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小吃 伊尹 商湯 北宋 愛自駕 2017-04-11

自駕發現·開封系列

遊記篇

文化篇

以及今天的·美食篇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撰文:Madflap

攝影:木青

中國人最熟悉的食材和味道,在老城開封,碰撞出微妙的不同。這裡有中國飲食史的諸多“第一”與“唯一”,酸甜苦辣鹹,一週的時間也不足以吃遍開封,名不見經傳的小吃和菜餚裡,蘊含的是開封人從古到今五味調和的大智慧。

1.一碗羹引發的中國歷史

開封是中國飲食理論的重要發源地,這一共識,並不是後人強加於它的,而是與一位中國歷史上的大人物有很深的關係。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伊尹的故事,是中國古代史特別精彩的一筆。伊尹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傑出庖人,他不僅把烹飪的原理上升到了哲學高度,神乎其神,更是以美食為例,將治理國家的道理融入其中,譜寫了屬於自己的政治理論。

他曾為商湯做鵠羹,滋味鮮美的湯羹讓商湯十分愉悅,問他如何烹製出這等美食,伊尹便藉機會將“五味調和”的理論說給他聽,指出治理國家和做菜一樣,要講究均衡,恰到好處,這就是後來常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商湯深感伊尹是個人才,封他為國相。從廚房奔忙到萬人之上,伊尹只用了熬一碗湯的時間,他就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軌跡。伊尹歷事商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餘年,他注重發展經濟民生,使得商朝前期的國力、社會生產力有顯著進步;他深諳政治遊戲規則,先是建議商湯停止上貢、試探夏桀,激起暴君的大怒,又施以安撫,測算出對手的斤兩,最終助商湯一舉討滅夏朝。

伊尹故里就在今天的河南杞縣,隸屬於開封,伊尹祠被一眾村莊包圍,人氣與煙火氣都旺盛,也算是對這位政治家兼烹飪家最好的紀念了。

除了市區外的伊尹祠,在開封市大梁門上的開封飲食文化博物館,我們也可以接觸到和伊尹、和開封浩瀚的美食歷史文化相關的點滴。博物館由開封文化學者孫潤田創辦,他至今仍然活躍在推廣、研究開封飲食乃至中華飲食的第一線。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即使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開封人也沒忘了美食不可辜負。在孫潤田先生的博物館裡,從計劃經濟時期的糧票,到歷史意義珍貴的菜譜,甚至是廚藝比武的獎狀和新聞報道,都被小心地保留、還原下來。這些大大小小的時間膠囊,無不是那段歲月和開封人性格的證明。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2.湯包始祖 盡在開封?

北宋時,開封作為王朝首都,商業經濟極為發達,城市裡酒店、餐館林立。灌湯包最早出現在當時有名的飯館、東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樓”,名叫“山洞梅花包子”,號稱在京第一,之後傳到坊間,迅速成為受歡迎的主食和小吃。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而今,要吃到正宗的開封湯包,就要到開封老店“第一樓”去。第一樓如今是開封美食界航母級別的名店,有氣派的酒樓和讓人眼花繚亂的菜品,不過它的前身,其實就是一間包子鋪。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第一樓包子鋪始建於1922年,從那時起營業幾乎未曾中斷過,其手藝傳承自宋朝的技法,說是天下湯包之始祖,也沒有誇張的成分。我國幾代國家領導人都曾品嚐過第一樓的湯包,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開封湯包的烹製技藝精巧細緻但並無奇異,很是接地氣。其中所謂灌湯包的鮮美湯汁實際並不是灌進去的,而是靠大廚在準備餡料的過程中精細搭配調製而成。

湯包的麵皮製作也同樣要求嚴格,從和麵、醒面到麵糰使用的時機都有門道兒。第一樓的師傅們包包子的手法更是精湛巧妙、賞心悅目,背手包包子的絕技更令人歎服。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開封湯包的製作全程中,還處處體現著對客人的用心。包子特別的餡料和包制方法,可以使其不漏湯、不掉皮,不影響吃的體驗;帶籠屜上桌,是為了更好地保持口感和熱度,方便客人隨時食用。可以說,開封湯包傳承至今,早已不限於滿足人們的口舌之慾,更成為了一種美好的藝術,關乎人們對美滿、精緻、富足生活的追求。

3.神奇的鯉魚“蓋被子”

開封是水城,但料理中特別凸顯水產特色的其實並不多,一席開封的宴席裡,能吃到的魚蝦不多,比較有名的像黃燜魚,更偏向是一道小吃,而非主菜。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但開封就有這樣一道菜街知巷聞,如同西湖醋魚之於杭州。糖醋軟溜鯉魚則是開封水產佳餚中的美食名片,再配上極具北方特色的“焙面”,成為開封美食中的一大明星菜,只要在開封,無論走到哪裡,方圓一里之內絕對有能吃到焙面的地方。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和跨越千年、包子界的老祖宗不同,鯉魚焙面的吃法應該是在清代末年才出現的,儘管如此,它還是在開封人心裡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000年,鯉魚焙面被國家國內貿易局認定為中國名菜。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鯉魚焙面的主要原材料,是開封本地土生土長的黃河大鯉魚,它同凇江鱸魚、興凱湖魚、松花江鮭魚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名魚。佐以糖醋汁烹製,再另抻面製作細如髮絲的龍鬚麵,油炸定型,便製成了“鯉魚焙面”這道菜。這道菜的全名是糖醋軟熘鯉魚焙面,其中,軟熘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傳統的吃法是“先食龍肉後食龍鬚”,即先吃完魚肉,再重新烘熱湯汁,用麵條蘸著吃。

