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文: 李凌 來源經理人雜誌

很多成功搭上“小米號高鐵”的初創企業的確獲得了高速發展,其中一些在小米的羽翼下茁壯成長、日漸強盛。

僅僅是在生態鏈戰略啟動兩年之後的2015年,包括華米科技在內的4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達到了獨角獸公司的標準,估值超過10億美元。

01.靠擠壓生態鏈企業獲取的“性價比”能持續嗎?

彼時,在中國的創業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生活消費品想融資、謀發展,請加入小米生態鏈。然而,伴隨這一決定,這些公司往往會犧牲掉自己的獨立性。

2016年3月米家品牌成為生態鏈企業產品統一品牌後,它也是各大生態鏈企業和小米集團之間關聯交易的核心。作為小米集團的嫡系子品牌,相對於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米家產品有著顯著的渠道優勢。

目前,小米集團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外部的淘寶、京東,以及自有的小米官網、小米之家和小米有品,生態鏈企業的非米家產品只能在小米有品上推出,這無疑讓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難以與米家產品相比。換句話說,生態鏈企業只有米家產品才能享受小米的渠道資源,其他自有品牌產品仍然需要自建渠道。

由此可見,儘管股權結構上看,小米本身對生態鏈企業的影響力並不強,但更大的問題來自於對小米品牌和渠道的過度依賴。若考慮到小米在供應鏈、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上,對生態鏈企業給予的扶持,便可以知道小米提供的資源,幾乎決定了生態鏈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2014 年成立的石頭科技為例,其主要業務是為小米集團生產米家掃地機器人,品牌、定價和銷售渠道都由小米直接管理,直到2017年,其自有品牌石頭、小瓦產品才首次面世。2016〜2018年三年間,來自小米業務的營收佔石頭科技總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100%、90.36%和50.17%。

"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文: 李凌 來源經理人雜誌

很多成功搭上“小米號高鐵”的初創企業的確獲得了高速發展,其中一些在小米的羽翼下茁壯成長、日漸強盛。

僅僅是在生態鏈戰略啟動兩年之後的2015年,包括華米科技在內的4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達到了獨角獸公司的標準,估值超過10億美元。

01.靠擠壓生態鏈企業獲取的“性價比”能持續嗎?

彼時,在中國的創業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生活消費品想融資、謀發展,請加入小米生態鏈。然而,伴隨這一決定,這些公司往往會犧牲掉自己的獨立性。

2016年3月米家品牌成為生態鏈企業產品統一品牌後,它也是各大生態鏈企業和小米集團之間關聯交易的核心。作為小米集團的嫡系子品牌,相對於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米家產品有著顯著的渠道優勢。

目前,小米集團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外部的淘寶、京東,以及自有的小米官網、小米之家和小米有品,生態鏈企業的非米家產品只能在小米有品上推出,這無疑讓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難以與米家產品相比。換句話說,生態鏈企業只有米家產品才能享受小米的渠道資源,其他自有品牌產品仍然需要自建渠道。

由此可見,儘管股權結構上看,小米本身對生態鏈企業的影響力並不強,但更大的問題來自於對小米品牌和渠道的過度依賴。若考慮到小米在供應鏈、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上,對生態鏈企業給予的扶持,便可以知道小米提供的資源,幾乎決定了生態鏈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2014 年成立的石頭科技為例,其主要業務是為小米集團生產米家掃地機器人,品牌、定價和銷售渠道都由小米直接管理,直到2017年,其自有品牌石頭、小瓦產品才首次面世。2016〜2018年三年間,來自小米業務的營收佔石頭科技總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100%、90.36%和50.17%。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顯然,石頭科技對於小米的依賴性正在不斷降低,但並非所有生態鏈企業都能如此。在九號球機器人的招股書中,報告期內與小米關聯的營收額佔比為55.75%、73.76%及57.31%。目前看來,超過50%的營收佔比帶來的依賴性短期內是生態鏈企業難以突破的瓶頸。

一個現實是,生態鏈企業不願過分依附小米,小米同樣不想讓單一的生態鏈企業控制自己的產品供應鏈。因此,在IoT硬件規模逐漸龐大之後,小米越來越傾向於啟動“賽馬”機制,即放開資源,允許更多生產同一品類產品的生態鏈企業加入競爭。

競爭的確能夠激活小米的效率,保證小米產品的高性價比,但同時也導致生態鏈企業與小米的關聯交易中毛利率低企的狀況難以改善,而這無疑觸及了生態鏈企業的生存根基。

對於小米集團來講,要發展AIoT搶佔賽道,迅速鋪量是最重要的方式。硬件板塊的盈利任務,已經寄託於正逐步向高端市場上探的小米品牌,紅米和米家則用極低的價格搶佔市場,如果規模足夠強大,便可以繼續“互聯網企業”的故事,進而通過服務獲得另一部分盈利。

但對於生態鏈企業來說,並沒有規模龐大的平臺去支撐硬件盈利能力不足的空缺,低毛利率的直接影響便是關乎生存的利潤問題。以石頭科技為例,同為掃地機器人品牌,石頭科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和28.79%,而對手科沃斯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36%左右。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並不低,甚至高於科沃斯達到了42.06%,只是為小米生產的“米家機器人”14.99% 的毛利率拉低了公司的毛利平均值。

低毛利率不僅是生態鏈企業當期的業績掣肘,更是其技術升級、產品更新迭代的殺手。

目前大部分小米生態鏈產品,仍然集中在新興產品上,例如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小米生態鏈模式導致的參與企業低毛利率,對於品牌走中高端路線會產生天然阻礙。一方面,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其他品牌一旦擁有足夠的營銷支持便可以輕易切入市場,增加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的競爭壓力。

"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文: 李凌 來源經理人雜誌

很多成功搭上“小米號高鐵”的初創企業的確獲得了高速發展,其中一些在小米的羽翼下茁壯成長、日漸強盛。

僅僅是在生態鏈戰略啟動兩年之後的2015年,包括華米科技在內的4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達到了獨角獸公司的標準,估值超過10億美元。

01.靠擠壓生態鏈企業獲取的“性價比”能持續嗎?

