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通:大西安的骨架應為“豐”字形,而非“川”字形


張寶通:大西安的骨架應為“豐”字形,而非“川”字形


/ 張寶通 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這兩年我們看到的西安城市規劃圖是“川”字形三條軸線。其來源是在西安、西鹹新區、咸陽三足鼎立時,西鹹新區利用其歸省上直管的特殊地位,規劃了個大軸線或“新龍脈”,號稱大西安的主軸線或科創軸,把西安的中軸線降為文化傳承軸或副軸線。其實西安的中軸線不僅是文化傳承線,更是經濟引領線,其南邊是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集中區,有高新區和航天基地,北邊是經開區和裝備製造業基地,是西安真正的主軸線。

和高新區相比西鹹新區的大軸線還是一張白紙,怎麼可能成為大西安的科創軸呢?

自西鹹新區交由西安代管後,這種主副顛倒的格局顯然不能成立了。為了不衝撞省上原來認可的兩軸線格局,西安在東邊又畫了一條線,形成了目前我們看到的“川”字形三軸線格局,把原來主副顛倒的格局重新理順了。其實東西兩邊的軸線是不存在的,是人為畫下的。

大西安只有一條中軸線,就是由南大街、北大街、長安路、未央路、長安大道、正陽大道構成的西安南北軸線。因為西安是古都,按照中國的建築傳統,要有中軸線或“龍脈”。現代化城市和城市新區是不講究中軸線的,上海、天津、武漢、重慶沒有,浦東、濱海、兩江、鄭東也沒有,西鹹新區為什麼要搞一條復古的中軸線或“龍脈”呢?而且這條看了“風水”的所謂大軸線向南受阻於終南山,到不了陝南,向北受阻於九嵕山,到不了陝北,怎麼帶動陝南陝北的發展呢?西安的中軸線由210國道、包柳鐵路、包茂高速和包海高鐵延伸到陝南、陝北,是陝西的交通脊樑,可帶動陝南陝北的發展。現在西鹹新區要打造大西安的新中心,一個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托的現代田園城市怎麼可能成為大西安的新中心呢?

大西安的新中心必須由西鹹新區和咸陽共建才行,其南北軸線應當是灃河,東西軸線應當是渭河,以灃謂三角為核心,打造一個綠色的現代化的新中心。西安東邊是滻灞河下游的溼地生態區,把歷史博物館遷到世博園,一方面遠離古城,發揮不了歷史博物館對歷史文化的引領、弘揚作用,另一方面位於溼地生態區,不利於文物的保存、保護,況且歷史文化與溼地生態也不協調。

原來的西安是“小西安”,西鹹新區交西安代管後是“中西安”,只有按照國務院批准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要求,使西鹹行政一體化了才是“大西安”。

要實現西鹹一體化,西安要向西發展,咸陽要向東發展,西鹹新區的功能是要促使西安、咸陽融合,依託亞歐大陸橋或絲綢之路經濟帶,立足陝西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關中平原城市群是內陸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和向西開放的戰略支撐,把西安建設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

因此,大西安的經濟軸線不是南北向的,而應當是東西向的,大西安的城市骨架不是“川”字形的,而應當是“豐”字形結構。

西安要打造3個萬億元的產業基地,其中服務業基地應當在西安主城區、西鹹新區核心區和咸陽主城區構成的服務業聚集帶上,科創產業基地應當在航天、高新、灃東、灃西構成的科創產業聚集帶上,工業基地應當在渭北工業區、國際港務區、經開區、涇河和空港新城構成的工業聚集帶上。這三條產業聚集帶與大西安的中軸線構成了一個“豐”字形結構,這是目前實際存在的而不是畫出來的大西安的骨架。

西安的文化資源遍佈全市,文化產業是分佈在這個“豐”字形結構之上的,如南部的曲江、樓觀,中部的臨潼、滻灞、唐皇城、漢長安城,北部的秦漢新城等。這樣就形成了“3+1”的4個萬億元產業,支撐西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

西安是著名古都,其第一個都城是豐京,這個現代的“豐”字形結構標誌著“豐京”的昇華,寓意著西安古都的復興,要讓人民過上豐裕的生活,重新樹起歷史的豐碑,再創昔日輝煌,重振漢唐雄風。

西安的城市規劃,要立足這個“豐”字形結構的現實,進一步提升、完善、強化這個具有西安特色的“豐”字形結構。要落實“皇城復興”計劃,以唐皇城為核心向南北延伸,通過戴帽穿裙,把西安南北中軸線打造成具有古都風貌的景觀大道、形象大道、地標大道。

以古城為核心,通過軌道交通、城市快速和市政幹道,把從紡織城開始的西安主城區、西鹹新區和咸陽主城區貫通起來,使其融為一體,打造亞歐大陸橋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最大的服務業中心,既為南北產業帶服務,也為“一帶一路”服務。

西安南部以高新區為核心,通過快速交通,把航天、高新、灃東、灃西串接起來,打造中國西部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最強的科創產業聚集帶。

北部以經開(高陵)為核心,把渭北工業區、國際港務區,滻灞生態區、涇河新城、空港新城整合起來,打造一個以工業為主導的歐亞經濟綜合園區。

中部以秦漢唐歷史文化為特色,南部以秦嶺生態為依託,北部以渭河為紐帶,可把“豐”字形結構的大西安展示給世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