方面為當地酒莊做了表率。

3. 不能盈利的酒莊不是好酒莊?

昨天,2019亞洲葡萄酒大獎賽揭曉,國菲酒莊旗下的2017年份的天香西拉乾紅葡萄酒喜獲金獎,這並非國菲第一次在世界葡萄酒比賽上斬獲金獎,國菲酒莊2016年份赤霞珠就曾獲得過Decanter金獎,這對於一個創建不到10年的酒莊來說確實是不少榮譽。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天香西拉乾紅2017

然而,一個酒莊如果無法實現盈利的話,很難走的更遠,哪怕你的葡萄酒拿再多的獎項。

張博坦言:控制成本,快速回籠資金是運營酒莊至關重要的環節。他上任後就主抓市場推廣和銷售。為了深入瞭解市場,他拜樓蘭酒莊的董事長許志良為師,向類人首酒莊莊主馮清請教,這兩位都是新疆酒圈兒的能人,深諳市場營銷之道。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如今國菲葡萄酒的價位區間位於100-600元,走親民路線,避免了很多國產精品酒貴到讓人咋舌的情況。主要市場集中在陝西、甘肅、四川和福建等地。

2018年,張博接手4年後,國菲酒莊終於實現了盈利。也是在這一年,國菲酒莊與四川旅投商貿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了專門的葡萄酒銷售公司,酒莊真正步入正軌。

儘管盈利後,但酒莊每年的收入幾乎全部都投入到葡萄園裡。貧瘠的戈壁礫石土每兩年就需要大量施用農家肥一次(羊糞為主)。酒莊在葡萄園中養了200多只土雞,400多隻羊,意圖打造了一個生態平衡的綠色農業。

這讓我想起法國生物動力法著名釀酒師Nicolas Joly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把你的鄰居帶進葡萄園,你會發現在那一剎那,人們不再認為農業只是機械的,而是人類對地球的承諾。”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今年7月份,亞洲著名酒評家莊布忠先生參觀國菲酒莊

知酒工作室創始人郭明浩評價張博說:“年輕、有衝勁,敢想敢做。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絕大多數人都失敗了,但他是中國葡萄酒圈少數樂於學習、不斷改變的人。國菲雖然不是一個很豪華的酒莊,但是運營狀況十分穩健!”

4. 產區興,則酒莊興!

有人曾說過,人生有三個P,第一個是pit(坑),我們的一生都會經歷很多坑,甚至被人坑騙;第二個是pot(鍋),意指熬煉,很多美味都是熬煉出來的,人亦如此;第三個是put(高舉),上天會把那些經受過磨練的人高舉放在適合他們的位置,發揮他們的影響力。

要做行業領軍者,一定要紮根大行業,民營酒莊更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使命。作為一個不為外人熟知的新興葡萄酒產區,一枝獨秀不如花團錦簇,唯有酒莊之間抱團取暖,優勢互補,才能謀求更大的品牌影響和市場佔有率。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正所謂,產區興,則酒莊興,一榮俱榮。

如今的和碩縣坐擁10萬餘畝釀酒葡萄園,是南疆最大的葡萄種植縣。每年採收時節,連隔壁焉耆都會有人來這裡收葡萄。

張博作為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不僅推廣自家品牌,還聯手和碩縣其他酒莊進行產區推廣,打造產區品牌。在今年的國菲葡萄酒垂直品鑑會上,他還邀請和碩產區其他酒莊(冠頤酒莊、貴基酒莊、和順酒莊、四煥酒莊和冠龍酒莊)的釀酒師們與媒體分享品鑑。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和碩其他酒莊的酒款(部分)

幾乎每一個釀酒師都來自五湖四海,有山東人,也有四川人,大多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大家“師兄師弟”一家親。他們都在現場簡單講述了自家酒莊的故事,或許是西北人天生的內向和靦腆,並沒有人過多地渲染自己酒莊的故事,哪怕我邀請他們每人發一段對和碩產區的感想給我。