彼時,在中國的創業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生活消費品想融資、謀發展,請加入小米生態鏈。然而,伴隨這一決定,這些公司往往會犧牲掉自己的獨立性。

2016年3月米家品牌成為生態鏈企業產品統一品牌後,它也是各大生態鏈企業和小米集團之間關聯交易的核心。作為小米集團的嫡系子品牌,相對於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米家產品有著顯著的渠道優勢。

目前,小米集團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外部的淘寶、京東,以及自有的小米官網、小米之家和小米有品,生態鏈企業的非米家產品只能在小米有品上推出,這無疑讓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難以與米家產品相比。換句話說,生態鏈企業只有米家產品才能享受小米的渠道資源,其他自有品牌產品仍然需要自建渠道。

由此可見,儘管股權結構上看,小米本身對生態鏈企業的影響力並不強,但更大的問題來自於對小米品牌和渠道的過度依賴。若考慮到小米在供應鏈、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上,對生態鏈企業給予的扶持,便可以知道小米提供的資源,幾乎決定了生態鏈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2014 年成立的石頭科技為例,其主要業務是為小米集團生產米家掃地機器人,品牌、定價和銷售渠道都由小米直接管理,直到2017年,其自有品牌石頭、小瓦產品才首次面世。2016〜2018年三年間,來自小米業務的營收佔石頭科技總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100%、90.36%和50.17%。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顯然,石頭科技對於小米的依賴性正在不斷降低,但並非所有生態鏈企業都能如此。在九號球機器人的招股書中,報告期內與小米關聯的營收額佔比為55.75%、73.76%及57.31%。目前看來,超過50%的營收佔比帶來的依賴性短期內是生態鏈企業難以突破的瓶頸。

一個現實是,生態鏈企業不願過分依附小米,小米同樣不想讓單一的生態鏈企業控制自己的產品供應鏈。因此,在IoT硬件規模逐漸龐大之後,小米越來越傾向於啟動“賽馬”機制,即放開資源,允許更多生產同一品類產品的生態鏈企業加入競爭。

競爭的確能夠激活小米的效率,保證小米產品的高性價比,但同時也導致生態鏈企業與小米的關聯交易中毛利率低企的狀況難以改善,而這無疑觸及了生態鏈企業的生存根基。

對於小米集團來講,要發展AIoT搶佔賽道,迅速鋪量是最重要的方式。硬件板塊的盈利任務,已經寄託於正逐步向高端市場上探的小米品牌,紅米和米家則用極低的價格搶佔市場,如果規模足夠強大,便可以繼續“互聯網企業”的故事,進而通過服務獲得另一部分盈利。

但對於生態鏈企業來說,並沒有規模龐大的平臺去支撐硬件盈利能力不足的空缺,低毛利率的直接影響便是關乎生存的利潤問題。以石頭科技為例,同為掃地機器人品牌,石頭科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和28.79%,而對手科沃斯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36%左右。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並不低,甚至高於科沃斯達到了42.06%,只是為小米生產的“米家機器人”14.99% 的毛利率拉低了公司的毛利平均值。

低毛利率不僅是生態鏈企業當期的業績掣肘,更是其技術升級、產品更新迭代的殺手。

目前大部分小米生態鏈產品,仍然集中在新興產品上,例如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小米生態鏈模式導致的參與企業低毛利率,對於品牌走中高端路線會產生天然阻礙。一方面,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其他品牌一旦擁有足夠的營銷支持便可以輕易切入市場,增加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的競爭壓力。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另一方面,低毛利率也不利於生態鏈企業在技術上進行積累。米家將產品的毛利率壓縮到了足夠低的水平,生態鏈自有品牌由於品牌和資本弱勢,一來無法用更高的價格獲得高毛利率,二來也無法用更低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依賴和無奈並存,成為了生態鏈企業左右互搏的尷尬。

02.智能手機業務:爬不上去就可能滑下來

小米集團和雷軍當下面臨的更大隱憂,還在小米的另一引擎——智能手機業務面臨嚴峻挑戰。

在生態鏈產品大賣的“618”當天,雷軍親自主持的內部會議部分內容被爆出。會上,雷軍強調,在5G大規模到來之前,小米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並且同時承認,國產手機行業已經進入週期的終局。

2019年一季報顯示,小米手機營收同比增長16.2%至270億元,其中,銷量同比下滑2%至2790萬部,平均售價(ASP)同比增長18%至968元。

小米9銷量依舊不佳,憑藉紅米Note 7和K20系列,小米整體銷量小幅上升。2019年6月新機銷售排行榜前20位中,千元機新王者OPPO A9傲居榜首。華為&榮耀集體發力,上榜8款機型,其中銷量最高為旗艦機P30,P30 Pro同樣表現不俗,合計新增278萬臺。同樣主打變焦的OPPO Reno銷量亮眼,排名躋身前四。小米上榜3款機型,均為紅米子品牌,小米9未能上榜。

6月份小米手機共新增設備406萬臺,環比上升7%,同比下滑25%。子品牌紅米成為支撐銷量的主力軍,其中6月發售的紅米旗艦新機K20 Pro銷量排名第一,銷量超過70萬臺。紅米Note7系列銷量依舊不俗,6月整體銷量達90萬臺。

如果不考慮已經獨立的子品牌紅米,小米上一款發佈的新機還是2019年2月的小米9,而小米MIX 3的發佈時間則是2018年10月。按照手機市場的迭代速度,五個月前上市的小米9已經接近生命週期的末端,很難再給小米帶來高銷量。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中心的數據,小米9系列(不含SE)6月新增設備40萬臺,環比大幅下滑16%,發售以來累計銷量為257萬臺,而小米8(不含SE)同期的銷量成績為417萬臺。與2018年的旗艦機小米8系列相比,小米9系列銷量成績差強人意。

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提升緩慢,截至2019年一季度該數值仍然在千元以內(圖5)。這無疑表明小米向高端智能機擴展的成效遠未達成目標,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投資人用腳投票也就毫不為奇了。


"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文: 李凌 來源經理人雜誌

很多成功搭上“小米號高鐵”的初創企業的確獲得了高速發展,其中一些在小米的羽翼下茁壯成長、日漸強盛。

僅僅是在生態鏈戰略啟動兩年之後的2015年,包括華米科技在內的4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達到了獨角獸公司的標準,估值超過10億美元。

01.靠擠壓生態鏈企業獲取的“性價比”能持續嗎?

彼時,在中國的創業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生活消費品想融資、謀發展,請加入小米生態鏈。然而,伴隨這一決定,這些公司往往會犧牲掉自己的獨立性。

2016年3月米家品牌成為生態鏈企業產品統一品牌後,它也是各大生態鏈企業和小米集團之間關聯交易的核心。作為小米集團的嫡系子品牌,相對於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米家產品有著顯著的渠道優勢。

目前,小米集團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外部的淘寶、京東,以及自有的小米官網、小米之家和小米有品,生態鏈企業的非米家產品只能在小米有品上推出,這無疑讓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難以與米家產品相比。換句話說,生態鏈企業只有米家產品才能享受小米的渠道資源,其他自有品牌產品仍然需要自建渠道。

由此可見,儘管股權結構上看,小米本身對生態鏈企業的影響力並不強,但更大的問題來自於對小米品牌和渠道的過度依賴。若考慮到小米在供應鏈、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上,對生態鏈企業給予的扶持,便可以知道小米提供的資源,幾乎決定了生態鏈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2014 年成立的石頭科技為例,其主要業務是為小米集團生產米家掃地機器人,品牌、定價和銷售渠道都由小米直接管理,直到2017年,其自有品牌石頭、小瓦產品才首次面世。2016〜2018年三年間,來自小米業務的營收佔石頭科技總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100%、90.36%和50.17%。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顯然,石頭科技對於小米的依賴性正在不斷降低,但並非所有生態鏈企業都能如此。在九號球機器人的招股書中,報告期內與小米關聯的營收額佔比為55.75%、73.76%及57.31%。目前看來,超過50%的營收佔比帶來的依賴性短期內是生態鏈企業難以突破的瓶頸。

