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孝婦河 淄博 人生第一份工作 服裝 魯中晨報 2019-08-16
"
"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8月13日,一名村民向記者展示當天的午飯。

文/圖 記者 伊巍 孫渤海

8月11日下午,孝婦河淄博經開區袁家村段出現河道漫溢險情。截至12日下午4點,已整體撤離大楊、小楊、圈頭等17個村10150人,集中安置2405人,自行撤離7745人。被轉移安置的村民這兩天住在哪裡、生活怎樣?8月13日,魯中晨報記者趕往淄博經開區進行了採訪。

河邊生活60多年

他沒見過這麼大的水

8月13日上午,記者從淄博中心城區驅車趕往淄博經開區袁家村方向,並於10點左右到達固玄店村北的青銀高速附近,發現涵洞完全被水淹沒,還有車輛泡在水中,只能繞路。

西行至姜萌路路口,往北過了高速再向西即可到達孝婦河袁家村段。不過,該路口已被交警、特警等封閉,禁止一切與搶險救災無關的人員、車輛進入。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記者又輾轉嘗試了通往袁家村的其他路線,但接近村子的道路都已封閉。一名值守人員表示,這是為了保證搶險順利進行,也是為了確保其他人的安全。

根據出發前瞭解的信息,村民們被分別安置在位於北郊中學、淄博職業學院等的多個臨時安置點。在前往其中一個安置點途中,記者在聯通路孝婦河橋附近停了下來。橋下,渾濁、湍急的孝婦河水正流向下游,發出轟響;橋上,十幾個人佇立護欄前望著河水,少有人說話。

橋的西南方向是梅家村,66歲的村民梅先生也在橋上。他從小就在河邊生活,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水。“1964年的大水,那時河道窄啊,看著水很嚇人,實際上遠沒有現在厲害。”梅先生說,這些年各級政府、部門治理孝婦河下了這麼多功夫,雖然他們村現在沒有轉移,但村民並不擔心。

連夜轉移

她從睡不著到睡得香

13日中午11點,記者來到淄博職業學院西校區一棟學生宿舍樓,那裡是其中一處安置點。

牆上貼的一張手寫紙顯示,安置點的工作由淄博經開區職業學院安置臨時工作組負責,設有保障組、衛生組和警衛組。淄博經開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個點安置著村民350人左右,來自11個村,和家、前草、大楊等村的村民不少。

在四樓一間宿舍,前草村67歲的李女士坐在床上,正等丈夫回來。宿舍現在只住著他們兩口子,兩個雙層床的下鋪床板上鋪著嶄新的被褥,是安置點統一發的。

11日下午,李女士就發現村裡積水很厲害了,有的人家進了水,隨後村裡開始挨家挨戶上門下通知——準備撤離,不能有一個人留在村裡。

“我們撤的算是晚的,那天晚上8點上的車,人齊了以後11點半到的這裡。先給安排好了住宿,然後吃飯,吃完飯夜裡1點多,我怎麼也睡不著,掛念著家裡。”李女士說。

12日一整天,李女士他們就待在樓裡,可以四處走走活動活動,有人打起了撲克消遣,還有人像在村裡那樣串起了門。她說,在這裡大家也會議論災情,但已經不像開始時那樣焦慮不安。

“十分感謝政府工作做得好,把我們及時轉移出來,安頓好。”12日晚上,李女士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8月13日,一名村民向記者展示當天的午飯。

文/圖 記者 伊巍 孫渤海

8月11日下午,孝婦河淄博經開區袁家村段出現河道漫溢險情。截至12日下午4點,已整體撤離大楊、小楊、圈頭等17個村10150人,集中安置2405人,自行撤離7745人。被轉移安置的村民這兩天住在哪裡、生活怎樣?8月13日,魯中晨報記者趕往淄博經開區進行了採訪。

河邊生活60多年

他沒見過這麼大的水

8月13日上午,記者從淄博中心城區驅車趕往淄博經開區袁家村方向,並於10點左右到達固玄店村北的青銀高速附近,發現涵洞完全被水淹沒,還有車輛泡在水中,只能繞路。

西行至姜萌路路口,往北過了高速再向西即可到達孝婦河袁家村段。不過,該路口已被交警、特警等封閉,禁止一切與搶險救災無關的人員、車輛進入。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記者又輾轉嘗試了通往袁家村的其他路線,但接近村子的道路都已封閉。一名值守人員表示,這是為了保證搶險順利進行,也是為了確保其他人的安全。

根據出發前瞭解的信息,村民們被分別安置在位於北郊中學、淄博職業學院等的多個臨時安置點。在前往其中一個安置點途中,記者在聯通路孝婦河橋附近停了下來。橋下,渾濁、湍急的孝婦河水正流向下游,發出轟響;橋上,十幾個人佇立護欄前望著河水,少有人說話。

