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提到的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將於5月上映!

電影《音樂家》:跨時空、跨國家的英雄史詩

中國藝術報記者 張璐 李博

習近平提到的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將於5月上映!

電影《音樂家》海報


在日前結束的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一部名叫《音樂家》的電影被選為開幕影片,併入圍“天壇獎”主競賽單元,受到了業界與觀眾的關注和好評。作為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首次合拍的影片,《音樂家》由西爾扎提·牙合甫導演,胡軍、袁泉、別裡克·艾特佔諾夫主演,講述了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衛國戰爭期間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極端寒冷和飢餓的殘酷環境下得到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救助的故事。

中哈共譜家國情懷

《音樂家》的創作緣起,要回溯至6年前。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中,曾深情提到一段故事:

古絲綢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圖有一條冼星海大道,人們傳誦著這樣一個故事: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舉目無親、貧病交加之際,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接納了他,為他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

在阿拉木圖,冼星海創作了《民族解放》《神聖之戰》《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並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蹟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受到當地人民廣泛歡迎。

這個故事,擊中了無數人的心絃,也讓正在謀劃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合拍電影的閃亮影業董事長沈健眼前一亮。沈健隨即開始蒐集有關這個故事的詳細資料,並前往阿拉木圖瞭解更多細節。據《音樂家》項目發起人和總製片人沈健袒露,這個故事讓他“越瞭解,越感動”,也“越感到遺憾”。

習近平提到的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將於5月上映!

電影《音樂家》劇照


沈健的遺憾在於,在中國,冼星海可謂家喻戶曉,但他在哈薩克斯坦的這段短暫而傳奇的經歷,卻鮮為人知。於是,沈健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段故事拍成電影傳播出去。他表示,“《音樂家》既是中國人民的一部感恩之作,也是向世界彰顯中哈友誼的重要作品。”

2017年6月8日,中國、哈薩克斯坦兩國簽署《中哈兩國政府合拍協議》,《音樂家》是其中的啟動項目。隨後,電影正式在阿斯塔納開機。

跨時空、跨國家的英雄史詩

“有幸觀看了電影《音樂家》,觀影過程中多次被片中的冼星海這一人物形象戳中淚點。既感染於劇情的跌宕起伏,又佩服於導演對劇情節奏的有力把控。電影以兩位老人相遇為開篇,一場跨越時空、跨越國家的英雄傳記故事拉開帷幕,在《黃河大合唱》的振奮曲調中抒寫了一個偉大人物的壯麗篇章,看到最後我熱淚盈眶。”這是一位觀眾在看完《音樂家》之後對記者表達的動情感慨。

電影《音樂家》圍繞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一生展開,故事講述了他因戰爭所迫,輾轉至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在舉目無親、貧病交加的艱難境遇中,冼星海結識哈薩克斯坦著名作曲家拜卡達莫夫一家,締結下深厚的國際友誼。冼星海也在對祖國的思念中,修改《黃河大合唱》並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為哈薩克斯坦人民反法西斯鬥爭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持。

影片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是“西部暖流派”的代表導演,談及執導《音樂家》的經歷,他表示“非常難忘”。他說,冼星海的精神不僅影響著中國人民,也感動著哈薩克斯坦人民。“80年前,《黃河大合唱》在中國的大地上響起,之後又在哈薩克斯坦迴響。冼星海用音樂讓中哈兩國人民達成心靈上的溝通,人類共同的命運在激昂的樂聲中唱響。”西爾扎提·牙合甫希望通過塑造冼星海這一偉大形象,傳遞人類共通的價值觀與情懷。

演員胡軍在電影中入木三分地演繹出冼星海的剛毅與堅忍。他表示:“能出演這部電影是件很光榮的事。冼星海是我父親的偶像,《黃河組曲》《到敵人後方去》等經典合唱曲目,父親那一代人都唱過。當他得知我要出演冼星海的消息時,情緒非常激動。”胡軍表示,《音樂家》能夠讓觀眾更加了解冼星海是如何度過後半生的。為了更加貼近人物原型,出身於音樂世家的胡軍更是重新學起了小提琴。

習近平提到的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將於5月上映!

電影《音樂家》劇照


演員袁泉在電影中飾演冼星海的夫人錢韻玲,雖然戲份不多,但袁泉深刻地理解了角色身上所承載的思念、希望、家國情懷等情感。她形容道:“電影中的很多片段都像散文一樣,富有詩意,又傳遞著信念與力量。”

為中哈文化交流開闢道路

在最新上線的《音樂家》時代強音版預告片中,記者看到了樂隊演奏、冼星海創作音樂等多個閃回鏡頭,加上氣勢恢弘的背景音樂,勾勒出《音樂家》這一戰爭音樂史詩電影的風格與氣質。而預告片中的“下面一首樂曲,我要獻給我的祖國,我堅信,她在遙遠的地方,一定能聽到‘那裡就是中國’”等臺詞一一浮現,更是緊扣萬千觀眾的民族心絃。

據瞭解,《音樂家》的取景地為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3個國家。影片藝術指導薩比特·科曼貝科夫介紹,劇組裡有許多同時在中哈兩國學習的學生為拍攝做出了貢獻,“這部電影不是簡單的故事片,它承載了中哈兩國人民的厚重情誼與共同歷史。”薩比特·科曼貝科夫說。

中哈兩國的深厚情誼不僅留存在歷史中、影片中,還延伸到劇組的日常工作裡。據胡軍透露,自己在拍攝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語言,大量的內心獨白和對話都需要使用俄語。而飾演作曲家拜卡達莫夫的演員別裡克·艾特佔諾夫在與胡軍對戲時,耐心幫助其解決語言難題,令胡軍深受感動。

習近平提到的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將於5月上映!

電影《音樂家》劇照


中方製片人王曉燕在電影拍攝過程中,一直奮戰在一線。她表示:“我們與哈薩克斯坦的同事日日夜夜生活在一起,即使有語言、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的不同,也都能團結一致,為了提升電影的藝術品質去努力創作。”哈方製片人謝里克·朱班迪科夫則表示:“《音樂家》為中哈兩國日後的電影合作打下了基礎,為兩國文化交流開闢了更廣闊的道路。”

據瞭解,《音樂家》將於5月17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正式與觀眾見面。

習近平提到的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將於5月上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