一個現實是,生態鏈企業不願過分依附小米,小米同樣不想讓單一的生態鏈企業控制自己的產品供應鏈。因此,在IoT硬件規模逐漸龐大之後,小米越來越傾向於啟動“賽馬”機制,即放開資源,允許更多生產同一品類產品的生態鏈企業加入競爭。

競爭的確能夠激活小米的效率,保證小米產品的高性價比,但同時也導致生態鏈企業與小米的關聯交易中毛利率低企的狀況難以改善,而這無疑觸及了生態鏈企業的生存根基。

對於小米集團來講,要發展AIoT搶佔賽道,迅速鋪量是最重要的方式。硬件板塊的盈利任務,已經寄託於正逐步向高端市場上探的小米品牌,紅米和米家則用極低的價格搶佔市場,如果規模足夠強大,便可以繼續“互聯網企業”的故事,進而通過服務獲得另一部分盈利。

但對於生態鏈企業來說,並沒有規模龐大的平臺去支撐硬件盈利能力不足的空缺,低毛利率的直接影響便是關乎生存的利潤問題。以石頭科技為例,同為掃地機器人品牌,石頭科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和28.79%,而對手科沃斯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36%左右。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並不低,甚至高於科沃斯達到了42.06%,只是為小米生產的“米家機器人”14.99% 的毛利率拉低了公司的毛利平均值。

低毛利率不僅是生態鏈企業當期的業績掣肘,更是其技術升級、產品更新迭代的殺手。

目前大部分小米生態鏈產品,仍然集中在新興產品上,例如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小米生態鏈模式導致的參與企業低毛利率,對於品牌走中高端路線會產生天然阻礙。一方面,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其他品牌一旦擁有足夠的營銷支持便可以輕易切入市場,增加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的競爭壓力。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另一方面,低毛利率也不利於生態鏈企業在技術上進行積累。米家將產品的毛利率壓縮到了足夠低的水平,生態鏈自有品牌由於品牌和資本弱勢,一來無法用更高的價格獲得高毛利率,二來也無法用更低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依賴和無奈並存,成為了生態鏈企業左右互搏的尷尬。

02.智能手機業務:爬不上去就可能滑下來

小米集團和雷軍當下面臨的更大隱憂,還在小米的另一引擎——智能手機業務面臨嚴峻挑戰。

在生態鏈產品大賣的“618”當天,雷軍親自主持的內部會議部分內容被爆出。會上,雷軍強調,在5G大規模到來之前,小米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並且同時承認,國產手機行業已經進入週期的終局。

2019年一季報顯示,小米手機營收同比增長16.2%至270億元,其中,銷量同比下滑2%至2790萬部,平均售價(ASP)同比增長18%至968元。

小米9銷量依舊不佳,憑藉紅米Note 7和K20系列,小米整體銷量小幅上升。2019年6月新機銷售排行榜前20位中,千元機新王者OPPO A9傲居榜首。華為&榮耀集體發力,上榜8款機型,其中銷量最高為旗艦機P30,P30 Pro同樣表現不俗,合計新增278萬臺。同樣主打變焦的OPPO Reno銷量亮眼,排名躋身前四。小米上榜3款機型,均為紅米子品牌,小米9未能上榜。

6月份小米手機共新增設備406萬臺,環比上升7%,同比下滑25%。子品牌紅米成為支撐銷量的主力軍,其中6月發售的紅米旗艦新機K20 Pro銷量排名第一,銷量超過70萬臺。紅米Note7系列銷量依舊不俗,6月整體銷量達90萬臺。

如果不考慮已經獨立的子品牌紅米,小米上一款發佈的新機還是2019年2月的小米9,而小米MIX 3的發佈時間則是2018年10月。按照手機市場的迭代速度,五個月前上市的小米9已經接近生命週期的末端,很難再給小米帶來高銷量。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中心的數據,小米9系列(不含SE)6月新增設備40萬臺,環比大幅下滑16%,發售以來累計銷量為257萬臺,而小米8(不含SE)同期的銷量成績為417萬臺。與2018年的旗艦機小米8系列相比,小米9系列銷量成績差強人意。

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提升緩慢,截至2019年一季度該數值仍然在千元以內(圖5)。這無疑表明小米向高端智能機擴展的成效遠未達成目標,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投資人用腳投票也就毫不為奇了。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與此同時,與其他國內競爭對手相比,小米智能手機也面臨更大的壓力。權威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華為、OPPO、vivo、小米四家廠商市場份額達到42%。另一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這四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70%。從主要手機品牌的最新數據來看,小米在新一輪的攻城略地中疲態盡顯,截至2019年6月的存量份額和2019年上半年的增量份額均遠遠落後於國內其他三大品牌(表4)。

"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文: 李凌 來源經理人雜誌

很多成功搭上“小米號高鐵”的初創企業的確獲得了高速發展,其中一些在小米的羽翼下茁壯成長、日漸強盛。

僅僅是在生態鏈戰略啟動兩年之後的2015年,包括華米科技在內的4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達到了獨角獸公司的標準,估值超過10億美元。

01.靠擠壓生態鏈企業獲取的“性價比”能持續嗎?

彼時,在中國的創業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生活消費品想融資、謀發展,請加入小米生態鏈。然而,伴隨這一決定,這些公司往往會犧牲掉自己的獨立性。

2016年3月米家品牌成為生態鏈企業產品統一品牌後,它也是各大生態鏈企業和小米集團之間關聯交易的核心。作為小米集團的嫡系子品牌,相對於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米家產品有著顯著的渠道優勢。

目前,小米集團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外部的淘寶、京東,以及自有的小米官網、小米之家和小米有品,生態鏈企業的非米家產品只能在小米有品上推出,這無疑讓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難以與米家產品相比。換句話說,生態鏈企業只有米家產品才能享受小米的渠道資源,其他自有品牌產品仍然需要自建渠道。

由此可見,儘管股權結構上看,小米本身對生態鏈企業的影響力並不強,但更大的問題來自於對小米品牌和渠道的過度依賴。若考慮到小米在供應鏈、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上,對生態鏈企業給予的扶持,便可以知道小米提供的資源,幾乎決定了生態鏈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2014 年成立的石頭科技為例,其主要業務是為小米集團生產米家掃地機器人,品牌、定價和銷售渠道都由小米直接管理,直到2017年,其自有品牌石頭、小瓦產品才首次面世。2016〜2018年三年間,來自小米業務的營收佔石頭科技總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100%、90.36%和50.17%。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顯然,石頭科技對於小米的依賴性正在不斷降低,但並非所有生態鏈企業都能如此。在九號球機器人的招股書中,報告期內與小米關聯的營收額佔比為55.75%、73.76%及57.31%。目前看來,超過50%的營收佔比帶來的依賴性短期內是生態鏈企業難以突破的瓶頸。

一個現實是,生態鏈企業不願過分依附小米,小米同樣不想讓單一的生態鏈企業控制自己的產品供應鏈。因此,在IoT硬件規模逐漸龐大之後,小米越來越傾向於啟動“賽馬”機制,即放開資源,允許更多生產同一品類產品的生態鏈企業加入競爭。