儘管很多酒莊尚處於摸索階段,從栽培品種到釀造工藝也都在不斷進步。但從單打獨鬥走向聯合推廣,共同構建產區的風土圖譜就已經是思維創新的一大進步。

我相信張博和國菲酒莊的故事只是和碩產區的一個縮影,希望未來可以講述更多新疆酒莊的故事。

關於和碩產區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酒莊總釀酒師 成正龍

2014年,張博掌管國菲酒莊後的第一個釀酒年份,就誤入了一個大。因為購買了國內一家木塞廠的葡萄酒塞,造成了大批量的橡木塞汙染,當年整體葡萄酒受損嚴重。此後”一朝被蛇咬“的他表示現在酒莊只用葡萄牙軟木塞品牌阿莫林 (Amorim)的橡木塞。

好葡萄酒來自於好的葡萄,葡萄種植至關重要。2009年,國菲酒莊初始種植的都是政府分發的葡萄苗木,不同品種混種在一起,為了辨別品種,他就和成正龍一行一行地跑遍了2000畝葡萄園,連著好幾個月查看每壟地的缺苗情況,最後兩人晒得黝黑,被戲稱“一個晒成了鐵蛋,一個晒成了黑蛋”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隨後,張博讓人拔除了200畝混亂種植的葡萄苗,特地引入抗鹽鹼的5BB砧木重新栽種,在砧木上嫁接西拉和黑比諾。中菲是和碩產區首家種植這兩個葡萄品種的酒莊,在品種多樣化方面為當地酒莊做了表率。

3. 不能盈利的酒莊不是好酒莊?

昨天,2019亞洲葡萄酒大獎賽揭曉,國菲酒莊旗下的2017年份的天香西拉乾紅葡萄酒喜獲金獎,這並非國菲第一次在世界葡萄酒比賽上斬獲金獎,國菲酒莊2016年份赤霞珠就曾獲得過Decanter金獎,這對於一個創建不到10年的酒莊來說確實是不少榮譽。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天香西拉乾紅2017

然而,一個酒莊如果無法實現盈利的話,很難走的更遠,哪怕你的葡萄酒拿再多的獎項。

張博坦言:控制成本,快速回籠資金是運營酒莊至關重要的環節。他上任後就主抓市場推廣和銷售。為了深入瞭解市場,他拜樓蘭酒莊的董事長許志良為師,向類人首酒莊莊主馮清請教,這兩位都是新疆酒圈兒的能人,深諳市場營銷之道。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如今國菲葡萄酒的價位區間位於100-600元,走親民路線,避免了很多國產精品酒貴到讓人咋舌的情況。主要市場集中在陝西、甘肅、四川和福建等地。

2018年,張博接手4年後,國菲酒莊終於實現了盈利。也是在這一年,國菲酒莊與四川旅投商貿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了專門的葡萄酒銷售公司,酒莊真正步入正軌。

儘管盈利後,但酒莊每年的收入幾乎全部都投入到葡萄園裡。貧瘠的戈壁礫石土每兩年就需要大量施用農家肥一次(羊糞為主)。酒莊在葡萄園中養了200多只土雞,400多隻羊,意圖打造了一個生態平衡的綠色農業。

這讓我想起法國生物動力法著名釀酒師Nicolas Joly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把你的鄰居帶進葡萄園,你會發現在那一剎那,人們不再認為農業只是機械的,而是人類對地球的承諾。”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今年7月份,亞洲著名酒評家莊布忠先生參觀國菲酒莊

知酒工作室創始人郭明浩評價張博說:“年輕、有衝勁,敢想敢做。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絕大多數人都失敗了,但他是中國葡萄酒圈少數樂於學習、不斷改變的人。國菲雖然不是一個很豪華的酒莊,但是運營狀況十分穩健!”

4. 產區興,則酒莊興!

有人曾說過,人生有三個P,第一個是pit(坑),我們的一生都會經歷很多坑,甚至被人坑騙;第二個是pot(鍋),意指熬煉,很多美味都是熬煉出來的,人亦如此;第三個是put(高舉),上天會把那些經受過磨練的人高舉放在適合他們的位置,發揮他們的影響力。

要做行業領軍者,一定要紮根大行業,民營酒莊更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使命。作為一個不為外人熟知的新興葡萄酒產區,一枝獨秀不如花團錦簇,唯有酒莊之間抱團取暖,優勢互補,才能謀求更大的品牌影響和市場佔有率。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正所謂,產區興,則酒莊興,一榮俱榮。