橋的西南方向是梅家村,66歲的村民梅先生也在橋上。他從小就在河邊生活,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水。“1964年的大水,那時河道窄啊,看著水很嚇人,實際上遠沒有現在厲害。”梅先生說,這些年各級政府、部門治理孝婦河下了這麼多功夫,雖然他們村現在沒有轉移,但村民並不擔心。

連夜轉移

她從睡不著到睡得香

13日中午11點,記者來到淄博職業學院西校區一棟學生宿舍樓,那裡是其中一處安置點。

牆上貼的一張手寫紙顯示,安置點的工作由淄博經開區職業學院安置臨時工作組負責,設有保障組、衛生組和警衛組。淄博經開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個點安置著村民350人左右,來自11個村,和家、前草、大楊等村的村民不少。

在四樓一間宿舍,前草村67歲的李女士坐在床上,正等丈夫回來。宿舍現在只住著他們兩口子,兩個雙層床的下鋪床板上鋪著嶄新的被褥,是安置點統一發的。

11日下午,李女士就發現村裡積水很厲害了,有的人家進了水,隨後村裡開始挨家挨戶上門下通知——準備撤離,不能有一個人留在村裡。

“我們撤的算是晚的,那天晚上8點上的車,人齊了以後11點半到的這裡。先給安排好了住宿,然後吃飯,吃完飯夜裡1點多,我怎麼也睡不著,掛念著家裡。”李女士說。

12日一整天,李女士他們就待在樓裡,可以四處走走活動活動,有人打起了撲克消遣,還有人像在村裡那樣串起了門。她說,在這裡大家也會議論災情,但已經不像開始時那樣焦慮不安。

“十分感謝政府工作做得好,把我們及時轉移出來,安頓好。”12日晚上,李女士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午飯被集中運來。

"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8月13日,一名村民向記者展示當天的午飯。

文/圖 記者 伊巍 孫渤海

8月11日下午,孝婦河淄博經開區袁家村段出現河道漫溢險情。截至12日下午4點,已整體撤離大楊、小楊、圈頭等17個村10150人,集中安置2405人,自行撤離7745人。被轉移安置的村民這兩天住在哪裡、生活怎樣?8月13日,魯中晨報記者趕往淄博經開區進行了採訪。

河邊生活60多年

他沒見過這麼大的水

8月13日上午,記者從淄博中心城區驅車趕往淄博經開區袁家村方向,並於10點左右到達固玄店村北的青銀高速附近,發現涵洞完全被水淹沒,還有車輛泡在水中,只能繞路。

西行至姜萌路路口,往北過了高速再向西即可到達孝婦河袁家村段。不過,該路口已被交警、特警等封閉,禁止一切與搶險救災無關的人員、車輛進入。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記者又輾轉嘗試了通往袁家村的其他路線,但接近村子的道路都已封閉。一名值守人員表示,這是為了保證搶險順利進行,也是為了確保其他人的安全。

根據出發前瞭解的信息,村民們被分別安置在位於北郊中學、淄博職業學院等的多個臨時安置點。在前往其中一個安置點途中,記者在聯通路孝婦河橋附近停了下來。橋下,渾濁、湍急的孝婦河水正流向下游,發出轟響;橋上,十幾個人佇立護欄前望著河水,少有人說話。

橋的西南方向是梅家村,66歲的村民梅先生也在橋上。他從小就在河邊生活,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水。“1964年的大水,那時河道窄啊,看著水很嚇人,實際上遠沒有現在厲害。”梅先生說,這些年各級政府、部門治理孝婦河下了這麼多功夫,雖然他們村現在沒有轉移,但村民並不擔心。

連夜轉移

她從睡不著到睡得香

13日中午11點,記者來到淄博職業學院西校區一棟學生宿舍樓,那裡是其中一處安置點。

牆上貼的一張手寫紙顯示,安置點的工作由淄博經開區職業學院安置臨時工作組負責,設有保障組、衛生組和警衛組。淄博經開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個點安置著村民350人左右,來自11個村,和家、前草、大楊等村的村民不少。

在四樓一間宿舍,前草村67歲的李女士坐在床上,正等丈夫回來。宿舍現在只住著他們兩口子,兩個雙層床的下鋪床板上鋪著嶄新的被褥,是安置點統一發的。

11日下午,李女士就發現村裡積水很厲害了,有的人家進了水,隨後村裡開始挨家挨戶上門下通知——準備撤離,不能有一個人留在村裡。

“我們撤的算是晚的,那天晚上8點上的車,人齊了以後11點半到的這裡。先給安排好了住宿,然後吃飯,吃完飯夜裡1點多,我怎麼也睡不著,掛念著家裡。”李女士說。

12日一整天,李女士他們就待在樓裡,可以四處走走活動活動,有人打起了撲克消遣,還有人像在村裡那樣串起了門。她說,在這裡大家也會議論災情,但已經不像開始時那樣焦慮不安。

“十分感謝政府工作做得好,把我們及時轉移出來,安頓好。”12日晚上,李女士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午飯被集中運來。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扛水上樓。

