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小郎中官微溫馨提示:對小兒疾病進行治療的時候應該注意到一點,小朋友的臟腑輕靈,身體自我恢復能力很強,因此,僅僅使用小兒推拿,就可以幫助身體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消除病症。這和使用藥劑是同一個道理古代的中醫給小朋友開藥都是三五味藥,沒有開一大包的,除非是重病。

小兒推拿用得好的話特別好用,推拿的手法一定要注意,要輕柔、和緩,不能用勁。無論是風熱感冒、風寒感冒,還是小兒腹瀉、夜啼等問題,都可以通過小兒推拿進行治療。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以下這些寶寶不適宜進行小兒推拿

➀皮膚髮生燒傷、燙傷、擦傷、裂傷及生有疥瘡者,局部不宜推拿。

➁有創傷性出血或皮膚破損者不宜進行推拿。

➂各種惡性腫瘤、外傷、骨折、骨頭脫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➃某種急性傳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結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➄嚴重心臟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➅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窩織炎、骨結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➆極度虛弱的危重病患兒和患有嚴重心臟、肝、腎疾病的孩子,不宜進行推拿。

常用推拿手法圖解:

二十一、三關(上三關)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令小兒掌側位,掌心向內。術者左手托住小兒尺側腕關節,食、中二指併攏直託小兒前臂,以右手拇指或併攏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橈側,由腕橫紋起推至肘橫紋,稱推三關。100~300次。

作用:補虛扶弱,助氣和血,培補元氣,溫陽散寒,燻蒸取汗。

主治:一切虛寒證,營養不良性貧血,黃疸,癱瘓,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軟(嬰兒癱),瘡癤(無膿期,有助化膿),手足涼等。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二十二、六腑(退下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側緣,自肘橫紋至腕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令小兒掌側位,掌心向內。術者左手握住小兒橈側腕關節,以右手拇指或併攏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側,由肘橫紋起推至腕橫紋,稱退六腑。100~300次。

作用:涼血,退熱,解毒。

主治:一切實熱證,高熱不退,驚厥,煩躁,口瘡,重舌,木舌,牙齦紅腫,咽喉腫痛,腮腺炎,赤痢,便祕,無名腫毒,瘡癤(紅腫期),疹痘不消等。

二十三、乙窩蜂(一窩蜂)

位置:在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操作:使小兒掌心向下,術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稱揉乙窩風。100~500次。

作用:發散風寒,宣通表裡,溫中行氣,利關節,止痺痛。

主治:傷風感冒,腹痛,痺痛,急慢驚風。

說明:拇指揉多用於發散風寒。中指揉多用於溫中行氣,利關節,止痺痛。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二十四、外勞宮

位置: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

操作:術者左手託小兒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稱揉外勞宮。100~300次。

作用:溫中散寒,溫固下元,昇陽舉陷。

主治:腸鳴腹痛,腹瀉,寒痢,大便色青或綠,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氣,脫肛,遺尿,蛔蟲腹痛。

說明:本穴為補元陽之主穴,穴位溫熱,能內達外散。揉之能發汗,凡臟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溫通作用,但溫通之中又有收斂作用,而不致溫散太過。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二十五、二馬(二人上馬,上馬)

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頭後陷中。

操作:使小兒掌心向下,術者左手食指墊於患兒小橫紋穴處,其餘手指握住患兒食、中、無名指,使患兒無名指與小指之間的縫隙加大,利於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動,稱揉二馬。100~500次。

作用:補腎潛陽,引火歸原,行氣散結,利尿通淋。

主治:小便閉塞,淋證,痰溼,咳喘,牙痛,睡時磨牙,久病體虛,夜啼,消乾性囉音。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二十六、威靈

位置:手背外勞宮旁,第二、三掌骨之間。

操作:使小兒掌心向下,術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掐揉或掐之,稱掐揉威靈或掐威靈。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作用:開竅醒神,清腦,止抽搐。

主治:急驚暴死,昏迷不醒,頭痛,高熱神昏,為急救要穴。

配穴:掐威靈配掐人中、掐十宣、掐僕參、掐精寧——用於急救。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二十七、精寧

位置:手背外勞宮旁,第四、五掌骨之間。

操作:使小兒掌心向下,術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掐揉或掐之,稱掐揉精寧或掐精寧。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作用:行氣,破積,化痰。

主治:眼內胬肉,疳積,乾嘔,氣吼,痰喘,用於急救。

說明:體虛患兒慎用本穴,以防克消太甚,元氣受損,如必須用時,應多與補腎經、補脾經、推三關、捏脊等補益穴同用。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二十八、合谷

位置: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中點。

操作:使小兒掌心向下,術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或掐之,稱揉合谷或掐合谷。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作用:通瘀散結,降胃氣,止嘔吐,清咽喉。

主治:咽喉腫痛,牙痛,面癱,嘔吐,噁心等。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二十九、外八卦

位置:在手背與內八卦相對處。取法:以外勞宮為圓心,以外勞宮到中指指根2/3處為半徑畫圓,外八卦就在該圓上。

操作:術者左手託小兒四指,使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外側緣在穴上推運,順時針方向推運稱順運外八卦;逆時針方向推運稱逆運外八卦。操作時應蓋住或輕運離宮。100~300次。

作用:行氣和血,通滯散結。

主治:胸悶,腹脹,便結,腸麻痺等。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三十、二扇門

位置:手背中指掌指關節兩側陷中。一扇門在食指、中指之間夾縫中;二扇門在中指、無名指之間夾縫中。

操作:術者以食、中指指端斜行插入二扇門穴後,上下揉動,稱揉二扇門;或用雙手拇指甲掐之,稱掐二扇門。揉100~500次,掐3~5次。

作用:發汗透表,退熱平喘。

主治:傷風感冒,發熱無汗,痰喘氣粗,呼吸不暢,驚風抽搐,痘疹欲出不透等。

說明:二扇門穴常用於實熱證及體壯的小兒,對於虛證及體弱者最好用乙窩風較安全。體虛患兒須用二扇門時,必須先固表(補脾經、補腎經、揉腎頂),然後再用汗法。

五指小郎中小兒推拿手法10種手法詳細解答(建議收藏)

小兒推拿常見誤區

誤區一:沒有明確小兒的病因就盲目推拿治療

小兒推拿的關鍵在於辨證治療,這就需要明確小兒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為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給患兒進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嚴重。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施行推拿之前,最好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常規檢查,如血常規、便常規等等,這樣能更好地辨證治療。

每次給孩子做推拿最好只針對一種疾病,推拿的穴位太雜,會影響最終的治療效果。

誤區二:推拿的力度、時間、次數不當

小兒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鐘100-200次為宜。推拿一次的時間約為15~20分鐘。

通常每日推拿一次,高熱、急性腹瀉等急症、重症可每日推拿兩次,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可隔日推拿一次。7-10天為一療程,一療程結束後,可休息數日,再做第二療程。

最後,推拿的時間、力度、速度還應該應根據孩子年齡大小、病情輕重、體質強弱而酌情增減。

誤區三:推拿的環境不適合

給小兒推拿時,應選擇避風、避強光、噪聲小的地方,室內應保持清靜、整潔,空氣清新、溫度適宜。

其次,推拿後注意避風,忌食生冷。小兒過飢或過飽,均不利於按摩療效的發揮。在小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小兒的情緒,再進行推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