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大佛殿中間有大殿三間,兩旁各有配殿兩間。斗拱重簷,雕樑畫棟,均以藍、綠、紅三色相間彩繪,莊嚴肅穆。殿前三株雲杉挺拔高大,院內有蒙古包五頂。大殿上方“大雄寶殿”四個字是趙樸初的手筆。正殿裡供奉著三方佛,中間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馬背天驕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語,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大殿內的塑像,泥身金妝,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甘肅平涼藝人的傑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的鐵騎將軍,英勇善戰的民族英雄。他高超的用兵策略和顯赫的一代武功,威震歐亞,功澤華夏。在中國的戰略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為中華民族爭了氣,壯了膽。不愧為“民族精英”的稱號。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大佛殿中間有大殿三間,兩旁各有配殿兩間。斗拱重簷,雕樑畫棟,均以藍、綠、紅三色相間彩繪,莊嚴肅穆。殿前三株雲杉挺拔高大,院內有蒙古包五頂。大殿上方“大雄寶殿”四個字是趙樸初的手筆。正殿裡供奉著三方佛,中間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馬背天驕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語,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大殿內的塑像,泥身金妝,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甘肅平涼藝人的傑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的鐵騎將軍,英勇善戰的民族英雄。他高超的用兵策略和顯赫的一代武功,威震歐亞,功澤華夏。在中國的戰略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為中華民族爭了氣,壯了膽。不愧為“民族精英”的稱號。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大佛殿中間有大殿三間,兩旁各有配殿兩間。斗拱重簷,雕樑畫棟,均以藍、綠、紅三色相間彩繪,莊嚴肅穆。殿前三株雲杉挺拔高大,院內有蒙古包五頂。大殿上方“大雄寶殿”四個字是趙樸初的手筆。正殿裡供奉著三方佛,中間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馬背天驕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語,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大殿內的塑像,泥身金妝,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甘肅平涼藝人的傑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的鐵騎將軍,英勇善戰的民族英雄。他高超的用兵策略和顯赫的一代武功,威震歐亞,功澤華夏。在中國的戰略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為中華民族爭了氣,壯了膽。不愧為“民族精英”的稱號。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大佛殿中間有大殿三間,兩旁各有配殿兩間。斗拱重簷,雕樑畫棟,均以藍、綠、紅三色相間彩繪,莊嚴肅穆。殿前三株雲杉挺拔高大,院內有蒙古包五頂。大殿上方“大雄寶殿”四個字是趙樸初的手筆。正殿裡供奉著三方佛,中間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馬背天驕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語,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大殿內的塑像,泥身金妝,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甘肅平涼藝人的傑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的鐵騎將軍,英勇善戰的民族英雄。他高超的用兵策略和顯赫的一代武功,威震歐亞,功澤華夏。在中國的戰略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為中華民族爭了氣,壯了膽。不愧為“民族精英”的稱號。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一九三九年,成陵文物為避免日軍劫掠,民國政府應伊克昭盟盟長的請求,決定迅速西遷,並委託鄧寶珊、高雙成、何兆國等高級官員組成遷陵專使。五月十七日,根據歷史學家的建議,尊重成吉思汗生前1226年攻打西夏時曾在興隆山屯兵、整軍、療養的前因,決定將成吉思汗靈遷往甘肅興隆山。為了紀念成吉思汗靈櫬在興隆山暫厝十年的歷史,以其在中國歷史上起到的作用。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大佛殿中間有大殿三間,兩旁各有配殿兩間。斗拱重簷,雕樑畫棟,均以藍、綠、紅三色相間彩繪,莊嚴肅穆。殿前三株雲杉挺拔高大,院內有蒙古包五頂。大殿上方“大雄寶殿”四個字是趙樸初的手筆。正殿裡供奉著三方佛,中間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馬背天驕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語,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大殿內的塑像,泥身金妝,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甘肅平涼藝人的傑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的鐵騎將軍,英勇善戰的民族英雄。他高超的用兵策略和顯赫的一代武功,威震歐亞,功澤華夏。在中國的戰略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為中華民族爭了氣,壯了膽。不愧為“民族精英”的稱號。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一九三九年,成陵文物為避免日軍劫掠,民國政府應伊克昭盟盟長的請求,決定迅速西遷,並委託鄧寶珊、高雙成、何兆國等高級官員組成遷陵專使。五月十七日,根據歷史學家的建議,尊重成吉思汗生前1226年攻打西夏時曾在興隆山屯兵、整軍、療養的前因,決定將成吉思汗靈遷往甘肅興隆山。