競爭的確能夠激活小米的效率,保證小米產品的高性價比,但同時也導致生態鏈企業與小米的關聯交易中毛利率低企的狀況難以改善,而這無疑觸及了生態鏈企業的生存根基。

對於小米集團來講,要發展AIoT搶佔賽道,迅速鋪量是最重要的方式。硬件板塊的盈利任務,已經寄託於正逐步向高端市場上探的小米品牌,紅米和米家則用極低的價格搶佔市場,如果規模足夠強大,便可以繼續“互聯網企業”的故事,進而通過服務獲得另一部分盈利。

但對於生態鏈企業來說,並沒有規模龐大的平臺去支撐硬件盈利能力不足的空缺,低毛利率的直接影響便是關乎生存的利潤問題。以石頭科技為例,同為掃地機器人品牌,石頭科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和28.79%,而對手科沃斯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36%左右。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並不低,甚至高於科沃斯達到了42.06%,只是為小米生產的“米家機器人”14.99% 的毛利率拉低了公司的毛利平均值。

低毛利率不僅是生態鏈企業當期的業績掣肘,更是其技術升級、產品更新迭代的殺手。

目前大部分小米生態鏈產品,仍然集中在新興產品上,例如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小米生態鏈模式導致的參與企業低毛利率,對於品牌走中高端路線會產生天然阻礙。一方面,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其他品牌一旦擁有足夠的營銷支持便可以輕易切入市場,增加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的競爭壓力。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另一方面,低毛利率也不利於生態鏈企業在技術上進行積累。米家將產品的毛利率壓縮到了足夠低的水平,生態鏈自有品牌由於品牌和資本弱勢,一來無法用更高的價格獲得高毛利率,二來也無法用更低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依賴和無奈並存,成為了生態鏈企業左右互搏的尷尬。

02.智能手機業務:爬不上去就可能滑下來

小米集團和雷軍當下面臨的更大隱憂,還在小米的另一引擎——智能手機業務面臨嚴峻挑戰。

在生態鏈產品大賣的“618”當天,雷軍親自主持的內部會議部分內容被爆出。會上,雷軍強調,在5G大規模到來之前,小米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並且同時承認,國產手機行業已經進入週期的終局。

2019年一季報顯示,小米手機營收同比增長16.2%至270億元,其中,銷量同比下滑2%至2790萬部,平均售價(ASP)同比增長18%至968元。

小米9銷量依舊不佳,憑藉紅米Note 7和K20系列,小米整體銷量小幅上升。2019年6月新機銷售排行榜前20位中,千元機新王者OPPO A9傲居榜首。華為&榮耀集體發力,上榜8款機型,其中銷量最高為旗艦機P30,P30 Pro同樣表現不俗,合計新增278萬臺。同樣主打變焦的OPPO Reno銷量亮眼,排名躋身前四。小米上榜3款機型,均為紅米子品牌,小米9未能上榜。

6月份小米手機共新增設備406萬臺,環比上升7%,同比下滑25%。子品牌紅米成為支撐銷量的主力軍,其中6月發售的紅米旗艦新機K20 Pro銷量排名第一,銷量超過70萬臺。紅米Note7系列銷量依舊不俗,6月整體銷量達90萬臺。

如果不考慮已經獨立的子品牌紅米,小米上一款發佈的新機還是2019年2月的小米9,而小米MIX 3的發佈時間則是2018年10月。按照手機市場的迭代速度,五個月前上市的小米9已經接近生命週期的末端,很難再給小米帶來高銷量。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中心的數據,小米9系列(不含SE)6月新增設備40萬臺,環比大幅下滑16%,發售以來累計銷量為257萬臺,而小米8(不含SE)同期的銷量成績為417萬臺。與2018年的旗艦機小米8系列相比,小米9系列銷量成績差強人意。

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提升緩慢,截至2019年一季度該數值仍然在千元以內(圖5)。這無疑表明小米向高端智能機擴展的成效遠未達成目標,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投資人用腳投票也就毫不為奇了。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與此同時,與其他國內競爭對手相比,小米智能手機也面臨更大的壓力。權威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華為、OPPO、vivo、小米四家廠商市場份額達到42%。另一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這四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70%。從主要手機品牌的最新數據來看,小米在新一輪的攻城略地中疲態盡顯,截至2019年6月的存量份額和2019年上半年的增量份額均遠遠落後於國內其他三大品牌(表4)。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更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以來被雷軍視為小米雙引擎的“手機+AIoT”,均面臨低盈利能力的問題。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這兩大業務的毛利率幾乎都在個位數,2019年一季度,小米手機的毛利率甚至跌至3.3%(圖6)

"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文: 李凌 來源經理人雜誌

很多成功搭上“小米號高鐵”的初創企業的確獲得了高速發展,其中一些在小米的羽翼下茁壯成長、日漸強盛。

僅僅是在生態鏈戰略啟動兩年之後的2015年,包括華米科技在內的4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達到了獨角獸公司的標準,估值超過10億美元。

01.靠擠壓生態鏈企業獲取的“性價比”能持續嗎?

彼時,在中國的創業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生活消費品想融資、謀發展,請加入小米生態鏈。然而,伴隨這一決定,這些公司往往會犧牲掉自己的獨立性。

2016年3月米家品牌成為生態鏈企業產品統一品牌後,它也是各大生態鏈企業和小米集團之間關聯交易的核心。作為小米集團的嫡系子品牌,相對於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米家產品有著顯著的渠道優勢。

目前,小米集團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外部的淘寶、京東,以及自有的小米官網、小米之家和小米有品,生態鏈企業的非米家產品只能在小米有品上推出,這無疑讓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難以與米家產品相比。換句話說,生態鏈企業只有米家產品才能享受小米的渠道資源,其他自有品牌產品仍然需要自建渠道。

由此可見,儘管股權結構上看,小米本身對生態鏈企業的影響力並不強,但更大的問題來自於對小米品牌和渠道的過度依賴。若考慮到小米在供應鏈、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上,對生態鏈企業給予的扶持,便可以知道小米提供的資源,幾乎決定了生態鏈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2014 年成立的石頭科技為例,其主要業務是為小米集團生產米家掃地機器人,品牌、定價和銷售渠道都由小米直接管理,直到2017年,其自有品牌石頭、小瓦產品才首次面世。2016〜2018年三年間,來自小米業務的營收佔石頭科技總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100%、90.36%和50.17%。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顯然,石頭科技對於小米的依賴性正在不斷降低,但並非所有生態鏈企業都能如此。在九號球機器人的招股書中,報告期內與小米關聯的營收額佔比為55.75%、73.76%及57.31%。目前看來,超過50%的營收佔比帶來的依賴性短期內是生態鏈企業難以突破的瓶頸。

一個現實是,生態鏈企業不願過分依附小米,小米同樣不想讓單一的生態鏈企業控制自己的產品供應鏈。因此,在IoT硬件規模逐漸龐大之後,小米越來越傾向於啟動“賽馬”機制,即放開資源,允許更多生產同一品類產品的生態鏈企業加入競爭。

競爭的確能夠激活小米的效率,保證小米產品的高性價比,但同時也導致生態鏈企業與小米的關聯交易中毛利率低企的狀況難以改善,而這無疑觸及了生態鏈企業的生存根基。

對於小米集團來講,要發展AIoT搶佔賽道,迅速鋪量是最重要的方式。硬件板塊的盈利任務,已經寄託於正逐步向高端市場上探的小米品牌,紅米和米家則用極低的價格搶佔市場,如果規模足夠強大,便可以繼續“互聯網企業”的故事,進而通過服務獲得另一部分盈利。

