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一般吃完飯會去KTV唱歌,那時候KTV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地方,各種彩燈在黑暗的包間裡往往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我很社會”的假象,因為這裡是學生唯一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娛樂的地方,那時候嘉士伯算是很時尚的啤酒了,類似現在去酒吧點科羅娜,雖然都是工業啤酒,但看起來要比拿著綠棒子的國產啤酒能洋氣一些。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一般吃完飯會去KTV唱歌,那時候KTV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地方,各種彩燈在黑暗的包間裡往往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我很社會”的假象,因為這裡是學生唯一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娛樂的地方,那時候嘉士伯算是很時尚的啤酒了,類似現在去酒吧點科羅娜,雖然都是工業啤酒,但看起來要比拿著綠棒子的國產啤酒能洋氣一些。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對於“火吧”這個概念,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感覺比較新奇,當時也有很多同學去過,會拍照發到自己的空間裡。

突然在同學之間流行起來

差不多上大學的時候,電視上開始不間斷的介紹這種新的模式了,記得當時應該是在吳家墳附近有一家,那也是我知道的第一家,當時第一次聽到這種模式還覺得蠻新奇的,於是同學就約好了打算去一次,主要是想著吃飯唱歌結合在一起了起碼能省點錢吧。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一般吃完飯會去KTV唱歌,那時候KTV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地方,各種彩燈在黑暗的包間裡往往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我很社會”的假象,因為這裡是學生唯一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娛樂的地方,那時候嘉士伯算是很時尚的啤酒了,類似現在去酒吧點科羅娜,雖然都是工業啤酒,但看起來要比拿著綠棒子的國產啤酒能洋氣一些。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對於“火吧”這個概念,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感覺比較新奇,當時也有很多同學去過,會拍照發到自己的空間裡。

突然在同學之間流行起來

差不多上大學的時候,電視上開始不間斷的介紹這種新的模式了,記得當時應該是在吳家墳附近有一家,那也是我知道的第一家,當時第一次聽到這種模式還覺得蠻新奇的,於是同學就約好了打算去一次,主要是想著吃飯唱歌結合在一起了起碼能省點錢吧。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吳家墳離外院老校區不遠

但是十分不湊巧原本定的聚會的那天學校突然要排練節目,我作為表演者因此無法前去,只能遺憾的錯失了這次機會,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什麼的,因此也不能第一時間知道里面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聽回來的同學說一般般,我提議下次再去時沒人響應了。

但即使是他們評價一般般,對於我來說那地方還是像個潘多拉盒子一樣,一直想進去看看。

之後又在很多同學的“人人網”和“qq空間”裡看到了去火吧聚會的照片,也一直想著去一次,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在去過那個地方。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一般吃完飯會去KTV唱歌,那時候KTV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地方,各種彩燈在黑暗的包間裡往往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我很社會”的假象,因為這裡是學生唯一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娛樂的地方,那時候嘉士伯算是很時尚的啤酒了,類似現在去酒吧點科羅娜,雖然都是工業啤酒,但看起來要比拿著綠棒子的國產啤酒能洋氣一些。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對於“火吧”這個概念,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感覺比較新奇,當時也有很多同學去過,會拍照發到自己的空間裡。

突然在同學之間流行起來

差不多上大學的時候,電視上開始不間斷的介紹這種新的模式了,記得當時應該是在吳家墳附近有一家,那也是我知道的第一家,當時第一次聽到這種模式還覺得蠻新奇的,於是同學就約好了打算去一次,主要是想著吃飯唱歌結合在一起了起碼能省點錢吧。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吳家墳離外院老校區不遠

但是十分不湊巧原本定的聚會的那天學校突然要排練節目,我作為表演者因此無法前去,只能遺憾的錯失了這次機會,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什麼的,因此也不能第一時間知道里面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聽回來的同學說一般般,我提議下次再去時沒人響應了。

但即使是他們評價一般般,對於我來說那地方還是像個潘多拉盒子一樣,一直想進去看看。

之後又在很多同學的“人人網”和“qq空間”裡看到了去火吧聚會的照片,也一直想著去一次,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在去過那個地方。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曾經最火的社交網站