為了紀念成吉思汗靈櫬在興隆山暫厝十年的歷史,以其在中國歷史上起到的作用。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大佛殿中間有大殿三間,兩旁各有配殿兩間。斗拱重簷,雕樑畫棟,均以藍、綠、紅三色相間彩繪,莊嚴肅穆。殿前三株雲杉挺拔高大,院內有蒙古包五頂。大殿上方“大雄寶殿”四個字是趙樸初的手筆。正殿裡供奉著三方佛,中間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馬背天驕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語,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大殿內的塑像,泥身金妝,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甘肅平涼藝人的傑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的鐵騎將軍,英勇善戰的民族英雄。他高超的用兵策略和顯赫的一代武功,威震歐亞,功澤華夏。在中國的戰略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為中華民族爭了氣,壯了膽。不愧為“民族精英”的稱號。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一九三九年,成陵文物為避免日軍劫掠,民國政府應伊克昭盟盟長的請求,決定迅速西遷,並委託鄧寶珊、高雙成、何兆國等高級官員組成遷陵專使。五月十七日,根據歷史學家的建議,尊重成吉思汗生前1226年攻打西夏時曾在興隆山屯兵、整軍、療養的前因,決定將成吉思汗靈遷往甘肅興隆山。為了紀念成吉思汗靈櫬在興隆山暫厝十年的歷史,以其在中國歷史上起到的作用。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傳入興隆山的宗教是道教,始於東漢桓帝永壽年間,四川鶴鳴山人在興隆山傳播張道陵道教理論,始有人在興隆山修行,此後,歷代綿延不絕。佛教於漢明帝時傳入我國,東晉十六國時乞伏熾磐在尖山東山堡下修“千佛洞”,唐貞觀時佛教盛行,新營有十二寺,苑川有三寺,麻家寺一帶有三寺。伊斯蘭教於清乾隆八年(1743)傳入榆中。基督教始於清末光緒年間由三角城鄉大興營村人沈學廉引入。迄至今城關鎮教堂有信徒500多名。縱觀歷史,道教為興隆山宗教活動的主體,所以,史稱興隆山為道教名山
"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向有“隴上名勝”之稱,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唐宋時,興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稱“洞天福地”。清代時,這裡廟宇樓閣,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畫棟雕樑,飛簷紅柱,甚為壯觀。後大多被毀,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雲龍橋(臥橋)一座。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興隆山是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鬆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保護區山脈系祁連山山系東延部分,由馬銜山系的高中山群所組成,主要山脈有馬銜山、興隆山和棲雲山。馬銜山與興隆山南北對峙呈馬鞍形,興隆山、棲雲山兩座主峰由馬銜山分支曲折而來。山體長約37公里,寬約17公里,山勢走向呈西北西東南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馬銜山主峰海拔3670.3米,比高為500——1000米之間,是黃土高原範圍內唯一超過3600米的高峰。山體過境後,向東延伸終止於浩瀚的黃土丘陵。在大地構造上是介於秦嶺地槽系和祁連山地槽系之間的秦祁臺塊上的孤島狀的石質山地,次級構造單元為青石嶺──馬銜山橫斷帶的馬銜山褶穹和興隆山褶凹,本山地自寒武紀前隆起,經過加里東、燕山期、喜馬拉雅期等新老造山運動的影響,到了第四紀初才形成基本的山脈水系。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雲龍橋是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簷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大佛殿中間有大殿三間,兩旁各有配殿兩間。斗拱重簷,雕樑畫棟,均以藍、綠、紅三色相間彩繪,莊嚴肅穆。殿前三株雲杉挺拔高大,院內有蒙古包五頂。大殿上方“大雄寶殿”四個字是趙樸初的手筆。正殿裡供奉著三方佛,中間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馬背天驕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語,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大殿內的塑像,泥身金妝,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是甘肅平涼藝人的傑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的鐵騎將軍,英勇善戰的民族英雄。他高超的用兵策略和顯赫的一代武功,威震歐亞,功澤華夏。在中國的戰略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為中華民族爭了氣,壯了膽。不愧為“民族精英”的稱號。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一九三九年,成陵文物為避免日軍劫掠,民國政府應伊克昭盟盟長的請求,決定迅速西遷,並委託鄧寶珊、高雙成、何兆國等高級官員組成遷陵專使。五月十七日,根據歷史學家的建議,尊重成吉思汗生前1226年攻打西夏時曾在興隆山屯兵、整軍、療養的前因,決定將成吉思汗靈遷往甘肅興隆山。為了紀念成吉思汗靈櫬在興隆山暫厝十年的歷史,以其在中國歷史上起到的作用。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傳入興隆山的宗教是道教,始於東漢桓帝永壽年間,四川鶴鳴山人在興隆山傳播張道陵道教理論,始有人在興隆山修行,此後,歷代綿延不絕。佛教於漢明帝時傳入我國,東晉十六國時乞伏熾磐在尖山東山堡下修“千佛洞”,唐貞觀時佛教盛行,新營有十二寺,苑川有三寺,麻家寺一帶有三寺。伊斯蘭教於清乾隆八年(1743)傳入榆中。基督教始於清末光緒年間由三角城鄉大興營村人沈學廉引入。迄至今城關鎮教堂有信徒500多名。縱觀歷史,道教為興隆山宗教活動的主體,所以,史稱興隆山為道教名山
#頭條帶你遊甘肅#隴右名山 甘肅蘭州避暑勝地-榆中興隆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