但對於生態鏈企業來說,並沒有規模龐大的平臺去支撐硬件盈利能力不足的空缺,低毛利率的直接影響便是關乎生存的利潤問題。以石頭科技為例,同為掃地機器人品牌,石頭科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和28.79%,而對手科沃斯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36%左右。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並不低,甚至高於科沃斯達到了42.06%,只是為小米生產的“米家機器人”14.99% 的毛利率拉低了公司的毛利平均值。

低毛利率不僅是生態鏈企業當期的業績掣肘,更是其技術升級、產品更新迭代的殺手。

目前大部分小米生態鏈產品,仍然集中在新興產品上,例如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小米生態鏈模式導致的參與企業低毛利率,對於品牌走中高端路線會產生天然阻礙。一方面,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其他品牌一旦擁有足夠的營銷支持便可以輕易切入市場,增加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的競爭壓力。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另一方面,低毛利率也不利於生態鏈企業在技術上進行積累。米家將產品的毛利率壓縮到了足夠低的水平,生態鏈自有品牌由於品牌和資本弱勢,一來無法用更高的價格獲得高毛利率,二來也無法用更低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依賴和無奈並存,成為了生態鏈企業左右互搏的尷尬。

02.智能手機業務:爬不上去就可能滑下來

小米集團和雷軍當下面臨的更大隱憂,還在小米的另一引擎——智能手機業務面臨嚴峻挑戰。

在生態鏈產品大賣的“618”當天,雷軍親自主持的內部會議部分內容被爆出。會上,雷軍強調,在5G大規模到來之前,小米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並且同時承認,國產手機行業已經進入週期的終局。

2019年一季報顯示,小米手機營收同比增長16.2%至270億元,其中,銷量同比下滑2%至2790萬部,平均售價(ASP)同比增長18%至968元。

小米9銷量依舊不佳,憑藉紅米Note 7和K20系列,小米整體銷量小幅上升。2019年6月新機銷售排行榜前20位中,千元機新王者OPPO A9傲居榜首。華為&榮耀集體發力,上榜8款機型,其中銷量最高為旗艦機P30,P30 Pro同樣表現不俗,合計新增278萬臺。同樣主打變焦的OPPO Reno銷量亮眼,排名躋身前四。小米上榜3款機型,均為紅米子品牌,小米9未能上榜。

6月份小米手機共新增設備406萬臺,環比上升7%,同比下滑25%。子品牌紅米成為支撐銷量的主力軍,其中6月發售的紅米旗艦新機K20 Pro銷量排名第一,銷量超過70萬臺。紅米Note7系列銷量依舊不俗,6月整體銷量達90萬臺。

如果不考慮已經獨立的子品牌紅米,小米上一款發佈的新機還是2019年2月的小米9,而小米MIX 3的發佈時間則是2018年10月。按照手機市場的迭代速度,五個月前上市的小米9已經接近生命週期的末端,很難再給小米帶來高銷量。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中心的數據,小米9系列(不含SE)6月新增設備40萬臺,環比大幅下滑16%,發售以來累計銷量為257萬臺,而小米8(不含SE)同期的銷量成績為417萬臺。與2018年的旗艦機小米8系列相比,小米9系列銷量成績差強人意。

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提升緩慢,截至2019年一季度該數值仍然在千元以內(圖5)。這無疑表明小米向高端智能機擴展的成效遠未達成目標,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投資人用腳投票也就毫不為奇了。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與此同時,與其他國內競爭對手相比,小米智能手機也面臨更大的壓力。權威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華為、OPPO、vivo、小米四家廠商市場份額達到42%。另一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這四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70%。從主要手機品牌的最新數據來看,小米在新一輪的攻城略地中疲態盡顯,截至2019年6月的存量份額和2019年上半年的增量份額均遠遠落後於國內其他三大品牌(表4)。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更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以來被雷軍視為小米雙引擎的“手機+AIoT”,均面臨低盈利能力的問題。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這兩大業務的毛利率幾乎都在個位數,2019年一季度,小米手機的毛利率甚至跌至3.3%(圖6)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03.最終落點:AIoT戰略面臨兩大挑戰

在手機市場膠著難分的背景下,米家生態支撐起的“AIoT”戰略,無疑成為了小米在5G時代攻城掠地的排頭兵。除了佈局智能硬件市場,構建生態鏈系列,佔據物聯網的競爭高地,小米集團和雷軍更大的野心,是希望成為AIoT時代的基礎構建者,創造自己的生態帝國。

要達成這一目標,小米在技術和智能硬件上的準備都遠未形成足夠競爭壁壘。首先在技術上,小米顯然已經意識到自身的不足,開始加大投入。2019年年初,雷軍宣佈,小米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這也是小米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雷軍表示,從現在開始5年內,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

2019年4月,小米旗下松果電子團隊的重組,是小米集團AIoT戰略落地的標誌性事件。根據其組織部發布組織架構調整郵件披露,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科技。調整後,小米持有南京大魚半導體25%股權,團隊集體持股75%。南京大魚半導體將專注於半導體領域的AI和IoT芯片與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而松果將繼續專注手機SoC芯片和AI芯片研發。資料顯示,松果電子成立於2014年,系小米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芯片的研發。

對於此次的調整,雷軍表示,小米給予大魚團隊控股地位並鼓勵獨立融資,是小米在研發技術投入領域中持續走向深水區的最新探索。除了對大魚科技“扶上馬、送一程”之外,對於芯片研發,小米還將在更多維度上進行更大、更多樣、更長遠的持續投入。

"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文: 李凌 來源經理人雜誌

很多成功搭上“小米號高鐵”的初創企業的確獲得了高速發展,其中一些在小米的羽翼下茁壯成長、日漸強盛。

僅僅是在生態鏈戰略啟動兩年之後的2015年,包括華米科技在內的4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達到了獨角獸公司的標準,估值超過10億美元。

01.靠擠壓生態鏈企業獲取的“性價比”能持續嗎?