"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8月13日,一名村民向記者展示當天的午飯。

文/圖 記者 伊巍 孫渤海

8月11日下午,孝婦河淄博經開區袁家村段出現河道漫溢險情。截至12日下午4點,已整體撤離大楊、小楊、圈頭等17個村10150人,集中安置2405人,自行撤離7745人。被轉移安置的村民這兩天住在哪裡、生活怎樣?8月13日,魯中晨報記者趕往淄博經開區進行了採訪。

河邊生活60多年

他沒見過這麼大的水

8月13日上午,記者從淄博中心城區驅車趕往淄博經開區袁家村方向,並於10點左右到達固玄店村北的青銀高速附近,發現涵洞完全被水淹沒,還有車輛泡在水中,只能繞路。

西行至姜萌路路口,往北過了高速再向西即可到達孝婦河袁家村段。不過,該路口已被交警、特警等封閉,禁止一切與搶險救災無關的人員、車輛進入。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記者又輾轉嘗試了通往袁家村的其他路線,但接近村子的道路都已封閉。一名值守人員表示,這是為了保證搶險順利進行,也是為了確保其他人的安全。

根據出發前瞭解的信息,村民們被分別安置在位於北郊中學、淄博職業學院等的多個臨時安置點。在前往其中一個安置點途中,記者在聯通路孝婦河橋附近停了下來。橋下,渾濁、湍急的孝婦河水正流向下游,發出轟響;橋上,十幾個人佇立護欄前望著河水,少有人說話。

橋的西南方向是梅家村,66歲的村民梅先生也在橋上。他從小就在河邊生活,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水。“1964年的大水,那時河道窄啊,看著水很嚇人,實際上遠沒有現在厲害。”梅先生說,這些年各級政府、部門治理孝婦河下了這麼多功夫,雖然他們村現在沒有轉移,但村民並不擔心。

連夜轉移

她從睡不著到睡得香

13日中午11點,記者來到淄博職業學院西校區一棟學生宿舍樓,那裡是其中一處安置點。

牆上貼的一張手寫紙顯示,安置點的工作由淄博經開區職業學院安置臨時工作組負責,設有保障組、衛生組和警衛組。淄博經開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個點安置著村民350人左右,來自11個村,和家、前草、大楊等村的村民不少。

在四樓一間宿舍,前草村67歲的李女士坐在床上,正等丈夫回來。宿舍現在只住著他們兩口子,兩個雙層床的下鋪床板上鋪著嶄新的被褥,是安置點統一發的。

11日下午,李女士就發現村裡積水很厲害了,有的人家進了水,隨後村裡開始挨家挨戶上門下通知——準備撤離,不能有一個人留在村裡。

“我們撤的算是晚的,那天晚上8點上的車,人齊了以後11點半到的這裡。先給安排好了住宿,然後吃飯,吃完飯夜裡1點多,我怎麼也睡不著,掛念著家裡。”李女士說。

12日一整天,李女士他們就待在樓裡,可以四處走走活動活動,有人打起了撲克消遣,還有人像在村裡那樣串起了門。她說,在這裡大家也會議論災情,但已經不像開始時那樣焦慮不安。

“十分感謝政府工作做得好,把我們及時轉移出來,安頓好。”12日晚上,李女士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午飯被集中運來。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扛水上樓。

晨報記者探訪臨時安置點 晚上睡覺挺踏實 這裡溫暖如家

​△村民們正在吃午飯。

午飯送上門

安置點也有家的溫暖

11點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了宿舍樓外,安置點工作人員以最快速度卸車,各村幹部早已排隊等候。

“我們領了飯菜後,把飯菜送到大家的房間。”一名村幹部告訴記者,村民們都很有秩序,到了飯點會在房間等候,不會跑到樓下著急拿飯。

安置點的工作人員明白村民們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儘量讓他們吃得豐盛些,睡得舒服些。有幾名在南方待過多年的村民吃不慣北方的麵食,他們特意每餐給他們把餅換成米飯。

“我們家這次受災了,政府安置我們,沒凍著,也沒餓著,你看還有雞腿、炸肉……”一間宿舍裡,一位大娘見到記者去採訪,拉著記者的手激動地說。

11日白天她的村裡開始有積水,晚上水就進了家。她的家人趕緊用盆往外舀水,但遠遠趕不上進水快,水越來越多,她和老伴最後只得站到一把高椅子上避水。

就在她急得快要哭了時,村幹部去了她家!“他蹚著水就進來了……”老人說,村幹部衣服都溼透了,通知他們趕緊撤離,什麼也不用帶,都已經安排好了。

“來到這裡後,被褥都是新的,飯菜也是熱的,感覺就跟到了另一個家一樣。”大娘說。

在安置點,村民們有什麼需求,工作人員會盡量滿足。另外,還有醫護人員跟他們同吃同住,村民要是有個頭疼腦熱或其他不適,24小時都能得到及時、妥善診治。

記者臨走前,一名村民說,通過這次經歷,他更明白了什麼是災害無情人有情,對於未來的日子很有信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