後來很多年過去了,吳家墳那一家應該已經關門了,並且西安有了更多的好吃好玩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漸漸的被我遺忘了,只是偶爾在一些美食推薦上會看到類似這樣的餐廳的存在,不過我對這個地方的興趣卻漸漸的縮小,直到前幾天單位聚餐選擇了這個地方。

多年之後再來,體驗不到當初的感覺了

這次來吃飯其實聽突然的,因為之前並不知道要來這裡。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一般吃完飯會去KTV唱歌,那時候KTV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地方,各種彩燈在黑暗的包間裡往往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我很社會”的假象,因為這裡是學生唯一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娛樂的地方,那時候嘉士伯算是很時尚的啤酒了,類似現在去酒吧點科羅娜,雖然都是工業啤酒,但看起來要比拿著綠棒子的國產啤酒能洋氣一些。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對於“火吧”這個概念,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感覺比較新奇,當時也有很多同學去過,會拍照發到自己的空間裡。

突然在同學之間流行起來

差不多上大學的時候,電視上開始不間斷的介紹這種新的模式了,記得當時應該是在吳家墳附近有一家,那也是我知道的第一家,當時第一次聽到這種模式還覺得蠻新奇的,於是同學就約好了打算去一次,主要是想著吃飯唱歌結合在一起了起碼能省點錢吧。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吳家墳離外院老校區不遠

但是十分不湊巧原本定的聚會的那天學校突然要排練節目,我作為表演者因此無法前去,只能遺憾的錯失了這次機會,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什麼的,因此也不能第一時間知道里面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聽回來的同學說一般般,我提議下次再去時沒人響應了。

但即使是他們評價一般般,對於我來說那地方還是像個潘多拉盒子一樣,一直想進去看看。

之後又在很多同學的“人人網”和“qq空間”裡看到了去火吧聚會的照片,也一直想著去一次,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在去過那個地方。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曾經最火的社交網站

後來很多年過去了,吳家墳那一家應該已經關門了,並且西安有了更多的好吃好玩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漸漸的被我遺忘了,只是偶爾在一些美食推薦上會看到類似這樣的餐廳的存在,不過我對這個地方的興趣卻漸漸的縮小,直到前幾天單位聚餐選擇了這個地方。

多年之後再來,體驗不到當初的感覺了

這次來吃飯其實聽突然的,因為之前並不知道要來這裡。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這家店在南三環內太白路上,當時進去的第一感覺是像個密室逃脫的工作室,裡面都是白色的磚牆圍城的一個個包間,前臺一位小妹在招呼著進來的客人,如果說這裡是KTV,那絕對是裝修的很一般的KTV。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一般吃完飯會去KTV唱歌,那時候KTV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地方,各種彩燈在黑暗的包間裡往往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我很社會”的假象,因為這裡是學生唯一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娛樂的地方,那時候嘉士伯算是很時尚的啤酒了,類似現在去酒吧點科羅娜,雖然都是工業啤酒,但看起來要比拿著綠棒子的國產啤酒能洋氣一些。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對於“火吧”這個概念,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感覺比較新奇,當時也有很多同學去過,會拍照發到自己的空間裡。

突然在同學之間流行起來

差不多上大學的時候,電視上開始不間斷的介紹這種新的模式了,記得當時應該是在吳家墳附近有一家,那也是我知道的第一家,當時第一次聽到這種模式還覺得蠻新奇的,於是同學就約好了打算去一次,主要是想著吃飯唱歌結合在一起了起碼能省點錢吧。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吳家墳離外院老校區不遠

但是十分不湊巧原本定的聚會的那天學校突然要排練節目,我作為表演者因此無法前去,只能遺憾的錯失了這次機會,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什麼的,因此也不能第一時間知道里面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聽回來的同學說一般般,我提議下次再去時沒人響應了。

但即使是他們評價一般般,對於我來說那地方還是像個潘多拉盒子一樣,一直想進去看看。

之後又在很多同學的“人人網”和“qq空間”裡看到了去火吧聚會的照片,也一直想著去一次,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在去過那個地方。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曾經最火的社交網站

後來很多年過去了,吳家墳那一家應該已經關門了,並且西安有了更多的好吃好玩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漸漸的被我遺忘了,只是偶爾在一些美食推薦上會看到類似這樣的餐廳的存在,不過我對這個地方的興趣卻漸漸的縮小,直到前幾天單位聚餐選擇了這個地方。