時至今日,鯉魚焙面也有了新的吃法,那就是將油炸定型的龍鬚麵像被子一樣蓋在黃河大鯉魚的身上。據說這種吃法源於慈禧太后。口味正宗的本地老人告訴我們,要像開封人一樣吃這道菜,還是可以試試不同的吃法,夾起一把焙面,浸在酸甜可口的鯉魚湯汁裡,蘸夠料美美地來上一大口,又有不一樣的滋味在其中。

4.夜色之下 盛宴開始

開封人對夜市有著很深的感情,很難想象崇尚慢生活的開封人竟然對“吃”這件事傾注了那麼大的感情,在整座城市普遍不追求快節奏和喧鬧的夜生活的基調下,唯獨對夜市網開一面。開封夜市不僅規模大、數量多,而且持續時間也很長,即使是寒冬臘月,都能經營到凌晨兩點以後,夏季就更不必說了。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夜市軼聞

開封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據說在評選時,專家組曾經對開封市提出建議,認為夜市嘈雜喧囂,要參選文化城市,應當取締夜市這樣的場所。消息一出,老百姓們坐不住了,市政府也積極溝通,通過很多調研,證明開封的夜市文化古已有之,正是開封作為多朝古都厚重的歷史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自古至今的文化傳承。於是開封最終得以在當選同時,也保留下了夜市。

不知是不是因此,開封很重視對夜市的管理,市內的大夜市都是1995年經過政府批准審核的,衛生條件良好、經營井然有序,不僅旅遊的人去,更多的是本地人也會去,絕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開封百姓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作為北宋的都城,開封體現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經濟文化高度發達集大成的特色,市民生活特別豐富。《東京夢華錄》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說的就是宋都東京的夜市繁華。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哪怕是大風雪天,開封人一樣會到夜市去,在宋朝完全可以理解的繁華。當時的政府打破了唐朝嚴格的宵禁規定,也不再將坊、市嚴格區分,所以開封市內既有如第一樓前身那樣的大型酒樓,也有小型的、供市民階層吃喝玩樂的場所。

店鋪林立,商業飲食市場眾多,有名的如州橋夜市、朱雀門夜市、馬行街夜市等,甚至連北宋皇宮的東華門外都開起了夜市。蘇軾曾經寫過“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說的就是開封夜市的盛景。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而今,開封的夜市雖然沒有東京時代那麼龐雜,但依然各有各的特色,每一家都讓人難忘,更值得花點時間去大快朵頤一番。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鼓樓夜市是開封夜市裡名氣最為響亮的,也是看著最熱鬧的,因地處開封市中心地帶的鼓樓下,在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環繞中闢出一塊空間,特別惹人注意。

地處鬧市,這裡提供的美食以小吃、燒烤最多,像是炒涼粉、羊雙腸、涮肚、鍋貼豆腐、紅薯泥、黃燜魚、豌豆糕、叫花雞等,幾乎都是可以拿起來就吃,邊吃邊走的小精品。各個攤主也是極盡能事地叫賣,在一片鍋碗瓢盆碰撞聲、食材過油的滋啦聲交織中,你會看到開封人最真實的生活面貌。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另一個有趣的去處是小宋城,在美食方面,這裡屬於大而全的代表。小宋城是一間新時期鉅額投資打造出來的仿宋文化旅遊城,每晚都有劇場大型表演,展示開封文化中的點滴,也有很多開封手工藝品的攤位。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小宋城的餐飲區佔地兩萬平米,大大小小的餐飲店被統一的仿宋建築串聯起來,內部還有曲水流觴和古風涼亭,賣飲料的店門口掛著古代酒肆的幡,可謂相當有味道。更別出心裁的是這裡的牆壁天花板做成了仿外部天空的效果,所以即使到了深夜也是恍若白晝。

這裡的開封本地名吃就更多了,除了湯包,也有面,有炸八塊,也有鯉魚焙面。雖然是室內,小宋城的歇業時間也很晚,有時食客到凌晨才散去。

食的哲學——意想不到的開封滋味

此外,武夷夜市和西司夜市則是典型的長街夜市,一條深深的巷子從頭走到尾,有大量的燒烤、海鮮、熟食店鋪,讓人眼花繚亂。這裡的感覺更接近大排檔,最適合三五好友一聚,喝點小酒,吹吹風,臨街而坐的話,更不像在店鋪裡有所拘束。

雖說“食”過境遷,但開封的美食文化,為我們留住和再現了被時間帶走的精彩。在這場美味又親切的盛宴裡,不需要談情懷,不需要講道理,酸甜苦辣鹹,生活最樸實的簡單快樂,古今皆如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