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的城市發展新樣本

短短几年,一個美麗生動的新區從紙上走進現實。

1578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區,區域內有三岔湖、龍泉湖、岷江、龍泉山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依託良好的自然稟賦,新區的城市建設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初心,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把“以人為本、生態優先”貫穿建設始終,展現著“公園城市”首提地的主動作為。

為了更加直觀地理解這些理念,5月6日-7日,“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一線行·探訪國家級試驗區”報道組深入天府新區,選取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眉山片區作為觀察樣本,從不同維度,感受天府新區城市建設之新。


天府新區的城市發展新樣本


位於鹿溪智谷創新帶的智谷綠道,依託鹿溪河濱水而下,引領天府新區城市建設面水發展、擁水發展,規劃總長115公里。 白樺攝

看空間

組團式發展避免城市“攤大餅”

天府新區城市建設怎麼樣?由北向南行駛在成都市中軸線的天府大道上,一路的美景就是答案。“V”字形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大氣磅礴的興隆湖、清新優雅的鹿溪河生態區等依次映入眼簾。撲面而來的綠意,讓“生態”取代“荒僻”,成為人們對天府新區的新印象。

“要知道,2013年時天府新區大部分地方還很荒涼。”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規劃建設國土局PPP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邱偉帶著我們來到坐落在鹿溪河邊的鹿溪智谷。從天府新區開始建設,他就在這裡紮了根,對新區的成長曆程熟稔於心,“建設鹿溪智谷的時候,我們保留了鹿溪河的老河道,並以鹿溪河為紐帶,串聯白沙湖、興隆湖、籍田湖,形成‘一河連三湖’的生態體系。”指著鹿溪河邊的建築,邱偉解釋,鹿溪智谷和其他城市建設最大的不同,就是從沿路建設變成了擁水擁綠髮展,從而形成一個城市小組團。

正是這種組團式空間格局,構成了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的城市骨架。“要解決攤大餅模式帶來的城市病,關鍵是更科學的城市設計理念。”邱偉說,按照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組團式佈局、全域規劃等理念設計。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在城市空間形態上,將傳統的城市格局劃分成5至30平方公里不等的組團,組團之間通過生態用地隔離,綠道遊走於生態和城市組團之間,讓城市與生態更好地融合發展,達成城綠相融的空間格局形態。

與此同時,為提升城市功能,各組團內部匹配了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和公共服務能力,讓生活居住在這裡的老百姓出門既能看到公園綠化,也能十分方便地抵達辦公區域。

按照這種發展理念,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的核心區域成都科學城,一共規劃了12個小組團,這些小的城市組團與面積約4平方公里的興隆湖區域良好生態環境交融,形成了產業、城市、綠色生態相融合的規劃佈局。“人不用都往一個地方跑,城市病發生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很多。”邱偉說。

觀地面

每一條河流都是公園城市的表達載體

從中建大道,一路向南行至正在修建的物流大道,就能抵達天府新區眉山片區正在推進的柴桑河河體整治及生態溼地項目。這個佔地面積約1560畝的項目,是眉山打造公園城市的重點工程之一。站在項目高處環顧四周,百餘名施工人員分散在不同施工點,或操作機械進行土方作業,或在綠化帶種植花草樹木……

“這裡真的是變樣了。”仁壽縣視高鎮的居民張師傅發出感嘆:他記憶裡狹窄的小溝渠,經過治理,河面已有近300米寬,“整治完不知道有多美。”柴桑河河體整治及生態溼地項目負責人介紹:“計劃今年6月底前完成環湖東、西路水穩層施工。12月底前柴桑河項目竣工驗收。”

建設公園城市,是天府新區新的使命。如何建?行走中,記者發現,每一條河流,都是公園城市的表達載體。

5月6日,來自雙流區西航港街道九龍湖社區的林馮英和同事們,將綠道徒步活動地點選在了位於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內的興隆湖畔,近距離感受公園城市的魅力,“雖然下雨,但不影響興隆湖的美。”

美,得來不易。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規劃建設國土局(公園城市建設局)局長林強用一條時間軸回憶興隆湖的建設:2013年年末,興隆湖吹響整治號角,2014年湖水蓄水工作完成,2015年,新經濟產業園沿河興建……

“我們認為,公園城市的預期是‘整個城市都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己家裡的花園一樣’,它不是簡單的‘公園+城市’,而是從‘城市中建公園’到‘公園中建城市’、從‘產城人’到‘人城產’、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營城理念的轉變。”林強和同事們的奮鬥目標,是把564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全域建成一個美麗宜居的大公園,讓城市在公園裡健康有序生長、市民在公園裡快樂生產生活。

探地下

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

建設中的公園城市,不僅有美麗的外表,還有著“科技感”“現代感”十足的內涵。

沿著興隆湖畔向華西醫院天府分院走去,分院對面看似平常的公園場景,其實暗藏玄機。“地上是公園,地下是汙水處理廠。”在天府新區第一下沉式再生水廠廠長謝光勇的帶領下,穿過長約50米的地下走廊,這座下沉式再生水廠的神祕面紗逐漸揭開,“經過三大關口,我們的汙水變清水,就能進行水資源的回收利用。”

處理後的水會進入到哪裡?謝光勇介紹,處理後的水能達到地表水類IV類水標準,其中約有4萬噸水可為鹿溪河提供生態補水,另外部分高品質再生水經天府新區綜合管廊後,將為成都科學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沖洗、綠化澆灑等。

這個下沉式再生水廠採用中國水環境集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下沉式再生水系統,集環境汙染治理與公園城市建設於一體,實現“一地三層多用途”:將汙水處理廠建於地下空間,地面空間建設景觀活水公園及科普展廳。謝光勇算了一個經濟賬,這種下沉式汙水廠佔地僅為同規模的傳統地面式汙水廠的三分之一,顯著降低土地、管網投資,有效解決“鄰避”難題,提升周邊環境質量。

行走中,記者發現,天府新區的地下“大有文章”。在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雅州路綜合管廊監控中心,綜合管廊機器人項目負責人何婷正和同事忙著網絡測試,“網絡測試一通,我們的研發綜合管廊機器人就可以開始工作。”眼前,一個機器人正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對綜合管廊設備設施的工作狀態進行檢測。

什麼是綜合管廊?邱偉比喻說,就像在城市地下建“房子”,專門給電力、通信、燃氣等各種市政公用管線“居住”。“以前,我們的各種線都直接埋在路面下。一有問題,只能開挖處理,影響交通。有了綜合管廊,我們可以在地下直接檢修。目前,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已建、在建綜合管廊里程達50公里。”

地下的精彩,還將在更大範圍內繼續。四川省四川天府新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區已出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將加快推進優化集約利用地下城市空間。(記者 邊鈺 陳碧紅 蔣君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