彼時,在中國的創業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生活消費品想融資、謀發展,請加入小米生態鏈。然而,伴隨這一決定,這些公司往往會犧牲掉自己的獨立性。

2016年3月米家品牌成為生態鏈企業產品統一品牌後,它也是各大生態鏈企業和小米集團之間關聯交易的核心。作為小米集團的嫡系子品牌,相對於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米家產品有著顯著的渠道優勢。

目前,小米集團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外部的淘寶、京東,以及自有的小米官網、小米之家和小米有品,生態鏈企業的非米家產品只能在小米有品上推出,這無疑讓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難以與米家產品相比。換句話說,生態鏈企業只有米家產品才能享受小米的渠道資源,其他自有品牌產品仍然需要自建渠道。

由此可見,儘管股權結構上看,小米本身對生態鏈企業的影響力並不強,但更大的問題來自於對小米品牌和渠道的過度依賴。若考慮到小米在供應鏈、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上,對生態鏈企業給予的扶持,便可以知道小米提供的資源,幾乎決定了生態鏈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2014 年成立的石頭科技為例,其主要業務是為小米集團生產米家掃地機器人,品牌、定價和銷售渠道都由小米直接管理,直到2017年,其自有品牌石頭、小瓦產品才首次面世。2016〜2018年三年間,來自小米業務的營收佔石頭科技總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100%、90.36%和50.17%。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顯然,石頭科技對於小米的依賴性正在不斷降低,但並非所有生態鏈企業都能如此。在九號球機器人的招股書中,報告期內與小米關聯的營收額佔比為55.75%、73.76%及57.31%。目前看來,超過50%的營收佔比帶來的依賴性短期內是生態鏈企業難以突破的瓶頸。

一個現實是,生態鏈企業不願過分依附小米,小米同樣不想讓單一的生態鏈企業控制自己的產品供應鏈。因此,在IoT硬件規模逐漸龐大之後,小米越來越傾向於啟動“賽馬”機制,即放開資源,允許更多生產同一品類產品的生態鏈企業加入競爭。

競爭的確能夠激活小米的效率,保證小米產品的高性價比,但同時也導致生態鏈企業與小米的關聯交易中毛利率低企的狀況難以改善,而這無疑觸及了生態鏈企業的生存根基。

對於小米集團來講,要發展AIoT搶佔賽道,迅速鋪量是最重要的方式。硬件板塊的盈利任務,已經寄託於正逐步向高端市場上探的小米品牌,紅米和米家則用極低的價格搶佔市場,如果規模足夠強大,便可以繼續“互聯網企業”的故事,進而通過服務獲得另一部分盈利。

但對於生態鏈企業來說,並沒有規模龐大的平臺去支撐硬件盈利能力不足的空缺,低毛利率的直接影響便是關乎生存的利潤問題。以石頭科技為例,同為掃地機器人品牌,石頭科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和28.79%,而對手科沃斯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36%左右。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並不低,甚至高於科沃斯達到了42.06%,只是為小米生產的“米家機器人”14.99% 的毛利率拉低了公司的毛利平均值。

低毛利率不僅是生態鏈企業當期的業績掣肘,更是其技術升級、產品更新迭代的殺手。

目前大部分小米生態鏈產品,仍然集中在新興產品上,例如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小米生態鏈模式導致的參與企業低毛利率,對於品牌走中高端路線會產生天然阻礙。一方面,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其他品牌一旦擁有足夠的營銷支持便可以輕易切入市場,增加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的競爭壓力。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另一方面,低毛利率也不利於生態鏈企業在技術上進行積累。米家將產品的毛利率壓縮到了足夠低的水平,生態鏈自有品牌由於品牌和資本弱勢,一來無法用更高的價格獲得高毛利率,二來也無法用更低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依賴和無奈並存,成為了生態鏈企業左右互搏的尷尬。

02.智能手機業務:爬不上去就可能滑下來

小米集團和雷軍當下面臨的更大隱憂,還在小米的另一引擎——智能手機業務面臨嚴峻挑戰。

在生態鏈產品大賣的“618”當天,雷軍親自主持的內部會議部分內容被爆出。會上,雷軍強調,在5G大規模到來之前,小米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並且同時承認,國產手機行業已經進入週期的終局。

2019年一季報顯示,小米手機營收同比增長16.2%至270億元,其中,銷量同比下滑2%至2790萬部,平均售價(ASP)同比增長18%至968元。

小米9銷量依舊不佳,憑藉紅米Note 7和K20系列,小米整體銷量小幅上升。2019年6月新機銷售排行榜前20位中,千元機新王者OPPO A9傲居榜首。華為&榮耀集體發力,上榜8款機型,其中銷量最高為旗艦機P30,P30 Pro同樣表現不俗,合計新增278萬臺。同樣主打變焦的OPPO Reno銷量亮眼,排名躋身前四。小米上榜3款機型,均為紅米子品牌,小米9未能上榜。

6月份小米手機共新增設備406萬臺,環比上升7%,同比下滑25%。子品牌紅米成為支撐銷量的主力軍,其中6月發售的紅米旗艦新機K20 Pro銷量排名第一,銷量超過70萬臺。紅米Note7系列銷量依舊不俗,6月整體銷量達90萬臺。

如果不考慮已經獨立的子品牌紅米,小米上一款發佈的新機還是2019年2月的小米9,而小米MIX 3的發佈時間則是2018年10月。按照手機市場的迭代速度,五個月前上市的小米9已經接近生命週期的末端,很難再給小米帶來高銷量。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中心的數據,小米9系列(不含SE)6月新增設備40萬臺,環比大幅下滑16%,發售以來累計銷量為257萬臺,而小米8(不含SE)同期的銷量成績為417萬臺。與2018年的旗艦機小米8系列相比,小米9系列銷量成績差強人意。

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提升緩慢,截至2019年一季度該數值仍然在千元以內(圖5)。這無疑表明小米向高端智能機擴展的成效遠未達成目標,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投資人用腳投票也就毫不為奇了。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與此同時,與其他國內競爭對手相比,小米智能手機也面臨更大的壓力。權威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華為、OPPO、vivo、小米四家廠商市場份額達到42%。另一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這四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70%。從主要手機品牌的最新數據來看,小米在新一輪的攻城略地中疲態盡顯,截至2019年6月的存量份額和2019年上半年的增量份額均遠遠落後於國內其他三大品牌(表4)。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更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以來被雷軍視為小米雙引擎的“手機+AIoT”,均面臨低盈利能力的問題。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這兩大業務的毛利率幾乎都在個位數,2019年一季度,小米手機的毛利率甚至跌至3.3%(圖6)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03.最終落點:AIoT戰略面臨兩大挑戰

在手機市場膠著難分的背景下,米家生態支撐起的“AIoT”戰略,無疑成為了小米在5G時代攻城掠地的排頭兵。除了佈局智能硬件市場,構建生態鏈系列,佔據物聯網的競爭高地,小米集團和雷軍更大的野心,是希望成為AIoT時代的基礎構建者,創造自己的生態帝國。

要達成這一目標,小米在技術和智能硬件上的準備都遠未形成足夠競爭壁壘。首先在技術上,小米顯然已經意識到自身的不足,開始加大投入。2019年年初,雷軍宣佈,小米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這也是小米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雷軍表示,從現在開始5年內,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

2019年4月,小米旗下松果電子團隊的重組,是小米集團AIoT戰略落地的標誌性事件。根據其組織部發布組織架構調整郵件披露,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科技。調整後,小米持有南京大魚半導體25%股權,團隊集體持股75%。南京大魚半導體將專注於半導體領域的AI和IoT芯片與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而松果將繼續專注手機SoC芯片和AI芯片研發。資料顯示,松果電子成立於2014年,系小米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芯片的研發。