如今的和碩縣坐擁10萬餘畝釀酒葡萄園,是南疆最大的葡萄種植縣。每年採收時節,連隔壁焉耆都會有人來這裡收葡萄。

張博作為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不僅推廣自家品牌,還聯手和碩縣其他酒莊進行產區推廣,打造產區品牌。在今年的國菲葡萄酒垂直品鑑會上,他還邀請和碩產區其他酒莊(冠頤酒莊、貴基酒莊、和順酒莊、四煥酒莊和冠龍酒莊)的釀酒師們與媒體分享品鑑。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和碩其他酒莊的酒款(部分)

幾乎每一個釀酒師都來自五湖四海,有山東人,也有四川人,大多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大家“師兄師弟”一家親。他們都在現場簡單講述了自家酒莊的故事,或許是西北人天生的內向和靦腆,並沒有人過多地渲染自己酒莊的故事,哪怕我邀請他們每人發一段對和碩產區的感想給我。

儘管很多酒莊尚處於摸索階段,從栽培品種到釀造工藝也都在不斷進步。但從單打獨鬥走向聯合推廣,共同構建產區的風土圖譜就已經是思維創新的一大進步。

我相信張博和國菲酒莊的故事只是和碩產區的一個縮影,希望未來可以講述更多新疆酒莊的故事。

關於和碩產區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和碩北有天山山脈環繞,南瀕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屬於暖溫帶乾旱性大陸氣候,光熱水土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少;土壤多為沙礫結合型土壤結構。地表水主要來自北部山區的冰雪融注的山溪匯入清水河、烏什塔拉河、曲惠溝三條河流。

作者丨魷魚麵館


想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們吧~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

"

新疆是地球上離海最遠的地方。

難有機會看到海的少數民族把湖泊稱為“海子”(海的孩子),博斯騰湖是南疆最有名氣的一個海子,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近十幾年,博斯騰湖周邊葡萄酒酒莊發展迅速,成為新疆葡萄酒風土的一個重要密碼。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博斯騰湖,維語意為"綠洲“,《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

在新疆,人們將天山以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南北風光各異,比起北疆的嫵媚,南疆更顯粗獷,風鹹水硬,荒漠戈壁在這裡恣意妄為地生長著。

寸草不生的荒漠,廢而不用的土地太多,“制天命而用之”,屯墾戍邊古來有之。於是在戈壁灘上種葡萄,發展葡萄產業的同時還能綠化沙漠,一舉兩得。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典型的南疆戈壁地貌

但是在戈壁灘上種植葡萄絕非一件容易事兒,要先把戈壁上石頭撿走,用推土機把上層土壤推開,再用挖掘機將芒硝層挖掉,最後將上層的土壤以及其他地方運來的非鹽鹼土填埋回去,這樣才能在上面栽種葡萄苗木。投資不菲

產量也是個問題,大家常說要控制產量,但對於很多中國酒莊來說,要做的是增產,而非減產,因為由於土壤貧瘠,很多葡萄園產量根本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有的葡萄園畝產只有200-300公斤,甚至更低。投了錢,花了人力,卻沒有足夠的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新疆和碩縣國菲酒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疆葡萄酒圈兒多外鄉人,譬如,一手創建了鄉都酒業的山東奶奶李瑞琴,她是最早一批(2002年)在焉耆做酒莊的先鋒,也是整個新疆酒圈兒的傳奇。天塞酒莊的陳立忠莊主是北京人;國菲酒莊的80後莊主張博則來自甘肅蘭州。

1. 身份的轉折 從刑事法官到酒莊主

每年春節過後,就會有一批批從四川過來的務工者來到南疆。四川地少人多,新疆地多人少,所以不少內陸人跑到新疆來打工。這些散戶像候鳥一樣流動在不同的鄉鎮之間,這個月在焉耆縣收番茄,下個月就可能到和碩縣收辣椒。

張博的國菲酒莊有2000畝,除去333畝的防護林,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667畝,而酒莊只有15個員工,不可能照料得了這麼多葡萄園。國菲沒有選擇把土地承包給散戶,而是承包給他們照料,秋收時,按質量和數量從農戶那裡購買葡萄釀酒。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國菲酒莊整體鳥瞰圖