多年之後再來,體驗不到當初的感覺了

這次來吃飯其實聽突然的,因為之前並不知道要來這裡。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這家店在南三環內太白路上,當時進去的第一感覺是像個密室逃脫的工作室,裡面都是白色的磚牆圍城的一個個包間,前臺一位小妹在招呼著進來的客人,如果說這裡是KTV,那絕對是裝修的很一般的KTV。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進到包間裡後,規格應該算是KTV裡小包的規格吧,因為我們人本來也不多,也沒覺得特別擁擠,但是中間一張大桌子就佔據了一半的場地,加上週圍一圈座位,基本上前面可以活動的空間是很小的,可以直接唱歌,但是都還沒吃飯所以決定先吃再唱歌(說真話我對唱歌早就失去興趣了,畢竟都是五音不全的人還要時不時跟麥霸搶話筒)。

上菜倒是挺快的,應該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火鍋點了鴛鴦鍋和菌湯鍋,應該是團購的(這個我沒好意思問,不過後來得知是399的套餐)。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一般吃完飯會去KTV唱歌,那時候KTV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地方,各種彩燈在黑暗的包間裡往往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我很社會”的假象,因為這裡是學生唯一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娛樂的地方,那時候嘉士伯算是很時尚的啤酒了,類似現在去酒吧點科羅娜,雖然都是工業啤酒,但看起來要比拿著綠棒子的國產啤酒能洋氣一些。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對於“火吧”這個概念,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感覺比較新奇,當時也有很多同學去過,會拍照發到自己的空間裡。

突然在同學之間流行起來

差不多上大學的時候,電視上開始不間斷的介紹這種新的模式了,記得當時應該是在吳家墳附近有一家,那也是我知道的第一家,當時第一次聽到這種模式還覺得蠻新奇的,於是同學就約好了打算去一次,主要是想著吃飯唱歌結合在一起了起碼能省點錢吧。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吳家墳離外院老校區不遠

但是十分不湊巧原本定的聚會的那天學校突然要排練節目,我作為表演者因此無法前去,只能遺憾的錯失了這次機會,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什麼的,因此也不能第一時間知道里面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聽回來的同學說一般般,我提議下次再去時沒人響應了。

但即使是他們評價一般般,對於我來說那地方還是像個潘多拉盒子一樣,一直想進去看看。

之後又在很多同學的“人人網”和“qq空間”裡看到了去火吧聚會的照片,也一直想著去一次,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在去過那個地方。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曾經最火的社交網站

後來很多年過去了,吳家墳那一家應該已經關門了,並且西安有了更多的好吃好玩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漸漸的被我遺忘了,只是偶爾在一些美食推薦上會看到類似這樣的餐廳的存在,不過我對這個地方的興趣卻漸漸的縮小,直到前幾天單位聚餐選擇了這個地方。

多年之後再來,體驗不到當初的感覺了

這次來吃飯其實聽突然的,因為之前並不知道要來這裡。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這家店在南三環內太白路上,當時進去的第一感覺是像個密室逃脫的工作室,裡面都是白色的磚牆圍城的一個個包間,前臺一位小妹在招呼著進來的客人,如果說這裡是KTV,那絕對是裝修的很一般的KTV。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進到包間裡後,規格應該算是KTV裡小包的規格吧,因為我們人本來也不多,也沒覺得特別擁擠,但是中間一張大桌子就佔據了一半的場地,加上週圍一圈座位,基本上前面可以活動的空間是很小的,可以直接唱歌,但是都還沒吃飯所以決定先吃再唱歌(說真話我對唱歌早就失去興趣了,畢竟都是五音不全的人還要時不時跟麥霸搶話筒)。

上菜倒是挺快的,應該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火鍋點了鴛鴦鍋和菌湯鍋,應該是團購的(這個我沒好意思問,不過後來得知是399的套餐)。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菜量一般,不過品種比較豐富,料碗是自己調的,所有調料都在外面大廳,調料倒是挺全的,只是在調料碗和上菜的過程中時不時能聽到隔壁包間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並且一直伴隨到我們吃飯結束。

在這裡我主要想說下吃飯的感受,因為我實在沒吃出它家菜品到底有多好吃,整個吃飯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和汗水作鬥爭,知道為什麼嗎?