對於此次的調整,雷軍表示,小米給予大魚團隊控股地位並鼓勵獨立融資,是小米在研發技術投入領域中持續走向深水區的最新探索。除了對大魚科技“扶上馬、送一程”之外,對於芯片研發,小米還將在更多維度上進行更大、更多樣、更長遠的持續投入。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然而,小米目前的技術積累遠不足以構成物聯網IOT的壁壘,隨著5G時代的到來,潛在的新玩家必然不斷加入,分享行業爆發的巨大利益。近日,將有鴻蒙系統加持的華為進軍電視行業或者說智能大屏產品的消息,可能將對AIOT行業競爭者帶來極大的影響和衝擊。實際上,縱覽華為在智能硬件上的佈局,可以發現,在智能電視之外,其他像智能手錶、智能音箱、以及可穿戴、AR/VR等智能硬件,華為大部分都已經進行覆蓋,而沒有覆蓋的,華為也通過自家的華為智選和華為HiLink生態進行了“跑馬圈地”。潛在的競爭者顯然不止華為一家公司。

小米AIOT戰略的另一個重點:小米開發者平臺,目前仍處於建制階段,離成熟尚有距離。

目前小米積累的1.71億臺IOT設備的連接積累了強大的勢能。而小米IOT開發者平臺是面向多智能領域,提供全面支持服務和多維度開發能力的開放平臺。該平臺面向領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家電、健康可穿戴、出行車載等;開放服務及能力包括全面管理及整合的支持及服務以及一系列基礎及高階開發能力,如硬件連接、IOT模塊、雲平臺及儲存、應用程序遠程控制、聲控及內容分享;開放資源包括智能硬件接入、智能硬件通知、自動化場景、AI 技術、新零售渠道。

小米IOT開發者平臺是開放平臺,開放對象包括生態鏈企業與其他想要將設備與小米平臺其他設備互聯的開發者,平臺已向智能硬件企業、智能硬件方案商、語音AI平臺、酒店/公寓/地產企業開放合作。從2017年11月推出,截至2018年3月31日,平臺已經吸納了580多個開發者。

對於硬件開發者,通過使用小米IoT平臺,可以以較低的技術研發投入將硬件實現聯網化、智能化,實現四大價值:一是可支持小愛同學(智能音箱)、米家APP、小米電視等千萬級用戶活躍的控制終端進行控制;二是可支持與小米IoT平臺億級規模的硬件實現互聯互通;三是有機會上架小米眾籌、小米有品等銷售渠道,以及有機會獲得運營推廣資源;四是有機會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一員,獲得資本、供應鏈、設計、技術等多方位的支持(表5)。

"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文: 李凌 來源經理人雜誌

很多成功搭上“小米號高鐵”的初創企業的確獲得了高速發展,其中一些在小米的羽翼下茁壯成長、日漸強盛。

僅僅是在生態鏈戰略啟動兩年之後的2015年,包括華米科技在內的4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達到了獨角獸公司的標準,估值超過10億美元。

01.靠擠壓生態鏈企業獲取的“性價比”能持續嗎?

彼時,在中國的創業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生活消費品想融資、謀發展,請加入小米生態鏈。然而,伴隨這一決定,這些公司往往會犧牲掉自己的獨立性。

2016年3月米家品牌成為生態鏈企業產品統一品牌後,它也是各大生態鏈企業和小米集團之間關聯交易的核心。作為小米集團的嫡系子品牌,相對於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米家產品有著顯著的渠道優勢。

目前,小米集團主要的銷售渠道包括外部的淘寶、京東,以及自有的小米官網、小米之家和小米有品,生態鏈企業的非米家產品只能在小米有品上推出,這無疑讓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難以與米家產品相比。換句話說,生態鏈企業只有米家產品才能享受小米的渠道資源,其他自有品牌產品仍然需要自建渠道。

由此可見,儘管股權結構上看,小米本身對生態鏈企業的影響力並不強,但更大的問題來自於對小米品牌和渠道的過度依賴。若考慮到小米在供應鏈、品牌以及銷售渠道上,對生態鏈企業給予的扶持,便可以知道小米提供的資源,幾乎決定了生態鏈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2014 年成立的石頭科技為例,其主要業務是為小米集團生產米家掃地機器人,品牌、定價和銷售渠道都由小米直接管理,直到2017年,其自有品牌石頭、小瓦產品才首次面世。2016〜2018年三年間,來自小米業務的營收佔石頭科技總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100%、90.36%和50.17%。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顯然,石頭科技對於小米的依賴性正在不斷降低,但並非所有生態鏈企業都能如此。在九號球機器人的招股書中,報告期內與小米關聯的營收額佔比為55.75%、73.76%及57.31%。目前看來,超過50%的營收佔比帶來的依賴性短期內是生態鏈企業難以突破的瓶頸。

一個現實是,生態鏈企業不願過分依附小米,小米同樣不想讓單一的生態鏈企業控制自己的產品供應鏈。因此,在IoT硬件規模逐漸龐大之後,小米越來越傾向於啟動“賽馬”機制,即放開資源,允許更多生產同一品類產品的生態鏈企業加入競爭。

競爭的確能夠激活小米的效率,保證小米產品的高性價比,但同時也導致生態鏈企業與小米的關聯交易中毛利率低企的狀況難以改善,而這無疑觸及了生態鏈企業的生存根基。

對於小米集團來講,要發展AIoT搶佔賽道,迅速鋪量是最重要的方式。硬件板塊的盈利任務,已經寄託於正逐步向高端市場上探的小米品牌,紅米和米家則用極低的價格搶佔市場,如果規模足夠強大,便可以繼續“互聯網企業”的故事,進而通過服務獲得另一部分盈利。

但對於生態鏈企業來說,並沒有規模龐大的平臺去支撐硬件盈利能力不足的空缺,低毛利率的直接影響便是關乎生存的利潤問題。以石頭科技為例,同為掃地機器人品牌,石頭科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和28.79%,而對手科沃斯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36%左右。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並不低,甚至高於科沃斯達到了42.06%,只是為小米生產的“米家機器人”14.99% 的毛利率拉低了公司的毛利平均值。

低毛利率不僅是生態鏈企業當期的業績掣肘,更是其技術升級、產品更新迭代的殺手。

目前大部分小米生態鏈產品,仍然集中在新興產品上,例如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小米生態鏈模式導致的參與企業低毛利率,對於品牌走中高端路線會產生天然阻礙。一方面,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其他品牌一旦擁有足夠的營銷支持便可以輕易切入市場,增加生態鏈企業自有品牌的競爭壓力。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另一方面,低毛利率也不利於生態鏈企業在技術上進行積累。米家將產品的毛利率壓縮到了足夠低的水平,生態鏈自有品牌由於品牌和資本弱勢,一來無法用更高的價格獲得高毛利率,二來也無法用更低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依賴和無奈並存,成為了生態鏈企業左右互搏的尷尬。

02.智能手機業務:爬不上去就可能滑下來

小米集團和雷軍當下面臨的更大隱憂,還在小米的另一引擎——智能手機業務面臨嚴峻挑戰。

在生態鏈產品大賣的“618”當天,雷軍親自主持的內部會議部分內容被爆出。會上,雷軍強調,在5G大規模到來之前,小米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並且同時承認,國產手機行業已經進入週期的終局。

