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環保,最舒適,最貴的鞋子,現在還有嗎?

環境保護 在水一方jing 2018-11-30

隨著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的不斷髮展,一些純手工工藝已經成為遺產或終將成為遺產,甚至再也不被後人所熟知或記起……

有首歌曾這樣唱到:“最愛吃的飯,是媽媽做的小蔥拌豆腐,做愛穿的鞋,是媽媽衲的千層底……”

不知還有多少人,對於曾經媽媽做的千層底鞋子依然記憶猶新。比起今天所穿的橡膠底,皮革鞋,媽媽做的鞋子的確不值一提,不但用材低廉,不耐水溼,而且存在一些其它缺點,但從製作工藝上來講,一定是最繁瑣,最複雜,歷時最長的鞋子。

世界上最環保,最舒適,最貴的鞋子,現在還有嗎?

小時候,媽媽有一個厚厚的賬本,上面沒有記錄任何賬目,卻夾了許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紙片,那些都是媽媽的“寶貝”——鞋樣,媽媽經常打開“賬本”,取出鞋樣,一一對照,這個是單鞋,那個是棉鞋,然後印在一大片條絨布或隔褙上小心裁剪。

世界上最環保,最舒適,最貴的鞋子,現在還有嗎?

說起隔褙,它的誕生並不簡單。每年夏天,收割完麥子,媽媽便找出家裡不穿的舊衣服和一些再也用不上的做衣服裁剪時剩下的碎布片,將它們拆洗整理好,選一個豔陽高照的日子,鍋中燒水,倒入麵粉,不斷攪拌直至成糊狀,舀入盆中,打隔褙用的漿糊就做好了。拉出一塊蘆葦蓆,把之前準備好的布片一塊一塊地在席子上鋪平,抹一層漿糊,再加一層布,再抹一層漿糊……就這樣不斷重複十多層,隔褙的厚度就基本差不多了,然後在太陽底下暴晒一天。

被晒乾的隔褙又乾又硬,起伏不平,需要在平坦的炕上壓上幾個月,等隔褙壓平整了,就可以拿出來剪鞋幫,鞋底了。一隻鞋底大概需要五、六層左右的隔褙樣板重疊粘合而成,並且每一層都要被切割得大小一致。切隔的方式是將樣板摞整齊放置於高凳上,一腳踩地,一腳踩樣板,手持鐮刀沿一圈切割成標準形狀,最後每一層再用新的純白布包邊,漿糊粘合。

世界上最環保,最舒適,最貴的鞋子,現在還有嗎?

一個待衲的鞋底就基本成型了,衲鞋底的線是將專用棉線手工合成的,叫做“線繩子”,非常結實耐用。此後,在村子裡,經常能看到一些婦女懷抱衲了一半的鞋底,一手握針,一手拽線,每一針每一線都得使勁了錐,用力了拽,才能將鞋底衲瓷實了。並且每一針的大小,走向及排列都極其整齊有序,沒有一定功力的人是完全做不來的。

世界上最環保,最舒適,最貴的鞋子,現在還有嗎?

鞋幫的工序相對略簡單一些,不需要一針針地衲,但仍然要糊好內襯和鞋面,做好縫邊,每一步都馬虎不得,最後再將鞋幫與鞋底縫合起來,這樣一隻鞋子基本就做好了,所以一隻鞋子的製作週期大概需要半年以上,是製作時間最長的鞋子。

世界上最環保,最舒適,最貴的鞋子,現在還有嗎?

大人的鞋子通常都是黑色條絨的,孩子多以彩色為主,女孩子常穿紅底碎花鞋。鞋子的樣式也比較多樣,有包口比較嚴實的鬆緊鞋,有簡單易穿的麵包鞋,還有涼爽時尚的帶帶鞋;而冬天穿的則是夾了棉花的“窩窩”,有綁帶的,不綁帶的,小孩子的“窩窩”則更為精緻,手巧的老太太會把鞋子繡成老虎樣,貓臉樣,為孩子增添了幾分調皮與可愛!

世界上最環保,最舒適,最貴的鞋子,現在還有嗎?

每一年根據每個人腳型長短胖瘦的變化,媽媽會在原來鞋樣的基礎上做出調整,生產出更適合穿鞋人的鞋子,所以每一雙鞋子都是精心打造,獨一無二的,儘管新布鞋上腳會有點僵硬和夾腳,但會越穿越舒服,越柔軟和輕便,由於純布製作的鞋子透氣和吸溼性良好,所以在農村從來沒聽說過“腳氣”這玩意兒。而這種由純棉布、棉線、麵粉和水製作的鞋子即便穿破了扔到地裡,也會慢慢被分解,所有說,這是世界上最環保的鞋子。

如今,商場的鞋架上擺滿了樣式各異,不同皮質,價格不菲的大牌鞋子,它們也讓我們穿出了另一種氣質和體驗,甚至灰姑娘的水晶鞋也讓我們充滿了無限想象。

但全世界最貴最接地氣的那雙鞋永遠都是:媽媽衲的千層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