  1. 這裡是完全的密閉空間,換氣什麼的都靠空調,火鍋一沸騰起來,熱氣一直朝著一個人方向飄......對!你沒猜錯!就是往我這裡飄,於是我吃飯的過程中一直在擦汗,對於吃的基本上沒有怎麼去品味。
  2. 因為桌子是方的,基本上人員入座之後就不好再移動了,因此夾菜什麼的就比較費勁,不過大部分火鍋店好像都是這種桌子,也不能怪店家,但是如果能有所改進不是更好嗎?因為桌子太大,我只能吃距離我最近的麻辣鍋底,我到不拒絕吃辣,但苦了我傍邊不吃辣的小妹妹,好在它家鍋底不太辣。
  3. 還是要吐槽下裝修,這種模式如果想針對年輕人,起碼要在裝修上下點功夫吧,這個店裝修的普普通通的,卻總愛在牆上掛賓利的標誌,不知道是為了啥,是讓人聯想到自己是在賓利裡唱歌嗎?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一般吃完飯會去KTV唱歌,那時候KTV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地方,各種彩燈在黑暗的包間裡往往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我很社會”的假象,因為這裡是學生唯一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娛樂的地方,那時候嘉士伯算是很時尚的啤酒了,類似現在去酒吧點科羅娜,雖然都是工業啤酒,但看起來要比拿著綠棒子的國產啤酒能洋氣一些。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對於“火吧”這個概念,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感覺比較新奇,當時也有很多同學去過,會拍照發到自己的空間裡。

突然在同學之間流行起來

差不多上大學的時候,電視上開始不間斷的介紹這種新的模式了,記得當時應該是在吳家墳附近有一家,那也是我知道的第一家,當時第一次聽到這種模式還覺得蠻新奇的,於是同學就約好了打算去一次,主要是想著吃飯唱歌結合在一起了起碼能省點錢吧。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吳家墳離外院老校區不遠

但是十分不湊巧原本定的聚會的那天學校突然要排練節目,我作為表演者因此無法前去,只能遺憾的錯失了這次機會,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什麼的,因此也不能第一時間知道里面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聽回來的同學說一般般,我提議下次再去時沒人響應了。

但即使是他們評價一般般,對於我來說那地方還是像個潘多拉盒子一樣,一直想進去看看。

之後又在很多同學的“人人網”和“qq空間”裡看到了去火吧聚會的照片,也一直想著去一次,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在去過那個地方。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曾經最火的社交網站

後來很多年過去了,吳家墳那一家應該已經關門了,並且西安有了更多的好吃好玩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漸漸的被我遺忘了,只是偶爾在一些美食推薦上會看到類似這樣的餐廳的存在,不過我對這個地方的興趣卻漸漸的縮小,直到前幾天單位聚餐選擇了這個地方。

多年之後再來,體驗不到當初的感覺了

這次來吃飯其實聽突然的,因為之前並不知道要來這裡。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這家店在南三環內太白路上,當時進去的第一感覺是像個密室逃脫的工作室,裡面都是白色的磚牆圍城的一個個包間,前臺一位小妹在招呼著進來的客人,如果說這裡是KTV,那絕對是裝修的很一般的KTV。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進到包間裡後,規格應該算是KTV裡小包的規格吧,因為我們人本來也不多,也沒覺得特別擁擠,但是中間一張大桌子就佔據了一半的場地,加上週圍一圈座位,基本上前面可以活動的空間是很小的,可以直接唱歌,但是都還沒吃飯所以決定先吃再唱歌(說真話我對唱歌早就失去興趣了,畢竟都是五音不全的人還要時不時跟麥霸搶話筒)。

上菜倒是挺快的,應該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火鍋點了鴛鴦鍋和菌湯鍋,應該是團購的(這個我沒好意思問,不過後來得知是399的套餐)。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菜量一般,不過品種比較豐富,料碗是自己調的,所有調料都在外面大廳,調料倒是挺全的,只是在調料碗和上菜的過程中時不時能聽到隔壁包間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並且一直伴隨到我們吃飯結束。

在這裡我主要想說下吃飯的感受,因為我實在沒吃出它家菜品到底有多好吃,整個吃飯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和汗水作鬥爭,知道為什麼嗎?