通常一斤葡萄的價格在3.6-4元之間,一戶人家一年能有7-8萬元的收入,單個人的收入在3-4萬元,當然這取決於葡萄的質量和產量。

“在我們酒莊,有一對從綿陽來的老夫妻,都66歲了,兩人照看80畝葡萄園,管得很好。但也有4個年輕人認領了100畝葡萄園,卻管得一塌糊塗。所以還是要看人。”張博表示。

張博,國菲酒莊莊主,86年生人,天蠍座,蘭州人士。軍校畢業後,做過5年的刑事法官,此前生活在一個跟葡萄酒行業完全不搭嘎的世界。但這樣的身份轉折在新疆酒圈兒並不少見,天塞的莊主陳立忠此前也是一名人民法官。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張博

年輕的張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

同樣位於南疆,焉耆縣近年來名號最響,鄉都和天塞等紮根在焉耆。以致提及南疆葡萄酒,很多人只知焉耆,不識和碩

和碩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區,2011年,張博的父親來這裡建酒莊時,整個和碩縣只有4家酒莊。(現在已有十幾家酒莊)。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那年,張博的父親跟中國農業大學的戰吉宬教授一同參觀了西班牙的Priorat產區,萌生了在國內建酒莊的想法。最後在戰教授的建議下,2011年,國菲酒莊落戶南疆和碩縣烏什塔拉鄉。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彼時恰逢國內建酒莊的一個高峰,許多外行業的大企業家紛紛砸錢入行,地方政府求之不得,土地免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更是不在話下。但是,“中國的葡萄不好種,中國的葡萄酒更不好賣。”不少創業者雖然現在還沒有放棄,但酒莊始終沒有步入盈利模式,葡萄酒也逐漸淪為了不少地方的雞肋產業。

2. 入行即入坑?

張博的父親並沒有直接管理酒莊,而是“逼”自己年輕的兒子接手。“慢慢就喜歡上了。”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接手酒莊的張博表示。

對於張博而言,初次進入一個行業的挑戰在於:他需要從一片空白迅速積累起對葡萄酒市場的瞭解。不懂葡萄酒不等於不能做酒莊,不懂就去學,關鍵是否有一顆願意做的心。

萬事開頭難,任何創業都是從0到1最難,在鹽鹼地上種葡萄釀酒同樣如此。箇中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彎路在所難免。張博一上任就聘請畢業於西農葡萄酒學院的成正龍擔任總釀酒師,成曾經在甘肅紫軒酒莊工作多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把式。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酒莊總釀酒師 成正龍

2014年,張博掌管國菲酒莊後的第一個釀酒年份,就誤入了一個大。因為購買了國內一家木塞廠的葡萄酒塞,造成了大批量的橡木塞汙染,當年整體葡萄酒受損嚴重。此後”一朝被蛇咬“的他表示現在酒莊只用葡萄牙軟木塞品牌阿莫林 (Amorim)的橡木塞。

好葡萄酒來自於好的葡萄,葡萄種植至關重要。2009年,國菲酒莊初始種植的都是政府分發的葡萄苗木,不同品種混種在一起,為了辨別品種,他就和成正龍一行一行地跑遍了2000畝葡萄園,連著好幾個月查看每壟地的缺苗情況,最後兩人晒得黝黑,被戲稱“一個晒成了鐵蛋,一個晒成了黑蛋”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隨後,張博讓人拔除了200畝混亂種植的葡萄苗,特地引入抗鹽鹼的5BB砧木重新栽種,在砧木上嫁接西拉和黑比諾。中菲是和碩產區首家種植這兩個葡萄品種的酒莊,在品種多樣化方面為當地酒莊做了表率。

3. 不能盈利的酒莊不是好酒莊?