2019年一季報顯示,小米手機營收同比增長16.2%至270億元,其中,銷量同比下滑2%至2790萬部,平均售價(ASP)同比增長18%至968元。

小米9銷量依舊不佳,憑藉紅米Note 7和K20系列,小米整體銷量小幅上升。2019年6月新機銷售排行榜前20位中,千元機新王者OPPO A9傲居榜首。華為&榮耀集體發力,上榜8款機型,其中銷量最高為旗艦機P30,P30 Pro同樣表現不俗,合計新增278萬臺。同樣主打變焦的OPPO Reno銷量亮眼,排名躋身前四。小米上榜3款機型,均為紅米子品牌,小米9未能上榜。

6月份小米手機共新增設備406萬臺,環比上升7%,同比下滑25%。子品牌紅米成為支撐銷量的主力軍,其中6月發售的紅米旗艦新機K20 Pro銷量排名第一,銷量超過70萬臺。紅米Note7系列銷量依舊不俗,6月整體銷量達90萬臺。

如果不考慮已經獨立的子品牌紅米,小米上一款發佈的新機還是2019年2月的小米9,而小米MIX 3的發佈時間則是2018年10月。按照手機市場的迭代速度,五個月前上市的小米9已經接近生命週期的末端,很難再給小米帶來高銷量。根據國金證券研究創新中心的數據,小米9系列(不含SE)6月新增設備40萬臺,環比大幅下滑16%,發售以來累計銷量為257萬臺,而小米8(不含SE)同期的銷量成績為417萬臺。與2018年的旗艦機小米8系列相比,小米9系列銷量成績差強人意。

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提升緩慢,截至2019年一季度該數值仍然在千元以內(圖5)。這無疑表明小米向高端智能機擴展的成效遠未達成目標,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投資人用腳投票也就毫不為奇了。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與此同時,與其他國內競爭對手相比,小米智能手機也面臨更大的壓力。權威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華為、OPPO、vivo、小米四家廠商市場份額達到42%。另一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這四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70%。從主要手機品牌的最新數據來看,小米在新一輪的攻城略地中疲態盡顯,截至2019年6月的存量份額和2019年上半年的增量份額均遠遠落後於國內其他三大品牌(表4)。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更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以來被雷軍視為小米雙引擎的“手機+AIoT”,均面臨低盈利能力的問題。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這兩大業務的毛利率幾乎都在個位數,2019年一季度,小米手機的毛利率甚至跌至3.3%(圖6)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03.最終落點:AIoT戰略面臨兩大挑戰

在手機市場膠著難分的背景下,米家生態支撐起的“AIoT”戰略,無疑成為了小米在5G時代攻城掠地的排頭兵。除了佈局智能硬件市場,構建生態鏈系列,佔據物聯網的競爭高地,小米集團和雷軍更大的野心,是希望成為AIoT時代的基礎構建者,創造自己的生態帝國。

要達成這一目標,小米在技術和智能硬件上的準備都遠未形成足夠競爭壁壘。首先在技術上,小米顯然已經意識到自身的不足,開始加大投入。2019年年初,雷軍宣佈,小米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這也是小米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雷軍表示,從現在開始5年內,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

2019年4月,小米旗下松果電子團隊的重組,是小米集團AIoT戰略落地的標誌性事件。根據其組織部發布組織架構調整郵件披露,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科技。調整後,小米持有南京大魚半導體25%股權,團隊集體持股75%。南京大魚半導體將專注於半導體領域的AI和IoT芯片與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而松果將繼續專注手機SoC芯片和AI芯片研發。資料顯示,松果電子成立於2014年,系小米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芯片的研發。

對於此次的調整,雷軍表示,小米給予大魚團隊控股地位並鼓勵獨立融資,是小米在研發技術投入領域中持續走向深水區的最新探索。除了對大魚科技“扶上馬、送一程”之外,對於芯片研發,小米還將在更多維度上進行更大、更多樣、更長遠的持續投入。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然而,小米目前的技術積累遠不足以構成物聯網IOT的壁壘,隨著5G時代的到來,潛在的新玩家必然不斷加入,分享行業爆發的巨大利益。近日,將有鴻蒙系統加持的華為進軍電視行業或者說智能大屏產品的消息,可能將對AIOT行業競爭者帶來極大的影響和衝擊。實際上,縱覽華為在智能硬件上的佈局,可以發現,在智能電視之外,其他像智能手錶、智能音箱、以及可穿戴、AR/VR等智能硬件,華為大部分都已經進行覆蓋,而沒有覆蓋的,華為也通過自家的華為智選和華為HiLink生態進行了“跑馬圈地”。潛在的競爭者顯然不止華為一家公司。

小米AIOT戰略的另一個重點:小米開發者平臺,目前仍處於建制階段,離成熟尚有距離。

目前小米積累的1.71億臺IOT設備的連接積累了強大的勢能。而小米IOT開發者平臺是面向多智能領域,提供全面支持服務和多維度開發能力的開放平臺。該平臺面向領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家電、健康可穿戴、出行車載等;開放服務及能力包括全面管理及整合的支持及服務以及一系列基礎及高階開發能力,如硬件連接、IOT模塊、雲平臺及儲存、應用程序遠程控制、聲控及內容分享;開放資源包括智能硬件接入、智能硬件通知、自動化場景、AI 技術、新零售渠道。

小米IOT開發者平臺是開放平臺,開放對象包括生態鏈企業與其他想要將設備與小米平臺其他設備互聯的開發者,平臺已向智能硬件企業、智能硬件方案商、語音AI平臺、酒店/公寓/地產企業開放合作。從2017年11月推出,截至2018年3月31日,平臺已經吸納了580多個開發者。

對於硬件開發者,通過使用小米IoT平臺,可以以較低的技術研發投入將硬件實現聯網化、智能化,實現四大價值:一是可支持小愛同學(智能音箱)、米家APP、小米電視等千萬級用戶活躍的控制終端進行控制;二是可支持與小米IoT平臺億級規模的硬件實現互聯互通;三是有機會上架小米眾籌、小米有品等銷售渠道,以及有機會獲得運營推廣資源;四是有機會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一員,獲得資本、供應鏈、設計、技術等多方位的支持(表5)。

小米生態鏈迷途(下)

對於小米集團來說,IoT平臺可通過出售模組或者收取服務費獲得收入,還可以獲得所有連入平臺硬件的數據,數據可以幫助精準營銷或者建立風控模型。

針對自身短板,小米也不斷改進。就智能家居產品品牌不夠豐富的問題,小米在2018年AIOT開發者大會上明確了開放的決心,積極接納其他品牌硬件。但問題是,率先接入小米平臺的主要是單品類品牌或小品牌,而出於IOT控制入口爭奪、小米自身生產硬件、品牌定位不同的原因,美的、海爾等知名品牌,在小米形成壓倒性優勢前不會加入小米平臺。

就內容豐富而言,小米積極開放IOT開發者平臺,發佈MACE開源移動設備深度學習框架,助力開發者開發基於小米平臺的音頻軟件。但目前來看,相比阿里生態的多元化內容缺乏,小米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難度較大。原因在於,一是小米目標客戶群是價格敏感人群,與某些行業巨頭高品質用戶群定位不符;二是小米在聲紋支付領域沒有阿里的積累,阿里一直在推廣臉部識別支付、探索聲紋識別,如果無法找到聲紋支付方面有優勢的合作伙伴,小米在支付相關的電商活動上將被束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