  1. 這裡是完全的密閉空間,換氣什麼的都靠空調,火鍋一沸騰起來,熱氣一直朝著一個人方向飄......對!你沒猜錯!就是往我這裡飄,於是我吃飯的過程中一直在擦汗,對於吃的基本上沒有怎麼去品味。
  2. 因為桌子是方的,基本上人員入座之後就不好再移動了,因此夾菜什麼的就比較費勁,不過大部分火鍋店好像都是這種桌子,也不能怪店家,但是如果能有所改進不是更好嗎?因為桌子太大,我只能吃距離我最近的麻辣鍋底,我到不拒絕吃辣,但苦了我傍邊不吃辣的小妹妹,好在它家鍋底不太辣。
  3. 還是要吐槽下裝修,這種模式如果想針對年輕人,起碼要在裝修上下點功夫吧,這個店裝修的普普通通的,卻總愛在牆上掛賓利的標誌,不知道是為了啥,是讓人聯想到自己是在賓利裡唱歌嗎?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不過後來一想,能來這裡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父輩那一代人,都是從物資匱乏的年代過來的並且現在已經享受上了祖國發展所帶來的優厚的物質文明,不過雖然錢包和肚皮鼓起來了,過去的苦日子還是不能忘,來這裡或許更多的是想憶苦思甜吧,因此“低調”的裝修加上賓利車標剛好代表了“勤勞致富”的寓意吧——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猜測。

吃飯完我一直在想為啥非要弄個火鍋呢?炒菜米飯或者燒烤不行嗎?起碼人吃起來不費勁啊,火鍋熱不說,夾菜也是個麻煩事。


吃完之後,大家你來我往半推半就的唱了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裡大家都很客氣,沒人搶話筒或者硬插歌,到自己了就靦腆的唱上一首,還沒結束就急忙切歌了。

"

上週末單位聚餐,去了一家叫做“XX音樂餐廳”的地方吃飯,說白了就是之前名氣很大的“火吧”這個模式,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叫“吃著火鍋唱著歌”。

關於火吧這個名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但是一直都沒有去過,算下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才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吃飯。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對傳統火鍋KTV的印象

過去我一直認為KTV和餐飲是不沾邊的兩個存在,畢竟在上學的時候,大約零七零八年左右,和同學聚會吃飯一般會選擇火鍋燒烤炒菜米飯這些“接地氣”的地方,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學生人均生活費也就三四百左右,西安的大街上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網紅”餐廳。

所以聚餐的話像18元吃到飽的小火鍋或者大盤雞米飯這些瓷實的飯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那些餐館基本上也沒什麼裝修,大家就是圖個熱鬧,學生黨更重視的是味道而不是環境。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吃海鮮什麼的就不敢考慮了,需要花大價錢,都不是學生能負擔得起的。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一般吃完飯會去KTV唱歌,那時候KTV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地方,各種彩燈在黑暗的包間裡往往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我很社會”的假象,因為這裡是學生唯一可以和成年人共同娛樂的地方,那時候嘉士伯算是很時尚的啤酒了,類似現在去酒吧點科羅娜,雖然都是工業啤酒,但看起來要比拿著綠棒子的國產啤酒能洋氣一些。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對於“火吧”這個概念,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感覺比較新奇,當時也有很多同學去過,會拍照發到自己的空間裡。

突然在同學之間流行起來

差不多上大學的時候,電視上開始不間斷的介紹這種新的模式了,記得當時應該是在吳家墳附近有一家,那也是我知道的第一家,當時第一次聽到這種模式還覺得蠻新奇的,於是同學就約好了打算去一次,主要是想著吃飯唱歌結合在一起了起碼能省點錢吧。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吳家墳離外院老校區不遠

但是十分不湊巧原本定的聚會的那天學校突然要排練節目,我作為表演者因此無法前去,只能遺憾的錯失了這次機會,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什麼的,因此也不能第一時間知道里面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聽回來的同學說一般般,我提議下次再去時沒人響應了。

但即使是他們評價一般般,對於我來說那地方還是像個潘多拉盒子一樣,一直想進去看看。

之後又在很多同學的“人人網”和“qq空間”裡看到了去火吧聚會的照片,也一直想著去一次,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在去過那個地方。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曾經最火的社交網站