昨天,2019亞洲葡萄酒大獎賽揭曉,國菲酒莊旗下的2017年份的天香西拉乾紅葡萄酒喜獲金獎,這並非國菲第一次在世界葡萄酒比賽上斬獲金獎,國菲酒莊2016年份赤霞珠就曾獲得過Decanter金獎,這對於一個創建不到10年的酒莊來說確實是不少榮譽。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國菲天香西拉乾紅2017

然而,一個酒莊如果無法實現盈利的話,很難走的更遠,哪怕你的葡萄酒拿再多的獎項。

張博坦言:控制成本,快速回籠資金是運營酒莊至關重要的環節。他上任後就主抓市場推廣和銷售。為了深入瞭解市場,他拜樓蘭酒莊的董事長許志良為師,向類人首酒莊莊主馮清請教,這兩位都是新疆酒圈兒的能人,深諳市場營銷之道。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如今國菲葡萄酒的價位區間位於100-600元,走親民路線,避免了很多國產精品酒貴到讓人咋舌的情況。主要市場集中在陝西、甘肅、四川和福建等地。

2018年,張博接手4年後,國菲酒莊終於實現了盈利。也是在這一年,國菲酒莊與四川旅投商貿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了專門的葡萄酒銷售公司,酒莊真正步入正軌。

儘管盈利後,但酒莊每年的收入幾乎全部都投入到葡萄園裡。貧瘠的戈壁礫石土每兩年就需要大量施用農家肥一次(羊糞為主)。酒莊在葡萄園中養了200多只土雞,400多隻羊,意圖打造了一個生態平衡的綠色農業。

這讓我想起法國生物動力法著名釀酒師Nicolas Joly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把你的鄰居帶進葡萄園,你會發現在那一剎那,人們不再認為農業只是機械的,而是人類對地球的承諾。”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今年7月份,亞洲著名酒評家莊布忠先生參觀國菲酒莊

知酒工作室創始人郭明浩評價張博說:“年輕、有衝勁,敢想敢做。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絕大多數人都失敗了,但他是中國葡萄酒圈少數樂於學習、不斷改變的人。國菲雖然不是一個很豪華的酒莊,但是運營狀況十分穩健!”

4. 產區興,則酒莊興!

有人曾說過,人生有三個P,第一個是pit(坑),我們的一生都會經歷很多坑,甚至被人坑騙;第二個是pot(鍋),意指熬煉,很多美味都是熬煉出來的,人亦如此;第三個是put(高舉),上天會把那些經受過磨練的人高舉放在適合他們的位置,發揮他們的影響力。

要做行業領軍者,一定要紮根大行業,民營酒莊更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使命。作為一個不為外人熟知的新興葡萄酒產區,一枝獨秀不如花團錦簇,唯有酒莊之間抱團取暖,優勢互補,才能謀求更大的品牌影響和市場佔有率。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正所謂,產區興,則酒莊興,一榮俱榮。

如今的和碩縣坐擁10萬餘畝釀酒葡萄園,是南疆最大的葡萄種植縣。每年採收時節,連隔壁焉耆都會有人來這裡收葡萄。

張博作為和碩縣葡萄酒協會會長,不僅推廣自家品牌,還聯手和碩縣其他酒莊進行產區推廣,打造產區品牌。在今年的國菲葡萄酒垂直品鑑會上,他還邀請和碩產區其他酒莊(冠頤酒莊、貴基酒莊、和順酒莊、四煥酒莊和冠龍酒莊)的釀酒師們與媒體分享品鑑。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和碩其他酒莊的酒款(部分)

幾乎每一個釀酒師都來自五湖四海,有山東人,也有四川人,大多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大家“師兄師弟”一家親。他們都在現場簡單講述了自家酒莊的故事,或許是西北人天生的內向和靦腆,並沒有人過多地渲染自己酒莊的故事,哪怕我邀請他們每人發一段對和碩產區的感想給我。

儘管很多酒莊尚處於摸索階段,從栽培品種到釀造工藝也都在不斷進步。但從單打獨鬥走向聯合推廣,共同構建產區的風土圖譜就已經是思維創新的一大進步。

我相信張博和國菲酒莊的故事只是和碩產區的一個縮影,希望未來可以講述更多新疆酒莊的故事。

關於和碩產區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和碩北有天山山脈環繞,南瀕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屬於暖溫帶乾旱性大陸氣候,光熱水土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少;土壤多為沙礫結合型土壤結構。地表水主要來自北部山區的冰雪融注的山溪匯入清水河、烏什塔拉河、曲惠溝三條河流。

作者丨魷魚麵館


想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們吧~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

戈壁灘上種葡萄:新疆和碩的葡萄酒產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