後來很多年過去了,吳家墳那一家應該已經關門了,並且西安有了更多的好吃好玩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漸漸的被我遺忘了,只是偶爾在一些美食推薦上會看到類似這樣的餐廳的存在,不過我對這個地方的興趣卻漸漸的縮小,直到前幾天單位聚餐選擇了這個地方。

多年之後再來,體驗不到當初的感覺了

這次來吃飯其實聽突然的,因為之前並不知道要來這裡。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這家店在南三環內太白路上,當時進去的第一感覺是像個密室逃脫的工作室,裡面都是白色的磚牆圍城的一個個包間,前臺一位小妹在招呼著進來的客人,如果說這裡是KTV,那絕對是裝修的很一般的KTV。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進到包間裡後,規格應該算是KTV裡小包的規格吧,因為我們人本來也不多,也沒覺得特別擁擠,但是中間一張大桌子就佔據了一半的場地,加上週圍一圈座位,基本上前面可以活動的空間是很小的,可以直接唱歌,但是都還沒吃飯所以決定先吃再唱歌(說真話我對唱歌早就失去興趣了,畢竟都是五音不全的人還要時不時跟麥霸搶話筒)。

上菜倒是挺快的,應該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火鍋點了鴛鴦鍋和菌湯鍋,應該是團購的(這個我沒好意思問,不過後來得知是399的套餐)。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菜量一般,不過品種比較豐富,料碗是自己調的,所有調料都在外面大廳,調料倒是挺全的,只是在調料碗和上菜的過程中時不時能聽到隔壁包間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並且一直伴隨到我們吃飯結束。

在這裡我主要想說下吃飯的感受,因為我實在沒吃出它家菜品到底有多好吃,整個吃飯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和汗水作鬥爭,知道為什麼嗎?

  1. 這裡是完全的密閉空間,換氣什麼的都靠空調,火鍋一沸騰起來,熱氣一直朝著一個人方向飄......對!你沒猜錯!就是往我這裡飄,於是我吃飯的過程中一直在擦汗,對於吃的基本上沒有怎麼去品味。
  2. 因為桌子是方的,基本上人員入座之後就不好再移動了,因此夾菜什麼的就比較費勁,不過大部分火鍋店好像都是這種桌子,也不能怪店家,但是如果能有所改進不是更好嗎?因為桌子太大,我只能吃距離我最近的麻辣鍋底,我到不拒絕吃辣,但苦了我傍邊不吃辣的小妹妹,好在它家鍋底不太辣。
  3. 還是要吐槽下裝修,這種模式如果想針對年輕人,起碼要在裝修上下點功夫吧,這個店裝修的普普通通的,卻總愛在牆上掛賓利的標誌,不知道是為了啥,是讓人聯想到自己是在賓利裡唱歌嗎?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不過後來一想,能來這裡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父輩那一代人,都是從物資匱乏的年代過來的並且現在已經享受上了祖國發展所帶來的優厚的物質文明,不過雖然錢包和肚皮鼓起來了,過去的苦日子還是不能忘,來這裡或許更多的是想憶苦思甜吧,因此“低調”的裝修加上賓利車標剛好代表了“勤勞致富”的寓意吧——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猜測。

吃飯完我一直在想為啥非要弄個火鍋呢?炒菜米飯或者燒烤不行嗎?起碼人吃起來不費勁啊,火鍋熱不說,夾菜也是個麻煩事。


吃完之後,大家你來我往半推半就的唱了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裡大家都很客氣,沒人搶話筒或者硬插歌,到自己了就靦腆的唱上一首,還沒結束就急忙切歌了。

曾經在西安年輕人圈中流行的餐飲模式,為何短短几年就銷聲匿跡了

原來我上大學時候想去的地方是這樣的體驗!不知道是因為年紀大了見的多了所以對這裡失去了興趣還是因為對過去的幻想抱有太大的期待才會對這裡感到失望,總之我理解了為什麼後來宿舍聚會我提議要來這裡時大家都反對。畢竟說這裡時飯館吧吃飯沒氣氛,說是KTV吧裝修的又太那個啥。

出來時候已經比較晚了,所以我就興匆匆的回家了,嗯~以後應該不會再來了。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I侵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